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47「支奴幹」是美國波音公司製造的一型縱列雙引擎雙旋翼全天候多功能中/重型運輸直升機。像「阿帕奇」一樣,「支奴幹」也是採用印第安部族名稱命名。

該機於1956年正式立項研製,1961年首飛,1963年正式定型量產並裝備美軍部隊,一直到今天,CH-47依然是美軍中使用最多的一款多用途運輸直升機,目前的保有數量依然超過450架,而該機的總產量接近1200架,出口約20個國家和地區共約500架。

最新型號CH-47F機長30.1米(含旋翼)、旋翼直徑18.3米、高度5.7米、空中11.1噸,最大起飛重量22.7噸,可運送超過11噸的人員、物資或裝備,載荷可等同於1個M198榴彈炮炮班(7人炮組、30發彈藥)、或33-44位全副武裝士兵、或由2位醫護人員照料的24副擔架。

該機採用2臺T55-714A渦軸發動機,實用升限6100米,時速高達165海裡。最大航程超過2000km。

其飛行性能的優異、串列旋翼的布局,尤其適合在複雜地形下作戰,可以使用後輪實現單點懸停著陸,後投放或裝載兵力及裝備。

美國陸軍計劃把397架CH-47D在2018年以前都升級成CH-47F,另外還訂購了100架全新的CH-47F。預計該機可以服役到2050年左右。從而使其成為一個連續服役將近一個世紀的傳奇。

CH-47首次投入實戰是在 1965年,當時,美國海軍的「拳師」號航空母艦攜帶了57架CH-47A直升機。

CH-47支奴幹直升機與中國頗有淵源,1975年作為越南戰場的戰利品越方決定向我轉交在戰場上繳獲的美制F-5E戰鬥機和CH-47直升機各一架, 當時的技術狀態也相當好,甚至還能起飛。

該機運回國以後,曾被航空部門進行了詳細的科研測繪研究,計劃進行測繪仿製,後因技術太複雜而作罷,進行相關技術研究後這架支奴幹的機體被收藏進北京小湯山的中國航空博物館,成為了鎮館之寶之一!
1980年代,CH-47支奴幹直升機一度被中國陸航認為是除了黑鷹以外,第二種理想的高原運輸直升機。

1980S正值中美蜜月期,中國曾計劃進口CH-47的民用型號—波音234直升機,美方針對中國的要求進行了特殊改進,世紀性能不弱於美軍自用型號!當年中方決定進口六架為中國定製的高原加強型CH-47直升機,然後引進許可證在國內組裝。該機還曾來華進行演示飛行。


後因價格和技術分歧,以及其他原因,最終CH-47和我國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