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的悲劇》是人類推理文學中至高無上的珍寶。它的地位至高無上,被很多推理迷譽為『邏輯推理之巔』。多少年來,只有一部作品可以和它相提並論,那就是埃勒裡·奎因的另一部超級神作:《希臘棺材之謎》。《X的悲劇》邏輯演繹華麗非凡,邏輯切入點極為巧妙,程序一般的縝密推演思路,和令人乍舌的思維起點讓人嘆為觀止,而在這些之上,本書還有著古典詭計、法庭推理、死亡訊息構造等眾多題材的綜合,可以說是一部幾乎接近完美的邏輯流推理小說。」
流派:本格
綜合評定:神作
詭計:7/10(即全書案件詭計謎面及謎底的華麗與精巧程度,如果是敘述性詭計,則要評定其線索的鋪陳、心理暗示的效果及最終的反轉強度)
邏輯:神/10(即全書案件偵破過程中,作者借書中人物之口所展現的邏輯推演及思路的縝密與意外程度)
動機:8/10(即書中案件的因果業與矛盾心理的扭曲與震撼程度)
文筆:7/10(即全書通過筆墨所描繪的場景、人物及氛圍的優秀程度)
劇情:7/10(全書劇本的感染力,以及人文與哲學思想的深刻程度)
《X的悲劇》誕生於1932年,這一年堪稱埃勒裡·奎因的巔峰一年,奎因的三部最高神作:《X的悲劇》《Y的悲劇》《希臘棺材之謎》都在這年寫出,這簡直就是奇蹟降臨的一年。
有如神助,說的就是這種
本書由薩姆巡管來到哲瑞·雷恩的哈姆雷特山莊開啟,這個山莊是一切的起始之地,也是一切的終結之所。
青山剛昌的哲瑞·雷恩圖鑑
雷恩其人失聰多年,只靠讀唇語與人交流,當他閉上眼時,通常就是集中全力思考的時候,書中這幅樣子出現過多次,但每次持續時間都不是很長
薩姆巡管詳細敘述了一場發生在公交車內的,目擊證人頗多的神奇兇殺案。這位人品敗壞的證券商在車上打算掏襯衫口袋裡的眼鏡的時候,被一個「插滿細針的軟木塞」扎破了手指,木塞上沾滿了高濃度的尼古丁,僅僅3,4分鐘之後,這位惡貫滿盈的富商就在眾目睽睽之下一命嗚呼。
兇器就是這麼個玩意,上面插滿了針,針尖上是高濃度的尼古丁
警方封鎖了現場,調查了證人,這個神奇而又極端危險的兇器被薩姆巡管小心翼翼地守護著,它到底是什麼時候放進被害者口袋的?兇手又是通過什麼方式放入的呢?
無論如何,與死者有嫌隙的生意夥伴,善良的德威特先生被當成了頭號嫌疑人。
這就是《X的悲劇》的第一起案件。
雷恩默默聽完了薩姆巡管的敘述,心裡已有輪廓,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封信被送到了檢察官府邸,這是一封告密信,信中所言寫信者對車中謎案的兇手「略知一二」,並要求在碼頭的候船室碰面。
眾人來到碼頭,卻只觀賞到了一場騷動,那位告密者被不明人員從船上推落下水一命嗚呼,而這名告密者居然是當時車上的列車員!他是怎麼知道兇手是誰的?他到底想要告訴眾人些什麼?
這些永遠都不會知道了。
而善良的德威特居然也出現在了那艘船上。而從死者的屍體上,發現了這位德威特先生的隨身特製籤名雪茄。
這是第二起案件。
之後,隨著雷恩正式行動,故事開始變得精彩起來。雷恩在法庭上用無可辯駁的邏輯證明了德威特先生的無辜,這一段法庭推理非常精彩,也是全書的轉折點。
本書還有著一小段法庭推理段落,算是意外之喜
德威特終於放下了心魔,決定開始新的生活。眾人興高採烈地進行了慶祝,然後乘坐列車準備回家。
然後,德威特先生被槍殺在列車的座位上,左手的食指與中指交叉,形成了一個X的形狀。
沒錯,就是這樣
這是第三起案件。
至此,全書正式進入正題,實際上,德威特之死代表了全書詭計構造的完成,雷恩也終於徹底明晰事件的全部脈絡。三起案件表面來看沒有多大的連續性,很像是兇手為了對抗調查團隊的臨時起意,然而最終解答篇揭曉真相之後,讀者才會發現其中的隱秘和規律居然是如此規整,兇手的行動是如此得一絲不苟。《X的悲劇》中的詭計是典型的計劃性詭計,而破解這種環環嵌套的詭計,必須要從細微的現象與矛盾入手,而雷恩正是這樣做的。
第一起案件,雷恩的思路切入點為一個極為明顯的常識性判斷,因為這個常識實在是太過於淺顯,筆者第一次讀到這裡的時候甚至有一些恍惚。
就...就...就這麼簡單?
第二起案件,切入點變為一個矛盾,在這裡,奎因展現了自己鋪陳線索的驚人才能。這個矛盾是明擺著放在書裡相隔不遠的章節之間的,只要把兩段話寫在一起,是個人就能看出來這個巨大的矛盾,並推出一個驚天的真相,從而讓整個案件全部翻轉。然而就是這樣明擺著事情,因為本書線索的繁雜和毫無規律性,幾乎讓人無法察覺。
最厲害的就是明擺著告訴你,你也反應不過來
第三起案件,隨著前兩起案件的邏輯推導,真相已經呼之欲出。然而,雷恩卻依然決定從邏輯層面徹底坐實自己的推斷。這次的切入點更加令人無語:回數票。這幾張破車票居然能說明那麼多事,筆者真是驚呆了,但它確實就是能說明,因為一個又一個稀鬆平常的現象綜合在一起,一個大矛盾就這樣出現了。左口袋,右口袋,車票,左手,右手,站起來,坐下,槍口,這一切亂七八糟的東西被雷恩有機地整合在了一起,並輔助前兩起案件的結論,終於,一切拼圖的碎片,都歸位了。
薩姆巡管:車票...又能說明什麼呢?
然後雷恩就說了幾十頁
不對,還有那個X的手勢呢?
必須要說,這個X的謎底其實比較明顯,只要全書閱讀過程認真,大部分讀者應該都能夠隱約感覺到這個手勢的意義,所以,筆者要開始說說這本作品的缺點。
邏輯流作品的評判
沒錯,《X的悲劇》並不是完美的,它也有缺點,也有不完善的地方。首先,就是用這個X來當結局的爆點,未免有些沒勁,因為和上述的那些邏輯演繹比起來,這個X的謎底,終歸是差了一些。
並且,不但這個死亡訊息的構造比較單純,本書的詭計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存在感,不但詭計核心比較老套(即使放在1932年,它依然是老套的),██████的計劃也怎麼想怎麼感覺很玄幻,甚至有些蠻不講理。
本書的兇手也並不難猜,如果在閱讀本書之前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量,本書的底在二分之一左右就可以看破
但實際上,邏輯流作品並不以非常華麗的詭計謎底作為主要的側重,邏輯流作品主要演繹的,是邏輯的精彩程度和意外程度,也就是筆者在評分一欄中所主要評價的標準。在這裡,筆者想說說個人對邏輯流作品的一些淺見。
邏輯流的推理小說,實在是非常像做一道數學題,而區分邏輯流作品的標準,也可以很輕易地通過解答數學題這個比喻來闡釋出來:
這道數學題根據作者能力的高低,會有難易之分,而這道數學題的解答也因為作者能力的不同層次,而呈現出不同的樣貌,主要組合有以下兩列模板拼接而成:
以上左右兩列相互拼接,可以得到一共九種邏輯流小說的模板。其實,對於邏輯流作品來說,要製造一道「難題」其實非常非常簡單:隱藏線索或者設置誤導線索。
所謂隱藏線索,就是將關鍵線索隱含在線索叢中,藏木於林,加大該題的難度。當然,線索叢的其他線索不能是刻意為了隱藏關鍵線索而做的「無意義叢林」,這些線索最終還是要具備本身的邏輯意義,否則就成了灌水。
不但要藏好關鍵樹木,其他每一顆樹也都要有自己的意義才行
然後就是誤導,《希臘棺材之謎》就是這樣做的,兇手設置了一系列假線索,引誘偵探走向歧路,偵探在探查真相的道路上不但前方迷霧重重,腳底下還有陷阱,眼前的指路牌也不是真的,如此胡搞一氣,題目的難度自然就上去了,這一點,其實也不難做到。
難的,就是解答。
如何解答?邏輯流的作品絕不可能刻意不告知線索,因為歸根結底,邏輯流就是奎因流,在邏輯流作品中隱藏線索,會造成本就劣勢的詭計構造缺陷被無限放大,畢竟,你詭計不怎麼樣也就算了,邏輯也要在最後才開始「強行掰」,這就有點耍賴皮了。
於是,線索全部鋪陳於讀者和偵探的面前,讀者絕不會是傻子,推理讀者更不是,如何能讓對面這個花了幾十塊大洋的傢伙心服口服,給自己的書打上個五星好評呢?
各位,只能靠切入點。
邏輯切入點的精妙與意外與否,決定了一部邏輯流作品的全部成敗,這就是筆者對邏輯流作品的評判。
《X的悲劇》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三起案子,三次邏輯的切入點都非常巧妙:███的人,███,回數票。這才是一部邏輯流小說能夠成功的最關鍵素質。本書的詭計雖然老套,但完全不影響這本書成為一部神作,歸根結底,原因就在這裡。
筆者的《X的悲劇》
以上就是筆者對這部超級神作的簡單介紹,這是一本純粹的,幾近完美的推理小說,幾乎不含任何雜質:沒有情感糾葛,沒有歷史背景,沒有社會探討,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但這無疑就是古典邏輯流本格的本質。
當然,說到情感糾葛,說到社會探討,說到人性,那就請諸位期待:
下一期 埃勒裡·奎因「悲劇」系列全閱讀指南 推理小說完全體:《Y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