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音,1973年5月出生於黑龍江省樺南縣,著名作曲家、副教授,畢業於遼寧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現任中國兒童文學藝術研究會兒童歌曲創作委員會教研部副主任,國家一級作曲。系中國音樂家協會流行音樂學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創作委員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會員。
音樂代表作:《等你》(胡艾蓮)、《一曲琴聲》(吳茜)、《回家,回家啦》(肖文莉)、《穿旗袍的女人》(王愛華)、《老了也要有個媽》(高兵)、《大難有我》(雅鋒)、《今夜,我們靜聽》(陳珠珠)、《爸媽的愛》(吳慶國)
餘音(字,省默),1973年5月生,黑龍江樺南人。他出生在一個教育世家,從小受母親影響走上音樂道路。1992年8月參加工作,遼寧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學專業畢業,本科學歷。曾擔任過中學音樂教師、部隊文藝創作員、省藝校專業系主任、報社新聞採編、國企教育集團音樂教研員、藝術傳媒學院藝培部主任等職務。
央視CCTV高清綜藝娛樂頻道「頌歌獻給黨」全國青少年春節聯歡晚會特約音樂總監,中國少兒民間春晚組委會副主任,新華小記者活動組委會特聘學術顧問。2017年10月,參加第六屆付林音樂+演唱大師班學習,獲得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專業水平認證、中國流行音樂教師專業能力證書。2019年11月24日,書法作品在全國政協禮堂文史館展出。
在音樂創作上寫了大量的藝術性歌曲作品,發表音樂詞刊原創作品多次獲獎。曾多次為央視CCTV《星光大道》歌手創作音樂作品,多首歌曲在央視、廣播電臺和全國其他省市衛視播出。
與著名詞曲作家、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學會主席付林
(創作思維多元化,具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用音樂與靈魂對話,在創作中傳遞快樂。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都充滿著音樂的情愫。他常說,一首好的音樂作品一定要有生活和藝術感染力,更要有發展和創新。工作之餘,餘音老師的時間基本撲在了音樂作品創作上。
流行作品:《穿旗袍的女人》(毛夢溪詞,作曲與金燕合作)、《只為今生這一眼》《你是雪》《可是寶貝》《愛在路上》(與詞作家毛夢溪合作)、《等你–Wait For You》(與王東合作)、《密戀》(與詞作家王月旺合作)
非遺作品:《一曲琴聲》《誰讓相思無著落》《餘音嫋嫋》(與詞作家毛夢溪合作)
軍旅作品:《戰士之歌》(王存詞,作曲與著名作曲家姜中山合作)、《家書一封封》(與著名軍旅詞作家叢奎珠合作)
親情作品:《回家,回家啦》《老了也要有個媽》《天使愛》(與詞作家毛夢溪合作)、《爸媽的愛》(與詞作家程彥鋒合作)、《陪你變老》(與詞作家郝藝英合作)、《父親的愛》(與詞作家李亞娟合作)
電影作品:《毒殤》(毛夢溪詞,中國首部禁毒微電影《毒傷》主題歌)、《永恆》(餘音詞曲,網絡電影《精武拳之戰江湖》主題歌)
( 毛夢溪是著名詞作家、民進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抗疫作品:《大難有我》《醫者誓言》《做個聽話的小哪吒》《今夜,我們靜聽》(毛夢溪,彭瑩、倪偉詞;作曲與雅鋒,搏洋、趙英鵬合作)
企業文化作品:《新時代文明歌》(集體詞,北京市門頭溝區城子街道創城歌曲)、《君子尚德》(毛夢溪詞,北京尚德社會組織服務中心會歌)、《華夏名家》(戴本領詞,名家藝術聯盟會歌)、《相約中國夢》(王月旺詞,中華小記者之歌)
中國傳統節日作品:《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正月十五》《八月十五》(與詞作家李亞娟、作曲家搏洋合作)
兒童作品:《黃河少年》《中華小少年》《十二生肖》(與詞作家李亞娟、作曲家搏洋合作)、中華成語故事歌曲《邯鄲學步》(與詞作家王月旺合作)
大型關愛留守兒童音樂劇《爸爸媽媽我愛你》音樂作品:《爸爸媽媽不要去遠行》《時鐘你快快地轉啊》《夢中的思念》《我的外公外婆》《讓中秋的月光照亮我們的家》《小雪人》《一起歌唱》(與詞作家李亞珍、作曲家搏洋合作)
與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副會長、搏語童音少兒聲樂創始人搏洋合影
(用音樂點燃生命焰火,攜手共創抗疫戰歌)2020年春節前夕,面對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施虐向武漢襲來,向湖北襲來,向中華大地襲來。為歌頌」抗擊疫情一線的逆行者、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為創作一首為英雄鼓舞士氣的歌曲。疫情期間足雖不能出戶,但也要堅持克服各種困難,裡外張羅,去完成自己的目標任務。攜手著名詞作家毛夢溪、著名歌手雅鋒、編曲李濤,一同線上作詞、作曲、演唱,最終完成了第一首抗疫歌曲《大難有我》。2月5日,歌曲《大難有我》在央視新聞移動網發布,一夜走紅,僅央視網當天的點擊率就幾十萬之多,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上下的抗疫士氣,央視網和《中國報導》還給予了詳細報導。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雷鳴強稱《大難有我》作品是一曲熱血歌,唱出了白衣戰士的心聲:其他的歌曲都是「旁人他者」視角,唯獨《大難有我》這首是「戰士自我」視覺,別具一格,定當勝出。
與著名詞曲唱作人、抗疫歌曲《大難有我》演唱者雅鋒合影
抗疫歌曲《大難有我》推出之後,似乎言猶未盡,深感僅此一曲還遠遠不能表達對白衣天使的崇敬之情。為謳歌廣大醫務工作者不論生死、迎風逆行的偉大壯舉,又與著名詞作家毛夢溪、彭瑩、倪偉,搏語童音少兒聲樂創始人搏洋、音樂人趙英鵬等眾藝術家先後又推出了三首抗疫作品,歌曲有《醫者誓言》《今夜,我們靜聽》《做個聽話的小哪吒》,以上抗疫歌曲分別在中國報導網、央視新聞移動網、央視頻、人民網、人民視頻、光明網、中國網、文旅中國、今日頭條、網易、騰訊、鳳凰網、澳門新聞網,香港《大公報》等國內百餘家媒體平臺廣為傳播。
非遺歌曲《一曲琴聲》主創人員
1996年8月,在解放軍文化藝術報刊中發表的作品,歌曲有《光榮的十八團》《封封家書寄深情》《哨卡之歌》《丹心鑄軍魂》。
2013年11月,在央視CCTV《中國好歌曲》原創音樂作品徵集活動中,入圍作品有《雪山情》《夢回草原》《好人好報》《青稞酒歌》《高原戀》《想媽媽》《父親的愛最偉大》《玩浪漫》。
2015年6月,根據中華成語故事改編創作的兒童歌曲《邯鄲學步》作品,在央視CCTV-14《少兒頻道》欄目播出。
2017年6月,中國首部微電影《毒傷》主題歌《毒殤》作品,在第33個國際禁毒日宣傳活動中,《人民日報》6月27日第11版刊登報導。
與中國著名內地女歌手、歌曲《等你》演唱者胡艾蓮合影
2019年3月,原創歌曲《等你》作品,榮獲《全球華語流行音樂金曲榜》第204期港臺榜單冠軍。
2019年6月,非遺歌曲《一曲琴聲》作品,分別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CNR-9《文藝之聲》和北京衛視BTV-2《文藝頻道》欄目播出,《人民日報》客戶端以「一聲琴,一生情」的標題報導。
2020年4月,在中國國際教育電視臺CEC發起並在全球傳播推廣的「天佑中華,加油武漢」抗擊疫情主題歌曲徵集活動中,作品《大難有我》《醫者誓言》榮獲「優秀國際展播獎」。
2020年12月,抗疫歌曲(童聲版)《大難有我》《做個聽話的小哪吒》作品,入編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全國少兒聲樂考級教材》。
參加中國首部軍民融合音樂首發儀式
民進中央宣傳部副部長、著名詞作家毛夢溪老師給予高度評價:「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接觸過餘音老師的人都知道,他是典型的東北人性格,不但性格開朗,而且待人熱情,即使第一次和他見面,在交談中也自始至終充滿歡笑,多才多藝,又不失豪放,舉手投足間還掩飾不住他當年的軍人氣質。
餘音的創作既有傳統文化的底蘊,又有時代精神的特徵。在創作上不斷探索追求,思維多元化,具有獨特創新和藝術感染力,所創作的歌曲作品既通俗、優美,又有時代感。他在藝術審美和音樂表現形態上,又以嶄新的藝術視角和藝術形式給歌手和聽眾呈現一片不同凡響的藝術魅力。餘音老師是一位優秀的作曲家,無論是教學、音樂創作,還是日常生活,他都帶著極大的熱情投入其中,收穫各種感悟,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或許正如他的名字那樣,他的人生充實,他的作品餘音繚繞,令人有無窮無盡的回味。
《等你》全球華語流行音樂金曲榜封面
榮譽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