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馬特高地:宗教與藝術、香豔與愛情的完美結合

2021-03-04 凡晨工作室


蒙馬特高地位於巴黎的北部,是巴黎最年輕的一個區。風景秀麗的蜿蜒小徑依山勢而上,神聖的聖心教堂坐落在地勢最高處,小丘廣場總是聚集著許多畫家,還有夜夜笙歌的紅磨坊以及寫滿「我愛你」的巴黎愛牆,無不展現著巴黎的優雅與美麗。


聖心教堂位於蒙馬特高地的最高點,可以俯瞰巴黎,這座拜佔庭風格的淺白色教堂是為了鼓舞普法戰爭和巴黎公社時期情緒低落的巴黎市民而建造的。聖心教堂四個圓頂穹區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無論在蒙馬特的哪個角落都能看到,不得不讓人讚嘆教堂的選址。教堂門口有兩座臺階,沿著山坡而上,使教堂顯得更為高聳雄偉。大門口有三扇拱形門,門頂上有兩座騎馬的雕像,一座是國王聖路易(路易九世,1214-1270);另一座是法國民族女英雄貞德(1412-1431)的雕像。

從聖心教堂所在的山丘俯瞰巴黎市中心,你可以看到蓬皮杜藝術中心、巴黎聖母院和榮軍院等著名景點。教堂後有一座高84米的方型鐘樓,裡面有一隻世界最大的薩瓦鍾,重19噸,是世界上最大的鐘之一。

提到歌舞劇,美國有百老匯,法國則有紅磨坊。屋頂上裝著長長的、閃爍著紅光的大葉輪的紅磨坊位於蒙馬特高地腳下白色廣場附近,是地道的法國式歌舞廳。美國著名的電影公司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曾以紅磨坊歌舞廳為故事背景拍攝了一部名為《紅磨坊》的影片。

而「紅磨坊」之所以聞名於世,首先要歸功於畫壇怪傑亨利·土魯斯-勞特瑞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他以歌舞廳為題材創作了一系列名畫,其次則是這裡上演的著名法國「康康舞Cancan」,現今幾乎被世界各國視為了法國的「民族舞蹈」。

小丘廣場緊鄰聖彼埃爾教堂和聖心大教堂。 十九世紀末的著名畫家如保羅高更、盧梭、雷諾瓦、畢卡索、布拉克等都曾在此為生計作畫,現如今則成了一個畫家和藝術家的聚集地。

在蒙馬特高地半山腰的一個街心花園裡,有一座面積約40平方米的牆,整面牆由511塊藏藍色石磚組成,上面用300多種語言寫滿了「我愛你」,共有1000多句。行至其中,濃情蜜意你一定可以感受到。

猛戳「 閱讀原文 在線聽節目

相關焦點

  • 隨手拍巴黎蒙馬特高地,這是一個到處都有傳說的地方
    蒙馬特高地是來到巴黎以後,感覺到最愜意的一個地方,似乎和巴黎其他的區域的繁忙,雜亂不同,這裡更顯現出一種理所當然的法國情懷,節奏有點慢,生活因為有遊客的點綴顯得很多樣。蒙馬特高地之所以是巴黎最年輕的區,因為這裡歸屬於巴黎市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時間,附近有高大神聖的聖心教堂,畫家聚集的小丘廣場,夜夜笙歌的紅磨坊,寫滿愛情話語的巴黎愛牆。所以,神奇也就從這裡拉開了序幕,整個蒙馬特高地像一個安靜的山間小鎮,有點像摩洛哥的艾西拉,整個小鎮上都有很多精美塗鴉。
  • 預科班參觀課:蒙馬特之旅回顧
    7月15日,預科班的同學們在Kate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位於18區的蒙馬特進行了參觀課程,這也是解封之後同學們的首次外出參觀課。同學們懷揣著興奮,在老師的講解下實現了一次藝術之旅。現在,不妨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感受......
  • 伍迪·艾倫《午夜巴黎》:蒙馬特高地的藝術家群像
    這一對令人豔羨的金童玉女活躍於紐約的社交界,縱情地享受愛情、年輕的生命以及成功的歡樂,過著夜夜笙歌、觥籌交錯的生活,後來又長年在歐洲居住。進入30年代,他在好萊塢擔任編劇,1938年改編的《生死同心》是他唯一一部在片頭上掛名的電影。其它創作或改編的主要作品有《女人》、《亂世佳人》、《居裡夫人》、《我最後一次看到巴黎》、《綺夢初豔》等。
  • 巴黎經典景點:蒙馬特徒步半日遊
    大多數旅人對蒙馬特的印象就是紅磨坊跟聖心堂,最常見的蒙馬特遊覽路線就是由紅磨坊漫步到聖心堂,在小丘廣場晃晃就打道回府,頂多再去一下達利美術館,這也是我第一次蒙馬特的路線。出發地點是紅磨坊對面的星巴克,這兩棟建築中的大道在過去是蒙馬特跟巴黎市區的分界線,以前蒙馬特是不屬於巴黎的,所以稅負比較便宜、吸引很多藝術家居住,而蒙馬特人也不稱自己是巴黎人,而是蒙馬特人。
  • 愛與生命的絕對性 |《蒙馬特遺書》
    《蒙馬特遺書》 撰文:王紹培;主播、音頻剪輯:張璇;收聽更多完整版音頻,請掃一掃諮詢後院小管《蒙馬特遺書》:邱妙津的絕對寫作文 | 王紹培 1995年,臺灣留學法國的26歲女子邱妙津在巴黎附近的蒙馬特地區用水果刀刺向自己的胸口。
  • 蒙馬特的玫瑰屋之夢 — 鬱特裡羅
    蒙馬特頹廢、開放又自由的氣氛,漸漸成為了那些喜愛過波西米亞式生活的畫家、詩人及作家的天堂。他們當中包括了法國畫家鬱特裡羅(Maurice Utrillo 1883-1955)鬱特裡羅自幼便與繼父、母親蘇珊·瓦拉東(Suzanne Valadon 1867-1938)居住在蒙馬特的歌爾鐸街,其後遷居到附近的拉伯瓦爾街(2 Rue de L'Abreuvoir,即玫瑰屋咖啡館現址)
  • 藝術的左岸,生活的高地——左岸高地·藝術生態公社
    藝術的左岸,生活的高地在這蒼山之麓鳥瞰洱海之秀憑欄臨風,飛花入夢左岸高地.藝術生態公社項目位於大理市大理鎮蒼山景觀大道1號。左岸高地.藝術生態公社是由廈門鉅融股份傾情打造,定位為中國美術創作研究基地(雲南基地)的高端文化藝術社區。項目整體佔地約272畝,總建面約21萬㎡,容積率0.68,園林綠化率超過40%。
  • 《鬥牛》:死亡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是公牛與人的雙重悲劇
    這讓我感覺到,這首歌之所以讓人感到與眾不同,不僅僅是歌詞的表達,別具一格的演唱方式,還有這場鬥牛的背後所體現的藝術之美。01.美聲吟唱和舞美設計的結合,更加凸顯了它的神聖華晨宇演唱的《鬥牛》,不過短短五分鐘,卻為我們深刻地描繪出了鬥牛的場景。在整首歌曲當中,華晨宇運用低音淺唱,加上美聲吟唱的方式,結合舞臺設計,給我們帶來了一場別出心裁的視聽盛宴。
  • 《異形:契約》劇中讓驚悚和藝術,得到了完美的結合
    《異形:契約》劇中讓驚悚和藝術,得到了完美的結合文/圖圖說影視作為普羅米修斯之後的異形作品,異形契約的定位已經不僅僅是科幻恐怖篇了,它更多的是對生命起源哲學的探討。從普羅米修斯,到異形契約,雷老爺子的電影更像是披著科幻恐怖的外衣來探討人類生存哲學。
  • 推薦|科幻和宗教的完美結合——《巴比倫塔》
    在宗教上,無論哪個版本,巴比倫塔講述的都是挑釁上帝的故事。然而,這兩者都不是,作者沒有否認宗教信仰的意義,並且以科學的方式闡釋了上帝的用意。在這裡,我不想貿然揭露小說的結局,因為這是一段必須慢慢走來的歷程、一個必須細細品味的故事,但如果讓我用一句話形容這部作品帶給我的感受,那就是「科幻的內核包裹在宗教的外衣裡,將實打實的科學知識和深刻的宗教文化完美糅合,並帶來一種厚重而精美的閱讀體驗」。
  • 蒙馬特遺書 邱妙津
    你告訴我,這樣一條經過考驗的牛,你一直養著它,餵它一點糧草吃,它以後真的生不出來你要的那種生活、人生或愛情嗎?  我這個階段,自己經受著的,看著他人的,都是長久且不斷歷經風吹雨打的愛情,這才是我要支撐、才是我不計一切代價要去給予、付出、灌溉的。禁得起考驗的才算是真愛,我渴望著褪去風霜還能手牽手站在一起的兩個人;我渴望著不斷不斷付出而又經受著歲月的淘洗、琢磨而還活著的愛。
  • 【藝鳴】 楊涵清 | 在蒙馬特死去的鱷魚
    她叫邱妙津,1995年夏天,她在巴黎蒙馬特用一把水果刀捅入心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時年26歲。景楊把萍的死全部歸咎為自己的愛情,給自己背負上了深深的罪名,在二十歲生日前三天,想要通過自殺得到解脫。而邱妙津心中的愛欲卻沒有用盡,她便把那些無處安放的愛,又化作一封封書信,從巴黎蒙馬特寄往臺灣。三個月後,飽受抑鬱折磨的邱妙津用水果刀捅入自己的心臟,選擇了這種近乎決絕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友人整理了這些承載著沉甸甸感情的信件,出版為《蒙馬特遺書》。
  • 【VISION-NIGHT】鬱特裡羅:蒙馬特的鄉愁
    沒人知道,對此的猜測也從未平息,一是因為他母親與眾多藝術家的情愛關係——其中不少人都各自在西方藝術史上留下如此重要的痕跡;另一個則是莫裡斯本人驚人的繪畫天分不得不讓人想探究他的來歷,以滿足人們對於基因繼承的好奇心。
  • 愛之牆:各種語言的「我愛你」,愛情見證地,情侶最愛的地方!
    位於蒙馬特高地周邊的愛之牆(Mur des Je t'aime)共有40平方米大,由上面有超過250種語言手寫體的「我愛你」,在牆的最左側可以找到豎向的中文「我愛你」,其中的「愛」字為繁體。在牆的上方畫有一美女斜倚在一張小桌旁,旁邊幾行小字寫道:「保持理智,強求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