一次虛擬的聚會,51位法國演奏家雲合奏《波萊羅舞曲》

2020-12-23 澎湃新聞

什麼曲子最能代表法國?拉威爾的《波萊羅舞曲》可能是呼聲最高的作品之一,自1928年問世,那份綿密、重複而又漸強的旋律,曾經敲進很多人的心裡。

繼多個樂團「雲合奏」莫扎特的《魔笛》、貝多芬的《歡樂頌》、科普蘭的《阿巴拉契亞之春》後,法國國家交響樂團「雲合奏」了一曲法國人最熟悉的《波萊羅舞曲》。

隔空合奏的《波萊羅舞曲》 來源:France Musique視頻(04:47)

近日,法國音樂(France Musique)在YouTube發布了這版隔空合奏的《波萊羅舞曲》,視頻只有4分47秒,卻收到近140萬次觀看點擊、4.3萬個贊。

「在這特殊時期,儘管相隔遙遠,法國國家交響樂團的音樂家們仍希望共同演奏,與每個人分享他們最擅長的音樂。希望拉威爾的這段音樂能為您帶來一些溫暖和安慰。」法國音樂在視頻下方如此介紹道。

視頻中,51位演奏家分居自家的廚房、餐廳、客廳、書房,分別用手機錄製出不同聲部的樂音,再由剪輯人員將這些碎片魔術般地拼貼組合:一場匯集了弦樂、木管、銅管、打擊樂的「居家音樂會」就這樣誕生了。

隔著網線的優美合奏讓網友驚嘆,「我們能給剪輯這個視頻的大神一枚獎章嗎?」「太酷了!沒想到我會在自己的家裡參加一場激動人心的音樂會。」

有細心的網友注意到了打擊樂手寫在鼓上的文字,「鼓上寫著STAYHOME(待在家裡),真好,如果我們都這樣做,就能安全度過疫情,再次回到音樂廳裡聽音樂會!」

貫穿始終的鼓聲是曲子裡不容忽視的「一道風景線」,因此,還有網友忍不住調侃打擊樂手,「他的鄰居一定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打擊樂手在鼓上寫著「STAY HOME」

《波萊羅舞曲》創作於1928年,是拉威爾最後一部舞曲作品,也是二十世紀法國交響音樂的一部傑作。

全曲就像一個大寫的「漸強」,在小鼓無休止的三拍子節奏背景上,由各種樂器演奏的旋律不斷反覆。儘管主題單一,節奏統一,全無戲劇衝突和強烈對比,但從樂隊奏出第一個音符開始,這首曲子便牢牢抓住了聽眾,好像有魔力,讓人一口氣從頭聽到癲狂的結尾。

這首長約15分鐘的曲子原為80位演奏家而作,但在法國國家交響樂團的「居家版」裡,它被指揮家迪迪埃·貝內蒂重新改編,濃縮成了4分鐘的版本。

剪輯現場 圖片來源Gang Flow

負責這個項目的迪米特裡·斯卡波蘭在法國廣播電臺(Radio France)工作了十八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視頻編輯,也是一位資深的古典音樂人。

「我從未想過能同步這些不在一起演奏的樂器的聲音。」斯卡波蘭告訴法新社,「當我把這些手機拍攝的片段重疊在一起時,我驚訝地發現,每個人都處於完美的和諧中!」

「我要做的只是稍微調整一下音量,增加一些共振,它們自然而然就混合在一起了。這簡直是一種享受。」

演奏家們最開始在三個分裂的屏幕裡演奏,然後是四個,隨著音樂的節奏漸強,屏幕漸漸多了起來。

「最後,51位演奏家同時出現,我在屏幕上重現了管弦樂團的布局,為了好玩。」斯卡波蘭解釋,這樣的剪輯也凸顯了拉威爾的編曲以及這首曲子如何運行的原理。

法國古典音樂媒體Gang Flow介紹,斯卡波蘭使用了傳統的磁帶錄音原理,並在樂譜上做了特別的標記,給每位演奏家節拍器,以保證錄製節奏的統一性。

斯卡波蘭一共收到了150個文件,通過編碼、分類、混音、剪輯,耗費近40小時,克服種種技術難題,最終達到了聲音與畫面的最佳水平,「但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取代音樂廳裡的音樂會。」他強調。

在法國為遏制新冠病毒流行而進行的禁閉運動期間,這項音樂活動給了參與者一次精神上逃離禁閉的機會。

法國國家交響樂團小提琴手戴維·裡維耶爾說,隔空合奏「給人一種團聚的感覺」,「這是一次虛擬的聚會,我們在雲上相聚,但我們在演奏的時候,心裡是有同事的。」

新冠疫情期間,法國國家交響樂團取消了所有音樂會,對裡維耶爾來說,在如此艱難的時期,這也是一種傳播快樂的方式。

「無法工作實在太糟糕了。」法國廣播電臺(Radio France)音樂總監米歇爾·奧裡爾說,「通過這段感人的視頻,我們想對公眾說:我們仍在為您服務。」「我們正在尋找與公眾重新建立聯繫的方式。」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樂譜上的音符演奏拉威爾充滿魔力的交響舞曲《波萊羅舞曲》!...
    動畫音符演繹拉威爾《波萊羅舞曲》這部作品《波萊羅舞曲》是拉威爾一部最優秀交響舞曲作品,同時又是二十世紀法國交響音樂的一部傑作,也是拉威爾高超的配器技法的典範。拉威爾受著名舞蹈家伊達·魯賓斯坦委託而作,以民間舞蹈風格的旋律是這部作品的基礎。波萊羅,原為西班牙舞曲名,但拉威爾所作的這部舞曲,只是借用了「波萊羅」的標題,實際上是一自由的舞曲。
  • #做好功課聽音樂#動畫版的《波萊羅舞曲》你見過嗎?
    譚盾、趙薇邀您全家過「六一」啦!
  •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四)——拉威爾《波萊羅舞曲》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四)——拉威爾《波萊羅舞曲》幾十年來,波萊羅舞曲一直是全球「表現最佳的作品」榜首。與其他大部分古典音樂不同的是它還在流行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無論是在在廣告,影片,紀錄片、網遊、卡通片甚至是世界盃宣傳片,奧運會開幕式都有它的身影。
  • 拉威爾: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周末睡前音樂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éfunte》有多個譯名,如《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 紀念死去的公主孔雀舞》,是法國作曲家莫裡斯·拉威爾早期創作的鋼琴獨奏曲。20世紀著名鋼琴家李赫特(蘇)演奏版《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聽來悽美憂傷,但內容並非「悼念公主」。
  • 50位國內外華人音樂家雲合奏 助香港加油戰勝新冠疫情
    50位國內外華人音樂家雲合奏 助香港加油戰勝新冠疫情 >李 志 雄 香港演藝製作中心主席 經過大家的努力,「雲合奏」《獅子山下》終於與大家見面了,並獲得廣大朋友的一致好評。
  • 中伊藝術家雲合奏揚琴曲為抗疫加油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與伊朗中國友好協會共同錄製的《以琴架橋—中伊藝術家雲合奏為抗疫加油》公益音樂視頻於今日正式上線。兩國藝術家以揚琴雲合奏的方式,向攜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伊兩國人民傳遞友誼,表達祝福。
  • 四十位退休長者雲合奏,玩轉十幾種樂器
    近日,廣州歡樂樂社41位業餘音樂愛好者跨屏合作,用手機進行拍攝錄製,合成了振奮人心的雲合奏《我和我的祖國》。合奏視頻播出後,在某網絡平臺上三天點擊量達到6萬,還成為不少退休長者朋友圈裡的熱門推薦。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首時尚的雲合奏,參與者絕大多數是退休長者。他們在廣州市二中校友黃海音老師的策劃下,經過一個多月時間排練和合成出來這個作品。
  • 久石讓:練習曲-2.波萊羅【鑑賞與附譜】
    波萊羅是一種舞曲,起源於18世紀後期的西班牙,相傳是舞蹈家Sebastiano Carezo在1780年左右倒騰出來的產品。很多19世紀的作曲家都寫過波萊羅舞曲:蕭邦、李斯特、比才、莫什科夫斯基、聖-桑、德彪西…不過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拉威爾那首配器豐富得簡直恐怖的《波萊羅》。
  • 【神奇演奏】把樂器玩飛,把古典音樂玩火的法國單簧管演奏家尼可拉斯·巴爾迪侯
    現年41歲的法國單簧管演奏家尼可拉斯·巴爾迪侯告訴你可以,並親自演奏展示給你看。《連頓弓霍拉舞曲》  作曲:迪尼庫  改編:海菲茲尼可拉斯·巴爾迪侯(生於1979年5月31日)吹出了單簧管的新境界,玩出了古典音樂的新天地。他的演奏看似很娛樂,而音樂本身絲毫不失其原有的嚴肅和藝術。
  • 即將開票 | 近30位活躍國內外大舞臺的薩克斯演奏家將上演一場「不正經」音樂會
    江門史上最強薩克斯演出陣容即將帶來一場非常「不正經」的音樂會近30位活躍國內外大舞臺的薩克斯演奏家2004年,以全國專業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天津音樂學院,師從薩克斯青年演奏家王恆教授。2010年,考入法國佩皮尼昂國立音樂學院,師從薩克斯青年演奏家Radek·Knop,攻讀薩克斯管專業。
  • 法國350位名人云合唱抗疫公益歌曲《Et demain》,感謝奮戰一線的醫護人員,呼籲大家獻愛心
    近日,法國350位各界名人共同雲合唱抗疫公益歌曲《Et demain?》(明天呢?)
  • 已故日本著名單簧管演奏家、教育家浜中浩一
    受喜歡音樂的父親薰陶,從小就喜歡聽唱片,當有一次聆聽「波萊羅」時,聽到了使他印象極其深刻的樂器音色,當問到樂器名字時得知這是單簧管!這就是浜中浩一先生和單簧管最初的相遇!激發了我留學的熱情,偶然通過了兵庫縣育英獎學會的審查,我去法國留學的願望實現了!      去法國留學決定性的因素是我曾欣賞了國際頂級「法國木管五重奏」中的單簧管演奏家家傑克·蘭斯洛(Jacques Lancelot 1920-2009 法國著名單簧管演奏家)的演奏,他的演奏深深地打動了我。
  • 來支裸舞曲吧
    我上一次聽見它是在一部粉紅片裡,這個最後再說。薩蒂是19世紀下半葉的法國作曲家,同時代的有兩個巨星,德彪西(音樂界的莫奈,他那首代表性的印象派的「月光」)和拉威爾(一定聽過的!名字很奇怪的「死公主的孔雀舞曲」,常被拿來當BGM;「數碼寶貝」用過的波萊羅舞曲),跟他們一比,薩蒂就沒什麼存在感,所以呢,比起作曲家的身份,更像一個行為藝術家。
  • 【賞樂】拉威爾和他的《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篇關於印象派大師拉威爾所作《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的鑑賞文章,文章後邊有很多大師演奏的視頻(其實是音頻……),可供大家現學現賣,要注意流量喔。提起音樂領域的印象派,很多人首先會想到法國作曲家德彪西(1862—1918)。他的作品如《月光》《棕發少女》《阿拉貝斯克》等非常知名,是鋼琴學習的必彈曲目。而另一位與之齊名的代表人物拉威爾(1875—1937),知道的人要少得多。
  • 吳思琪小步舞曲
    這位風琴師把許多珍貴的樂譜長期借給他使用,後來,巴赫終於成為一名優秀的風琴演奏家。由於當時的音樂家只能附屬於宮廷或教堂,這就使巴赫面臨終生只能處於困難的境遇和屈辱的地位,但他卻始終保持著不屈不撓的創作意志。
  • 11月15號國際鋼琴家吳牧野奏響指尖圓舞曲,彩色星球科技冠名演出
    近日,專業從事娛樂文化科技服務的彩色星球科技公司(納斯達克代碼:CSCW 以下簡稱:彩色星球)正式宣布,11月15號將冠名國際著名鋼琴藝術家吳牧野的鋼琴獨奏世界巡演《蕭邦圓舞曲全集》長沙站的演出。
  • 吳牧野鋼琴獨奏音樂會歡樂節傾情上演 蕭邦圓舞曲世界巡演終場獻給...
    作為歡樂節「藝術演藝周」系列活動之一,11月21日-22日,國際鋼琴藝術家吳牧野「蕭邦圓舞曲全集·鋼琴獨奏世界巡演」在海南省歌舞劇院上演,眾多市民遊客慕名而來。據悉,這是此次世界巡演最重要的最後兩場壓軸場。吳牧野將其獻給家鄉人民,希望通過音樂讓世界關注海南、傾聽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