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奇葩婚戀(四)徐悲鴻與蔣碧薇

2021-02-20 江湖美人美食燴

 提示:點擊上方藍字"江湖美人美食燴"↑免費訂閱

蔣碧薇出生在宜興一個世代望族的大家庭,她天生麗質,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3歲時,父親做主為其定下了親事,男方是蔣家的世交、蘇州查亮採先生的兒子查紫含。

幾年後,徐悲鴻闖入了她的生活。徐悲鴻早年曾與蔣碧薇的伯父蔣兆蘭和姐夫程伯威同在宜興女子學校教書,由此建立了同蔣家的聯繫,深得蔣碧薇父母的喜愛,成為蔣家的常客。他對蔣碧薇一見鍾情,蔣碧薇也為徐悲鴻的氣質和性格所吸引。

  

這一年,傳來查紫含在考試中企圖作弊的消息,待嫁閨中的蔣碧薇想到自己將託付終生的夫君如此沒有出息,痛苦萬分,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她毅然接受了徐悲鴻的安排,一起私奔東渡,去了日本。一對如願以償的戀人在興奮和喜悅中開始了美滿生活。對此小編只能說,大家閨秀果然是大家閨秀,私奔的理由都這麼高尚:查姓未婚夫試圖作弊,並且試圖未遂。回想大學看過多少女生在英語四級考場外高效精確的給男朋友發答案念選項,不禁潸然淚下。

  

閨秀,果然已經在這個世界上不存在了。

蔣碧薇私奔了不要緊,她爸爸倒著了忙。她私奔前曾留下「遺書」一封。其父無可奈何,特意買了一口棺材,內裝石頭,並在《申報》上登了愛女病逝「訃告」,藉以掩人耳目。多少年後,宜興城裡對此事還是津津樂道。

在日本,在歐洲,蔣碧微和徐悲鴻度過了一段同甘共苦的日子,徐悲鴻作於法國的油畫《吹蕭》中吹簫的女子不知傾倒了多少人,而這女子的原型就是蔣碧微。也正是在這段時間內,徐悲鴻在美術界建立起了他的赫赫聲名。

1921年,留學歐洲的張道藩到德國旅行,聽說徐悲鴻也在柏林,便急匆匆地前來拜訪這位藝術上的同道。誰知這次會面,給他留下更深印象的是徐悲鴻的愛妻蔣碧薇,那修長的身材,白皙得近乎透明的皮膚,長可及地的一頭秀髮,亭亭玉立的風姿,令他久久難忘。

  

當年在歐洲的中國留學生中,各種政治色彩的人物都有。一些人由於看不慣國內政治腐敗,又對「幫閒文人」的拍馬屁舉動深惡痛絕,便成立了一個「天狗會」,藉此經常聚首,聯絡感情。徐悲鴻夫婦、張道藩都是其中的成員。而這一時期,正值徐悲鴻才情勃發,視藝術為第一生命的他對藝術之愛勝過了夫妻情愛,使蔣碧薇頗為委屈。就在此時,張道藩則以其男性少有的細膩情感,不擇手段地向蔣碧薇射出了愛神之箭。

  

我們不妨來看看張道藩「地下打滾升上宣傳部長」的光輝事跡: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同年12月8日,日本海軍偷襲美國珍珠港基地,太平洋戰爭爆發,英、美兩國向日本宣戰。重慶國民政府也隨即發表文告,正式向日本宣戰。美國總統羅斯福建議蔣介石成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部」,並支持蔣介石擔任中國戰區盟軍最高統帥。

當時,印度加爾各答是遠東空運、海運中心,美國援華物資很大一部分由此轉運中國。而此時印度為英國殖民地,印度人民為爭取獨立而鬥爭。為了加強中、英、印共同抗敵,蔣介石與宋美齡於1942年2月4日訪問印度。隨員三人中有當時任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長的王寵惠,蔣介石夫婦的英文秘書、中宣部國際宣傳處處長董顯光,再一個便是張道藩。

  

蔣介石夫婦此行受到印度朝野歡迎。印度國大黨領袖尼赫魯與蔣介石第一次會見時,雙方不是握手、擁抱,而是尼赫魯向蔣等一行全身拜倒。這本是印度教大禮,對在這種禮節上毫無思想準備的蔣介石,一時手足無措,不知該如何應對。

正在尷尬之際,張道藩從後面跑出來,在眾目注視下,對著印度國大黨人員來了一個就地打滾,接著做拜倒姿式。這是印度教的回拜禮節,一下子緩解了氣氛。經過與國大黨談判,蔣介石得到了印度人民在爭取獨立與英國不合作的前提下,「決不做不利於中國抗戰的舉動」的保證。此行對聯合國際抗日統一戰線有極大幫助,此後美英支援中國抗戰的物資源源不斷地從加爾各答運到中國,支援了中國的抗日戰爭。

而張道藩就地一滾,卻得到蔣介石、宋美齡的極大讚賞。回國後這年11月,張道藩升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成為CC系擔任這一職務的第一人。「張道藩地下打滾升上宣傳部長」也成為當時一大內幕新聞。


回國後,蔣碧薇開始覺得生活並不是那麼美好,然而上天眷顧,依然送給她一個美好的張道藩。

  

有家 by蔣碧薇

靠徐先生的留學官費,我們在歐洲撐過了六年光陰。1925年,國內政局動蕩不安,留學生官費停發,我們在巴黎進退維谷,一籌莫展。徐先生和我商量,由他返國一趟,設法籌措款項,如果成功,再回法國繼續學業,我只好暫時留在巴黎等他的消息。直到1927年10月,我才終於回到了一別八年半的祖國。

1927年12月26日,我們的長子伯陽出生。徐先生對伯陽鍾愛萬分,我更是自己餵奶自己帶,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回想過去十年的坎坷艱辛,我常常想,像我這樣結合十年方始有「家」的女人,世間恐怕不多,此後,上天總不會再把我的幸福快樂剝奪了吧?——如今徐先生是一位聲名鵲起的畫家,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正站在他未來康莊大道的起點,用他這支如椽畫筆,闢出他的遠大前程,我將為他而驕傲。

回國以後,我們的經濟一直很拮据,不但沒有收入,回國的旅費還是借來的。這時吳稚暉先生和李石曾先生都在上海,徐先生拜見二位長者,李先生就以世界社的名義,聘請徐先生為幾位元老繪像。前後花費了一兩個月的時間,徐先生為吳老先生、張溥泉先生和張靜江先生夫婦畫了四幅畫像,每幅得到兩百元的報酬,其中以吳老先生的像畫得最好,他非常滿意,自己花錢五彩製版,複印了許多張,分贈友好留念。

1926年2月,設在南京的中央大學邀聘徐先生擔任藝術系教授,徐先生表示願予考慮,不過因為我們家居上海,他說每月只能餘出一半時間在南京任教,中央大學也答應了。從此徐先生才有固定收入,中大的薪金是每月法幣三百元。

我們在上海定居後,田漢便常來找徐先生商談籌組南國社的事。徐先生在中大任教,半個月在南京,半個月住上海。自從他被田漢拉到了南國社,徐先生把他的畫具全部搬過去,從此徐先生就變成了半個月在中大,半個月在南國社。除了回家睡覺,我整天看不見他的影子。

1928年7月,老朋友黃孟圭先生任職福建省教育廳長,來信邀我們到福州小遊,順便請徐先生畫幾張大幅的油畫。徐先生很高興地答應了,帶著我和伯陽,以及一個女傭乘船南下。到了福州,孟圭先生就在教育廳裡為我們準備了兩間臥室,還指定了照應侍候的人。於是徐先生開始安心作畫,其中最重要的是《蔡公時濟南被難圖》。1928年北伐,日本軍閥在濟南橫生阻撓,蔡公時以外交特派員的身份辦理交涉,竟被日軍慘殺,釀成歷史上有名的「五三慘案」。蔡公時是福州人,因此孟圭先生請徐先生將那壯烈的一幕繪成油畫。

徐先生在福州作畫兩月,教育廳送了三千元的潤資,我們這才把積欠的債務償清。9月間回上海,徐先生接到北平大學藝術學院的聘書,請他擔任院長,於是一個人又匆匆地趕去北平。才做了三個月,學校發生風潮,他便辭職南回。

 

變故 by蔣碧薇

對我個人來說,1930年是一連串不幸的黑色歲月,許多重大的變故都在那一年裡發生。4月間,丹麟弟病勢沉重,咳血不止,三個多月後終告不治。到了11月初,姑母又一病不起,與世長辭,親人的離去使我傷心萬分。

正在心情沉重的時候,接到徐先生的來信,催我回南京。他在信上說,如果我再不回去,他可能要愛上別人了。我帶著孩子到家的當晚,徐先生坦白向我承認,他最近在感情上有波動,他很喜歡一位在他認為是才華橫溢的女學生,她的名字叫孫韻君,今年十八歲,安徽人,她曾在這年的暑假投考中大文學院,沒有考取,於是就到藝術系旁聽,徐先生對她的畫作特別青睞,讚賞有加。

儘管徐先生不斷地向我聲明解釋,說他只是愛重孫韻君的才華,想培植她成為有用的人才。但是在我的感覺中,他們之間所存在的絕對不是純粹的師生關係。

從這時開始,徐先生便很少在家,他總是一清早去上課,下午再去畫畫,晚上還要到藝術系去趕晚班。我知道,他每天早出晚歸,並非完全由於教學上的需要,其中還夾雜有感情的因素,因為在那充滿藝術氣氛的畫室裡,還有那麼一個人。——當丈夫的感情發生了變化時,妻子都會有敏銳的感覺。但為了徐先生的名譽和前程,我不敢將徐先生師生相戀的事告訴任何人,只希望有一天,他會明白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他對妻子兒女的責任,迷途知返。


這裡蔣碧薇已經暗示了女二的出現。但是,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我們可以看到,目前為止5角關係已經成型:

  

孫多慈—(師生)—徐悲鴻—(夫妻)—蔣碧薇—(曖昧)—張道藩—(夫妻)—蘇珊

當年的文藝圈革命圈就是一幫固定的人,他們的愛情和床戲,就是固定的這麼一幫人不斷排列組合再排列組合。


1926年2月,蔣碧薇收到張道藩從義大利寄來的一封長信,張道藩向她掏出了一顆赤裸裸的愛心。張道藩的這封信使蔣碧薇陷入萬分痛苦的境地,在感情與理智中間不知所措。最終,理智戰勝了情感,蔣碧薇下決心關閉了對張道藩的感情閘門,十分理智地回了一封長信,勸張道藩忘了她。張道藩在極度失望中與一位名叫蘇珊的法國姑娘結了婚。

  

然而命運的精巧安排,三年後兩人又在國內重逢。此時的張道藩已當上了南京市政府的主任秘書,開始了躋身國民黨上層統治集團的政治生涯。已做了母親並懷上第二個孩子的蔣碧薇長期缺乏對丈夫理解,而徐悲鴻醉心於藝術,對妻子也少有體貼,雙方性格都很倔強,甚至在一些小事上相互也不肯退讓,漸漸產生了感情裂痕。

與張道藩的相見,無形中勾起了蔣碧薇曾失落過的夢幻。加上黃色小報,「花邊新聞」對徐悲鴻與孫多慈的師生關係進行添油加醋的渲染,給本來已不和睦的家庭平添了一層陰影。而張道藩也始終未忘對蔣碧薇的戀情,於是,各種關係糾纏在一起,張道藩再次成為徐悲鴻家中的常客。

在異國他鄉,張道藩給過碧薇幾倍於她丈夫的關懷,但她還是拒絕了張道藩的求愛,道藩在極度失望中與一位名叫蘇珊的法國姑娘結了婚。三年後蔣張又在國內重逢,到1937年兩人第一次肌膚之親,相愛11年終於走到一起來了。此後二十年間,兩人通信竟達兩千餘封,不僅在異地時寫信,即使同居一樓,也常常靠筆墨傾訴衷腸。蔣碧薇化名「雪」,張道藩化名「宗」,雲山萬重、風雨無邊,兩人通信成癮。尤其道藩,哪怕在重慶的防空洞中躲空襲,也要點著燈,不寫不快。他們的信現在成了情書經典。

一直懷疑蔣碧薇有私奔強迫症,第一次的私奔的成功慣性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她的人到中年身為人母,再一次拔腳就走義無反顧奔向張道藩。   

「七七」事變以後,徐悲鴻積極為抗戰四處奔走呼號。為避日本飛機轟炸,蔣碧薇應邀搬到有地下室的張道藩家中。此時,蘇珊攜女兒去廬山避暑。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蔣碧薇終於投入了張道藩的懷抱。不久,蔣碧薇遷居重慶,但她幾乎每天都收到張道藩寄自南京的信,滿紙情話、纏纏綿綿,挑起她的無限眷戀,徐悲鴻在她心中已經無存了。張道藩調任教育部次長,又隨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他們之間的往來就更加頻繁了。

1930年,徐悲鴻和學生孫多慈相遇,發生了情感波動。孫多慈不到二十歲,考入中央大學文學院後,因慕徐悲鴻的盛名,到藝術系旁聽,投師徐悲鴻門下,在繪畫上具有相當的天賦。徐悲鴻與蔣碧微之間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摩擦,為親近朋友所關注。在友人撮合下,1932年到1934年夏,徐悲鴻去歐洲辦畫展,蔣碧微陪同前往,試圖借旅行斬斷徐的情絲。可是這對苦盡甘來的中年夫婦卻一路摩擦不斷,修復感情的初衷更是沒能實現。

他們在歐洲時,同住的朋友有畫家黃素瓊女士---張愛玲的母親。算算時間,應該是黃女士第二次出國,已離婚。張愛玲此時在父親和後母的家中生活。

  

回國後,1936年,徐悲鴻通過關係舉薦孫多慈出國留學,遭蔣碧微從中做梗,未有結果。夫妻徹底失和。孫多慈悄然離開南京。而徐悲鴻適逢廣西新桂系集團三巨頭與蔣介石抗衡,正搜羅天下英才,恰被邀請,遂欣然前往。至此,徐悲鴻與蔣碧微之間的關係,已經破裂,但是並沒有正式分手。而這時候,蔣碧微也已感情另有所屬,外出工作,力圖自立支撐家庭,加速了夫婦的離心離德。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蔣碧微帶著兩個孩子撤退到重慶,以教書為生。1938年,隨著戰局的變化,高等院校也紛紛遷入四川。孫多慈一家輾轉到了長沙。徐悲鴻趕去長沙與孫見面,並將孫的全家接到桂林,而且為孫在廣西省政府謀到一職。這段時間大概是他們在一起最愉快的日子,他們常常一起去灕江寫生,兩人均創作了不少作品。幾個月後,徐悲鴻在《廣西日報》上刊出了一則與蔣碧微脫離同居關係的啟事——徐悲鴻與蔣碧微當年沒有在父母親友面前正式舉行婚禮,但是此時早已生兒育女,忽然被形容成「同居」關係。

蔣碧薇濃情蜜意私奔的一段美好姻緣忽然成了同居關係,這是一件多麼……喜慶的事情啊!

知道自己被啪嗒扣了個同居情人的章子,蔣碧微的憤怒可想而知。徐悲鴻的朋友拿著這張報紙去見孫的父親,想極力促成徐、孫的婚事。誰知孫老先生竟堅決反對,帶著全家離開了桂林,轉往浙江麗水。孫多慈在此關鍵時刻終於屈從父親,在麗水的一所中學任教。

1939年,徐悲鴻再度旅行,應邀去新加坡印度講學,一去三年。徐悲鴻與蔣碧微形同路人。

  

1942年,客居新加坡等地達三年之久的徐悲鴻回到國內。對此,蔣碧薇感到十分尷尬,作為徐悲鴻的合法妻子,她無法拒絕丈夫返家,但她已成了張道藩的情婦。她無力擺脫困境,寫信給張道藩,傾訴自己無所適從的矛盾心理。張道藩回信提出四條出路,即:一、離婚結婚(雙方離婚後再公開結合);二、逃避求生(放棄一切,雙雙逃向遠方);三、忍痛重圓(忍痛割愛,做精神上的戀人);四、保存自由(與徐悲鴻離婚,暗地做張道藩的情婦)。結果,蔣碧薇選擇了最後一條路。   


同年6月,徐悲鴻來到重慶,此時他並不十分清楚蔣碧薇的變化,試圖與之破鏡重圓,許多同人也紛紛出面說和。但蔣碧薇打定主意分手。1942年,徐悲鴻抵重慶,有意挽回和蔣碧微的婚姻。蔣碧微決不願「再和一個要惡意遺棄我的人共同生活」,她希望徐「另找女人」。而這時的孫多慈,已迫於父命嫁人。

1943年,徐悲鴻為中國美術學院招考女資料員,他親自選中十九歲的廖靜文。

  

1944年,徐悲鴻再次登報宣布與蔣分居,接著又登報宣布與廖靜文訂婚。1945年底,他們終於辦完了離婚手續,徐悲鴻答應了蔣碧薇的一切條件,並贈送早年在法國為蔣碧薇畫的一幅肖像《琴課》。此時,蘇珊也得知真情,她多次要求張道藩與蔣碧薇斷絕關係,否則,就要離婚。張道藩從不理睬,出於政治上的原因,張道藩又不能與蘇珊離婚。

在這之前,徐悲鴻在報上刊登了一則聲明:徐悲鴻與蔣碧微女士因意志不合,斷絕同居關係,已歷八年。中經親友調解,蔣女士堅持己見,破鏡已難重圓。此後徐悲鴻一切,與蔣女士毫不相涉。茲恐社會未盡深知,特此聲明。正當廖靜文和悲鴻準備結婚之時。蔣碧微忽然提出要辦理離婚手續的要求,並向徐悲鴻索取現款100萬元,古畫40幅,徐悲鴻的作品100幅,作為她今後的生活費,此外,還須將每月收入的一半交給她,作為兒女撫養費。   

徐悲鴻和蔣碧微沒有辦結婚手續,不存在要辦理離婚手續的問題。因此律師一再說,除了負擔兒女撫養以外,對她那些要求都可不予置理。但徐悲鴻在對待蔣碧微的態度上,從來是忍讓的,他永遠未能忘懷和蔣碧微最初的愛情和在巴黎那段艱苦的生活,所以決定竭盡所能來滿足她的願望。

  

於是,他又開始日夜不停地作畫。他不僅要畫100幅國畫給蔣碧微,而且要畫一批畫出賣,以籌足100萬元。徐悲鴻畫的第一批國畫50幅完成後,送交蔣碧微。另外,還有40幅徐悲鴻收藏的古畫,其中有她點名要的任伯年的傑作《九老圖》,及現款20萬元也同時送去。後來蔣碧微又重提辦理離婚的事,並且說原先付給她的20萬元,她已花光了,要徐悲鴻再付給她100萬元,和100幅畫,原已付的50幅畫也不算數了。此外,還提出每月付給兒女撫養費每人2萬元。

  

當時,徐悲鴻雖是最高一級的教授,但每月薪金也不到2萬元。於是,廖靜文進城去找郭沫若夫婦商量,郭老介紹她去找沈鈞儒律師。沈鈞儒很同情徐悲鴻,答應承辦此事。他說,本來同居關係不必辦理什麼手續,但為了避免蔣碧微糾纏不休,還是立一個正式字據了結為好。

  

沈鈞儒律師為此事奔走、磋商,但蔣碧微對她所提的苛刻條件毫不讓步。最後,徐悲鴻又只好完全按照蔣碧微的條件達成協議。除已付的20萬元、40幅畫和50幅徐悲鴻的作品外,徐悲鴻再一次付給蔣碧微國幣100萬元,國畫100幅;兒女跟隨蔣碧微生活,每月由悲鴻付給每人撫養費2萬元。

  

那天,由沈鈞儒律師到場作證,雙方在離婚協議上簽了字。徐悲鴻除了帶給蔣碧微的100萬元和100幅國畫以外,他還將一幅油畫《琴課》送給她。那是描繪蔣碧微在巴黎時練習小提琴的油畫,他知道蔣碧微很喜愛這幅畫像。

1949年初,國民黨要員紛紛逃離大陸,身居國民黨中央常委、中宣 部長的張道藩親自安排蔣碧薇去了臺灣。根據當年她與徐悲鴻離婚時達成的協議,一對兒女都歸蔣碧薇撫養,但他們都先後加入了革命陣營。日後的蔣碧薇只得以情婦的身份與張道藩相伴。但是蔣碧薇畢竟不是張道藩的妻子,不能與他一同公開出入社交場所,也是十分孤單。此時,茫茫人海,蔣碧微真的除了張道藩,一無所有了。

  

1949年1月,蔣介石在南京宣布「下野」,退至浙江奉化老家。南京危在旦夕。張道藩在此之前,先行將蘇珊及其母親女兒送到臺灣高雄,與在港務局任職的姐姐姐夫同住。初春,張道藩與蔣碧微由南京去杭州,度過兩個半月的「神仙生活」。3月,國共「和談」破裂,國民黨中央政府遷往廣州。4月,張道藩安排蔣碧微先到臺北,5月底自己和國民黨政府由廣東撤退臺灣。

  

1949年到1950年之交,蘇珊的姐夫調到大洋洲的法屬新克裡多裡亞島上去工作,蘇珊見張道藩毫無回頭之意,索性和母親女兒及張道藩六妹舜琴一起也去了新克裡多裡亞島居住,誰知在此一住就是漫長而痛苦的十年。

  

這十年,張道藩歷任交通、內政、教育各部次長部長,1954年官至立法院院長,又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張道藩與蔣碧微在這個時期,在臺北朝夕相守,儼然夫妻。

  

不過,蔣碧微心中未嘗不明白,自己的幸福畢竟是建築在蘇珊痛苦的基礎之上的,一份愧疚不安難於解脫。蘇珊為了挽救自己合法的婚姻,也曾向蔣介石狀告丈夫的婚外戀,曾經勸解過徐悲鴻和蔣碧微的國民黨元老吳稚暉,奉命對張道藩勸說,又找蔣碧微談心。


1953年9月,一代大師徐悲鴻謝世,蔣碧薇得知此情時,身邊還珍藏著早年與他同在巴黎生活時購買的懷表,淚斷如珠。由於精神上無所依託,不久,她又全副身心地回到張道藩身旁。

  

張道藩為了避免家中的麻煩,將蘇珊母女遠送到澳大利亞養病,從此毫無顧忌地與蔣碧薇住在了一起。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蔣張之間的戀情好似一盆燃燒日久的木炭,溫度漸漸低下來了。蔣碧薇日益感到張道藩心事重重,大有倦鳥思歸之勢。1958年底,張道藩表示要去澳洲看望蘇珊。蔣碧微藉故先行一步,1959年1月去南洋探親。臨行前,她煞費苦心,給張道藩寫了一封長信,希望能重新燃起他們之間的戀情之火。另有一說,此信表示使張道藩家庭恢復完整是她十年來一成不變的心願,她希望待她從南洋回來後,二人便分手。

  

1959年3月間,張道藩從澳洲回到臺北。晚於丈夫一年餘,1960年4月,蘇珊和女兒及張道藩六妹也回到臺北,張道藩與妻子女兒入住立法院公宅新居。這一年,張道藩六十四歲。

  

張道藩是個政客,但也是一個文人。他始終未忘學術研究,先後著有《近代歐洲繪畫》、《三民主義文藝論》、《我們所需要的文藝政策》等,被稱為「三民主義文藝理論家」。晚年,張道藩在臺北寫過一本回憶錄《酸甜苦辣的回味》,其中「紅雲出岫非有意,落葉歸根實有情」一句,表現了他對故鄉一縷情深,卻遊子難歸、思緒萬千、一生矛盾的心情。

而蔣碧微六十有二,在臺灣島開始了孤身一人的生活(又有一說是與兩個姨孫為伴)。蔣碧微撰寫自傳,1966年出版了回憶錄,全書五十餘萬字,上篇為《我與悲鴻》,下篇為《我與道藩》。在下篇中展示了她與張道藩的長達十五、六萬字的情書。

  

有人說,情書的公開,成了張道藩的催命符。我倒不這麼看。一直對政客張道藩毫無好感,再加上他介入大師的家庭,也就是俗稱的第三者,33,小3,男小3。可是讀了他們的書信,倒覺得拋開政治理念,這也是一位性情中人。雖然陷入一場違反道德的感情,但是到底是真情一片,也沒有什麼可羞恥的。

    

1968年6月,蔣碧薇聽說張道藩病危,便匆匆趕到臺北三軍總醫院。這是他們自1958年分手後第一次單獨在一起。1968年6月12日,張道藩在臺北告別人間,享年七十二歲。蔣碧微孤獨地又活了十年,1978年2月16日去世---晚於張道藩十年(1968年)、遲於前夫徐悲鴻二十五年(1953年)。

  

而張道藩的法國太太蘇珊,下落如何,竟沒有確切消息。整場感情悲劇裡,最可憐的就是她。


1959年,蔣碧微與張道藩分手。徐靜斐忿忿地說:「張道藩不是答應六十歲跟我母親結婚嗎?到了六十歲,張道藩請了許多客人,給我母親辦六十大壽。祝壽的熱鬧結束了,把客人都送走了,我母親就問他,幾十年以前,你不是答應嗎,六十歲跟我正式結婚,今天我已經六十歲了。你應該兌現你的諾言啊。張道藩不表態,不吭氣。我母親是有脾氣的嘛,一生氣,就跟張道藩大吵一架,以後就分手了。」

愛是什麼呢?只是一個傳說!

  

如蔣碧薇這樣的女人,對人生不伎不求,不慍不怨,卻也只是,做了那個政治家的情人。張道藩曾經幾次說起因為愛她不能而一死以報知己,卻終是存留在紙上的理論而已。到最後卻依偎在蘇珊的懷抱中老去。

蔣碧微聰明之極,生活中她絕對不饒人,有眾多知情者為證。但回憶往事,她卻是個弱者的角色。對於徐悲鴻與孫多慈,她似乎得理不讓人,還有些事出有因。而她指責徐悲鴻與廖靜文,就很荒唐了,此前她與張道藩海誓山盟,情書不斷,已然失去指責的資格。

  

但是,事實就是事實。蔣碧微能把手頭所有徐悲鴻的信,哪怕一張小紙片,也像保存徐悲鴻畫一樣保存到晚年,這讓人感覺到他們之間的微妙,雖然各奔東西,卻是藕斷絲連,臺灣願意出她與徐悲鴻的書,其實也是一例。蔣碧微回憶錄對徐悲鴻不是一味貶低,尤其是徐悲鴻在歐洲求學的刻苦,以及她很反感徐悲鴻只顧畫畫的痴迷,還有她與徐悲鴻在生活細節上的分歧與矛盾,畢竟保留了青年徐悲鴻的形象。

蔣碧微筆下的徐悲鴻,與廖靜文筆下的徐悲鴻,似乎大相逕庭。細細一想,她們寫的,其實都是真實的徐悲鴻。

蔣碧微說的徐悲鴻,兩手空空,一無所有,有的只是吃苦的毅力,忽略身邊愛人而瘋狂學藝,倔犟,自戀,偏執,這是一個年輕時候的徐悲鴻,一個未被認可的藝術家。而廖靜文筆下的徐悲鴻,善解人意,體貼入微,作畫已入佳境,又能夠珍視天倫之樂。這是一個晚年的徐悲鴻,一個功成名就的繪畫大師。

假如蔣碧微遇到的是晚年徐悲鴻,他們婚姻會解體嗎?

至於孫多慈,不知道如何描述這個女人,因為太安靜太沉默了。她是與悲鴻生命有關的這三個女人中,唯一沒寫回憶錄的一個。徐悲鴻去世後,她偷偷為徐悲鴻守過三年孝,還曾經在巴黎和新加坡追隨徐悲鴻的足跡。但這些都是他人說,孫多慈隻字未說,她對徐悲鴻的感情,除了她曾經寫給他的幾封信和幾首詩,沒有留下其它任何形式的表達。

柏輕舟之家 (QQ群: 25880989)

相關焦點

  • 蔣碧薇:離開徐悲鴻,當了三弟十年地下情人,始終不被子女原諒
    蔣碧薇這個民國時期的新式女子,悔婚與畫家徐悲鴻私奔至國外;第二次,她甘願做徐悲鴻稱兄道弟張道藩的地下情人,而且這一做就是十年。蔣碧薇與張道藩私下交往時,蔣碧薇親暱地稱呼張道藩為「宗」;而身為時任國民政府教育次長張道藩則對情人稱「雪」。如果這是年輕人二十幾歲相戀時的稱呼,也沒什麼!相反,這是兩個人三四十歲時的稱呼,而且是在蔣碧薇有老公,張道藩有妻子的情況下。
  • 徐悲鴻的「藝術家戀愛腦」,換來蔣碧薇和孫多慈兩人的愛情悲劇!
    民國雖然是歷史上存在時間比較短的時期,但是由於各種進步思潮的存在使得那個年代有著許多纏綿悱惻又愛而不得的愛情故事,其中才子畫家徐悲鴻的愛情就被人們所津津樂道,除了他一生中有過的4位妻子外,還有一位女子為他鍾情一生,兩人卻有緣無份,她便是孫多慈,因為家庭的阻隔使得兩個有情人不得相守。
  • 人物|蔣碧薇怨懟徐悲鴻:愛了他一輩子,卻至死不能原諒他
    蔣碧薇形貌昳麗,娉娉婷婷,再加之出生於書香世家,舉手投足間盡顯大家閨秀風範,這讓對藝術與美有著極強感受力的徐悲鴻一見傾心。而蔣碧薇也對這個斯文儒雅、才華橫溢的畫家心有戚戚焉。徐悲鴻有一次採風回來,蔣碧薇發現丈夫手上多了枚紅豆戒指,這枚戒指是孫多慈送給他的。徐悲鴻愛物心切,還在上面刻了「慈悲」兩字,慈是孫多慈,悲是徐悲鴻。情意繾綣時,他贈給她一個那麼詩情畫意的名字——蔣碧薇,後來,他給另一個女人改名孫多慈。
  • 張道藩辛苦半生把蔣碧薇從徐悲鴻手裡奪過來,為什麼最後又拋棄她
    蔣棠珍(蔣碧薇)1899年出生在宜興一家名門大戶,13歲時便由父母做主,許配給了蘇州望族查家的二公子查紫含。徐悲鴻比蔣棠珍年長4歲,後由於工作原因,結識了蔣棠珍的父親蔣梅苼,兩人更因為是同鄉,交往變得頻繁起來。蔣梅苼很賞識這位年輕的畫家,經常邀請徐悲鴻來家裡做客。在蔣家,徐悲鴻與蔣棠珍相識了。
  • 【風花雪月】蔣碧薇:我與徐悲鴻
    在徐先生畫室裡掛著一副對聯,那是他集前人句親筆寫的八個大字:獨持偏見一意孤行;橫額是他的齋名:應毋庸議。附錄:  蔣碧微在19歲時勇敢地與徐悲鴻私奔出逃,此後同居多年,輾轉各地,生兒育女,最後終因人生志趣不同而在28年後分道揚飆,與徐悲鴻分手之後的蔣碧薇,在籤字分手的當天,便拿著徐悲鴻支付的100萬元和100幅畫,去好朋友家裡過除夕,打了通宵麻將,結束了和徐悲鴻的一切關係。
  • 蔣碧薇衝進畫室,看到徐悲鴻教女學生畫畫,質問:你當的什麼老師
    有一次,蔣碧薇突然衝進學校的畫室,當時徐悲鴻本應該在上公開課。闖進畫室的蔣碧薇讓徐悲鴻驚慌失措,因為蔣碧薇看到徐悲鴻正在教一個女學生畫畫——而他當時的姿勢是從背後環繞著那個學生,看起來就像是戀人從背後擁抱著一樣,更尷尬的是,當時畫室只有他們師生二人。
  • 蔣碧薇:跟徐悲鴻要巨額分手費,愛時傾其所有,不愛讓你一無所有
    蔣碧薇就是這樣一個女子,而讓她愛恨分明的男人是大畫家——徐悲鴻。蔣碧薇隱姓埋名跟隨徐悲鴻私奔蔣碧薇初認識徐悲鴻的時候,他還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而已。那個時候的蔣碧薇含著金湯匙出生,本屬於傳統大院裡的大家閨秀,但是卻長了一身逆鱗,做事完全隨性而至,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來。她愛上徐悲鴻後遭到了家裡的反對,蔣碧薇不假思索就跟著這個窮小子私奔了。
  • 講述 ▎蔣碧薇:徐悲鴻一生畫得最多的女人
    論民國奇女子,在愛這條路上,她走得最遠。她就是徐悲鴻一生畫得最多的女人,蔣碧微。——度公子01說來有些可笑,她和徐悲鴻的半生情緣,竟是一張考卷惹起的。她不爭不吵,走到法院籤字離婚,條件是一百幅畫,四十幅古畫,一百萬元錢。徐悲鴻默然接受。至此,這對苦苦糾纏20年的戀人,在人生捲軸下寫下了最后蒼涼的一筆。051949年,在張道藩的安排下,蔣碧微去了臺灣,從此成為張道潘的情婦。
  • 當了31年地下情人,張道藩突然回歸家庭,蔣碧薇:我無怨無悔!
    1922年,徐悲鴻攜蔣碧薇回訪張道藩,初次見面,張道藩卻對徐悲鴻的妻子蔣碧微怦然心動,像觸電一般,張道藩開始不受控地暗戀蔣碧微。為了有機會接近她,張道藩特意加入蔣碧薇夫婦所在的法國留學生社團——天狗會,蔣碧薇是社團裡唯一的女性成員,她落落大方、學識淵博,深深吸引了張道藩。
  • 蔣碧薇嫁給徐悲鴻,對方卻愛上別人,後來她做了張道藩的地下情人
    蔣碧薇是民國時候知名畫家--徐悲鴻的妻子,她出身良好,為追尋愛情,與當時還未發跡的徐悲鴻遠渡重洋,但不曾想丈夫卻愛上她人,蔣碧微並未自憐自艾,她繼續追尋幸福,甘做他人的情婦,但非常可惜她的兩段感情都並未能夠走到最後,最後獨自走完了餘生。
  • 蔣碧薇:一生執著
    徐悲鴻早年曾與蔣碧薇的伯父蔣兆蘭和姐夫程伯威同在宜興女子學校教書,由此建立了同蔣家的聯繫,深得蔣碧薇父母的喜愛。他對蔣碧薇一見鍾情,成了蔣家的常客以後,便如痴如迷地戀上了她。蔣碧薇也為徐悲鴻的氣質和性格所吸引。但作為一個訂了親的女子,除了慨嘆「恨不相逢未嫁時」,只能是閨閣飲淚。
  • 蔣碧薇---鮮少有人知道的女人!
    當時,未婚夫查紫含就在蔣碧薇父親的大學裡上學,有一次為了考試,查紫含請求未來的嶽丈蔣梅笙提前給自己一張考試卷子,蔣碧薇由此對查紫含的人品產生了懷疑,並且對查紫含有了一層藐視。十八歲的女孩子心思,正是需要崇拜、愛慕某個人的時候,蔣碧薇也不例外。查紫含沒有在蔣碧薇面前樹立起偉岸和努力上進的豐碑,而另一個男子,卻具備了這種風範,這就是勤奮好學的徐悲鴻。
  • 蔣碧薇的深情與悲哀 風雅中國
    編輯/島生蔣碧薇,1899年生於江蘇宜興,是一代大師徐悲鴻的第一位妻子。徐悲鴻早年曾與蔣碧薇的伯父蔣兆蘭和姐夫程伯威同在宜興女子學校教書,由此建立了同蔣家的聯繫,深得蔣碧薇父母的喜愛。他對蔣碧薇一見鍾情,成了蔣家的常客以後,便如痴如迷地戀上了她。蔣碧薇也為徐悲鴻的氣質和性格所吸引。但她13歲時就由父母做主,和蘇州查家公子查紫含訂下了婚約。
  • 徐悲鴻與張道藩,誰是真愛
    徐悲鴻早年曾與蔣碧薇的伯父蔣兆蘭和姐夫程伯威同在宜興女子學校教書,由此建立了同蔣家的聯繫,深得蔣碧薇父母的喜愛。他對蔣碧薇一見鍾情,成了蔣家的常客以後,便如痴如迷地戀上了她。蔣碧薇也為徐悲鴻的氣質和性格所吸引。但作為一個訂了親的女子,除了慨嘆「恨不相逢未嫁時」,只能是閨閣飲淚。
  • 蔣碧微離開徐悲鴻後,當了10年秘密情人,終生未得到子女原諒
    民國時期的女名人蔣碧薇,就是一個愛情裡的不幸者,其故事令人唏噓不已。蔣碧薇原本是徐悲鴻的妻子,她離開徐悲鴻之後,當了十年的秘密情人,結果終生都無法被自己的子女原諒。蔣碧薇早年跟徐悲鴻關係很好,後來之所以分開,主要是因為有一個叫孫多慈的女子,以第三者的身份介入。兩人維持多年的婚姻,因為孫多慈的出現逐漸崩潰。
  • 徐悲鴻早逝真相:情人在外面,愛人在心裡
    原配怨小三,原配和小三鬧得都散場之後,廖靜文收拾了殘劇,嫁給了徐悲鴻,她怨的是「獅子大張口」的蔣碧薇。  1933年,徐悲鴻和他的學生孫韻君(孫多慈)墜入情網,這讓徐的夫人蔣碧薇大為光火。  1934年8月,蔣碧薇和徐悲鴻從國外參加畫展,回到了國內,畫展辦得相當成功,蔣碧薇社交禮儀做得恰到好處,她和徐悲鴻在一起,人們都說是一對璧人。
  • 徐悲鴻生命中的女人
    徐悲鴻的一生與三個女性的情感糾葛相隨相伴,這些情感或悲或喜,激發了徐悲鴻無窮的創作靈感,讓他成為了一代大師。徐悲鴻的人生經歷也毫不遜色於他的畫作。因為前妻蔣碧薇、妻子廖靜文、情人孫多慈這三位漂亮且富有才華的女性,徐悲鴻的一生都處在情感糾葛的爭議之中。
  • 孫多慈與徐悲鴻的愛情畫傳
    此事導致徐悲鴻與夫人蔣碧薇之間頓生齟齬。驚世駭俗的愛情此圖後來落入蔣碧薇手中,不知所終。徐悲鴻的南京公館落成時,孫多慈以學生身份送來楓苗百株。蔣碧薇得知後,讓傭人盡數折斷,當柴火燒掉。徐悲鴻憤不能言,遺憾之餘,遂將此公館稱為「無楓堂」,稱其畫室為「無楓堂畫室」,並刻下「無楓堂」印章,加蓋於那段時間的畫作上。由此可見,這份溫情脈脈的師生情誼,儼然已經上升到兒女情長的尷尬境地。
  • 徐悲鴻與孫多慈之間的愛恨情仇
    徐悲鴻毫不掩飾對她的賞識,偏愛之情溢於言表,誇張到有時上課只教她一個人。當時女生宿舍是禁止男士出入的,徐悲鴻毫不避諱,經常到宿舍去找孫多慈。如此以來,許多同學心生不滿,暗地裡便流傳出各種埋怨和指責。更有好事者,添油加醋,渲染附會。此事便演化成一件轟動一時的花邊新聞,連報紙都煞有介事地登了出來。此事導致徐悲鴻與夫人蔣碧薇之間頓生齟齬。驚世駭俗的愛情
  • 徐悲鴻的戒指,李晨的石頭,區別大嗎?
    在去往日本的郵輪上,徐悲鴻把戒指給了蔣棠珍。從此世間多了一個蔣碧薇,再也沒有蔣棠珍。接下來的日子裡,面對貧窮畫家徐悲鴻,蔣碧薇忍受著生活的拮据。她努力學著勤儉持家,做手工活貼補家用,拿自己的首飾去當鋪換錢,甚至,在最困難的日子裡,想過去做女工補貼生活。這一切都沒有衝淡愛情,兩人第一次分開,徐悲鴻因為太想念蔣碧薇,居然在筵席上失態痛哭,久久難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