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夢空間》之後,諾蘭再次碾壓了我的智商……也許這些能幫你看懂...

2020-12-20 大眾網

  對於第一遍觀影的小夥伴,

  英大借用電影的一句臺詞來開導你們一哈:

  Don't try to understand it.Feel it.

  別去試圖理解它,去感受它。

  生活在「五維空間」的諾蘭,又一次帶著他的新片《信條》(Tenet)碾壓了群眾的智商……

  想當年看《盜夢空間》大!腦!在!燃!燒!的實感又回來的,只不過這次簡直能說是4倍的閱讀理解挑戰。

  《信條》這部電影到底有多難懂,飾演時間特工尼爾的「大實話」boy羅伯特·帕丁森(以下簡稱五方)表示,在長達六個月的拍攝期間,每天都有新的領悟:

  今天起床後想:哦!我大概明白了!

  來到片場:好像我又搞錯了……

  而我們由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的男主,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角色的名字(電影從頭到尾都沒有透露)。

  他的困惑大寫在媒體的報導標題上:

  《Polygon》評價這部影片:

  諾蘭的《信條》就像一場喧鬧又具有壓迫性的數學考試,一個充滿敘事性又兼具藝術美感的拼圖遊戲。

  對於第一遍觀影的小夥伴,英大借用電影的一句臺詞來開導你們一哈:

  Don't try to understand it. Feel it.

  別去試圖理解它,去感受它。

  比如其實我做夢也沒有想到,當年對於《暮光之城》這種青少年愛情套路片不削一顧的自己,會被五方深深的吸引!諾蘭真的太太太會拍男人了!!!

  他鏡頭裡的男人總有一種有稜角的、「顆粒般」的性感

  而且諾蘭每次寫BG線都不盡人意,但論及「男男友情」,總讓人覺得美的想流淚。

  電影最後一幕更讓人直呼《大話西遊》的既視感,BGM來一曲《一生所愛》毫不違和……

  想了解男二對男主的執念和「深情」(大霧),這條影評已幫你總結了個七七八八:

  言歸正傳,為了幫助大家理解《信條》,我們總結了一些從科普到彩蛋及疑惑解答的全面解析,畢竟我們碰上的諾蘭——

  一個從來不怕劇透,因為透了你依然看不懂的神導。

  (由外國網友製作的TENET人物時間線解析)

  Q

  TENET究竟是什麼意思?

  TENET有兩方面的意思:

  First up, Tenet is the name of the secret organisation that the Protagonist sets up.

  首先,Tenet是主角建立的神秘組織的名字。

  Secondly, Tenet is a palindrome – that is, a word spelt the same backwards and forwards. It’s also "ten" backwards and forwards.

  其次,Tenet是一個迴文結構,正著倒著讀都一樣(暗指片中正向和逆向統一的時間,過去無法改變)。同時也是TEN正向逆向的隱喻(電影最後一幕,正逆向10分鐘紅藍小隊拆解算法,拯救世界)。

  註:Sator square最早出現在義大利的龐貝遺址上。這五個拉丁詞上下排成方形,橫著豎著讀都是一樣的。影片中幾個名字都是從中選取的:SATOR(大反派的姓),AREPO(造假畫的人),TENET(片名),OPERA(開幕地點),ROTAS(機場安保公司)。

  Q

  主角到底效力於誰?

  The Protagonist works for a secret group named Tenet, who were put together by a future version of The Protagonist to stop the end of the world at the hands of Sator and the Algorithm.

  男主服務的神秘組織名為Tenet,是未來的他所建立的,以阻止Sator和算法毀滅世界。

  Q

  算法(Algorithm)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它能毀滅世界?

  The Algorithm is a piece of technology from the future that can reverse the entropy of the entire planet. If activated, it would cause everything to invert, wiping out the past, time, and everyone who ever existed or will exist.

  算法是來自未來的一項「黑科技」,可以逆轉地球的「熵」。一旦激活,萬事萬物倒置逆轉,過去、時間、所有存在過的或會出現的人都會徹底被摧毀。

  註:未來從事逆向熵減規律的科學家偶然發現了算法,為了避免被壞人利用將其分成了九份,把他們逆向之後送回過去,鈽241是「算法」的九分之一。

  注2:反派Sator得了絕症,所以意圖集齊九龍珠毀滅世界(啊不是==)。

  Q

  時間逆流(inversion)和熵(entropy)的概念到底是個什麼原理?

  In Tenet, inversion is a technology that has been invented by an unknown female scientist in the future that can reverse the entropy of objects. Entropy is a physics concept that's often described as "time's arrow" and dictates the movement of energy between objects.

  在《信條》中,時間逆流是未來一位不知姓名女性科學家發明的、可以逆轉物體熵的黑科技。熵是一個物理概念,通常被認為是「時間之箭」,影響物體間能量的流動。

  註:打個比方,一個蘋果慢慢腐爛,這是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熵增),而這種現象的逆轉,我們看到一個蘋果從腐爛變得完好就是時間逆流(熵減)。

  默默吐槽下,這種概念對於我們文科生真的太不友好了!!T T

  (實際上被炸了兩次的大樓)

  Q

  什麼是時間的鉗形運動(Temporal Pincer Movement)?

  Let's look at this through the scene where the Protagonist steals the "plutonium" from an armored car for Sator. Half of Sator's men enter through a portal called a "turnstile," allowing them to move backward through time, while the other half move forward. Sator makes off with the piece of the Algorithm with the benefit of knowledge shared between the two teams. That's the "temporal pincer movement."

  主角為Sator從裝甲車中盜取鈽的場景可以解釋一二。Sator的一半人馬穿過「U型門」,可以讓他們在時間中逆行,而另外一半人馬正向前進。兩隊人馬為Sator共享的信息讓他得以帶著算法逃之夭夭。這就是「時間的鉗形運動」。

  注1:簡單來說,就是兩個不同方向的時間朝一個點進擊。片中很多地方用紅藍兩色來區分正逆,紅色代表正向,藍色代表逆向(有點那個磁鐵的趕腳),再一次細節決定成敗!大家二刷起來啊!!!

  注2:U型門的原理是逆行時間,而不是讓角色逆行,角色始終是向前進行的。諾蘭對這種回形針運動大概有執念,《盜夢空間》早就秀過一手了:

  (《盜夢空間》截圖)

  Q

  Neil究竟死了嗎?

  Here's a question with a simple answer: yes, Neil does die. However, after the final confrontation, Robert Pattinson’s Neil walks off into the sunset... Wait, what?

  簡單來說,是的,他死了。不過,在最終紅藍交鋒大戰之後,五方飾演的Neil在日落時分遠走了……所以?嗯嗯嗯???

  For the Protagonist, Neil’s story – and life – is not over. Neil confirms that an older Protagonist will recruit a younger Neil and they』ll go on plenty of adventures together – that includes the opening opera house heist.

  對於主角而言,Neil的故事和人生並沒有結束。Neil承認未來的主角會招募年輕時的他,他們會一起經歷許許多多的冒險,包括開場的劇院搶劫。

  註:Neil至少救了主角三次

  1)逆向子彈擊斃了特工的黑衣人,雙肩包上有熟悉的紅色吊墜(真的是很重要的線索!強烈建議二刷!)

  2)終戰爆炸前,他從天井把主角、海扁王和算法一塊拽了上來,成功解救主角。

  3)潛入礦洞,在主角被爆頭前替他擋了一槍,死在礦洞中。

  Despite this, Neil’s death during that final battle is a fixed point. It needs to happen to save the day.

  但Neil的死是最終戰中註定要發生的。過去不能被改變,世界需要因此被拯救。

  Neil這條線,怎麼說呢,感人淚目之餘其實也有些落於俗套。

  我在起點等著你,看過《神秘博士》的驚覺River Song和博士愛情似曾相識(宋江和博士的時間線是相反的),還有當年英大看《穿越時空的少女》,真真被「我在未來等你」絕殺= =

  (宋江和12任博士)

  (動畫《穿越時空的少女》來自未來的男主和女主告別)

  當然要看懂《信條》,這些知識還不夠,英大為你們找到了超長兩萬字深度解析解說視頻,有耐心的好奇寶寶可以看著好好消化:

  

  最後還是想說,這部電影真的值得二刷,雖然豆瓣評分降到了7.9,過分注重敘事導致人物和感情都不夠豐滿。

  但諾蘭還是那個諾蘭:

  燒腦是觀眾的,我要做我自己!

  (諾蘭被問及是否擔心觀眾看不懂電影,很自信的愛咋咋的==)

  PSSSSSS:電影真的很燒腦,歡迎大家留言一起討論,本文有不正確之處也請輕拍哦!

  文案:KoKo

  責編:簡金

相關焦點

  • 《盜夢空間》之後,諾蘭再次碾壓了我的智商……也許這些能幫你看懂《信條》!
    不過,在最終紅藍交鋒大戰之後,五方飾演的Neil在日落時分遠走了……所以?嗯嗯嗯???For the Protagonist, Neil’s story – and life – is not over.
  • 《盜夢》之後,諾蘭又碾壓了我的智商;這些能幫你看懂《信條》
    諾蘭真的太太太會拍男人了!!!大話西遊》的既視感,BGM來一曲《一生所愛》毫不違和……想了解男二對男主的執念和「深情」(大霧),這條影評已幫你總結了個七七八八一個從來不怕劇透,因為透了你依然看不懂的神導。
  • 《盜夢空間》十年後依然精彩,源於諾蘭對品質的堅持
    《盜夢空間》在2010年上映時,沒能去影院觀看成了一個遺憾,這麼多年過去了,這部影片也成為我最希望可以在影院觀看的影片,沒有之一。沒想到10年後,這個機會來了,8月28日,《盜夢空間》在影院重映的第一天,我就迫不及待去重溫了這部經典。十年,這部影片看了不止一遍,沒想到,在影院再一次看的時候,依然覺得震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諾蘭大神這部經典之作。
  • 信條:史上最燒腦諜戰片是對諾蘭的追捧,還是對智商的侮辱?
    附觀看方法大家對於諾蘭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記憶碎片》和《盜夢空間》,確實是大手筆。近期,《信條》上映後,也是延續了之前的好口碑,豆瓣評分也來到了8.3。但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這部被譽為了史上最燒腦的諜戰片,大家居然都說沒有看懂。到底是對諾蘭的追捧還是對自己智商的侮辱呢?文末附觀看方法。
  • 《信條》之外的諾蘭,巔峰當在《盜夢空間》時
    而在我的心路歷程中,諾蘭的最高光時刻,就是《盜夢空間》,而對他的好感,卻崩塌自《星際穿越》。我第一次接觸諾蘭的時候,根本沒把他當回事。那是2002年,阿爾·帕西諾和羅賓·威廉士雙雄對決的《失眠症》。但現在還沒到時候,因為中間還有一部諾蘭的頂峰作品,我心目中他最高光的時刻,《盜夢空間》。
  • 諾蘭《盜夢空間》之後又一神作《信條》上映,品質國貨卻實力搶鏡
    官方介紹,影片中飛機撞大樓的場景,是導演諾蘭真的用一架波音747飛機進行的實景拍攝!我專門去查了下,這架飛機的售價合29億元人民幣,二手的也要2.3億,光這一點就值得花錢去電影院一睹為快。黑暗騎士三部曲、盜夢空間、星際穿越,再到信條,諾蘭一再擴展自己的邊界,給觀眾們塑造一個個未來感十足的小宇宙。
  • 諾蘭《盜夢空間》震撼重映《信條》接力登場
    今年是《盜夢空間》上映十周年,很多觀眾激動於能在銀幕之上再次感受心中經典,「終於在IMAX大銀幕上看了一次」,十年後重溫依舊震撼!更令影迷興奮的是,繼《星際穿越》《盜夢空間》接連上映之後,諾蘭「時空三部曲」震撼新作《信條》即將於9月4日壓軸亮相,該片預售已全面開啟,即刻購票搶先加入逆轉時空的激戰!
  • 諾蘭經典力作《盜夢空間》上映
    十年間,這部跨時代經典巨作常看常新,依舊震撼人心,觀眾驚嘆於導演諾蘭顛覆想像力的創作,也感嘆於十年來無人能出其右。如今《盜夢空間》重返銀幕,一夢十年陀螺不停造夢不止,是時候走進影院重溫經典解鎖回憶,一起把夢做大!
  • 諾蘭經典《盜夢空間》公映 重築舊夢溫故知新
    影片今日發布「重築舊夢」版預告,帶人們再度遁入十年前那場驚世大夢,跟隨盜夢天團一起爭分奪秒完成多重夢境闖關……闊別十載震撼依舊,而如今重溫《盜夢空間》還有了新的理由與期待:9月4日諾蘭新作《信條》將登陸中國內地大銀幕。盜夢十年 相約影院解鎖回憶2010年《盜夢空間》首登銀幕,「夢中夢」的獨特設定、轟炸眼球的視覺奇觀,一時間被眾多影迷奉為神作。
  • 諾蘭經典力作《盜夢空間》8.28上映
    十年間,這部跨時代經典巨作常看常新,依舊震撼人心,觀眾驚嘆於導演諾蘭顛覆想像力的創作,也感嘆於十年來無人能出其右。如今《盜夢空間》重返銀幕,一夢十年陀螺不停造夢不止,是時候走進影院重溫經典解鎖回憶,一起把夢做大!
  • 影院復工迎來「諾蘭季」,《盜夢空間》將在國內復映
    這部2010年上映的電影,著實給不少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便是你看了一遍又一遍,但仍感覺影片中有很多的地方沒有看懂的這部堪稱神作的《盜夢空間》,至今在豆瓣的評分還是高達9.3分。在《盜夢空間》中,每個盜夢者都有一個圖騰,圖騰主人會試圖用自己的意識去控制自己的圖騰,使之產生不符合現實的情況。如果能做到,則圖騰主人就知道自己身處夢中,如果無論如何也做不到,就知道這是現實。
  • 《盜夢空間》:諾蘭導演良心之作,夢境與現實交叉,真假無法分辨
    《盜夢空間》是由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瑪麗昂·歌迪亞等主演的電影。影片劇情遊走於夢境與現實之間,被定義為「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當代動作科幻片」。《盜夢空間》是一部很聰明的電影,豐富的細節、錯綜複雜的敘事,將觀眾帶入一個潛意識的迷宮。
  • 《盜夢空間》諾蘭的電影就是一場美夢
    諾蘭導演的盜夢空間可能是我這輩子看得最多的一部電影。不低於30次,每看一次就有最新一次的理解。2020年8月28號剛好上映了10年的盜夢空間重新在國內影院上映,剛好10年,重新上映了這部我認為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我肯定要去再看一次(儘管我一個月前在電腦已經又看了一次)。
  • 諾蘭抄沒抄?陀螺停沒停?實景狂魔諾蘭《盜夢空間》最全解析
    小編當年看《盜夢空間》錯過了太多細節,刷了99遍之後終於看懂了。李子老婆略帶黑眼圈和神經質的形象,與「你若棄我不理,我定毀你天堂」的行事方式異曲同工,叫這個名字也算當之無愧了。你的圖騰是什麼,你想好了嗎? 《盜夢》裡的連環夢你看懂了嗎?
  • 你還沒看懂這部神作?細數《盜夢空間》
    這個問題,影迷追著導演諾蘭問了好幾年。 但諾蘭的態度始終是:不告訴你,自己領悟。 如今《盜夢空間》已上映十周年,還在國內迎來重映。,叔講完保證你能看懂這部神作。 諾蘭在《盜夢空間》這部電影上傾注了10年的心血,想在大片的基礎上帶來不一樣的創新和思考。
  • 《盜夢空間》:諾蘭的電影自反,影像的精神分析
    一部具備科幻、驚悚、懸疑等多種元素的影片總能獲得最廣泛的討論。大眾從它身上看到最直接的感官衝擊,類型化的享受;迷影從它身上看到視聽的多樣,電影工業的發展;社會學家由它看到深入探討的可能。這種全民討論的狂歡在世紀初屬於《黑客帝國》,在近年屬於《流浪地球》,而在10年代的開端,這種討論狂歡屬於諾蘭和他的《盜夢空間》。
  • 《盜夢空間》
    我是看了第二遍之後才動筆寫的這篇觀後感,也正因為看了第二遍,我才認識到這基本是一部無法講圓的故事。諾蘭是一個擅長將自己在藝術上的追求用高度娛樂化的手段呈現出來的導演,這讓他的作品具有了多重的接受可能,訴諸感官的部分能夠滿足最基本的觀影需求,而主題的思辨性和價值體系的多義性又能帶給高端觀眾以足夠的形而上的思考樂趣,《黑暗騎士》、《致命魔術》都是如此。關於《盜夢空間》的理解難度有很多傳言,搞得很多觀眾觀看時壓力很大,其實這完全沒有必要。
  • 《盜夢空間》上映 好萊塢天才導演諾蘭作品盤點
    暑期檔最值得期待IMAX大作的《盜夢空間》(又譯《奠基》)16日在北美上映,影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是備受影評人追捧的曠世奇才,一部《蝙蝠俠黑暗騎士》令全球為他瘋狂。《盜夢空間》內地上映時間已經提上日程,在期待的同時,讓我們帶您走進諾蘭的神奇世界。
  • 諾蘭《信條》首批影評:超多反轉 自《盜夢空間》之後最強作品
    諾蘭新片《信條》內地已經定檔9月4日上映,但歐洲一些國家已經向媒體放映了該片,觀看了影片的兩位記者向外媒Worldofreel給出了觀後感想,首批影評中稱,《信條》是諾蘭繼《盜夢空間》之後最棒的電影,而且反轉很多。
  • 《盜夢空間》小李子之後,霸道諾蘭愛上他
    自然是和諾蘭合作過《盜夢空間》的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啦。諾蘭早早就打起了小李子的主意,曾帶著其他劇本發出邀請,卻被回絕。大概是想要促成合作的意願極度強烈,他最終用一本《盜夢空間》打動了大明星小李。,能被觀眾翻出來反覆品味的作品也就一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