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代重型直升機將具備第四代直升機的技術特徵,即第三代渦軸發動機;裝有高性能直升機專用翼型、優化槳尖和先進的複合材料旋翼槳葉、無軸承槳轂;機體結構大量採用複合材料;電傳作業系統;採用高度綜合的航空電子系統。乘員座椅處的振動水平接近0.05g、噪聲水平接近80dB。
世界第四代直升機技術,典型描述是高速特性、隱身性、操縱智能化和模塊化設計四大特點。速度將比現役同類型直升機提高1倍以上,航程增加2-3倍。據中航工業直升機設計研究所所長之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中國在2020年突破第四代技術。美國的「黑鷹」、「阿帕奇」等都是第三代技術。
依據世界各國在研的重型直升機推測,中國重型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將在30-40噸,載重能力將在10-15噸之間,最大飛行速度將270-310公裡/小時,實用升限2200米左右,航程可達700-800公裡。採取單主槳帶尾槳型式,主旋翼直徑將達26-29米,採用7片槳葉設計,尾槳直徑7米左右,採用5片槳葉設計。
新重型直升機將具備運輸和「起重」功能,可以吊運12噸左右的大型工程機械和裝甲車輛,同時吊送多門155口徑火炮,主艙內可乘50名左右的全副武裝的士兵。
中國國土遼闊地形地貌複雜多樣,特別是西部高原地區山高地險、峽谷縱橫、氣候惡劣多變。為了在高海拔地區完成戰役戰術任務,新重型直升機將裝備起動性能和高度特性好的大功率發動機。新機型具有在險要地形上起降、低空飛行的優秀機動性能,抗高寒和抗沙塵能力。
中國軍隊在裝備重型運輸直升機後,將不受地麵條件限制,準確地將作戰人員和物資運送到預定的偏遠地點。快速有效地完成戰場機動任務,避免了採取其他方式的二次運輸。可與地面部隊密切協同,完成戰鬥任務,以低空、超低空飛行將大批戰鬥人員、武器彈藥和後勤補給,高效率地運送到最急需和最適合的地點。
遵循直升機型號發展規律,中國第一代重型直升機研製必須經歷概念研究、關鍵技術預研、原理樣機演示驗證、背景機研究、型號研製等過程。據已刊發的論文表述,中國重型直升機項目已經開展型號論證工作,或開始立項研製。
首先要先搞技術驗證機,對新構型、新技術進行檢驗,然後就是裝配出型號原型機。在原型機首飛之後,就進入了調整試飛階段,發現和排除新飛機出現的初始性重大問題,並加以解決,這個階段至少要達到設計要求的百分之八十,在此期間對飛機進行不斷的完善。
調整試飛由研製單位實施,完成這個階段任務之後,試飛工作將轉移到國家鑑定單位,開始設計定型試飛。設計定型試飛按照國家設計定型試飛大綱,逐項逐條試飛考核檢驗,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出現各種技術問題,試飛的同時對飛機進行調整與修改。
整個試飛階段一般時間在3年以上,試飛架次在1千以上。就此推算,型號機應該在2年後完成設計定型試飛,進行小批量生產,在工藝質量不出現問題的情況下,開始成批生產。
初步估計,從型號立項到原型機試飛大約需要10年時間。如果遇到技術障礙這個時間還會延長,技術預研工作做得好,7-8年實現原型機試飛也有可能。如果與有經驗的國家或者航空企業,合作研製這個項目,完成時間肯定會相對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