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失敗的展覽:錯把時代理解為現實

2020-12-24 琉璃廠觀察

近日,「筆墨當隨時代——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當代書畫精品交流展」在北京杏壇美術館舉行。利用周末休息的時間,我參觀了這個展覽。參觀完後,我認為,這是一個失敗的展覽。

我未受過專業的書畫訓練,但我相信,正如標題所說的那樣,這是一個「書畫精品交流展」。展出的多為近年較為活躍的名家之作,這些作品讓我感覺到親切,讓我體驗到審美愉悅。我願為這些作品點讚,也願意相信展覽是個精品展。但作品是精品只能說明作品是成功的,不代表展出這些作品的展覽也是成功的。

展覽有自己獨立的主題,與展出的作品的主題不是一回事。展覽的主題應與展覽的標題一致。順著標題去看,人們自然會期望,能夠在展覽中看到我們的時代,能看到中國共產黨一百年的奮鬥歷程。但是實際的展覽讓人很失望。

展覽的作品從多個視角反映了我們所面對的現實。藝術來源於現實,描寫和反映現實也是應該的,但現實不等於時代,這個展覽失敗的原因就在於把時代理解為藝術家眼裡看到的現實。

現實總是很骨感的,而時代則帶有縱深和廣闊的含義。「時代」的「代」字反映了歷史的承繼關係,連接過去和未來,其中蘊含著對現實的解釋。本次展覽真實地描摹了現實,我認為把這些作品反映的現實概括為「歲月靜好」是準確的。但從展覽中,我們無法看到對這個現實的解釋,看不到背後的「負重前行」。

「歲月靜好」無法承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更不能承載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曆程。展覽冠以現在的標題,屬於趕鴨子上架,自然難以成功。

相關焦點

  • 《鋼的琴》:一個時代的落幕,一個群體生存與現實的碰撞
    一個時代的尾聲,一個群體的哀思,一段質樸的回憶勾起記憶的韻味。《鋼的琴》聚焦於中國工業改革大背景,再現小人物現實夾縫中謀生存,他們在日復一日毫無生機的日子裡,努力激起生的火花。該電影以小見大,看似在講述一位父親為了留住女兒努力為她製造鋼琴的故事,實則是藉此反映在時代大背景下,底層人物為了明天、為了生存、為了感情所經歷的種種無奈。影片氣氛看似詼諧,但色調暗淡,低沉的仿佛如黎明前濃稠的黑暗,仿佛是一個時代最後的喘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正逢時代變革,改革浪潮下的他們無處遁形,日日奔波。奔波在明天的轉角,奔波在情感的缺口。
  • ArtChina 個案|為蘇菲·卡爾做一個展覽
    布仁覺得蘇菲的大部分展覽看上去像是「打開在牆上的一本書」,這種重複的展示方式過於「嚴肅」,因此在這次展覽上,他們選擇了更具表演性和現場感的展示方式來進行《保重》這一項目。不過,閱讀蘇菲·卡爾不一定只能看牆上的書,也可以看看美國作家保羅·奧斯特的小說《巨獸》(Leviathan),作者用一個人物為蘇菲·卡爾完成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策展,雖然這是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的事了,但在今天看來,它似乎比現場表演(performance)更能保持鮮活與生動。
  • 展覽|「共情·聯接」當代藝術展:後疫情時代的失樂園
    2020年即將過去,後疫情時代,該如何反思2020年?近期,北京時代美術館舉辦了以「共情·聯接」為主題的展覽,意在探討人類作為「命運共同體」,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人類與技術、人類與自然、藝術與生活,以及當下與未來的聯接。
  • 【時代·展訊】9月北京展覽精選
    在此次展覽中,藝術家甄選了具有代表性的四類空間繪畫,以及創作實踐中與其相關的紙上手稿,為觀眾提供了藝術家由二維繪畫轉向空間繪畫的線索及路徑。這毋寧說是通過對古典詩學嶄新知識域的再發現對自身現實的一種反向確證,是藉助古典詩學這個他者對自我的詩意理想的重申。
  • 展覽|你是我最牽掛的人:「共情·聯接」在時代美術館開幕
    2020年12月17日,《共情·聯接》當代藝術展在北京時代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以「共情·聯接」為主題,希望觸發那些情感的共振,李舸也是此次展覽的參展藝術家之一,活動現場復原了疫情病房現場,讓觀眾有種置身一線的感覺,也讓我們對「共情·聯接」這樣的主題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感受。
  • 疫情·藝情——一個展覽的誕生
    【關鍵詞】《夏冀》展覽;後疫情時代;展覽策劃;河北博物院 【摘 要】隨著國內新冠疫情的漸趨穩定,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博物館各項職能也隨之逐步回歸,於是,一個表達美好生活、美好希望的臨時展覽——《夏冀——曹清、毛進、王文婕、
  • 童話變現實 | 新加披最新展覽《愛麗絲夢遊仙境》
    交流/合作 請加WX:18121118653童年回憶裡的愛麗絲夢遊仙境在新加坡要變成現實了,澳洲非常受歡迎的,適合所有年齡段的沉浸式展覽《wonderland》要來新加坡Artscience Museum,由此開啟它的全球巡展第一站~
  • 徐克給央美創客辦了一個展覽!
    焦健悄悄告訴我們一個詞——「影視前期美術可視化開發」    「可視化」可以說是電影背後的藝術。  它是在電影/動畫在實際拍攝之前,在文學腳本的基礎上運用美術基礎進行腳本的再創作,將文字轉換成立體視聽形象的中間媒介,設計相應畫面,使工作人員獲得大量非文字的可見效果,從而統一理解影片的logline(要表達的核心)。它的作用,就好比建築大廈的藍圖。
  • 網劇唐人街探案:一個細節,你可能理解錯了
    《唐人街探案》系列一如既往的將故事背景設定在泰國,這個被譽為佛教大國,幸福感最高的國家為我們呈現了一系列搞笑、懸疑、寓意深遠的故事。阿溫,一個差生,利用兩個姐妹和一個男人,採用狸貓換太子之法,謀劃了阿水跳樓的假象,然後再營造種種靈異事件,把罪過推給梵天神。劇中很多情節都出現了梵天神,也叫四面佛的場景,比如四個女孩子在四面佛前請願,很多靈異場景出現的時候都會有四面佛的身影,那麼問題來了四面佛也叫梵天神,它到底是神還是佛?
  • 魔都本周展覽指南
    本屆書展將堅持「我愛讀書,我愛生活」主題,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時代精神,對辦展思路、方式和具體項目進行了調整優化,努力為廣大讀者呈現一場高品質、多維度、線上線下聯動的閱讀文化盛宴。(新展)K11年度展覽-木構復興
  • 永不落幕企業雲上3D網際網路數字展覽空間 5G雲時代企業立體新官網
    而企業雲上3D網際網路數字展覽空間可以直觀地對產品3D在線全方位建模展示,讓消費者通過互動、交互沉浸式體驗,直觀了解你的產品功效、細節,達到快速展銷產品的效果。不僅如此,3D線上數字展覽空間還可集成展商直播、商務洽談、配套線上會議及電商服務等功能,為企業和觀眾的預約洽談,商品詢價和深度溝通提供支持。
  • 展覽預告 | 2019研究型展覽:策展方案入圍展
    在「焦慮的空間檔案」的展覽及公共活動中,策展人將與藝術家一起,以焦慮作為從現實通往理想之境的入口,在不以時間為軸線的維度裡呈現空間與身體相互建構的歷史與現實:從身體化的密室到跨越私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陽臺,從被升起的演講者到重疊著集體與個人記憶的廣場,從被技術入侵的身體結構到以狂歡的方式顛覆權力位置的不潔之軀,從烏託邦之城EUR(Esposizione Universale Roma)到隱身於地下的東亞移民
  • 展覽&對話|伍偉如何轉化上古神獸的那些事兒
    「我想讓觀眾走進一個想像的領域,在已有的故事邏輯中建立自己的理解框架。」 同時,他所傳達的也並不是神話本身的含義,它只能是一個「藥引」,最終作品所指向的還是現實。
  • 藝術界為反種族歧視發聲、巴塞爾藝術展取消、國內展覽熱度持續
    展覽包含兩場不同藝術家與展覽策展人之間的對談。在加速去歷史化的當下,呈現了當代藝術與文化創作者對歷史遺蹟的反覆閱讀與演繹。展覽同時關注中國語境下藝術創作向歷史回頭的持續嘗試,呈現「轉向」對歷史敘述帶來的創造性及開放性轉化,供觀眾思考它給現實帶來的諸多可能。
  • 聚焦2020年文化展覽:以時代發展足跡展現歷史文化
    這一年,文化展覽的內容仍然豐富,不僅記錄了時代的發展足跡,還展示了歷史文化與藝術經典的魅力,在呈現形式上,線上展覽與線下展覽互相補充,觀眾獲得了更好的觀展體驗。該展覽以馬首回歸為主線,分為「圓明重光」「萬園之園」「馬首回歸」三個單元,展覽面積1172平方米,共展出文物、照片等共約100組件。  深挖經典元素  這一年的展覽,以多樣的題材吸引了大量觀眾。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到底什麼意思,為什麼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為什麼很多人都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常見俗語理解錯了呢? 首先是多數人都對傳統文化俗語一知半解,並且容易受到中老年無知人士的誤導;其次私有經濟的活躍讓很多人丟掉了毛主席時代的公而忘私的精神品質。
  • 【深圳展覽】第17期| 2021.02.26 熱門展覽資訊預告
    展覽詳情:來自網紅口頭禪「沒有人比我更懂」的至美術館新年特展,展出四位(組)青年新銳策展人、四個不同的藝術機構分別帶來的四個展覽——「人類的本質是複讀機」、「十日談」、「壹貳零貳」、「上下」。「沒有人比我更懂」是至美術館庚子年最後一個展覽,是告別眾生艱難的2020的一個儀式,向大家傳遞樂觀、幽默與獨立思考精神。
  • 卓別林——一個時代的現實影像師
    我對於卓大師的第一印象,是在歷史書上的一頁紙上,上面展示的是他的經典肖像,頭戴一頂黑色高帽,身著一身西服,手拿一柄拐杖,加上略顯詼諧的鞋子,一個喜劇大師映然紙上。查理·卓別林的第一部電影名叫《謀生》。從1915年開始,卓別林就開始自編自導自演,甚至還擔任製片和剪輯。
  • 兔死狗烹、兔死狐悲一個搞錯了出處,一個理解錯了意思
    「鳥盡弓藏」和「兔死狗烹」雖然同樣出自這一個地方,但意思卻不同,因為在鳥盡的時候,弓是用來收起來的,並沒有受到什麼損害,但狗的命運就不相同了,等到狗沒有作用的時候,還會被主人烹來吃了
  • 第116期 | 上海藝術展覽預告
    在過去的4年中,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展示亞洲不同區域新銳藝術家的平臺。這一平臺包括兩年一屆的獎項評選,為入圍藝術家策劃的群展,以及持續進行的研究和教育計劃,它將繼續為亞洲當代藝術領域最優秀的新銳藝術家發聲,同時跨越邊界,促進文化的交匯和彼此的理解。2017年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已甄選出12名提名人,由他們全權負責整理出一份藝術家長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