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裡斯·鬱特裡羅
( 1883 - 1955年 )
19世紀末,酒香、脂粉味籠罩著整個蒙馬特山頭。
紅磨坊(Mouline Rouge)也相繼在1885年開張,舉凡舞臺上隨著康康舞節拍撩裙踢腿的舞娘,駐唱歌星囁嚅不清的歌聲,煙霧繚繞、五光十色的氣氛,皆風靡了不少年輕的藝術家、作家,他們不分晝夜,把時光消磨在歌舞廳上,同時也用筆桿、調色板、畫筆、喉嚨加上大腿,迸發出一幅幅偉大的傳世作品 。
Rue de L'Abreuvoir
蘇珊除了受僱為德加、雷諾瓦及洛特雷克作模特兒外,本身也是一位油畫家。鬱特裡羅自小出入酒館,17歲因酗酒而送入療養所戒酒,蘇珊將教導鬱特裡羅繪畫作為轉移他關注的一種治療方法,結果鬱特裡羅卻因此愛上了繪畫,除了臨摹明信片,他幾乎天天背著畫具,在蒙馬特的大街窄巷穿梭遊走,將那些風化剝落的牆壁、古老教堂的風採和灰淺的碎石街道全部搬到他的畫布上。據說,蘇珊偶爾也會替兒子修改畫稿。鬱特裡羅的畫風逐漸成熟,他最優秀的作品產生於1908-1916年間。在這段被後人稱為「白色時期」的作品中,為了準確地表達街道上一片片褪色白土牆的歲月痕跡,鬱特裡羅大膽地把蛋殼、石膏等不同材料滲入白色原料裡,用真實的色調將那斑駁殘舊的質感生動的描繪出來。
La Maison Rose de Rue de L'Abreuvoir
Place des Abbesses, Montmartre
Impasse Traînée, Montmartre
蒙馬特山風景寫生
玫瑰屋咖啡館
鬱特裡羅最初的老師是他的母親,他未受過正規訓練,開始是師法印象派,明顯地是畢沙羅風格,一開始就描繪巴黎的景色,尤其是畫蒙馬特區。27歲開始所作的畫以白色為主調,稱為「白色時期」。為了生活,他是位多產的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還是屬於他的「白色時期」,他把蒙馬特冷清的街道,描繪在奶白色和牡蠣的白色、暖灰色、橄欖色和藍灰色的微妙的和諧之中,加上濃黑和棕色造成強烈對比,再用赭色和朱紅予以令人驚異的點綴。當人們看到鬱特裡羅創作的一幅幅寧靜、且構圖完美的巴黎街景畫時,世人很難相信它的作者是一個聲名狼藉的酒鬼和人人討厭的傢伙。所以在藝術作品中往往表現出藝術家靈魂的另外一面,這也是一種平衡。
母親瓦拉東筆下的鬱特裡羅
| 更多閱讀 |
點擊圖片跳轉連結
小班授課,為保障大家上課質量
請朋友一定要提前預約喲!
畫舍地址:杭州上城區南山路清波新村6棟19號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