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在人生中真的太重要了。剛經歷過戰爭後的滿目瘡痍,你會選東邊還是西邊?
提起戰爭題材的德劇,多數觀眾會想到《我們的父輩》。
《我們的父輩》以德國五位年輕男女的視角,去反思二戰的殘酷。
《冷杉溪》,被稱作《我們的父輩》姊妹篇,豆瓣評分8.4,同樣通過以小見大的方式,講述德國普通民眾是如何在複雜的局勢和環境之中生存,反映了一個十分厚重的歷史背景。
不過,《冷杉溪》的故事並不僅僅發生在二戰時期,劇中的時間跨度從二戰末期開始,一直到戰後的很多年。
部分德國人本以為擺脫了法西斯專政的統治,就可以不用再繼續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了。然而,他們作為戰敗國的民眾,此後依舊生活在苦難之中。
沒有想到他們在戰後的生活,同樣令人細思極恐。
劇中位於美國和蘇聯佔領區交叉處的那個村莊,就是整個冷戰時代的縮影。
二戰結束之後,這裡上演著一幕幕悲歡離合的故事。原來沒有硝煙的戰爭,同樣可以具備一種可怕的殺傷力。
同胞之間繼續相殘,紛紛將槍口對準了自己人。
《冷杉溪》每季大概都只有三集,每集時長為90分鐘,如今已經播到了第二季。
值得一提的是,《冷杉溪》這部德劇曾獲得白玉蘭獎最佳海外電視劇。
本劇成功刻畫了人物群像,在這個村莊生活的居民,他們雖然來自不同的階級,但是一樣都生活在對於戰爭的恐懼之中。
首季故事開始於1945年二戰末期,彼時德國法西斯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村莊裡頑固的納粹分子也無力回天,難改失敗的結局。
這個村莊先是被前來進駐的美軍佔領,後來蘇聯軍隊的出現徹底打破了原來的格局。
這裡成為了第二個柏林,被分割成了兩個部分:以溪流為邊界線,一半是美佔區,一半是蘇佔區。
戰後,這兩個地方分別歸屬於不同的政權:西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德國人似乎更害怕蘇聯軍隊的到來,因為二戰中傷亡慘重的蘇聯紅軍,遠比美國大兵更仇恨德國納粹。此外,蘇軍帶來的是一次天翻地覆的革命,將會徹底顛覆原有的舊體制。
「打土豪分田地」的措施,無疑會損害貴族們的利益。
村莊裡的一些貴族不但私人財產全部被沒收,而且全家還要被驅逐到五十公裡以外的地方。
伯爵的女兒安娜,先是親眼目睹自己的母親慘遭納粹殺害,然後還要看著別人分走自家的土地。更扎心的是,她的男友堅決支持土地改革的主張。
雖然安娜嘴上表示拒絕:「剝奪私人財產是戰爭罪行」,但是身體卻很誠實的做出了選擇.在親情和愛情之間,她果斷選擇了後者:愛一個人就要愛他的一切,包括他所認定的信仰。
當然,安娜決定呆在蘇佔區,也不只是愛情的力量,她本人也是渴望建立一個公平美好的新社會,這點和她的愛人不謀而合。
誰能想到一個曾經養尊處優的伯爵小姐,居然會放棄原本物質優越的生活,如今能像普通農民一樣開著拖拉機種地呢?
生活在當下的觀眾,或許並不理解安娜夫婦的堅持。
為了建立那個更加美好的世界,他們個人做出了很大的犧牲:弗雷德裡希與母親發生了矛盾,安娜放棄和身處美佔區的父親一起生活。
東德有部分像安娜夫婦這樣的理想主義者,他們都立志要改變當前的亂象,並且願意為之奉獻一切。
然而理想固然美好,但落實在行動上就是相當魔幻了。這個國家似乎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當你看到那個紀錄片,就會發現劇中的故事確實真實發生過。
幾乎不到1米寬的冷杉溪,將兩個政治體系彼此分開,並決定了各自的命運。
戰後德國民眾的生活依舊風雨飄搖,令人唏噓不已。
誰能想到兩種意識形態的對立,持續了長達幾十年的時間,甚至導致無數家庭被活活拆散?
邊界最初的管理並沒有那麼嚴格,雖然在關卡處設有守衛,但是東西兩邊的民眾還是可以互相往來的。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想要見家人一面,就只能隔著鐵絲網了。
再後來連隔著鐵絲網遠遠相望的可能都沒有了,高牆直接剝奪了兩邊親人見面的機會。
就像伯爵和安娜這對父女,在有生之年怕是連當面交談的機會都沒有了,能在邊界處見面都成了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
冷戰的殘酷性同樣超乎想像,有的猶太人逃過了納粹的屠殺,卻在冷戰時期因為穿越邊界封鎖線,死在了自己人的槍下。
如果沒有獲得當局的通行許可,採用偷渡的方式就會面臨失去生命的危險。
我們在劇中看到蘇佔區和美佔區的德國人,他們各自的生活水平有著巨大的差別。不管是東邊還是西邊,其實都各有利弊。
相比美佔區比較富裕的生活,蘇佔區的德國居民就過得有點貧苦了。
東德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工作效率低下,大家普遍積極性不是很高。
此處的居民怨聲載道,因為東德政府此前的承諾似乎並沒有兌現,大家不但沒有看到一個更加美好的新世界,就連基本的物資供給需求都無法得到滿足。
有的居民參與黑市的非法貿易,依靠從美佔區走私的物資來維持生活。
大批蘇佔區的德國人無法繼續忍受下去,於是他們偷偷逃離到對岸的美佔區,甚至冒著生命危險也在所不惜。
作為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安娜或許會在此後深刻感受到理想破滅的痛苦。
位於美佔區的西德雖然不存在物資短缺的問題,但是在這裡人們似乎看不到正義的存在。
正如那位美國軍官所說的那樣,區分好人和壞人的標準就是誰能為他們做事。即便是那些殺害無辜之人的戰犯,只要是對美軍有用處,他們甚至就不需要為自己的惡行付出代價。
所以,一些曾經為非作歹的納粹分子,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審判和懲罰。
這是一段德國普通民眾的血淚史,他們好不容易熬過了殘酷的戰爭,然而之後卻被多年的冷戰局面折磨得千瘡百孔。
在冷戰的背景之下,人性究竟經歷著怎樣痛苦的掙扎?
1989年,橫亙在東西德國之間的柏林圍牆倒塌,東西德最終實現統一。
德國那段長期分裂的歷史,足夠令人刻骨銘心。
最可怕的不是現實存在的圍牆,而是人們內心那堵無形的牆。
無論我們彼此在理念上存在著怎樣的分歧,都必須要明確一點:那就是分裂的局面對於個人而言,沒有任何的好處。所以,維護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至關重要。
平民百姓最想要的只是一個和平美好的世界,真心希望分裂的悲劇不會再次上演,正如紀錄片最後所說的那樣:「村莊、國家、世界,都不會再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