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幾天,李麻花的文章裡關於梅佔金駿眉的討論,掀起了一片腥風血雨。
在李麻花的文章發出去不到半小時的時間裡,大堆的被觸動了蛋糕的人,從四面八方,湧向了李麻花的文章。
各個都不是空手而來的,是操著傢伙來的。
各種砸場子。
李麻花又豈是好欺負的?挽起袖子就衝上去了。
然後就是一通惡戰。
爭議的焦點集中在「梅佔能不能做金駿眉」,以及「金駿眉對樹種有沒有要求?」
大堆的反對者稱,金駿眉是一種工藝,什麼茶樹的茶青按金駿眉的工藝製作出來,都可以叫做「金駿眉」。
當然也有更奇葩的反對者認為,金駿眉是一種茶的名字,就像張三是個人名一樣,誰都可以讓自己的茶取名「金駿眉」,正如任何一個姓張的人,都能讓自己兒子叫「張三」。
而村姑陳李麻花一貫的觀點是:梅佔金駿眉,肯定不是金駿眉。金駿眉對茶樹品種有絕對的要求,不是隨便哪株茶樹都能製作金駿眉的。
並且,李麻花適時地祭出了國標——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GH/T1118-2015金駿眉茶行業標準》。
在這份金駿眉生產加工標準裡,清楚地寫著:
金駿眉茶,是以武夷山市星村鎮桐木村為中心的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65平方公裡內的高山茶樹單芽為原料,採用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的獨特工藝製作而成的,具有「湯色金黃,湯中帶甘,甘裡透香」品質特徵的紅茶。
劃重點,金駿眉的範圍要求是: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65平方公裡內。
金駿眉的茶樹品種要求是:高山茶樹。
金駿眉茶樹的繁殖要求是:選擇健壯母樹的種子有性繁殖。
《2》
此重量級的論據一出,本以為反對派皆已被打服。
畢竟,國家標準是高於一切民間的習俗的,是高於所有個人的臆想的,國標說什麼樣的茶是金駿眉,那就得按國標來認定,不能憑個人想像來混淆概念。
然而,仍然有大批不死心的鍵盤俠,前來胡攪蠻纏。
鍵盤俠A:憑什麼梅佔不能做金駿眉?做茶之人應該心胸寬大,不該這麼狹隘!
李麻花(一頭汗):我遵守國家標準,怎麼就成了狹隘了?
鍵盤俠B:現在國標沒有規定梅佔金駿眉,但保不準以後就有了呢?武夷巖茶原來沒有,現在不是也有了?人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不能太局限!
李麻花(義憤填膺):你這簡直是偷換概念嘛,現在沒有,當然現在就不能做,等未來如果真有了,再做也不遲啊,急什麼呢?
鍵盤俠B:正因為現在的國標裡沒有,大家才要大量製作梅佔金駿眉,做的人多了,以後國標裡就會把梅佔金駿眉加進去了。
李麻花(怒髮衝冠):難道未來有可能規定殺人不償命,現在就可以隨便殺人了嗎?難道未來有可能規定人能吃翔,那是不是你從現在開始就要吃翔了呢?因為按你的邏輯,吃翔的人多了,就可以裹挾法律了.......
!@#¥¥%……&**!!%$$$
此處隱去500字。
李麻花和鍵盤俠B相看兩厭,互相拉黑了對方。
估計這個鍵盤俠B會拿根木棍,削個小人,寫上李麻花的名字,日扎三百針。
《3》
當然,這個鍵盤俠B還不是最狠的。
最狠的是鍵盤俠C。
鍵盤俠C肯定是老江湖,他說出來的話,比鍵盤俠B明顯高大上多了,懂得放煙霧彈,懂得借力打力,懂得拉大旗做虎皮,狐假虎威。
鍵盤俠C是最後加入戰團的。但他一來,立刻就成為了反對派的領袖人物。
而且一下子就蒙暈了李麻花,取得了道義上的制高點。
鍵盤俠C是這麼說的:
1.任何茶葉的產生,發展,壯大,都是有規律可循的,都是相輔相成的。(這句話跟我們爭議的焦點有半毛錢關係嗎?)
2.原來沒有的茶葉,通過發明創造,後來就有了。原來有的茶葉,可能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不適應市場,就消失了。(這是想說適應市場的茶就是好茶麼?就像有人認為知音和故事會是中國最有文化的期刊一樣。)
3.做茶就是一種傳承,是工藝的傳承。大家都可以做,不分彼此。(跟辛苦搞發明創造的人說,不分彼此,然後就竊取了人家的勝利果實,你好意思麼?)
這一番話一出來,李麻花急得目瞪口呆,卻無法反駁。
這一大篇,看起來冠冕堂皇,充滿正能量,站在正義的角度,李麻花這個李逵,明知道他說得不對,卻又拿不出據理力爭的「理」來,急得滿臉通紅,馬上來找村姑陳求助。
然後村姑陳就給他懟回去了:
首先,在國標裡,金駿眉有明確的樹種要求和地理條件要求,不是誰都能做的,不是哪種茶樹都能做的。很明顯梅佔就不能做金駿眉。國標是行業規範,有法律效力,違反國標,就是違法。
其次,並非任何茶葉都是工藝的傳承,至少白茶就有樹種的要求,而金駿眉,作為武夷紅茶裡的一枝(歸屬於武夷奇紅),它除了有樹種的要求還有地域的要求,不在武夷山自然保護區565平方公裡內的茶樹,是不能製作金駿眉的。
再次,金駿眉的誕生,據說是一位資深的老茶人,從古書中翻得了一則古茶方,經過調整和改良後,由江老師,梁老師,以及其它的幾位老師,反覆實踐之後,共同實驗完成的。
這樣的心血之作,身為茶界的一員,應該尊重並欣賞,而不應該想要去分一杯羹——你想傳承金駿眉的工藝,問過幾位老師同意了嗎?再說,看到金駿眉價格高,就想著也從中謀一點利,這是想賺錢,圖的是money,不是真心要傳承工藝的。
既是愛財,又何必臉上貼金,說是為了傳承?
也不怕臉皮越貼越厚麼?
《4》
村姑陳話到此處,言已盡了。
行業規範在此,仍然有大批的人不願意遵守,還有什麼好說呢?只能說,公道自在人心,頭頂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
只能寄希望於老天爺的暴雷來除暴安良,想想也真心是無奈之極了。
只因為金駿眉三個大字金光閃閃,便引得無數愛財者競折腰,打著「金駿眉是一種工藝」的旗號,便誰人都可以製作金駿眉,誰人都可以心安理得地賣金駿眉。
可見,「利」之一字,有多麼誘人!
難怪馬老要說: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利潤,就會有百分之百的人鋌而走險!
然而,這種人並不少。
在茶界,整天不思進取,不願意潛心鑽研技術,只想借別人的發明創造來填自己欲壑的人,數不勝數。
當然不僅茶界如此,可能各行各業都如此。人性本懶,可見一斑。
每一次,當某一種茶成名,在消費者心目中取得了一席之地,名氣如日中天之後,總會有四海八荒的茶人,冒出來,告訴你,我家也有這種茶,而且我家賣得特別便宜。
好像這款茶從前一直是遍地開花,只是世人不知道罷了。
好像發明這種茶,宣傳這種茶的人,都是暴利分子,只有他是良心茶農一樣。
比如說,福鼎白茶費數十年之力氣,讓白茶在中國的六大茶類當中嶄露頭角之後,全國的各個省份,一下子冒出來無數種白茶,比如貴州白茶,雲南白茶,四川白茶等等。
借著福鼎白茶的東風,這些白茶也應運而生,迅速在消費者當中打開了缺口。
善良的,不知情的消費者,只記住了白茶這種茶類,又哪裡分得清它是產自福鼎,產自貴州,還是產自雲南呢?
只一看是白茶,又記起宣傳裡講到的白茶諸般好處,便欣欣然喝下去了,買回家了。
而其實,在福鼎人傾全國宣傳白茶的這些年,雲南白茶,貴州白茶,一點動靜都沒有,不但沒有來助一把力,可能,現在賣雲南白茶貴州白茶的這些茶農、這些茶商,在福鼎人辛苦耕耘的那些年,正在依附著其它的茶類,活得滋潤不已——比如做普洱,比如做綠茶,經如做紅茶,做得風生水起。
現在白茶火了,他們立馬轉頭跟進,大喇喇也來分蛋糕吃。
這真真令人齒冷。
人家耕地的時候,你們吃香的喝辣的,只顧看熱鬧。現在人家收穫了,你們都拿著袋子來收割糧食,好意思麼?
《5》
尤其,白茶的加工製作,也是有規範的,也是有行業法規的。
在白茶的行業規範裡寫得清楚明白,白茶是大白茶樹,菜茶,和水仙茶樹上採下來的茶青鮮葉製作的。
這言下之意,其它的茶樹,製作出來的茶葉,便不能稱作白茶,哪怕按白茶的工藝來加工,也不行。
然而,你說不行,人家卻覺得行。
你說白茶講究樹種,但人家偏偏要說,白茶是種工藝。
哪怕你拿出白茶國標,告訴大家,法律規定了白茶要講究樹種,人家也只會翻你幾個大白眼——這是你們福建人定的,你們定的時候沒有問過我們雲南人的意見!
!@#¥%……%……&*()#¥¥%%
這已經沒有必要再爭議下去了。
這已經不是關於白茶的討論了,這已經上升到福建人民整體榮譽的高度了,村姑陳覺得,跟這種不尊重法律的人,來討論福建人民品質的問題,完全沒有必要。
難道,法律的制定,要徵得所有人的同意才可以實施麼?
如果這樣的話,那我們將不再有法律——全國有幾十億人,要徵得每個人同意,這花費的時間有多長?工作量有多大?興許,還沒等一部法律徵求完所有國民的意見,這部法律的制訂者們,那些老教授們,已經老到要去見馬克思了。
能想出這種歪理,能整出這種強盜邏輯,也只能是沒有大局觀,只從自己角度考慮問題的人。
這樣的人,又哪裡會懂得做茶要遵守法律,做人要遵守良知,做事要遵守道德底線呢?
底線是什麼?
有人是沒有的。
唯利是圖,隨波逐流罷了。
《6》
從梅佔金駿眉,到xx白茶,我們看到的,是行業的繁榮,以及繁榮之外的,暗礁遍地。
行業繁榮是好事,但是,暗礁叢生,卻是壞事。
只能藉助於時間了。
時間帶走一代人,洗掉一輪兩輪三輪牌,讓年輕一代,更有文化的一代人進來,給整個行業換血。
讓茶行業的人,變得更有文化,更有理想,不抄襲,不盲從,不偷工減料,不以次充好。
每個人都想著創新、發明,而不是嗑著瓜子等別人把市場炒熱了,再一包袱捲走。
每個人都想著超越父輩,做出更好的,更精緻的茶來。
而不是看風向,看什麼茶火了,就做什麼茶賣什麼茶。
袁隆平教授看天氣,是因為他是農業達人。
一個做茶的人整天跟風賣茶,是想當二師兄吧。
畢竟,當風大的時候,二師兄站在風口,也會被吹起來。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