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 SPACE 中世紀資本主義的厭女症——《卡利班和女巫》放映暨主創到場交流

2021-02-21 少城有明堂

製作組:Labournet

片    長:85分鐘

關鍵詞:女性主義

嘉賓:Labournet 製作人

11月26日(Sat.)19:30

免費入場,需預約

地點:NU SPACE

明堂創意工作區|成都市青羊區奎星樓街55號

該片子是對西爾維婭費德裡奇的採訪,她在採訪中談到了她的開創性著作《卡利班和女巫》,關於歐洲15-17世紀捕獵女巫的歷史及其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的關係。在歷史研究的基礎上,她認為:資本主義是對中世紀晚期大規模反封建解放鬥爭的反動,其期以制止平權運動而推進資本主義,於是對女性和女性身體的普遍性攻擊開始了,「焚燒女巫」則將這種攻擊推向高潮。採訪是英文進行的,並附有中文字幕。放映後將有一場討論。

報名連結請長按下方二維碼

或點擊文章左下角「閱讀原文」

Press and extract the QR code below for tickets 

or click 'Read More' at the bottom:


這個歷史課本中輕輕掠過的詞彙對應著成千上萬被殘酷屠戮的婦女和中世紀歐洲最黑暗的時光。這場從歐洲蔓延至新大陸的恐怖活動在三個世紀內處死了至少十萬女性,其中大部分是農婦。然而,我們對這樣一段歷史其實了解甚少,為什麼當時整個社會在狂熱將女人殘暴地殺死?

多數對這段社會整體對女性施暴的研究認為這場運動源自中世紀愚昧的宗教迫害和厭女症。由於女人被認為無法控制自己的性慾望,因此容易被撒旦引誘。父權制中的厭女情由此結將女性的情慾同魔鬼聯繫在一起。那些在父權制中不受控制的女人(通常是老年婦女和寡婦)則被指控為女巫,遭到殘暴的殺戮從而父權統治得以維護。

Silvla Federici在其著作《卡利班和女巫:婦女、身體和原始積累》(Caliban and the Witch: Women, the Body and Primitive Accumulation)從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角度來重新考察這段長達三個世紀的恐怖並將其同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聯繫在一起。Federici認為在資本主義興起和現代無產階級形成的過程中,女巫獵殺是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那麼從封建制的生產方式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變革中,這些女性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作出了關於資本原始積累和僱傭勞動的經典論述,資本主義的形成有賴於創造一個失去土地的工人階級。如果不是失去了獨立自主地養活自己和社區的能力,人們斷不會將自己投身到僱傭勞動之中。Federici秉承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女性主義者的批判立場,指出馬克思對資本原始積累的論述是有缺陷的,他並沒有看到除了將歐洲工人同他們的生活資料相分離、奴役非洲黑人以及在殖民者在新大陸尋找黃金白銀並幾乎要滅絕美洲土著之外,這場社會轉變的過程同樣要求著將身體變為工作機器,與此同時將婦女壓迫成為勞動力再生產的工具。Federici的歷史考察延展了馬克思關於早期資本主義社會形成的論述,資本的原始積累不僅僅倚賴國家暴力,同時還對數以萬計的婦女進行了嚴酷的壓迫和虐殺。

當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在歐洲擴散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非常多的民眾反抗。統治精英隨之發動了一場消除農民集體團結的攻擊,一場社會圈地開始了。教會取消了慶祝豐收的公共節日空間,同時支持一種新的意識形態高度讚揚婚姻和家裡的私人空間。人口普查、統計出生/死亡率、統計貧窮人口越來越多,國家權威開始越來越多的管理社會再生產並且成為「階級關係」的擔保人。

到了16世紀末17世紀初,世界迎來了第一次經濟危機,市場萎縮、交易停滯、人口驟降,當時商業資本主義的新領導人們認為一個國家的財富勢必由這個國家的人口數量決定。殺嬰成為一項「資本」的罪名。所有的孕婦都要到有關部門那裡登記。國家開始不斷地鼓勵婚姻,私生子被認定為犯罪。在16-17世紀,因殺嬰罪被判處死刑的女人比被處死的女巫還要多。接生婆被官方懷疑是幫助殺嬰的奸細,醫生開始逐漸取代接生婆替婦女生產。她們獲得傳統避孕和墮胎的去到被剝奪了,婦女就這樣失去了她們生育的自主性和工作機會(接生婆是當時少數婦女可以從事的工作)。一種關於婦女不應該在家以外的地方工作的假設得到了支持。「女人的工作」被重新定義為「做家務」。從15世紀起,手工業開始排斥婦女,那些沒有遵守這種性別勞動分工的婦女被認為是潑婦、妓女和女巫。

從15-17世紀,超過10萬的女巫被處死。這場血腥的殺戮就是一次對婦女發動的戰爭。這場戰爭建立了一種基於「男性僱用勞動」和「女性無償再生產勞動」的分工的性別等級秩序。被指控為女巫的婦女通常是外在於這種勞動分工的,比如起義者、治病術士、接生婆、不遵從性/別規範的人以及傳播避孕和墮胎知識的人,她們既不成為僱傭勞工也不為家庭提供無償勞動。Federici進一步指出,對貧窮女人的指控和恐嚇,以及性別觀念的轉變正是消解歐洲農民團結性的重要方式。「火燒女巫」是一場被國家組織起來的政治運動,旨在打壓農婦的反抗精神。女人曾經是許多農民起義的領袖,她們作為接生婆和治病術士的集體知識是平民百姓中農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在她們的信仰中,魔法其實是和自然的傳統關係裡的一部分。許多婦女在圈地運動被洗劫一空,失去了她們的經濟保障。她們於是被迫偷竊乞討。這部分貧窮的婦女和那些產婆和治病術士一樣成為「火燒女巫」運動的治理對象。

透過操弄父權社會中的厭女症,國家成功的將女人變成了男人的敵人。男人成為了女巫獵殺的同謀,所有記錄在案的檔案中只有一例,丈夫為被指控為女巫的妻子辯護。在長達三個世紀的暴力過後,能夠從事經濟生產的婦女越來越受制於自己丈夫的權威,婦女作為經濟生產者的角色被取消了,逐漸那些經濟上具有獨立能力的女人變成了維多利亞時代的嬌妻。

面對早期資本主義的血腥歷史,Federici發出憤怒的譴責道,「我們不可能將資本主義同任何一種解放聯繫在一起,或者將資本主義強大的生命力歸功於它能夠滿足人類的需求。資本主義之所以能夠不斷的再生產下去正是在於它一種不平等的網絡鑲嵌在全世界無產階級的身體之中,同時也在於它將一種剝削體制全球化的能力」。

雖然女巫獵殺已經過去了快三個世紀,但是資本藉助父權的力量對婦女實施的種種暴力似乎並沒有離我們太遠。女巫獵殺在抹殺婦女的反抗精神的同時也是建構新父權制度的工具,在這種新秩序裡面女人的性與生殖權力都被國家牢牢控制並轉化為一種經濟資源。如今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婦女回家」的話題每年都會不斷出現,女德班、歌頌賢妻良母、指責蕩婦,這些都已經不是新聞了。就在二三十年前,女巫獵殺在非洲大陸重新出現。同時,就在那些地方,原始積累也蓬勃的開展著,公共的土地和資源被大量私有化、大量的貧困、搶掠、社群分化這些每天都繼續在世界不同的地方上演。面對歷史的重現,或許我們現在要問的是如何把當今透過全球化和新自由主義結構調整政策的徵地運動和婦女權力消解與資本主義早期的圈地運動聯繫在一起,我們又要如何面對看上去嶄新的或者是更強大的全球資本主義統治技術?怎樣,我們才可以不做新時代女巫獵殺的幫兇?



更多活動的精彩回顧,請點擊「查看歷史消息」

感謝關注微信公眾號「少城有明堂

請長按二維碼一鍵加關注:請點擊「閱讀原文」連結進入免費預約網頁

Click Read More for tickets

相關焦點

  • 「厭女症」患者
    還有人寫道,《紐約郵報》的做法令他感到「驚訝與氣憤」,這是徹頭徹尾的「厭女症」。如果你覺得女性就該屬於廚房,不應得到與男性同等的尊重,那你就是名「厭女症」患者。Misogynist is a person who hates, dislikes, mistrusts, or mistreats women. 「厭女症」患者指的是討厭、不喜歡、不信任、或者虐待女性的人。
  • 《厭女》:日本李銀河運用女性主義理論深入解剖「厭女症」現象
    這本書的作者上野千鶴子,是東京大學的名譽教授,也是日本女性主義理論和運動的領袖人物,她在日本相當於中國的李銀河。這本書的主題雖然是日本的女性嫌惡,但要把日本換成其他一些國家名,厭女症一詞也都是適用的。很遺憾,目前我們還很難想像一個完全沒有厭女症的國家。本書作者認為,在不是男人就是女人的二元之性的秩序裡,身居於核心位置的便是厭女症。
  • 「厭女症的歷史」之二:強姦
    「厭女症的歷史」之二:強姦 2020-05-22 2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為什麼要殺女巫?中世紀歐洲長達300年的獵殺女巫運動
    在中世紀的歐洲最黑暗的時刻,每天都有年輕女子被迫害,甚至被活活燒死。當然,這些年輕女子一般被認為「女巫」或「巫女」。她們被迫捲入「女巫」惡潮,而應對這場惡潮的就是「獵巫行動」。這場行動從1480年延續到1780年。這個時間段比較有意思。
  • 一周電影/紀錄片放映 「愛來·愛去」UCCA影展、《衝鋒車》粵語放映、《十二公民》主創交流……
    排片表/4.25 14:00-15:30「愛去·愛來」@UCCA影展開幕暨《不老騎士》放映15:30-16:30開幕酒會17:00-18:20《愛暮》5.116:30-18:00《音樂人生》19:00-20:40《LOVE ME》5.214:00-16:30《犴達罕》放映暨映後導演交流獨立紀錄片導演顧桃憑《猂達罕》獲第51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提名。
  • 中世紀對女巫的殺戮和殉葬
    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普遍相信:每天夜裡,女巫們會在自己身上塗上用嬰孩煉成的「魔鬼油」,然後穿過裂縫和鎖孔,滑上煙囪,騎上掃帚柄、紡錘或飛船飛跑,飛到惡魔們的**地去參加女巫聚會……心懷邪念就會遭到惡魔的引誘,婦女小產和行為放蕩常被視為遭受到了女巫的巫蠱,冰雹、歉收和疾病也由女巫造成。
  • 福祿壽不能被罵才是真正的「厭女症」
    還有些人嘛,自然是如獲至寶,又找到了楊子虛「厭女症」的鐵證。至於這個詞語的原意(哭喪著臉胡說八道),他們是不管的,反正「我認為你人身攻擊了,你就是人身攻擊了」。還有一種說法是,那既然你楊子虛認為這個詞語不是人身攻擊,那能不能罵你楊子虛「哭父死母」呢?
  • 中世紀獵殺女巫有多殘酷?無辜女子被扒光問刑,數十萬女性遭折磨
    「女巫」在中世紀之前並不是天主教的大敵,為什麼在15世紀到18世紀末卻成為了歐洲的「全民公敵」呢?這場運動到底有多瘋狂?一、天災背後,歇斯底裡的歐洲在世界史上,公元4世紀末期到16世紀屬於「歐洲中世紀」,這段時間從歐洲西羅馬帝國滅亡到新民族主義國家覺醒,是千年的漫長黑暗時代。中世紀跟黑暗兩字聯繫在一起,當時主宰歐洲的是宗教,宗教秩序高於一切人間法律。
  • 承認吧,很多男人其實很「討厭女人」|厭女症|直男癌|女權|男權...
    從韓國藝人李勝利的「夜店案」引發韓娛圈的大地震,到具荷拉遭遇情色報復而自殺,再到最近的「N號房事件」——可以說,當今韓國社會無處不在的「偷拍文化」和「厭女症」堪比瘟疫,似乎讓大部分的韓國男人都淪為了隱形的罪犯。
  • 《紙牌屋 第六季》厭女症患者的福音
    能把貌似情節的複雜和實際的人物單薄這麼硬攪在一起也算鞠躬盡瘁了。硬講也講不下去的感覺一定很孤獨吧。一個角色面目可憎不難,難的是個個都面目可憎。到底經歷了什麼把女的描述的非毒即狠或白痴。只能猜,編劇有厭女症?真是人間有三恨:紅樓未完、男神被彎、好劇爛尾。。。。
  • 人物科普——卡利班
    人物卡(轉載自美漫百科) 登場時間1981.8 《Uncanny X-Men #14》 能力探測變種人(有範圍限制,後期曾轉化為感應死去的變種人)散播恐懼吸收恐懼(增強力量,足以壓制蜘蛛女俠)優秀的格鬥技巧(先後接受冰人和天啟教導)超級力量、速度和耐力
  • 厭女症讓男人自嗨的集體潛意識
    關愛生命大講堂薦讀 男人的角色和女人的角色,從來還沒有經歷過今天這樣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男人和女人,正在面臨著重新的理解和定義。第二種是挑戰型,這樣的男人面對女性起初也很膽怯,他們通常在幼年期受到過女人的羞辱,他們面對女人,不僅是潛意識裡的自卑感,而且還挾雜有對女人的恨意,於是他們為了補償自卑感和發洩恨意而變得「勇敢」起來,他們會主動的、接二連三的「徵服」女人,以輕蔑的眼神看待女人,讓女人為他們感覺到痛苦,這是一種對自卑感和仇恨的過度補償。
  • 每日一書 中世紀的女巫
    出版年: 2019-10-1 頁數: 364 定價: 58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52028065 內容簡介 在中世紀的帷幔下
  • 大張偉發言惹爭議:厭女症,究竟是種什麼病?
    所以,今天也想來聊聊「厭女」(misogyny)這個話題。 在《厭女》一書裡,日本社會學教授上野千鶴子深刻地剖析了這個議題,並解釋了許多與「性別」相關的社會現象。 厭女思想,是為了確保男性在性別上的「主導權」而衍生出來的一種意識。 具體地說,「厭女」就是絕不將女人看成和男人同等的性的主體。
  • 末路狂花|女性的自我意識覺醒,與「厭女症」的意識萌發
    它只是真實地反映了現實中的性別關係和女性處境。時間過去了三十年,現代社會的女性生存環境有沒有好一些呢似乎並沒有。女性在家庭中額外承擔的壓力,在職場中額外受到的歧視,已經是老生常談了,再說沒多大意思。最近聽說了個讓人不解的詞兒:「厭女症」。
  • 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為什麼有「厭女症」
    他一生有「厭女症」,終身未婚,也無固定情人。在歷代著名的哲學家中不愛女人的有;愛而不得的也有;戀愛一生的也有;像叔本華這樣被貼上「厭女症」標籤的幾乎甚少。在叔本華的《論女人》中,他說女人幼稚、輕佻漂浮、目光短淺、沒有理智、看事情只看表面,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女人最適合的職業是看護和教育兒童。叔本華為什麼會如此貶低女性?
  • 韓國「N號房」事件背後,「厭女症」群體在狂歡
    韓國「厭女症」的狂歡,以及「金智英」們的反抗如一些媒體所指出的,「N號房事件」再次凸顯韓國男性群體之間存在已久的「厭女症」情節。厭女症最突出的表現之一,就是對女性化、女性傾向以及一切與女性相關的事物和意義的厭惡。
  • 我23歲,得了厭男症
    不被期待的出生,註定沒有太多溫暖和幸福可言,而在這種環境長大的女生,要麼不顧一切地尋找缺失的父愛,要麼從此無法與異性正常交往。女生顯然是後者。阻礙她與異性交往的,不是內向的性格,也並非什麼「女多男少」,而是從小在那樣一個家庭成長,由那樣一個父親角色生出的,對男性隱秘而頑固的排斥和嫌惡。
  • 叢林推薦 |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日曜日式散步者》放映暨導演到場交流
    黃亞曆紀錄片作品《日曜日式散步者
  • 薦書丨中世紀的女巫-「享書社」
    #享書社小說精選#中世紀的女巫【 內容簡介 】在中世紀的帷幔下,任何自然災禍和人為反抗都會被視為有魔鬼作祟,對強大力量的畏懼之情將邪惡的「始作俑者」——女巫推上了審判席。【 作者簡介 】儒勒·米什萊(1798—1874)法國歷史學家,在近代歷史研究領域成績卓越,被學術界譽為「法國最早和最偉大的民族主義和浪漫主義歷史學家」,還被譽為「法國史學之父」。代表作有《法國史》《法國大革命史》《論人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