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四)——拉威爾《波萊羅舞曲》

2020-12-23 潤寶古典音樂啟蒙早教

導讀

您是否曾經被古典音樂之美所震撼,卻不確定從哪裡開始?您是否想讓自己的寶寶接受古典音樂的薰陶,卻不知該怎樣介紹,在這個新系列中,我們將重點介紹心愛的作品中的單個元素,您可以將其用作為踏入古典音樂殿堂的入口。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四)——拉威爾《波萊羅舞曲》

幾十年來,波萊羅舞曲一直是全球「表現最佳的作品」榜首。與其他大部分古典音樂不同的是它還在流行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無論是在在廣告,影片,紀錄片、網遊、卡通片甚至是世界盃宣傳片,奧運會開幕式都有它的身影。

雖然我們是把它作為一個獨立的管弦樂作品來欣賞,但是波萊羅舞曲最初被認為是芭蕾舞曲。舞者艾達·魯賓斯坦(Ida Rubinstein)於1928年向拉維爾(Ravel)尋求一件具有西班牙風情的作品,這位作曲家在bolero(一種18世紀西班牙舞蹈)中找到了靈感。

樂曲的起點是傳統節奏,拉威爾(Ravel)迷戀其中:它是整個樂曲的基礎,重複了169次

除了堅持不懈地重複節奏外,拉威爾用自己的話語以旋律的形式添加了另一層重複,「主題持續不到一分鐘,但我會重複長達18分鐘。」

樂曲的開始是非常清新細膩的,在彈撥琴弦上方的小軍鼓中發出微弱的節奏,然後,長笛演奏了旋律的第一個迭代,這是一個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充滿激情的爵士樂主題,這時可以注意一下長笛是如何拾起小軍鼓的聲音。從一開始,拉威爾就向我們展示了柔和的節奏遠不只是簡單的熱身。

漸進是您在聽這首舞曲時要牢記的關鍵詞。當他帶領我們完成旋律的迭代時,一切都建立了。拉威爾慢慢地提高了音量,從微弱的鋼琴演奏逐漸發展成喧鬧的合奏。在大約三分之一的樂曲中,旋律從獨奏樂器傳遞到獨奏樂器,從低音長笛通過靜音小號,然後刺穿單簧管。這些小型合奏也從三重奏擴展到較大的組合,並逐漸循環演奏出更強大的旋律。經過一刻鐘的穩定重複和緩慢上升的緊張之後,旋律的高電壓,高音量的最終迭代瘋狂地結束了一些小節,這些小節歇斯底裡地重複了更小的旋律和節奏片段,直到樂團似乎幾乎崩潰了而這時聽眾也一起經歷了疲憊和放鬆。

關於這首曲子,拉威爾還曾與偉大的指揮家Arturo Toscanini發生過爭執,當拉威爾(Ravel)聽到託斯卡尼尼(Toscanini)以兩倍的速度指揮波萊羅舞曲時,他拒絕在演奏結束後站起鼓掌,並且告訴指揮家,如果他不想按照原來的樂譜進行演奏指揮,就不要再演奏這首波萊羅舞曲。而兩位備受尊敬的音樂家之間的公開爭吵進一步吸引了音樂愛好者的興趣。

該曲被公認為20世紀法國最有代表性的管弦樂作品之一。

歡迎關注公眾號「潤寶早教」,在那裡可以對寶寶進行早期古典音樂啟蒙,可以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選擇更合適的古典音樂教育。

相關焦點

  • 樂譜上的音符演奏拉威爾充滿魔力的交響舞曲《波萊羅舞曲》!...
    動畫音符演繹拉威爾《波萊羅舞曲》這部作品《波萊羅舞曲》是拉威爾一部最優秀交響舞曲作品,同時又是二十世紀法國交響音樂的一部傑作,也是拉威爾高超的配器技法的典範。拉威爾受著名舞蹈家伊達·魯賓斯坦委託而作,以民間舞蹈風格的旋律是這部作品的基礎。波萊羅,原為西班牙舞曲名,但拉威爾所作的這部舞曲,只是借用了「波萊羅」的標題,實際上是一自由的舞曲。
  • 久石讓:練習曲-2.波萊羅【鑑賞與附譜】
    激烈節奏的止境望去,是廢墟的世界。然即使世間毀滅,我也會奔於世間的盡頭尋找你。波萊羅是一種舞曲,起源於18世紀後期的西班牙,相傳是舞蹈家Sebastiano Carezo在1780年左右倒騰出來的產品。很多19世紀的作曲家都寫過波萊羅舞曲:蕭邦、李斯特、比才、莫什科夫斯基、聖-桑、德彪西…不過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拉威爾那首配器豐富得簡直恐怖的《波萊羅》。
  • #做好功課聽音樂#動畫版的《波萊羅舞曲》你見過嗎?
    譚盾、趙薇邀您全家過「六
  • 一次虛擬的聚會,51位法國演奏家雲合奏《波萊羅舞曲》
    拉威爾的《波萊羅舞曲》可能是呼聲最高的作品之一,自1928年問世,那份綿密、重複而又漸強的旋律,曾經敲進很多人的心裡。繼多個樂團「雲合奏」莫扎特的《魔笛》、貝多芬的《歡樂頌》、科普蘭的《阿巴拉契亞之春》後,法國國家交響樂團「雲合奏」了一曲法國人最熟悉的《波萊羅舞曲》。
  • 世界鋼琴經典名曲:拉威爾《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
    年輕時的拉威爾,在一次欣賞羅浮宮美術館時,被一位西班牙畫家維拉斯凱斯所畫的年輕公主肖像所深深吸引,遂而引發靈感,寫下了《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  拉威爾描述這首作品為「呼喚小公主靈魂的帕凡舞曲,也許在以前,她曾隨著音樂在西班牙的庭落下舞蹈」。帕凡是16世紀初歐洲的宮廷舞蹈音樂。源於西班牙(一說義大利)。因其舞步莊重,如孔雀狀,故又名為「孔雀舞」。
  • 拉威爾: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周末睡前音樂
    這是一首很安靜的作品,適合一個人靜靜地聽。
  • 【賞樂】拉威爾和他的《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
    他以寫鋼琴曲為主,留下的作品不多,代表有《鵝媽媽》《波萊羅》等,是無口叔叔非常喜愛的一名作曲家。莫裡斯·拉威爾(Maurice Ravel,1875—1937),法國作曲家拉威爾一直不願承認自己是一名印象派作曲家。
  • 拉威爾《波萊羅》
    隨著音樂的逐漸熱烈,舞蹈也越來越歡快奔放,迷住了在場的人們。他們開始隨著音樂打著節拍助興,並情不自禁地與少女一起歡舞,最後在狂歡的氣氛中結束。節奏充滿活力,貫穿全曲始終。全曲始終在C大調上,只是最後的兩小節才開始轉調; 前半部分配有和聲,除了獨奏就是齊奏 ,後半部分附有淡淡的和弦。而且自始至終只有漸強的變化。它具有西班牙舞曲特點,但卻明顯加入了法國的元素。
  • 拉威爾《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
    拉威爾描述這首作品為「呼喚小公主靈魂的帕凡舞曲,也許在以前,她曾隨著音樂在西班牙的庭落下舞蹈」。帕凡是一支緩慢的、在法庭上跳舞的遊行舞曲,在16-17世紀的歐洲大陸曾廣受歡迎。  這首很短的古風作品並不向任何歷史上任何一位確切的公主致敬,但傳達出對西班牙式傳統和敏感的感念,這也是與拉威爾同時期作品中大量湧現的相同情感(最具標誌性的,克勞德·德彪西,和艾薩克·阿爾班尼士)。 在他其他一些作品如西班牙狂想曲(Rapsodie espagnole)和波麗露中也能找到同樣的東西。
  •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三)——貝多芬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三)——貝多芬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14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升C小調(《月光》),OP.27.2,作於1801年。
  •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五)——莫扎特《安魂曲》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五)——莫扎特《安魂曲》安魂曲其實也是彌撒曲的一個分支,主要是指羅馬天主教用於超度亡靈的特殊彌撒,安魂曲的唱詞與普通彌撒基本相同,但省略了榮耀經(Gloria)與信經(Credo),增加了"震怒之日"(Dies irae)。
  • 【每日一曲】拉威爾 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
    法國作曲家莫裡斯·拉威爾所作的帕凡舞曲《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efunte》多被譯作「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或者是「紀念死去的公主孔雀舞」。「帕凡舞曲」是16世紀初歐洲的宮廷舞蹈音樂。源於西班牙(一說義大利)。因其舞步莊重,如孔雀狀,故又名為「孔雀舞」。緩慢、莊重、二拍子。本作品創作於1889年,當年拉威爾還是巴黎音樂學院的學生。
  • 【今日大師】拉威爾
    在班上結識了與他同歲的西班牙學生瑞卡多·維涅, 他深深羨慕維涅卓越的鋼琴演奏技巧,曾狂熱地苦練以求趕上,但由於常常被懶散的情緒支配,這種興之所至的熱情未能得到預期的效果。自此維涅成了他的終身好友,總是熱情地演奏他的新作。這時,拉威爾對作曲十分熱心,最早寫達的兩首鋼琴曲《古風小步舞曲》、《百聞的景色》中的第一曲《哈巴涅拉》(1895),已經顯示出他的個性。
  • 又到一年開學季,獻給兒童的20首必聽古典音樂
    7波萊羅舞曲《波萊羅舞曲》是拉威爾最後的一部舞曲作品,是他舞蹈音樂方面的一部最優秀的作品,同時又是二十世紀法國交響音樂的一部傑作。拉威爾在該作品中採用了非常獨特的手法:全曲在一個固定的節奏背景上,由兩個主題及其不斷的交替反覆組成。節奏充滿活力,貫穿全曲始終。
  • 【每日美聽】博凱裡尼:小步舞曲
    連續一周的《每日美聽》中,老徐給大家介紹了來自巴赫、貝多芬、莫扎特、海頓、拉威爾的《小步舞曲》。今天我們繼續賞析博凱裡尼:小步舞曲博凱裡尼出生在義大利,但大半生都在西班牙度過。他的作品今天已經很少被演出了,不過,他的《E大調弦樂五重奏》中的小步舞曲,非常有名。博凱裡尼是古典主義時期的作曲家。有不少人覺得他的音樂風格近似於海頓,甚至有人給他起了「海頓的老婆」這樣的綽號。
  • 來支裸舞曲吧
    最近有點失眠,睡前就聽一個古典音樂的小課,才聽了一點,1/9吧,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傢伙,薩蒂。這個人呢,遠沒有他的代表作有名,而代表作的名字又沒有旋律本身有名,它被用在許多影視節目和電臺裡,聽了之後一定會似曾相識。我上一次聽見它是在一部粉紅片裡,這個最後再說。
  • 小朋友聽的世界名曲01——《小狗圓舞曲》
    聽,這個小動物是什麼?兇猛的大老虎、還是一蹦一跳的袋鼠?對!是一隻活潑可愛的小狗。哦,小狗邊跑邊晃著耳朵向你打招呼呢!咦,怎麼慢了?原來是小狗跑累了,正躺在地上幻想今天的美味晚餐呢!這個不安分的小狗又開始玩追自己尾巴的遊戲了。瞧!他多高興啊!《小狗圓舞曲》也叫《一分鐘圓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