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律制:平均律,五度相生律和純律

2021-02-19 感受古典音樂


 文|哈寶寶   圖|花瓣

在通常小提琴演奏會上,我們常會看到小提琴家利用鋼琴的音高來調音。一般鋼琴給出a1音,小提琴家則會根據其他三根弦與A弦的和聲關係來進行調音。為什麼不直接用鋼琴的音準來調四根弦的音高呢?這就要說一說音樂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律制。

-01-

什麼是律制?

律制是一種規定一組音階內各個音的音高的方法。

本文主要討論三種常見的律制:五度相生律,新十二平均律和純律。

平均律(Equal temperament)為律制的一種,特點為每兩個相鄰音的音高間距離相同的音程。在古典音樂和西方音樂中,最為常見的律制為十二平均律:將一個八度等分成十二份,每一個等分稱為一個半音,兩個半音合為一個全音。平均律多用於鍵盤樂器的調音,例如鋼琴。這樣簡單粗暴(excuse me ?)的劃分音高使得無論在哪個調上演奏,聽起來都是一樣的好(或者一樣的差勁),由於平均律的一個八度內音頻比為的n次方,n = 0, 1, 2, …, 12, 從而聽起來不如純律那樣和諧。但十二平均律在轉調上非常的簡單,從數學上來說,轉調就相當在頻率上的平移。

    -02-

另外,西方音樂史上還有另一種平均律Well temperament,它與大名鼎鼎的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傑出的管風琴家,大鍵琴演奏家巴赫的名字緊緊聯繫在一起。巴赫根據Well temperament創作的《十二平均律曲集》據說是為了體現Well temperament在不同調性下的產生的不同的色彩。由於翻譯的原因,人們容易將Well temperament和Equal temperament混淆起來,而在Well temperament中,相鄰兩個音之間並不是等距的。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3.21-1750.7.28),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巴赫被普遍認為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並被尊稱為「西方近代音樂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五度相生律又叫畢達哥拉斯律(Pythagorean Intonation),顧名思義其音階由頻率比3:2作為發生器生成。談到五度相生律以及稍後將介紹的純律,就不得不介紹一下泛音(Harmonics)和泛音列(Harmonic series.)的概念。

通常我們聽到的自然發出的聲音,一般都不會只包含一個頻率,而是由多個不同頻率疊加而成的音。聲波具有周期性,根據傅立葉變換理論,可將其分解為多個純音的疊加。而這些純音的頻率是其中某個純音頻率的倍數,這個純音頻率被稱為基頻,其他頻率被稱為泛音。下圖中自上往下依次為基頻,第一泛音至第六泛音:

                               

表1:以440HZ為基頻的泛音列


表格1:泛音列示例


-03-

在簡單了解了什麼是泛音和泛音列之後,我們來看一看五度相生是怎樣進行的。

如果規定C的頻率為C = 261HZ,則純五度位置的G的頻率為261*3/2 = 391.5HZ,接下來D的頻率為 319.5*3/2 = 587.25HZ,A = 880.875……不在同一個八度內的音可以通過對其頻率作增倍或減半的處理使得它們都位於同一個八度內。這樣繼續以頻率比為3:2的純五度作位移,我們得到:C-G-D-A-E-B-F#-C#-G#-D#-A#-E#-B#… 這樣一看,B#和C為同音異名的關係,似乎又回到了C音上。但實際上B#與C之間相差約為23.46個音分(這一數值稱為Pythagorean comma),而人耳能辨別的音分差從5或6 cents到25 cents不等。而原以為五度相生律從一個音出發會在之後的一個音高上回到一個「原點」,但實際上單僅僅由純五度的位移,是沒有辦法回到C的任何一個八度疊加的音高的。從數學上來看,這樣的結果是非常自然的,沒有任何兩個整數m和n滿足等式     

為了使用這樣的音階,一種類似於自欺欺人的辦法就是:我們僅用B#之前的12個音,也就是在C音的基礎上使用十一個純五度來生成前12個音,最後的E#與B#的和音將會極度不和諧,稱為  wolf interval. 當然啦,根據具體演奏的音樂的不同, wolf interval可以被轉移到別的地方去。但無論 wolf interval 在哪兒,它的存在使得演奏出所有調式是不可能的。
 

-04-

純律(Just intonation)多用於弦樂樂器的調音。其特性點為生成的各引得頻率之比都為有理數,讓音階裡各個音都與主音和諧起來。純律的音階生成:在第一泛音和第二泛音中間插入第四泛音,構成和弦形式。換句話說,純律由大三度和純五度的組合來形成各音級的音高。

例如: A-#C-E, C-E-G,這樣生成的音階體系叫做純律。

在一個泛音列中,第一泛音與,第二泛音的頻率之比為2:3,構成純五度;第四泛音與第一泛音頻率之比為5:2,構成複合大三度(實際上5:2 可拆成5:4*2:1, 5:4的音頻之比構成大三度)。因此,純律中一個音階的各音頻率比的分子和分母僅包含2,3,5以及它們的乘積。


表格 2:純律與平均律的音頻比

-05-

雖然純律的音階聽起來非常和諧,但各個音之間的關係(除去與主音的比值)變得複雜起來。原本音階裡相鄰兩個音之間只有半音與全音之分,但現在出現了小全音,頻率之比為10:9, 大全音9:8和新的半音16:15. 這也間接使得很多音的頻率之比不唯一。

談了這麼多,那到底什麼時候該用哪種律制呢?李重光老師給出了一個相對間接有效的回答:五度相生律在調式音級上先後結合自然協調,比較適用於單音音樂;純律根據分音音列,以和弦形式來定律,因而在和弦音的結合上純正和諧,故而適用於多聲部音樂;十二平均律雖然在調式音級上先後結合上以及和弦音的結合上欠缺和自然和諧,但轉調方便,在鍵盤樂器的製作上有許多難得的有點,近百年來也被廣泛採用。

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小提琴利用鋼琴的音高調音,為什麼只用校準A弦?

那是因為鋼琴調音所用的律制為十二平均律,而小提琴調音多用純律。如果按鋼琴的音高來調整四根弦,最後就會感覺小提琴演奏出的音階並不很和諧。


 作者簡介:哈寶寶:「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音樂愛好者,一枚以古典音樂為主食,部分新世紀音樂,交響金屬為輔食的樂痴。曾學習過手風琴和鋼琴,現為小提琴初學者。本科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目前在英國伯明罕大學攻讀金融工程碩士

生活中喜歡運動,曾任院女籃隊長,球齡約10年。喜歡閱讀,正向著業餘樂評手的方向努力發展。喜歡以樂會友,暢所欲言。

音樂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生活。

喜歡古典音樂的人,都相聚在這裡

關注微信公眾號:enjoy_gudianyinyue


如果你喜歡小咕咕的推送內容,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相關焦點

  • 【本音鋼琴樂理】純律
    進入中世紀晚期、文藝復興時期,復調音樂逐漸興起、和聲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五度相生律就暴露出了缺點——由五度相生律的得到的三和弦中的三音非常不協和
  • 鋼琴調律—分律需要掌握什麼知識?
    利用不同音程比較進行分律檢驗需掌握的相關知識,利用基準音組的大三度、大六度、四度、五度、小三度進行分律檢驗需要掌握基準音組大三度、大六度、四度、五度、小三度拍頻的聽辨與把握I 、相關知識專業鋼琴調律利用音程比較進行分律檢驗
  • 十二平均律是中國人發明的?!
    如果有人問,在社交場合談論什麼樣的音樂話題顯得既通俗又有格調?那我一定會回答:聊巴赫!!!通俗,因為巴赫被認為是音樂史上最傑出、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與貝多芬、莫扎特齊名,世人皆知。顯得有格調,是因為他的音樂不僅可以從專業角度談論,更可以上升到數學、宗教學範疇。《十二平均律》作為一部艱澀難懂的音樂作品,位列維基百科詞條內「巴赫知名作品」第一位。
  • 一篇文章讓你秒懂「十二平均律」!
    近期有琴友給小編留言,想重新學習一下十二平均律,希望小編幫忙出一篇相關的文章。 「律」,指音律,是為了讓音樂規範化,人們特意將一組高低不同的音符所組成的體系,以及這些音符之間的相互關係。音律決定了調式音高,是在漫長的音樂實踐中形成並發展起來的。
  • 音樂0起點|三種音律的不同
    我們可以聽到,交響樂團演奏時,弦樂是「五度相生律」樂器,銅管是「純律」樂器,木管、鋼琴、管風琴是「十二平均律」樂器。根據五度相生律得出的各律,雖然在音名上與十二平均律的音名相同,但它們在音高上卻有一些區別,各個半音之間並不相同,有大全音、小半音、大半音之分。
  • 在樂律學上有哪項重大成就?
    首先在形制上已出現了十三徽,各個徽位與琴弦全長的弦長比例基本上構成純律體系的各音。無論在泛音、琴上的按音或者以琴弦散音為音階主音所構成的七聲音階均屬於純律體系。體現了當時純律的實際應用。出現了最早的古琴文字記譜法。其次,還出現了大批的文人琴家和琴曲,如《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相傳是晉代桓伊所作的「笛曲」,原為「笛上三弄」,後被移植為琴譜。
  • 福萊哆能量講堂第175期:第四季樂器知識(古箏五)
    古箏伴奏與合奏中的定弦(一)為單一調式、調性音樂形式伴奏時的定弦 在古箏參加那些只有單一調式、調性,較少有和聲、和音的戲曲、曲藝伴奏及地方風格性民間音樂的合奏時,我們既可以選擇平均律定弦,也可以選擇純律或五度相生律定弦。
  • 講座綜述|十二平均律與十二平均音
    中國周代發明了三分損益法,而由三分損益法產生的三分損益律,所得到的十二個宮均的音階結構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早在《禮記》一書中,即提出了「旋相為宮」的理想。「旋相為宮」,即在三分損益十二律的旋宮過程中,最後一律的仲呂宮到起始律黃鐘宮的相旋,能像其它相鄰五度關係宮均之間那樣自如地相旋,即變遠關係為一級近關係調。但在一個八度內只限定為十二律數的情況下,任何非平均律的律制都存在不能還宮的問題。
  • 書評 化繁為簡,五十載琴律文化細究
    文 | 王安潮樂律學是中國古代音樂的基礎,它不僅是從先秦到清末的古代音樂文獻的支柱,還是自上個世紀初王光祈在新史學思潮下引入西方音樂學研究方法進行音樂史研究的主要對象。律學理論首先給人的感覺是繁複的數字計算,這對一般讀者來說常會心生膽怯,《琴律學》化繁為簡,不管從宏篇布局還是微觀論述都注意了由淺入深的循序漸進層次,做到了學術理論的易懂性。
  • 閩韻古琴隨堂筆記之琴律漫談第六講
    1958年他打的第一個譜《龍朔操》時確定的幾個音位其實有錯,當時沒有發現。在1959年他動手打《胡笳十八拍》後,才發現有錯,但沒有改。因當時琴界尚未對古琴記譜的古今變遷有今天這樣深刻的認識。但後來時機合適了,就本著對歷史和藝術負責的態度,加以糾正。新近出版的《陳長林古琴譜集》中,對該《龍朔操》曲中他本人的定音錯誤已做了改正。
  • 巴赫平均律中的神學精神
    平均律鋼琴曲集是使用一切全音和半音的調式及大小調作成的前奏曲和賦格,巴赫把八度音程等分為十二個半音的律制,此時的律制已是近乎現代的「純律」。巴赫把平均律運用於24個大小調,從此一本具有理性精神的鋼琴著作便產生了。在巴赫的平均律中,前奏曲作為一個即興的部分顯的比較隨意,而賦格的寫作則運用了嚴格的復調寫作手法,它們大多有一個主題形態,而後在全曲中進行發展變化,這樣樂曲的整體性便顯的格外統一。音樂處處透露著一種形散而神不散的精神,而這種精神便是巴赫所崇昌的神學精神。因此,巴赫的《十二平均律》也被稱作」舊約全書」。
  • 【公益課】《琴律淺談》後記
    七點,夏老師的公益課《琴律淺談》準時開始。夏老師從律、律名、律制 等幾個重要概念導入,環環相扣展開教學,讓我們初步了解「五度相生」、「隔八相生」等方法原理,並帶領我們用「損益法」計算宮、徵、商、羽、角等音,黃鐘、林鐘、太簇、南呂等律的弦長比值。
  • 論巴赫《平均律》兩冊的共同特徵
    》兩冊的共同特徵導讀: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分別於1722年和1744年完成的《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冊和第二冊,被譽為「舊約聖經」,其中的曲目至今常在比賽或考試中被列為指定曲目,兩冊作品曲情並無關聯,寫作時間相差二十餘載,為何如此受到重視和厚愛?
  • 閩韻古琴隨堂筆記(三) 琴律漫談一講
    2014年7月末的一個炎炎夏日,由閩派琴家、古琴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傳承人陳長林先生主講的琴律漫談系列課程,在朝陽區望京憩園琴舍開講。作為這一系列課程的開講前言,陳先生首先鄭重地闡述了琴律研究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他指出:其一,作為習琴者,假如搞清楚了基本的琴律,在為琴弦調音時,就可以更加科學準確。其二,對於有志進行古琴打譜(即發掘整理古譜)的人來說,研究琴律更是必不可少的功課。否則,整理出來的琴譜必定會出現謬誤,比如古譜上說某一音位於「七八間」或「八九間」,到底是七徽與八徽之間的哪一個位置,八徽與九徽之間的哪一個位置呢?
  • 你可以不知道什麼是十二平均律,但是你必須知道二胡的音準怎麼調
    二胡的音準和他的構造有關.二胡沒有品,沒有鍵,也沒有指板,他就是靠著兩根弦被千金拽著,所以他的音準是相當難的。我們即使位置按準了,哪怕角度不對或者按的力度輕重不對,可能會造成這個音準跑得比較厲害。甚至可能從小三度跑到大三度,這樣大的一個範疇。那麼我們如何保證二胡的音準呢?首先我們講到二胡是一個五度定弦的樂器,它也符合我們中國這種音律當中的五度相生律。
  • 古琴曲《秋風詞》的樂律特徵
    自然律通過古琴泛音呈現為縱橫分布的二維結構 [2],其數學關係可簡要描述為:若琴弦散音音高為上生七律中的任意音律,則這條琴弦五、九徽及二、十二徽的泛音音高是這七律下生所得子律音高的兩倍和四倍;若琴弦散音音高為下生五律中的任意音律,則這條琴弦五、九徽及二、十二徽的泛音音高分別是其上生所得子律音高的四倍和八倍。
  • 十二平均律竟然是隱形的中國四大發明?! | 形而上樂EP.02
    上回我們講了畢達哥拉斯的五度相生律。這一期我們承接上期,介紹一下當下被廣泛運用的十二平均律以及這些定調的法則和爵士樂經典的和弦走向「貳伍壹」到底有什麼關係。中國傳統音樂中的樂律,是以三分損益法所得出的,這種方法最早記載於《管子·地員篇》,其所得出的十二個音,雖然彼此間五度及四度音的相對關係是正確的,但在八度之中各半音的音高位置則並非是等距的,因此不利於音樂的轉調。-- 維基百科 - 朱載堉這個問題,同樣存在於「五度相生律」中。
  • 【十二律節令】夾鍾之音•春分•二月節
    律,本來是用來定音的竹管,古人用十二個不同長度的律管,吹出十二個高度不同的標準音,以確定樂音的高低,故這十二個標準音也就叫做十二律。 古人將十二律與十二月相配,夾鍾配二月,所以夾鍾也是農曆二月的別名。
  • 十二平均律拍音的聽音練習上
    今天,人們採用的調律法多數是從慶巴羅古鋼琴(CLav-icembao1)調律法演變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