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6月21日訊(通訊員 易彬 記者 劉玉鋒)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詞廣為流傳、深入人心。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展示著典型的憂國憂民、義無反顧、霸蠻敢死的湖湘人格,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前行。
我們今天該如何去認識、理解屈原,傳承發揚屈原精神?文人的屈原和民間的屈原有何不同?屈原與湖湘文脈究竟有什麼樣的關係?6月21日,端午節即將到來之際,第十八期思賢講壇特邀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湖南日報教科文衛新聞中心執行主任兼《湘江周刊》主編龔旭東在長沙圖書館開講,從屈原的詩與人生中解讀屈原,探中國文脈的根,求湖湘精神的魂。
在龔旭東看來,屈原可能就是當時一個文化的「瘋者」,是一位在政治上很有抱負的人,但他的抱負沒法真正實現,所以他不得不成為一個詩人,通過詩歌抒發內心的鬱悶和悲憤。「作為一個詩人,他是非常純粹的,他的詩歌充滿著絢麗繽紛的想像,這些想像是屈原之前從來沒有人去描寫過的,所以屈原是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大詩人,第一位以個人的詩歌創作留在歷史上的人。」龔旭東說。
「作為詩人,他的詩歌不是超現實的,他是實實在在地來源於現實生活,但他超越了城市的這種生活,這種偉大的詩意品格,是屈原極為重要的特點。」龔旭東認為,在他的詩歌裡,有大悲喜,有大超然,有大歡喜,也有大絕望,這樣的品格是湖湘大地的山川、花草孕育生長出來的,和《詩經》裡的那種世界完全不一樣。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屈原是真正原創的詩人,他已成為我們文化血脈裡的基本記憶,而且是最重要的記憶。
講壇上,龔旭東用「屈原的身份 屈原與詩歌,屈原人格、創作的意蘊」等主題詞,以屈原的《九歌》為例嘗試進入屈原的內心、屈原的世界以及他的詩歌世界。
龔旭東認為,屈原強調兩個概念,一個是內美,一個是修能。屈原在他很多詩歌裡提到內美與修能,在他的代表作《離騷》一開始就談到這一點。什麼叫內美呢?內美就是出身,一個人的家族背景,一個人的出身高貴,修能是個人的思想品質、才華、能力,一個是先天的,一個是後天的。因為出身高貴出身,屈原認為這樣的人對國家對人民有一種重要職責,他必須要去擔負這個職責,這是屈原一生言行的基本動力。
談及屈原的人格和創作意蘊,龔旭東以湖南省歌舞劇院創作的民樂劇《九歌》為例詳細闡述。「《九歌》是屈原的一個組詩,要重新把《九歌》的內核提煉出來。我認為《九歌》裡面有四對半神和鬼,這個引子的東皇太一,歌頌的是神裡面最高的天神,這是迎神曲。」依照掌握人壽命的「大司命」、湘水之神「湘君和湘夫人」、「 河伯、山鬼」等這四對半神概念,龔旭東將民樂劇做成五個樂章。如第一樂章天地,敬天地,古人叫敬天法地,必須要敬畏天地,要有敬畏之心。第二樂章是生死,是人生之大者,一個人怎麼樣面對生死問題,怎麼樣思考生與死的問題,怎麼樣在人生中履行對生和死的理解和堅持,始終是中國人特別看重的,也是湖南文化湖湘精神裡特別重要的內容。
香草美人是屈原詩歌裡面極為重要的象徵和意象。龔旭東解釋,這個意象總的特點是高潔,不染世塵,對應的是人內心品質的高貴和高潔,這是屈原詩歌裡最重要的內容和情緒表達,也是他最重要的追求。所以香草意象所代表的忠貞之氣,是屈原給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帶來的特別重要的貢獻,而這個貢獻與後來的中國文化傳統有著密切關聯。
龔旭東通過闡述屈原的實際影響,總結出屈原留下的幾個特別重要的詞:第一是忠貞,持身清正,關懷生民,經世憂國。第二是求索,上天入地,不折不息,堅韌其心。第三是浪漫,思緒無極,想像絢麗,貞節其裡。第四是踐道,求道、履道、殉道,這種敢死的精神對湖湘精神的影響至為強烈。其中的求索,是「天上的神的系統,地上的靈的系統,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他只有通過這種上天入地極致化的想像和表達,才能體現出他的求索心志之經,求道之切,開創了中國文學的浪漫傳統。」
本次活動由中共湖南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指導,思賢書院、長沙銀行、鳳凰網湖南主辦,湖南圖書館、長沙圖書館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