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書記和貧困戶的「蜜茶情」

2020-12-25 湘湘帶你看社會

□本網記者 陳章群

秋意漸濃的山區,在錯落的梯田上,黃澄澄的稻子享受著驕陽;在蜿蜒的鄉道上,淌過黃泥水吸飽粉塵後,顛簸了兩個多小時的越野車,終於在距離龍巖市區180多公裡的武平縣桃溪鎮洋畲村停歇。9月1日,記者實地採訪龍巖市中級人民法院派駐駐村第一書記蔡軍的扶貧故事時,知曉了他和已脫貧的村委劉成生的「蜜茶情」。

「投入這麼大,誰能保證賺錢,我可是過夠苦日子了!」2017年底,新上任的駐村扶貧第一書記蔡軍就遇到了燙手的「山芋」。他得知在不久前的村兩委班子會上,村裡提出擴大養蜂合作社的「長遠發展藍圖」時,就被村委委員、養蜂能手、致富帶頭人劉成生當頭潑了一盆冷水。

時值寒冬,又無月色。借著狹窄村道一兩家小店和手機的燈光,蔡軍摸黑來到村口劉成生家中了解情況。劉家是省標貧困戶,靠著危房改造項目,住進了一層的磚混新居,但是家裡仍十分簡陋。因為跟村幹部有不愉快,所以對蔡軍的「說客」之舉,頗為不耐煩。

劉成生是何許人?他是個不幸的人。從小失去左手,家境貧困,性格自卑敏感,用他的話說:「自己走在路上,頭都抬不起來。」2003年外出打工的他回到家鄉,因為沒文化,身體殘疾,不善經營,多次創業均以失敗告終。但他很上進,參加養蜂培訓班,電商培訓班,自學農技專業的大專,成了村裡養蜂致富的「第一人」。「脾氣倔,說話直,得罪人,但沒私心,會說真話。」這是村民對他的評價。這些情況蔡軍在來訪前就做足了功課,對說服他也是頗有信心。

「我當兵退伍,在中院法警幹了二十多年,說話比你更直,脾氣比你更衝……」蔡軍並沒有直奔主題,而是通過「講故事」的方法,拉著他坐下來聊天。蔡軍有聲有色地講起自己駐村蹲點的經歷,如何為貧困戶脫貧爭口氣,對村幹如何擰成一股繩的見解。

「要想被認可,先要被別人需要,面子是自己掙的。」蔡軍的話更讓劉成生有了觸動打開話匣子,說到受窮的苦,他眼角溼潤,不自覺地落淚,一番懇談後,卸下了劉成生的思想包袱。聊天間隙,蔡軍喝了一杯劉成生自產的「蜜茶」(武平綠茶和蜂蜜調製),清香沁人,口感俱佳,他當即下了一個大單:購買50斤蜜茶。

「對政策把握不準,資金缺口大,產量和銷路都是問題……」蔡軍的夜訪,摸準了劉成生不自信的根源:扶貧要扶志。「鎮裡出臺了蜜蜂養殖激勵性扶貧政策,我在這裡駐村就是為了對接最新的扶貧政策,脫貧不脫鉤,對你的幫扶政策不會變的,資金和銷路我們都會幫你跑,你儘管放心幹。」2018年春節前,蔡軍在市中院捐贈的路燈的照明下,第二次夜訪劉成生家告訴他,通過市中院的大力支持,500斤的蜂蜜被蔡軍的同事們搶購一空。這個好消息讓劉成生對這個真抓實幹的「扶貧書記」刮目相看。一杯熱氣騰騰的蜜茶已經端到到了蔡軍面前。

從最初的20箱,到現在的200多箱蜜蜂;從一個人單幹,到成立洋畲養蜂專業合作社,再帶動周邊30多戶貧困戶脫貧,應邀到鎮裡開設養蜂技術培訓班……隨著產業的壯大,生活條件的改善,不斷鑽研學習扶貧政策,脫貧後的劉成生逐漸擺脫自卑敏感的過去,變得自信開朗,從村裡的貧困戶蛻變成為扶貧協理員,幫助村裡的貧困戶整理資料,對接教育、醫療、補助等工作,村民有什麼事也會主動聯繫他。

「我駐村後,就發現他就是缺少自信,不善與人溝通,就多次找他聊天談心,逐步交辦他能上手的工作,把他推到鎮裡、縣裡教別人養蜂技術。事情是更多了,但是被大家肯定,取得一定的榮譽,他的自信心就提上來了。」蔡軍介紹說,如今劉成生正在申報福建農林大學的養蜂專業的培訓學習,已經連續三年被縣養蜂協會評為優秀蜂農,並在縣殘疾人養蜂技能大賽中奪獎。

「都是精準扶貧的好政策,讓我能辦小額貸款,擴大規模;又有蔡書記他們的大力支持,我才能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生活。現在的我還能幫助別人,能在村裡抬頭走路。」記者在掛著武平縣洋畲養蜂專業合作社牌子的劉成生家中聽著他的介紹,看見他的房子已經加蓋到了兩層半。「等再賣出幾批蜂蜜,我就能簡單裝修下房子了。」劉成生滿懷信心地憧憬道。

在劉成生家大廳,蔡軍和同事喝著清甜的「蜜茶」和劉成生圍坐聊著村裡接下來的發展方向,而院子外,是數個蜂箱起起落落著忙碌的蜜蜂;山腳下,是層層疊疊的金色稻田,連成片的瓜果種植基地,不少興建中的新居正在施工中……這一切無不訴說著「蜜茶情」裡專屬于洋畲的脫貧故事。

【來源:福建長安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高志宏:坐在貧困戶炕頭上的駐村書記
    從成為駐村第一書記那天起,高志宏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脫貧攻堅工作中,僅僅一年多的時間他就以最嚴謹的工作態度、最飽滿的工作熱情、最紮實的工作作風將清涼山村乃至清涼山鎮的整體脫貧攻堅工作助推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他也因此贏得了廣大鎮、村幹部和村民的一致讚譽,被稱為坐在貧困戶炕頭上的駐村書記。
  • 蘄春縣委辦駐張塝鎮方嘴村第一書記田蜜:啃下硬骨頭 心頭「甜如蜜」
    蘄春縣委辦駐張塝鎮方嘴村第一書記田蜜(左)和脫貧戶方國清在交流中。張塝鎮方嘴村是蘄春縣5個省級重點攻堅村之一。7戶21人,在半年的時間裡能夠如期脫貧,來自駐村第一書記田蜜沉下心的務實幫扶。2020年4月20日,田蜜主動請纓前往該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 五指山水滿村駐村第一書記馮斯福:紮根山區情撒農家貧困山村迎來...
    地處五指山市水滿鄉的水滿村曾經受地理位置和歷史發展等諸多因素制約,經濟基礎薄弱,發展較為落後,村民收入來源有限,是五指山的貧困村之一。2018年3月,市委宣傳部的馮斯福以派駐水滿鄉水滿村第一書記的身份來到該村開展幫扶工作,紮根山區,情撒農家,為水滿村繪就出脫貧攻堅「收官答卷」。
  • 情滿江揭·駐村日記|井田村:昔日貧困戶變致富帶頭人
    2016年以來,萬江街道開始對口幫扶井田村,通過黨建引領、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產業、就業轉移和教育提質等方式,全村貧困戶全部脫貧,人均收入從2016年的5000元,增加到2020年的2.3萬元,達到「八有」要求。
  • 駐村第一書記武永華的願望
    2020年6月,杭後交通村三組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庭全將一面寫著「真幫扶 關懷備至 解民憂 情深似海」的錦旗送給駐村第一書記武永華。提起送錦旗的原因,李庭全動情地說:「感謝黨和政府的政策,也感謝武書記、各位幫扶幹部,你們在我家最困難的時候多次上門看望慰問和幫扶救助,才使我們渡過了難關。今年我家的日子好過多了。感謝你們的辛苦付出!」  「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持久發展,讓村民的生活水平像芝麻開花節節高,是我們最大的願望。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撲下身子,真幫扶、解民憂!」談起駐村幫扶工作,武永華堅定地說。
  • 市執法局黨組書記、局長武文清 檢查駐村幫扶工作並走訪幫扶貧困戶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人民福祉我們一直在行動從未鬆懈5月25日,市執法局黨組書記、局長武文清,副調研員宋世亮及相關科室和部門負責人,赴土右旗雙龍鎮武鄉縣村檢查駐村幫扶工作,並看望了剛剛脫貧的村民。
  • 駐村第一書記張躍傑:與貧苦戶心貼心
    2018年2月,偃師市郵儲銀行華夏支行長張躍傑到寺溝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他的心中時刻裝著寺溝村貧困戶,真正撲下身子,以村為家,全力以赴為貧困戶辦實事,解難事,彰顯了一名駐村第一書記的「真、善、美」。  2018年2月,偃師市郵儲銀行華夏支行長張躍傑到寺溝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他的心中時刻裝著寺溝村貧困戶,真正撲下身子,以村為家,全力以赴為貧困戶辦實事,解難事,彰顯了一名駐村第一書記的「真、善、美」。
  • 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
    新華社鄭州12月9日電題: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新華社記者韓朝陽、馬驍駐村第一書記張書濤開進村的老福特是自家的私車,卻也成了曾莊村鄉親們的「公車」。周日,張書濤離家上山駐村,城裡的子女請他為山上的父母帶衣服。他的老福特成了連接山村與城區的媒介。張書濤是濟源示範區黨工委宣傳部派駐曾莊村的第二任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6月,他被選派駐村時,第一任駐村書記成富營就對他說,私車就是村裡的公車,捎人帶物是常事。張書濤倒不怕捎人帶物,他擔心的是通往曾莊村的山路不好走。
  • 時代先鋒,三門峽市紀委監委駐大村第一書記史少罡
    同時全省各級部門也勇於擔當、精準施策,為推進脫貧攻堅全面勝利,派出了精銳部隊擔任扶貧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員,他們恪盡職守、心繫百姓、紮根基層、苦幹實幹,戰鬥在扶貧一線,帶領群眾擺脫貧困,展現了各級部門幹部的鐵軍形象,不斷推動脫貧攻堅工作持續深入。2017年5月史少罡同志響應組織號召,被選派到盧氏縣橫澗鄉大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9月兼任駐村工作隊隊長。
  • 貧困戶歸零!中國一冶員工、駐村「第一書記」楊聰書寫扶貧志「圖」
    圖為如今的渡江村景觀中國網訊 11月23日,貴州省政府發布通告,紫雲縣、納雍縣、沿河縣等最後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中國一冶員工楊聰先後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渡江村、長依村貧困戶歸零,為三年扶貧歷程寫下完美一筆。
  • 楊凌農高會上的駐村第一書記們
    本屆農高會D館——陝西省駐村第一書記工作成果展展位是本次農高會的亮點之一。來自全省各個地市的駐村第一書記們紛紛攜帶本村的特色農副產品亮相農高會,藉助農高會的舞臺推薦展銷當地特色農產品,助力脫貧攻堅。 10月22日上午,陝西省委副書記、省長趙一德等領導視察了駐村第一書記工作成果展布展情況,對全省駐村第一書記履職成效和幫扶成果表示讚許和肯定。
  • 桐柏駐村第一書記鄭本營:駐村幫扶辦實事 情系百姓暖人心
    劉義成口中的鄭書記是桐柏縣幼兒園派駐城郊鄉西十裡村第一書記鄭本營。摸清底子 吃透村情西十裡村位於城郊鄉政府西8公裡,是城郊鄉的「西大門」。全村轄18個村民小組53個自然村,總人口2912人,全村總面積26平方公裡,耕地面積1750餘畝,林坡面積36000餘畝。全村主導產業有花卉、板慄、茶葉、苗木、農家樂餐飲、旅遊等。
  • 情系伏牛山——記河南省內鄉縣夏館鎮大莊溝村駐村第一書記張金平
    一株降壓草 略表感恩心2019年11月15日下午,駐村第一書記張金平開車和大莊溝村支書一起從村裡回鎮上,準備回百公裡之外唐河老家過周末。半路上看到了內鄉縣夏館鎮大莊溝村左手殘疾村民張國芳,他右手中提個竹籃從山上向路邊走來,恰好村支書想給他說個事,他們就停在路邊等他。村支書和他說完事之後,張國芳問:張書記,聽說你血壓有點高?
  • 德州駐村書記王偉凱:駐村是實打實的幫扶,心貼心的服務
    2021年元旦節後上班第一天,禹城市十裡望回族鎮後邢村村黨支部書記邢慶東把代表全體村民心意的錦旗送到了德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由衷表達對局第一書記王偉凱的感激之情。這已經是派駐單位連續兩年上門送來錦旗。2019年4月,德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90後幹部王偉凱來到後邢村任第一書記,扛起了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任,使後邢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踐行了一名第一書記的初心和使命。「上任當天,就有多名村民反映新豐收河汙染嚴重,導致蔬菜減產甚至絕產。」王偉凱指著現在這條清澈的小河回憶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立即多方了解情況。
  • 駐村第一書記|「繡花女」齊素靜的傳奇故事
    ,組織上找她談話,決定派其到該縣周堂鎮喬寨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齊素靜在駐村擔任第一書記的首次黨員幹部會議上,說出了這句平淡樸實的話語。她從多年駐村工作的實踐中認識到,加強村級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是精準扶貧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環節。她認為,駐村第一書記要突出重點抓好黨建工作,這既是村民們的期盼和信任,也是駐村工作的使命和職責,只有真正讓老百姓看到村黨支部在積極謀事、認真幹事、幹成實事,才能堅定群眾聽黨的話、跟著黨走的決心和行動。
  • 林州駐村第一書記陳軍:心駐鄉村促發展 盡責擔當
    自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後,他便紮根在廟荒村,與支村兩委幹部一道拼搏奮進,奮力「墾荒」,助百姓踏上幸福路,幫百姓賺到幸福錢,使得昔日的窮山村成為遠近聞名、百姓拍手稱讚的「幸福村」,他就是廟荒村駐村第一書記陳軍。
  • 「貼心女書記」駐村扶貧留美名——記察右中旗黃羊城鎮大北村駐村...
    幾年間,大北村9平方公裡的每一個角落、每一戶人家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她用心用情用力抓實脫貧攻堅工作,視村民及貧困戶如親人,村民都稱她為「貼心女書記」。    轉觀念 激發村民發展動力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王鑫一來到大北村,就帶領駐村工作隊隊員迅速投入到脫貧攻堅第一線,走村入戶開展調研活動,全村52戶貧困家庭,經常能看到她的忙碌身影,每個貧困戶從貧困現況、幫扶措施到幫扶成效,她都能做到了如指掌。  駐村的日日夜夜,她「舍小家,為大家」,休息天也常常出現在田間地頭走訪調研,深入群眾中了解情況、把診號脈。
  • 駐村第一書記楊劍平:踐行初心使命 譜寫扶貧讚歌
    楊劍平(右一)了解貧困戶發展養殖白鴿產業情況。欽州市浦北縣江城街道木麻根社區駐村第一書記楊劍平感慨地說。深入調研,先謀後動木麻根社區是浦北縣「十三五」規劃貧困村,全村共有村民1205戶574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8戶643人。到任木麻根社區的第一天,楊劍平就開始跟隨時任駐村第一書記、村「兩委」幹部一家家地走訪,一戶戶地攻克。
  • 「第一書記」張曉亮:駐村入戶心繫群眾
    」張曉亮心繫貧困戶,入農戶下田地,抓黨建促扶貧,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第一書記」為民愛民、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情懷,開拓了高相社區脫貧攻堅工作的新局面。  駐村入戶了解村情民意  摸準實情,了解居民的所思所盼,才能增強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張曉亮駐村伊始的第一堂課,便是挨家挨戶走訪,深入了解社區37戶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傾聽群眾的意見、建議。
  • 息縣法院駐村第一書記餘波:堅守在田間地壟的「一千零一夜」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曹傑)「你們的付出贏得了群眾的認可」,這是息縣縣委書記金平在5月14日深入息縣曹黃林鎮李店村檢查指導脫貧攻堅工作時,對息縣人民法院駐李店村駐村第一書記餘波的讚揚。座談中,金平對李店村脫貧攻堅工作給予積極評價,對息縣法院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做出的努力及駐村第一書記堅守崗位、奮戰抗「疫」一線的工作態度予以肯定。2017年10月份,餘波受息縣法院黨組選派,到息縣曹黃林鎮李店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