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遺珠:民國才女趙清閣丨上海之巔讀書會(預告)

2021-03-02 世紀朵雲

她被稱為「中國現代話劇史上成規模、有系統地改編『紅樓』話劇的第一人」。她二十四歲主編的抗日文藝專刊《彈花》,是中國第一份抗日專刊。

她一生創作小說十餘部,創作、改編話劇、電影劇作幾十部,主編文藝刊物近十種,理論著作四部。她與老舍、郭沫若、茅盾、田漢、梁實秋、巴金、冰心、齊白石、傅抱石、劉海粟、陸小曼等文藝界人士私交甚篤,多才多藝。

她是民國才女趙清閣。雖然因為種種原因,她被學界忽視,鮮為公眾所知,但了解趙清閣的學者,都公認她是文壇遺珠。

《趙清閣文集》首次對趙清閣民國時期所發表的各類文體進行匯集、影印。書中收錄了1949年以前趙清閣發表的戲劇、電影劇本、小說、散文、文藝理論及其主辦的雜誌。

書中還匯集全國各圖書館的史料,完整呈現了趙清閣作品各版本的風貌。其中尤以雜誌《彈花》《婦女文化》為要,這部分作品展現了她的社會影響力與膽識。附錄中收入的趙清閣親筆書信及說明,是了解她的創作和交往的珍貴材料。

《趙清閣文集》

作者: 趙清閣

出版社: 朝華出版社

出版年: 2020-8

 趙清閣是民國時期一位重要的社會活動家,她的人生軌跡是中國近代文藝界交遊史的一個重要部分。了解她的作品和人生,亦是解讀近代中國女性作家整體狀況不可或缺的一步。

11月22日(周日)下午,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主任陳軍,將來到朵雲書院旗艦店,和大家聊一聊民國才女趙清閣,探索她的創作、交遊和傳奇的一生。

陳軍,男,江蘇高郵人,南京大學戲劇戲曲學專業博士,現為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戲劇/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兼任中國長三角高校影視戲劇學會副會長、中國話劇理論與歷史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老舍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一般項目2項,出版著作3本、主編3本,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90餘篇,多次獲省市社科獎,2013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時間

2020年11月22日(周日)

15:00-16:30

地點

朵雲書院旗艦店·海上文藪

嘉賓

陳軍

(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主任)

2、掃描下方二維碼,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填寫相關信息,即可報名

活動名額有限,報名成功後請儘量出席,多次缺席的讀者未來參與活動的資格可能受影響。

* 朵雲書院旗艦店需排隊進入,預約報名成功的讀者,請提前到上海中心大廈一樓排隊,等候入場參加活動。

* 讀者入場時,請配合工作人員出示隨申碼、通信行程卡(微信搜索小程序或現場掃碼),活動行報名成功二維碼,並測量體溫。為節約時間,以上請提前準備。

參與活動期間請讀者全程佩戴口罩

相關焦點

  • 千燈閃耀:對話珠寶、名畫與設計丨上海之巔讀書會
    千燈閃耀:對話珠寶、名畫與設計丨上海之巔讀書會 2020-12-11 21: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使女的故事》續集來了丨上海之巔讀書會(32期)
    《使女的故事》續集來了丨上海之巔讀書會(32期) 2020-08-08 2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趙清閣說一起去跳江,才能逃避現實;老舍投湖自盡後,她孤獨終老
    出生於動蕩不安年代的人們,因人性的溫情而艱難度日,在生與死的抉擇中,「道德底線」早已拋之腦後,這也是為什麼歷史上留下這麼多民國時期悽美的愛情故事。在兩位志同道合的文人相遇之後,處於封閉時代的二人便陷入了一場對峙,儘管二人的愛情深沉如海,渴望相見,但現實卻總是給他們當頭一棒。
  • 民國才女
    民國時期的書畫界,奇女子甚多,豪邁幹練者,當數馮文鳳。馮文鳳,1902年生,名鷖,廣東鶴山人。父親是嶺南書法名家馮師韓,由於精於隸書,與鄧爾雅有「鄧篆馮隸」之稱。擅長中國畫,十三歲即能詩,有神童之稱,後從楊士猷、馮超 然學畫。擅長工筆仕女和花卉畫,風格雋雅清麗,饒具風姿。擅書法,筆致清峭,有俊拔挺秀之趣。上海中國畫院畫師。著有《翠樓吟草》十三卷等。
  • 才女陸小曼臨終遺願:想與丈夫徐志摩合葬,卻被徐家三大理由拒絕
    可是,這樣一位民國時期的才女,在人生的最後時節卻晚景悽涼,病重時不僅沒有了昔日的靚麗神氣,反而是臉色蠟黃,氣若遊絲。更悲傷的是,這樣一位昔日才女病重時沒有幾個人探望,只有好友趙清閣時不時來看看,而她去世之後,更是沒有多少人祭拜,反觀同為民國才女的林徽因,去世後在平常時還有很多人到墳墓前祭拜,兩者一對比更顯出陸小曼的心酸。
  • 「炮彈之花」趙清閣:上流圈才女,23歲愛上老舍,結局終生未嫁
    那段時間,38歲的老舍遇到了23歲的趙清閣。他們兩人酷愛文學,很快成為了知心好友。這段時間,趙清閣創作了不少的戰爭作品,「彈花文藝叢書」系列書籍開始不斷發行。她開始名噪一時,「炮彈之花」的美名也開始傳揚四方。後來,他們又轉遷至重慶。在這座山城裡,兩人很快擦出了愛情的火花。戰亂年代,親人離散,每一個人心中的孤苦自然難以抑制。
  • 民國才女張愛玲,爺爺是清末名臣、奶奶為李鴻章之女,卻一生悽慘
    民國才女張愛玲,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中國現代女作家。7歲開始寫小說, 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 1995年9月在美國洛杉磯去世,終年75歲。
  • 趙清閣:此恨綿綿無絕期
    全詩如下:清閣趙家璧,白薇黃藥眠.江村陳瘦竹,高天藏雲遠。 這首詩顯露了老舍超常的才華,令趙清閣佩服不迭。 當時,老舍和趙清閣是近鄰,人們常看到老舍在趙的房間照看體弱的趙清閣。按作家林斤瀾的說法,在重慶時,他倆已經同居。
  • 民國10大才女書法欣賞
    ,有的如烈火般激情,她們就是那個時代最受矚目的十大才女。馮漢之女。5歲時從父習書法,由楷入手,上溯北魏、漢隸。13歲能對客揮毫,後經苦練,工篆、隸、真、行書風遒勁古樸。又與中外美術家結交,自學繪畫、雕塑,藝有成就。1931年,上海《新聞報》徵求女子書畫,在八百餘參賽者中獲得書法首獎。曾在香港創辦女子書畫學校,後遷上海。
  • 民國10大才女,和她們的最終結局
    我們通常把長相貌美的女人叫做美女、把有才華的女人叫做知識婦女,只有既長相貌美又才華橫溢的女人才會被成為——才女。民國才女,是許多人對完美中國女性的追憶和嚮往。楊絳先生與世長辭,最後一位民國才女也不再在了。我們不妨在此盤點一下10大民國才女和他們的最終結局,把這種獨特的東方女性大美長留在心底。
  • 「文妓」蘇青:一個民國才女的混亂人生(一)
    民國出大師,也出大師級才女。
  • 民國十大才女書法,各有韻味!
    民國的舞臺上,活躍著一群美麗聰慧的精靈,她們或是社交場上的明星,或是倡導女權的教育家,或是舞臺上耀眼的明星,或是傑出的詩人、畫家……  她們有的如清泉般純潔,有的如烈火般激情,她們就是那個時代最受矚目的十大才女
  • 鴛夢蝶影|民國文壇「鴛鴦蝴蝶派」小說的是是與非非
    民國文壇上,承先啟後與革故鼎新兩股潮流風生水起,前者以鴛鴦蝴蝶派為代表,後者以新文學為標杆,成為民國文壇上涇渭分明的兩大流派。但在文學史的正統書寫與表述中,民國文壇這一「潮平兩岸闊」的現象,鴛鴦蝴蝶派一直作為一股逆流被摒棄在近現代文學史一個不為人知的角落裡,只剩下「風正一帆懸」的單維敘事。
  • 民國才女張愛玲:客死他鄉竟無人知曉,孤獨一生
    要說起民國時期的才女大家第一個想起的應該是林徽因吧,但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的是張愛玲。回顧一下張愛玲的一生,年僅23歲在上海文學界名聲大噪,她在文學上的造詣特別高,可謂是登峰造極。可惜如此有才情的女子的一生居然是如此悲慘的,張愛玲的感情生活讓人感慨萬千!
  • 上海文壇「陰盛陽衰」
    東方網3月20日消息:在日前舉行的「都市文化與女性寫作」研討會上,上海文壇「陰盛陽衰」現象,引起與會者濃烈興趣。男性作家趙長天坦言:這是正常現象,而且將會持續下去。從「五四」到新世紀,在各個時期上海文壇都湧現出一批女性作家。
  • 明日之子3五大遺珠:北大武大才女落選,觀眾說:樂觀的她該逆襲
    《明日之子水晶時代》落下帷幕,張鈺琪笑到最後並捧起水晶唱片,洪一諾、BY2、馮希瑤分獲2-4名。在這場最強廠牌爭奪戰中,有人收穫成功的喜悅,有人則留下滿滿的遺憾。在這些選手中,有5人成為遺珠,她們實力很強卻沒有進入總決賽甚至沒能成為九大廠牌。
  • 民國文壇貪吃排行榜,你所不知道的大胃王們
    我是水刃木向東,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民國文人的貪吃排行榜。提起文人,在我們心中往往是肩不能扛擔,手不能提籃,一日三餐自然也就吃不了多少。但其實,這些都不過是我們自己心中的臆測,我們可不能小覷了民國時的這些文人們。先說朱自清先生,年輕的時候比較胖,體重六十多公斤,但後來卻越來越瘦,最瘦的時候只有不到八十斤。
  • 線上讀書會|「遊戲致/至死」——遊戲與哲學一日談
    而作家哥舒意自2006年起,反其道而行之,從長篇入手寫作,十五年裡出版了七部長篇。在這第十五年,一直寫長篇的哥舒意出版了首部短篇集《造物小說家》,書名似乎也是對多年來修行的某種暗示和總結。小說家該如何造物?花十五年時間專心做一件「反其道而行之」的事是種什麼樣的體驗?11月21日的思南讀書會將為您揭曉答案。上海|我們還需要諷刺文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