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墨當隨時代——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當代書畫精品交流展」在北京杏壇美術館舉行。利用周末休息的時間,我參觀了這個展覽。參觀完後,我認為,這是一個失敗的展覽。
我未受過專業的書畫訓練,但我相信,正如標題所說的那樣,這是一個「書畫精品交流展」。展出的多為近年較為活躍的名家之作,這些作品讓我感覺到親切,讓我體驗到審美愉悅。我願為這些作品點讚,也願意相信展覽是個精品展。但作品是精品只能說明作品是成功的,不代表展出這些作品的展覽也是成功的。
展覽有自己獨立的主題,與展出的作品的主題不是一回事。展覽的主題應與展覽的標題一致。順著標題去看,人們自然會期望,能夠在展覽中看到我們的時代,能看到中國共產黨一百年的奮鬥歷程。但是實際的展覽讓人很失望。
展覽的作品從多個視角反映了我們所面對的現實。藝術來源於現實,描寫和反映現實也是應該的,但現實不等於時代,這個展覽失敗的原因就在於把時代理解為藝術家眼裡看到的現實。
現實總是很骨感的,而時代則帶有縱深和廣闊的含義。「時代」的「代」字反映了歷史的承繼關係,連接過去和未來,其中蘊含著對現實的解釋。本次展覽真實地描摹了現實,我認為把這些作品反映的現實概括為「歲月靜好」是準確的。但從展覽中,我們無法看到對這個現實的解釋,看不到背後的「負重前行」。
「歲月靜好」無法承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更不能承載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曆程。展覽冠以現在的標題,屬於趕鴨子上架,自然難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