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清閣說一起去跳江,才能逃避現實;老舍投湖自盡後,她孤獨終老

2020-12-24 希望的燈不熄滅

「亂世為詩,就像愛情,被遮蔽,轟轟烈烈,百轉千回。"戰爭年代的亂世,一段陰差陽錯的亂世情,往往會勾起悽美愛情故事的開端。出生於動蕩不安年代的人們,因人性的溫情而艱難度日,在生與死的抉擇中,「道德底線」早已拋之腦後,這也是為什麼歷史上留下這麼多民國時期悽美的愛情故事。

在兩位志同道合的文人相遇之後,處於封閉時代的二人便陷入了一場對峙,儘管二人的愛情深沉如海,渴望相見,但現實卻總是給他們當頭一棒。

趙清閣幼年悲痛,逃出家門,一個芳華絕代的民國才女,1914年出生於河南信陽一個富裕家庭。趙清閣的祖父,曾任清官,任過學士,頗具詩文氣概,不但吟詩作賦,古文韻律亦深有研究。

舅舅考了進士,母親更是一位風雅有才,才華橫溢,才華橫溢的女子,不但善於閨閣繡花,而且勤於鑽研文化知識,在寫詩畫方面略知一二。

可悲的是,趙清閣的母親紅顏薄命,這讓幼小的趙清閣從小就寄養在舅舅家裡,融入了新的環境,開始和她朝夕相處的表親們一起沉醉於詩書文學。

趙清閣八歲時,考入省立女師附小,但運氣不佳,父親無法忍受寂寞,在她入學不久便另娶了太太。繼母對趙清閣很冷淡,也很討厭,趙清閣的父親看在眼裡,卻對女兒的情況毫不憐惜,反而漸漸疏遠了自己的女兒,只有祖母一直照顧她。

無家可歸的家庭環境讓趙清閣心灰意冷,她孤單而孤單地忍受著一切。一直到學校的一位老師發現了她,給了她很大的幫助,也培養了她的文學修養,這才慢慢把她從孤獨中帶出來,從此,趙清閣與詩書相伴,在文壇上尋求慰藉。

運動風波在1919年的學生中興起,在新文化的衝擊下,趙清閣開始在她的心中萌生逃離家門的念頭,這種想要擺脫封建統治的願望,在她初中畢業的時候就成了現實。

某天,趙清閣在家門外聽到父親和繼母打算讓她退學嫁人的話,她氣得渾身發抖,心裡更加堅定了逃跑的信念。一九二九年,十五歲的趙清閣,就這樣獨自一人坐上了開往開封的夜車,開始了全新的人生。

得到重生,遇見老舍,面對背井離鄉,漂泊顛沛流離帶來的生存挑戰,趙清閣穩住陣腳。趙清閣在沒有任何專業訓練的情況下,憑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河南藝術高中,還拿到了助學金,養活自己。趙清閣受過兩年扎紮實實的科班訓練,在生活保障的支持下,她的西洋畫、素描和國畫都有了不少進步,平日裡也時常抽時間抽時間學習樂理,借閱了不少中外文學名著,此時,她,已走出了往昔家族帶給她的陰影。

趙清閣於1930年首次向開封《民報》投稿,那時她才16歲,此後她的創作欲望日益增強,創作熱情日益高漲。當上民報編輯後,趙清閣並沒有忘記提升自己,她通過在河南大學旁聽,不斷充實自己的思想,出版了不少刊物,一時成為當地婦女羨慕的對象。

好景不常,趙清閣敢言遭敵方特務不滿,甚至數次威脅生命安全。一九三三年,由於形勢緊張,趙清閣被迫離開河南,到上海另謀生路。抗美援朝爆發後,趙清閣堅持為革命理想奮鬥,她毫不猶豫地再次前往武漢。一九三八年,在武漢成立了一個文藝界愛國抗敵協會,希望以文學作品喚起民眾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意識,並由才華橫溢、老舍先生擔任其常務董事,趙清閣對創作充滿熱情,因此加入協會,並在以後的工作中擔任老舍的秘書,協助老舍工作。那年老舍38歲,處花信年華的趙清閣只有23歲。

一起共事多年的趙清閣和老舍二人,每日談笑風生,談笑風生地寫劇本,兩人相處得很好,有聊不完的話題。趙清閣對老舍質樸、感情深厚的文筆很感興趣,趙清閣對詩書閒談、理想遠大的魅力同樣令他著迷。

在合作期間,兩人共同創作了話劇《桃李春風》,受到了好評。很快,他們又一起創作了戲劇《虎嘯》,這讓兩人逐漸熟悉的關係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由於內亂,兩人從武漢遷往重慶,在朝夕相處中,兩人產生了朦朧的感情。儘管兩人在重慶期間一直處於分居狀態,但每一次發表新的文學作品都是由兩人共同署名,這讓外界開始猜測兩人的關係。紙包畢竟包不住火,雖然趙清閣知道老舍有家室,兩人最終還是選擇了不顧道德底線,開始像一對情侶那樣交往。

得知兩人同居交往的消息後,老舍的妻子馬上帶著孩子來找老舍,質問他和趙清閣之間的不正當關係。老婆婆望著眼前的妻子和趙清閣,陷入了道義和愛情的倫理問題中的他總是不能做出自己的選擇,這讓老婆婆心中趙清閣的溫柔體貼的形象大受打擊。

對於世事不屑一顧的趙清閣,為了老舍不懼怕世事的眼光,而懂得禮義廉恥的她,此刻也明白了自己的身份是多麼尷尬和丟臉。趙清閣決然選擇離開老舍,而老舍也無助地回到家裡。二人分開後,再也沒有見面過,但兩個人的心卻一直留著。

一九四六年,老舍在美留學時給趙清閣寫了一封信,希望兩人能重逢,但收到信的趙清閣卻很清醒。藉助於自己的短篇小說《落葉無限愁》,她重新塑造了兩個人的故事,以提醒老舍,或許只有一起去跳江,才能逃避現實,心想事成。不去想老舍,

一九六六年,有一段特殊的日子,老舍作為一個作家,被押到北京文廟甌海,跪在燒毀的戲服和道具前認錯,甚至被毒打、摧殘數小時。隔日,再也忍受不了精神壓力的老舍,想起趙清閣寫給他的信,便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盡。

老舍離開後,趙清閣一輩子也未能擺脫這段感情,她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去結婚,把老舍寫給她的信在臨終時全部燒毀,連同那份毫無結果的愛情一起灰飛煙滅。

相關焦點

  • 「炮彈之花」趙清閣:上流圈才女,23歲愛上老舍,結局終生未嫁
    更何況,那時候的老舍已經與妻子胡絜青結婚六年。兩人結識後,最終在北碚公開隱秘同居,一起投入了文學創作中。她在書中有一段真實的闡述:「我不否認,我有『矛盾』,但這矛盾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這矛盾包含了情感與理智自私與道德的種種錯綜的關係!我可以克服這矛盾的心理,不過你未必可以克服那矛盾的現實。因為我們是活在現實裡的,現實會不斷地折磨我們!
  • 老舍與女作家出軌後,曾留書與他:各據一城,永不相見
    得到消息後的1942年秋天,胡挈青第一時間帶著一兒一女趕往重慶。她輾轉數月,歷經千辛萬苦趕到重慶後,老舍在他們安頓好後卻並未搬來與他們同住。在這漫長的20多天裡,胡挈青在等待,趙清閣也在等待,老舍在逃避。已是中年的老舍,敢背著妻子和趙清閣在一起,卻不敢面對妻子。老舍覺得愧對妻子,也愧對趙清閣。他糾結其中,不知如何自處。
  • 趙清閣:此恨綿綿無絕期
    當時,進步知識分子在武漢成立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老舍是「文協」的理事兼負責人,而趙清閣是老舍的秘書。兩人因交往頻繁而滋生了戀情。趙清閣既有男子的豪氣,也有女性的溫婉,她獨特的氣質深深吸引了老舍;而老舍的幽默、睿智、勤奮也給趙清閣留下很好的印象,兩人因志趣相投而相互傾慕。不久,因戰事吃緊,日軍逐漸逼近武漢,國民政府下令疏散機關工作人員。
  • 婚後愛上其他女人的老舍,卻維持著不幸福的婚姻,讓人感嘆!
    比如說老舍這樣的一個文藝界的勞動模範,他不僅是一個人民藝術家,更是一個作家,現代小說家擁有很多的身份,代表作更是比較多的,《駱駝祥子》就是他其中的一個代表作,只是這樣的一個人,卻因為文化大革命的運動受到了迫害,被逼無奈的情況下,選擇了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身亡,真的是一個悲劇。除了這些以外,老舍的一生也是充滿了傳奇的色彩。
  • 老舍欲和新歡私奔,新歡卻受夠原配窮追猛打,留書:與他永不相見
    而社員們聽說大作家老舍從英國回來暫住在白滌洲先生家裡,因為老舍也是滿族人,思來想去之下,她們便推舉同為滿族人的胡絜青為代表去拜訪白滌洲和老舍,順便請老舍來學校做一個文學宣傳。早就仰慕老舍才華的胡絜青激動不已,她毫不猶豫的點頭答應了並且很快就登門拜訪了。交談中,對老舍仰慕已久的胡絜青發現眼前的這個男人不僅才華橫溢、文質彬彬,還特別有魅力。兩人也就因此而相識了。
  • 《秦時麗人明月心》大結局熱巴服毒自盡 嬴政孤獨終老
    上回嗶寶說到荊軻刺秦王失敗最後服毒自盡蓋蘭帶著荊軻和麗兒的孩子荊天明勇闖天涯去了不料最後也是被人毒害死翹翹了麗兒也很傷心內心也是萬分的掙扎和痛苦可是更多的是無奈她身上背負著家國讎恨本就無法左右自己的愛情
  • 文壇遺珠:民國才女趙清閣丨上海之巔讀書會(預告)
    她被稱為「中國現代話劇史上成規模、有系統地改編『紅樓』話劇的第一人」。她二十四歲主編的抗日文藝專刊《彈花》,是中國第一份抗日專刊。她一生創作小說十餘部,創作、改編話劇、電影劇作幾十部,主編文藝刊物近十種,理論著作四部。她與老舍、郭沫若、茅盾、田漢、梁實秋、巴金、冰心、齊白石、傅抱石、劉海粟、陸小曼等文藝界人士私交甚篤,多才多藝。
  • 她害怕孤獨終老,便選擇了將就結婚
    原來她是在家人的安排之下相親,才認識半個月就決定要結婚。 我問她:「你不是說你不喜歡被束縛被捆綁的感覺嗎?你不是堅持不婚主義嗎?為什麼突然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她說:「因為我害怕了,我怕將來有一天真的會孤獨終老」。
  • 又喪又治癒,推薦給每一個害怕孤獨終老的人
    書單狗要給所有在繁華都市中正感受孤獨,卻又憧憬未來的人推薦一本書——《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但最終,他卻在一個最不可能的地方邂逅了自己想要相守到老的真愛!可以說,這本書會帶給無數惶恐著自己會孤獨終老的人,一場無比溫柔的治癒!而每一個正思考著如何避免孤獨終老的人,也都會在這本書裡找到答案。
  • 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書法作品真跡欣賞,湛結遒勁,珠圓玉潤
    簡單的說就是郵件和微信取締了書信,書法的實用價值也就隨之而隱居。轉而成為了精神藝術作為書法家或者書法愛好者之間溝通的橋梁。再說的先進些就是物聯網的前沿,就好比是數據精準化的分析;簡而言之,就好比一批5G信號的無人駕駛車輛,這些車輛在城市的道路上和同時行駛,去向不同的目的地,其速度更具需求有快有慢,這就需要把數據進行分析而精準發布指令。而書法的精神交流就是書法藝術的理解分析,從而得出創新理論同理。
  • 《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面對孤獨,想不通就痛苦,想得通就幸福
    暢銷書作家比安卡·馬赫斯說:《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既溫暖治癒又讓人心碎,作者寫盡了孤獨,也寫盡了人與人之間對情感聯結的渴望。它會讓你為主角欣慰之餘,更想要抓住當下。人生的孤獨無處不在,我們需要做的是在孤獨的時候把握好當下,在契合的靈魂伴侶出現之前保持好自我。
  • 28歲古力娜扎分享愛情觀,與張翰分手3年後的她,擔心會孤獨終老
    28歲古力娜扎分享愛情觀,與張翰分手3年後的她,擔心會孤獨終老身為新疆美女的古力娜扎,出道後便因出演女媧後人小雪而獲得關注,其精緻的五官和出眾的氣質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比起她的事業,大家更關心的是她的感情問題。
  • 那些年,老舍眼中的濟南
    不過,這對老舍來說,還是顯得奢侈,在北平,找到一份優越的工作確實也不太容易,接到齊魯大學的邀請後,他還專門寫信給時任校長的林濟青,希望可以預支部分工資,作為赴濟的路費。  出車站後,老舍差點挨宰,站前停著拉客的馬車,大部分馬都看起來不但拉不了車,甚至需要人抬著才能移動,堪稱「馬國之鬼,車之骨骼」,好不容易上了輛車,趕車的說了個價格,讓他忍不住說:「我並不是要買貴馬與尊車。」
  • 怪誕閒談孤獨終老是命運的懲罰嗎?
  • 如何快樂地孤獨終老?
    如何快樂地「孤獨」和「終老」是個重要的命題。我們不得不承認,如今很多人的單身都是「迫不得已」。情況無非是愛我的人我不愛,我愛的人不愛我,和根本沒有可糾結的人。熒幕上,每位迪士尼公主都有愛她的王子,每部影視劇裡都有一位不明所以的單身主義者,到結尾忽然領略到愛情的真諦。不知道何時起,Happy Ending (完美結局) 等同於「我追的CP在一起」,幾乎變成了所有人的觀影信條。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從小被告知「離婚」是個需要迴避的敏感話題,離異人士則永遠逃脫不掉「私生活有問題」的嫌疑。
  • 一個人無兒無女,就註定孤獨終老嗎?中老年人的幸福指南
    導語: 有人說世界上99%的人都是孤獨終老的,哪怕你有愛人,你有孩子,到老的那一天,你還是孤獨的。 孤獨終老這個詞,在大家看來就是貶義詞,那麼一個人一輩子不結婚不生子,他們一輩子是什麼感受呢?
  • 三次離婚後,她選擇孤獨終老
    行長聽了工會主席的話,沉吟了一下說:「真有那麼出色嗎?」「當然,今晚在文化宮還有一場演出,您親自去看看。」當天晚上,行長坐在劇場第一排的座位上仔細地觀察了夏素素,第二天早上對工會主席說:「兩個月以後就有一批轉正名額,你去通知夏家讓這孩子先進行當代辦員,隨後給她轉正。」
  • 你想過自己會孤獨終老嗎?
    你想過自己會孤獨終老嗎?雖然以前抽科打諢也自嘲過,可是當我有一天在飯桌上認真提問,朋友也認真回答之後,我覺得這話題真的值得思索。他的回答是,可能。是啊,晃蕩到奔三的年紀,可能會相扶到老的那個人還是沒有出現,未來會不會出現也仍然未知,按照概率來推測,真的有可能孤獨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