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5月30日起,「四川省情網」及「方志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分3期推出知名紀實作家、非學院派天府文化學者、北宋人物史研究學者易旭東先生 2020年5月16日在崇州「三城論壇」(愛情之城、創造之城、美酒之城)上的演講 《崇州:成都「後花園」歷史文化內涵》 ,歡迎關注並在文尾留下您的閱讀感言。
崇州:成都「後花園」歷史文化內涵(中)易旭東
2020年5月16日,崇州「三城論壇(愛情之城、創造之城、美酒之城)發起人易旭東就崇州歷史和地理符號中關於「愛情、創造、美酒」等元素進行全新的詮釋(圖片來源:西財智庫SWUFEINSTITUTION)
創造之城
大禹時代,神話與現實的分界線。
大禹世系與古蜀州人同出一脈。
「禹」字與「蜀字」都從蟲,「蟲」符,「龍」符。
從崇州到汶川、中原,東南至長江中下遊……再從崇州到新津寶墩、廣漢三星堆、成都金沙村,數十公裡的遷移,古蜀文明與成都風華,4300多年來的第一篇。
成都金沙遺址(圖片來源:四川文明網)
鑽木取火升格為農耕文明的第一站。
文化交集。汶川與崇州血緣之邦。
崇州北部與汶川接壤。從九龍溝翻過龍門山脈的如群龍聚首的六頂山,就是汶川。
大禹汶川石紐山出生,父親鯀崇州雞冠山出生。
崇州雞冠山(圖片來源:成都市城市規劃協會網)
父子倆,從火燒營到石紐山。
大禹父親鯀,前2158年生。背負4000年罪名。
鯀祖的耕種之法、治水方面頗有建樹,大禹的爺爺白馬,字熙,封於崇,今崇州道明鎮白馬社區、東北崇坪鎮。「崇」,在岷江西南,汶山東南,崇陽鎮北,一個大諸侯國的面積。
「崇州」的「崇」,秦以前無資料可查,可能沿用古地名,可能因鯀的封地。
《史記夏本紀索引》引《連山易》:「鯀封於崇。」繼崇伯位,《國語周語》稱為「崇伯鯀」。官名,崇伯。伯,爵位名稱。崇,大禹父親鯀的封地名字,崇地侯王。
崇州與汶川接壤的山,叫汶山。
汶山(圖片來源:行走四川搜狐號)
文井江的「汶」字,原來有三點水,叫汶井江。
鯀父在「崇州」生活,娶古羌女,前2158年生鯀。成人後,鯀隨父親一直在勘察地形、水文,總結知水、悉水的經驗,走遍成都平原以北、以西的各個角落。
在中原地區發生洪澇災害時,鯀被堯選中負責治理洪水。
「禹鯀是始布土,均定九州」。
寶墩文化、三星堆文化與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既相近,又不同的原因。
三星堆博物館(圖片來源:四川日報)
如今沿岷江主流的金馬河古堤,類似黃河三角洲水利工程的鯀堤,寶瓶口分流的內江,類似從黃河石門開鑿以通淮泗的濟水,金馬大堤所用防衝卵石竹籠,相似於大禹父子所用息壤,都不是為分洪而設,而是為了航運、灌溉。
不是偶然巧合,聯繫必然。
大禹父子先治岷江,後治黃河的緣故。
鯀治水九年,沒有成功,被斬殺在羽山。
失敗的英雄。中國的普羅米修斯。
文明與野蠻,一個區別在於「城市」。
鯀不但善於治水,還是最早發明築城技術的專家。
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建造城郭的第一人。
《吳越春秋》稱:「鯀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
《世本》記載:「鯀作城。」
《淮南子》更是給出鯀作城池的高度:「昔夏鯀作三仞之城。」
鯀之前,有城市遺址、防衛性的城牆——「城邦國家」。古文獻稱「國」。鯀作城,是作「城」的小城,獨城國家變成以城市群組成的國家,即:帝王所居,都城;平民所居,郭邑。
「鯀作城郭」,並非指整個中國的第一個築城者。
存在三種情況:在華夏聯盟區域,屬城池開創者,考古發現僅長江流域的最古老城市距今超6000年;未必開創,猶如倉頡作書、蔡倫造紙一般,屬於改良或對造城有著重大貢獻,或整理、推廣造城技術;未必個人名字,一個部落名稱,部落開創建城歷史。
成都平原的史前古城,在距今4500年到3700年的時代,古蜀州已不是蠻荒之地,而是城邦林立,人口眾多的富饒沃土,大禹父親即便不是築城第一人,也是有重大貢獻,或集大成者。
共同見證刀耕火種之中的輝煌。
古蜀國中心。新津寶墩、都江堰芒城、郫都古城、溫江魚鳧村、崇州雙河古城、紫竹古城。加上大邑鹽茶古城、高山古城。合稱成都平原8大史前城址,像金色珠子一樣,連接成一條帶弧度的項鍊,戴在龍門山下。其中7個,處在古蜀州地域上。
都江堰芒城遺址(圖片來源:每日都江堰搜狐號)
一種形制。寶墩文化城市群,規劃、組織、施工……
幾個4000年左右的小城分布在寶墩古城周邊。
史前古城,比三星堆文化還早1000多年。
金沙遺址。神秘、精緻,「太陽神鳥」金飾,堪稱美學典範。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豐富的想像力、非凡的藝術創造力與精湛的工藝水平的完美結合。
2001年2月,在成都市區發現的金沙遺址是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距今約3200年—2900年)長江上遊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國的都邑。圖為金沙遺址出土的商周太陽神鳥金飾(圖片來源:金沙遺址博物館網)
出現在神聖的祭祀區,自身必定承載著創造的「古成都人」對於自然的無窮想像、豐富的文化內涵。對遠古太陽崇拜文化的縮影,「金烏負日」的古代傳說的最好印證。
「夸父追日」「后羿射日」……
崇拜太陽,中華各民族共有的習俗。
三皇五帝、秦漢以後最高統治者的稱號,都與太陽密切相關。
審美趣味、對細節的著意表達,都與如今的成都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非常相似。
「王者之氣」。大量出土的金器、玉器、象牙,昭示「主人」是「古蜀五王」裡的杜宇。
成都金沙遺址(圖片來自網絡)
「開明」,與太陽升起密切相關的詞彙。
開明王的家族墓地、商業街船棺墓的棺木上,也刻劃有與太陽崇拜相關的圖案。
因此,東晉時期的崇州人常璩,才將自己的地方志書,稱為《華陽國志》。
《華陽國志》(圖片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萌芽原始的宗教祭祀、部落聯盟,「天府之國」最初的文字記錄源自這裡。
鯀禹治水,起於崇州,興於岷江,盛於中原,將夏文化播向華夏大地……
大禹父子開啟的「江原文化」,天府文化的源頭——古蜀文化的重要根源。
成都平原最早進入「中國」文明文化形態。
「江原」也將正宗的傳承,寄擁給4300多年文明印記的崇陽城。
2020年5月16日,崇州「三城論壇(愛情之城、創造之城、美酒之城)」在崇州市川酒文博館舉行。圖為與會人員合影(圖片來源:西財智庫SWUFEINSTITUTION)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
易旭東,知名紀實作家,非學院派天府文化學者,北宋人物史研究學者。在國內外報刊發表紀實作品400餘萬字,近50篇作品獲各種獎項。
前期回顧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崇州:成都「後花園」歷史文化內涵(上)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易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