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00位姓氏堂號、堂聯集錦,建議收藏!

2022-01-08 客都原創

收錄於話題 #客家文化專輯 272個

我國居民姓氏, 源遠流長, 據《姓氏考略》記載:在4600年前,只有14姓。以後隨著政治變故,地域變動,民族融合等原因,姓氏不斷增多,由上古的幾十姓發展到現今中國人使用的姓氏已超過8000個。由於時間關係,現只收集部分姓氏堂號、堂門聯情況布列如下(供參考):丘(邱)堂號「河南堂」,堂門聯為:「河南源遠,渭北流長」。又「河南世澤,渭水家聲」。葉氏:堂號「南陽堂」。堂門聯:「南陽望族,東粵名家」。古氏:堂號「新安堂」、「國寶堂」。堂門聯:「勇冠青齊,名揚東漢」,「鄉賢世澤,國寶家聲」。鄧氏:堂號「南陽堂」,堂門聯:「南陽世澤,東漢家聲」。田氏:堂號「雁門堂」,堂門聯:「荊樹世澤,雁門家聲」。 廖氏:堂號「世採堂」,堂門聯:「三洲世澤,世石家聲」。莊氏:堂號「天水堂」、「錦秀堂」,堂門聯:「學著南華,節高東漢」。彭氏:堂號「隴西堂」、「信述堂」,堂門聯:「延年世澤,信述家聲」,「廬陵世澤,吉水家聲」。江氏:堂號「濟陽堂」,堂門聯:「文武世第,名宦家聲」。李氏:堂號「隴西堂」、「至德堂」,堂門聯:「隴西世澤,至德家聲」。許氏:堂號「高陽堂」,堂門聯:「高陽世澤,洛水家聲」。朱氏:堂號「沛國堂」。堂門聯:「考亭衍慶,沛國流芳」。餘氏:堂號「紹彩堂」。堂門聯:「名高之諫,望重回賢」。吳氏:堂號「至德堂」,堂門聯:「延陵世澤,至德家聲」。楊氏:堂號「弘農堂」、「關西堂」、「四知堂」,堂門聯:「四知門第,清白傳家」、「四知世澤,三相家聲」。陳氏:堂號「穎川堂」、「德星堂」,堂門聯:「義門衍慶,德理徵祥」,「大邱世澤,敬仲家聲」。張氏:堂號「清河堂」,堂門聯:「青錢世澤,金匱家聲」。範氏:堂號「高平堂」,堂門聯:「高平世澤,文正家聲」。林氏:堂號「西河堂」,堂門聯:「九龍世澤,十德家聲」。鍾氏:堂號「穎川堂」,堂門聯:「穎川世澤,大傅家聲」。 鄒氏:堂號「範陽堂」,堂門聯:「昭仁駿德,護國洪猷」。羅氏:堂號「豫章堂」,堂門聯:「豫章世德,理學家聲」。鄭氏:堂號「榮陽堂」,堂門聯:「南湖世澤,東裡家聲」。胡氏:堂號「安室堂」,堂門聯:「蘇湖世澤,古水家聲」。梁氏:堂號「安室堂」,堂門聯:「安邦世第,定國家聲」。 郭氏:堂號「汾陽堂」,堂門聯:「汾陽世澤,將相家聲」。黃氏:堂號「江夏堂」、「千頃堂」,堂門聯:「千頃世澤,江夏流徽」。溫氏:堂號「太原堂」,堂門聯:「六龍世澤,三彥家聲」。曾氏:堂號「三省堂」,堂門聯:「三省門第,一貫家聲」。謝氏:堂號「寶樹堂」「敦睦堂」,堂門聯:「東山世澤,寶樹家聲」。賴氏:堂號「穎川堂」,堂門聯:「穎川世德,東晉家聲」。蔡氏:堂號「濟陽堂」,堂門聯:「孝隆東閣,經重石渠」。 房氏:總堂號"清河堂",分支堂號:「中書堂」、「國器堂」、「孝友堂」、「樹德堂」、「敦倫堂」、「繼錦堂」、「懷德堂」、「文英堂」、「孝思堂」、「親睦堂」、「松茂堂」、「思本堂」,堂門聯:"清河世澤,凌閣家聲。"

木有本、水有源。木本水源是說明每一姓氏發祥的過程,也是每個子孫慎終追遠的根據。數千年來,不論政治領域的擴張、天災人禍的遷徙、經濟環境的發展,即使海角天涯,中華民族沒有一家忘了他們的根源。

這種倫理精神的凝結,宗族觀念的團結,全靠一種若有若無的稱謂在維護,這就是「堂號」「堂號」也叫「郡號」,郡是行政區域的建置,也是一個姓氏發祥的本源,後世深以源遠流長,懷有所失,因此立「堂號」而為信。

古代居室,前為堂,後為室。由於堂屋是住宅中較為寬敞、考究的屋子,故成了家族活動(如逢年過節祭拜祖宗、紅白喜事舉行典禮等)的重要場所。此外還有祭祀祖宗的專門場所,稱為祠堂

中國人向有好名的習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堂屋與祠堂既然如此重要,自然要給它取上一個雅訓的名號。這名號,就是「堂號」;而掛於堂前的對聯,即為「堂聯」

 

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堂號。

我國居民姓氏,源遠流長,據《姓氏考略》記載:在4600年前,只有14姓。以後隨著政治變故,地域變動,民族融合等原因,姓氏不斷增多,由上古的幾十個姓氏發展到現今中國人使用的姓氏已超過8000個。

依據當今中國一百個人口最多的姓氏排列順序,特編寫了下列這一簡表,以供讀者諸君參考。需要說明的是,因篇幅所限,所列各姓堂號均以郡望堂號為準,一姓一個;若該姓有多個郡望堂者,只取其中最著名的一個。堂聯也是如此,一姓只輯一幅;為篇幅所限,只擇短制,未選長聯。

李氏「隴西堂」

001.李——隴西堂。經傳道德,名重謫仙。

002.王——太原堂。王明學術,逸少風流。

003.張——太原堂。煙波徒釣,橫渠理學。

004.劉——彭城堂。阮稽作友,豐沛發祥。

005.陳——潁川堂。三君翊漢光喬梓,二阮扶唐駕竹林。

006.楊——關西堂。四知足畏,三喜同時。

007.趙——天水堂。風高琴鶴,圖繪麒麟。

008.黃——江夏堂。汪洋叔度,孝友庭堅。

009.周——汝南堂。軍推細柳,品合愛蓮。

010.吳——呈郡堂。人中騏驥,天上麒麟。

012.孫——太原堂。兵家祖,循史宗。

013.胡——淮陽堂。壽齊九老,名列四真。

014.朱——吳郡堂。鵝湖世澤,鹿洞家聲。

015.高——渤海堂。女中堯舜,學本程朱。

016.林——齊鄒堂。勵志禁菸,御夷留恨;血書求救,為夫解圍。

017.何——東海堂。家傳三桂,學貫六經。

018.郭——汾陽堂。織女賜詞,汾陽壽考;郡主好禮,真定芳徽。

019.馬——扶風堂。雲臺列像,銅柱標功。

020.羅——豫章堂。詩耽鄭女,曲感趙王。

021.梁——安定堂。眉齊鴻案,老踞龍頭。

022.宋——京兆堂。廣平守法,皇嗣延師。

023.鄭——滎陽堂。古之遺愛,號為司農。

024.謝——洛邑堂。東山系望於蒼生,西堂自誇夫奇夢。

025.韓——潁川堂。名高三傑,文冠八家。

026.唐——晉陽堂。帝堯啟緒,唐叔振封

027.馮——潁川堂。父號萬石,子通四經。

028.於——邗城堂。當代清官,救時宰相。

029.董——隴西堂。千秋良史,一代儒宗。

030.蕭——蘭陵堂。收圖興漢,輔政匡君。

陳氏「潁川堂」

031.程——安定堂。衡陽主簿,河洛淵源。

032.曹——濟陰堂。人稱誘虎,自慶接鸞。

033.袁——陳郡堂。揚風仁政,臥雪清操。

034.鄧——南陽堂。雲臺首列,諫院知名。

035.許——許昌堂。萬卷畢覽,五經無雙。

036.傅——清河堂。蘭臺名宰,版築肖形。

037.沈——汝南堂。四聲作譜,三善名堂。

038.曾——魯國堂。南豐撰史,西府迎親。

039.彭——大彭堂。作柱下史,封長平侯。

040.呂——南陽堂。老棄釣竿榮佐帝,少交中散喜多才。

041.蘇——河內堂。眉山三傑,滄浪一亭。

042.盧——範陽堂。盛唐四傑,大曆十才。

043.蔣——蔣鄉堂。為社稷器,具文武才。

044.蔡——濟陽堂。紙造桂陽,橋留松蔭。

045.賈——武威堂。篇陳訓詁,策上治安。

046.丁——濟陽堂。飛鳧馴伏,化鶴歸來。

047.魏——鉅鹿堂。書屏志畫,圖像表功。

048.薛——河東堂。三鳳媲美,五雋齊名。

049.葉——南陽堂。書成海錄,賦就雲官。

050.閻——天水堂。撫士得死力,諫役慰民心。

051.餘——新安堂。靈黿負閣,釣魚列屯。

052.潘——河南堂。功推武惠,績著司空。

053.杜——京兆堂。書成通典,名列瀛洲。

054.戴——譙國堂。破琴示節,學禮刪文。

055.夏——會稽堂。塗山啟瑞,梁國授徒。

056.鍾——潁川堂。詩書悅性,山水知音。

057.汪——平陽堂。壯元甘雨,童子春風。

058.田——北平堂。孟嘗好士,穰苴知兵。

059.任——任城堂。西川智士,南海名臣。

060.姜——東齊堂。平江保障,白石清歌。

061.範——高平堂。沼吳歸隱,述漢成書。

062.方——河南堂。巨山名翰,正學孤忠。

063.石——渤海堂。傳載純臣,詩歌聖德。

064.姚——吳興堂。爵封梁國,派衍桐城。

065.譚——弘農堂。七歲能登上第,三子盡作大夫。

066.廖——汝南堂。綠荔名族,紫桂書堂。

067.鄒——範陽堂。魯郡為鍾靈地,鄒屠乃遷善鄉。

068.熊——鍾陵堂。西山廉士,東閣直臣。

069.金——彭城堂。淡侯世爵,仁山隱居。

070.陸——河南堂。河北三虎,洛下雙龍。

071.郝——太原堂。夫人家法,宰相襟期。

072.孔——東魯堂。東山振鐸,北海傾樽。

073.白——南陽堂。青衫司馬,紫清真人。

074.崔——清河堂。五原賢守,四皓齊名。

075.康——京兆堂。明經登第,馳射受封。

076.毛——西河堂。捧檄而往,脫穎而來。

077.邱——河南堂。文雅希範,像立昭陵。

078.秦——天水堂。聖徒樂善,蜀吏辯才。

079.江——江陵堂。刻炬成詩,夢筆生花。

080.史——京兆堂。直躬如矢,忠諫伏蒲。

葉氏「南陽堂」

081.顧——會稽堂。姿推三絕,扇藉一揮。

082.侯——上谷堂。霓龍節度,鉅鹿經生。

083.邵——博陵堂。種瓜高隱,修竹盈鄉。

084.孟——平陵堂。孝著恭武,道傳孟軻。

085.龍——武陵堂。伯高敦厚,經德文章。

086.萬——扶風堂。忠實二字,經史一家。

087.段——武威堂。平姜錫士,夢鳳呈祥。

088.雷——馮翊堂。帝妃後裔,石室奇緣。

089.錢——彭城堂。澤承周府,名並錢郎。

090.湯——中山堂。文廟從祀,孝感動天。

091.尹——天水堂。中興良輔,東海名臣。

092.黎——京兆堂。修沙陽志,開孝義門。

093.易——濟陽堂。通經處士,釋褐狀元。

094.常——太原堂。節齊蘇武,名擅儒林。

095.武——太原堂。武班尚留遺墓,皇后竟號則天。

096.喬——梁國堂。相推文惠,邑號神君。

097.賀——河南堂。四明狂客,一代儒宗。

098.賴——潁川堂。穎川世德,東晉家聲。

099.龔——武陵堂。荊楚仙範,渤海清風。

100.文——雁門堂。洛邑耆英,出將入相;廬陵正氣,取義成仁。

說是集錦,其實還有一部分還是沒有列出來的,這只能靠大家一起來補充了啦!有些姓氏相同,但堂號不同,因而對聯也有所不同哦!

客家人的小時候,是否想起你兒時的歡樂

歌仙劉三妹的故事【客家故事】

男人莫當兩頭家,女人莫做兩頭蛇

梅嶺詩詞聯學會觀潮棠活動精彩歸來

葉榮明‖道路與人生【客都推薦】

回首千重山,不負少年心【紀念林風眠誕辰120周年】

葉劍英元帥3次回梅州!整個梅城萬人空巷、熱鬧無比!

林作堯‖客家婦女坐月子吃雞酒習俗


客都原創,讓客家與您更近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微信號:sjkjwh

《客都原創》微信公眾號主編:花樣年華。

因您而來的公眾號,正能量!

傳播客都經典,弘揚客家文化。

歡迎原創投稿,郵箱2234919855@qq.com。

您關注了嗎?

相關焦點

  • 中國前100位姓氏堂號、堂聯集錦
    我國居民姓氏, 源遠流長, 據《姓氏考略》記載:在4600年前,只有14姓。以後隨著政治變故,地域變動,民族融合等原因,姓氏不斷增多,由上古的幾十姓發展到現今中國人使用的姓氏已超過8000個。由於時間關係,現只收集部分姓氏堂號、堂門聯情況布列如下(供參考):丘(邱)堂號「河南堂」,堂門聯為:「河南源遠,渭北流長」。又「河南世澤,渭水家聲」。葉氏:堂號「南陽堂」。
  • 姓氏堂號的基本概念
    《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之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婦人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無氏。……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後,姓氏合而為一,皆所以別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姓氏,人人與之密切關聯,戶戶與之息息相通,代代與之世襲傳承。數千年來,姓氏文化不斷發展和完善,為了記載血緣相近的群體,誕生了家譜和宗祠。
  • 客家姓氏堂號、堂聯大全!值得收藏!
    堂號是指客家姓氏祠堂、堂家大屋祖公堂的不同的專有名號。
  • 姓氏堂號一覽表:根據堂號尋找祖先,看看你是哪個堂號的?
    導讀:「堂號」是家族門戶的統稱,在中華姓氏中也佔據著很高的地位。
  • 姓氏堂號的由來和演變
    廣義的堂號與姓氏的地望相關,或以其姓氏的發祥祖地,或以其聲名顯赫的郡望所在,作為堂號,亦稱「郡號」或總堂號。同一姓氏的發祥祖地和郡望不同, 堂號會有若干個郡號。所以,堂號和郡望一樣,都是中國姓氏文化中特有的範疇。也是中國人進行尋根問祖時不可不先熟悉的一個概念。
  • 為什么姓氏堂號不能丟?
    堂號包括郡王總堂號和自立堂號。由於歷史文化習俗的影響,人們在談到和自己同姓氏的歷史名人時,往往流露出一種尊崇、自豪之情。堂號,不僅僅是用在祠堂,還多用在族譜、店鋪、書齋及廳堂、禮簿等處;也有用在生活器具上的,如在鬥、口袋、錢袋、燈籠等上面大書堂號,以標明姓氏及族別。凡看重自己的姓氏和族屬的人,都不會忘記本族世代相傳的堂號。
  • 姓氏堂號命名的幾大類型
    一、以血緣關係命名堂號中國的姓氏文化,首先表現出來的社會心態就是對血緣關係的高度重視,不僅同一姓氏使用相同的(一個或若干)堂號,而且有血緣關係的不同姓氏,也會使用同一堂號。如著名的「六桂堂」,是閩粵一帶洪、江、汪、龔、翁、方六個姓氏共同的一個堂號。據文獻記載,這六個南方家族,雖然姓氏不同,但卻是一個先祖所同一家族,追本溯源都是翁姓的後裔。二、以地域命名堂號地域觀念命名的堂號,最為普遍,往往和各姓氏的郡望相關,也就是以郡號或地名作為堂號。
  • 你知道堂號是什麼嗎?自己的祖先是誰?怎麼查詢自己家族的堂號
    中華姓氏前15位大姓氏堂號李氏:隴西堂,趙郡堂,中山堂,大理堂,利貞堂,晉文堂,龍門堂,鬱林堂,太白堂,西平堂,白鹿堂,五知堂等83個堂號。王氏:太原堂,三槐堂,槐蔭堂,東海堂,紹姬堂,敦本堂,敬愛堂,崇本堂等堂號。
  • 古代的家族大多都有堂號,「堂號」是指什麼意思,有什麼用呢?
    不是所有姓氏都有郡望堂號,但至少百家姓前十五位的大姓均有。,而是,同一個郡望被幾個姓氏共有。 這些堂號裡面有幾個漢字出現的頻次巨多:敦、本、德、篤、崇、倫、睦、義等等。這也是典籍裡出現最多的幾個字,他們組合起來,就是中國最普世的傳統價值觀。
  • 客家人與閩南人的姓氏標記,郡望、堂號、衍派、傳芳輕鬆搞定
    中國的百家姓,從春秋諸侯相互兼併到秦統一六國,由封地、官職、國號等衍生而出的「氏」開始風行,以致於從秦朝之後,姓氏開始不分,從而開啟了中國百家姓並行的大時代。隴西李氏而經歷了漢代獨尊儒術的「造家族」運動後,魏晉及南北朝的混亂社會更是將「姓氏與郡望」結合的上層家族集團勢力推向歷史的前沿,他們壟斷城市資源及政權勢力,也為家族的壯大注入第一針強身劑,從而衍生了今日的百家姓及其郡望。
  • 各堂號的代表姓氏
    歷史上的名門望族大多有本家族的堂號。高大寬敞的廳堂上,懸掛著書寫堂號的匾額,每逢年節喜慶之日,還在門前掛起書寫著堂號的大紅燈籠。當地的老百姓談論某一家族時,喜歡以「某某堂」來稱呼。堂號產生的宗旨大致有三:一是牢記祖先的郡望,二是彰揚祖先的功業道德,三是訓誡子弟繼承發揚先祖之餘烈。堂號包括郡望總堂號和自立堂號。其中最早的堂號是玉樹堂。 出自《晉書·謝安傳》。「堂號」多源自本姓祖上某一歷史名人的典故事跡或趣聞佳話。例如:孟姓「三遷堂」、"平陸"等。相傳孟子幼時家靠墓田,孟子就學埋墳、哭喪的事。
  • 揭開「堂號」背後的深刻含義
    堂號是一個姓氏的特殊標識,它能顯示姓氏發源的地緣關係。在家譜中,堂號具有聯繫姓氏與宗族關係的意義,也是後代尋根問祖的重要線索之一。堂號名稱一般取自於郡號名或為紀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創, 下面是其主要來源:中國姓氏文化,首先表現出來的社會心態就是對血緣關係的高度重視,不僅同一姓氏使用相同的(一個或若干個)堂號,而且同一血緣關係的不同姓氏,也會使用同一堂號。如著名的「六桂堂」,是閩粵一帶洪、江、汪、龔、翁、方六個姓氏共用一個堂號。
  • 領取你的姓氏堂號:每一個姓氏的家風,都體現在它的家族堂號上
    家風的凝聚,常體現在一些家族的堂號上。旋馬堂是李姓的堂號,體現的是廉潔家風,典出北宋名相李沆。李沆為官正直,生活清儉。他在京城封丘門內建宅院時,大廳門前只能讓一匹馬掉個頭,被稱作「旋馬家聲」。李姓後人遂以「旋馬」為堂號。廉潔也是楊姓的家風,東漢名士楊震升任東萊太守,道經昌邑,縣令王密深夜懷藏黃金10斤送給楊震。楊震嚴詞拒絕,王密說深夜無人知曉。
  • 陶氏堂號大全,宗親知多少?
    ▼熱點推薦閱讀:中國最霸氣族歌《陶氏之歌》,震撼了天下陶家人,陶家人轉起來!堂號可分為兩大類:具有姓氏特徵的堂號和沒有姓氏特徵的堂號。4、另外,陶氏的主要堂號還有:愛菊堂五柳堂寸陰堂敬義堂崇德堂廣安堂 忠蔭堂 務本堂 連甓堂
  • 東海本地姓氏有608個 很多人不知道自家的堂號和輩分 快來看看有你家的嗎?
    濮 濮陽 皇甫 歐陽 端木 佔 展 索 邰 豐 談 酈 楚 官 鞠 荀 宓 景 信 來 儲 荊 暢堂號多為姓氏郡望,也有是姓氏分支的一個符號。遷東海縣的有五支:一支為清初五世祖遷牛山鎮郇圩,已繁衍至18世1500人;二支於清中期遷南辰,繁衍至16世200人左右;三支於清末遷張灣鄉七裡橋,繁衍至16世200人左右;四支為九世祖遷青湖鎮東豐墩,繁衍至17世100人左右;五支為八世祖清初遷海州阿湖鎮蘆湖村,繁衍至17世2000人左右。班輩字有序。尹姓始祖尹般(音讀pān),祖居天水郡,因以天水為堂號。
  • 不勝枚舉謝氏堂號
    堂號是郡望中某房支分化而發展而來,而郡望的意思,「郡」古代指某個行政區名,「望」就是名門望族的意思,所以郡望就是某個地區發展的名門望族,所以堂號玉姓氏發祥祖地或支系發展的望族代名詞有關聯。由於不斷的發展和遷徒,往往會分出不同的房支和系派,這些房支和系派與先世郡望不同,為了加以區別而自立堂號,其形式多種多樣,五花八門,不勝枚舉,若按每姓一個堂號來計算的話,全國至少有數千至一萬個堂號,是姓氏文化中有待開發、整理、研究的資料寶庫。堂  號,是歷史上常用來代表本姓氏的稱號,是一個姓氏的標誌,並表示姓氏文化內涵的專用術語。
  • 什麼是堂號?王李張劉陳裡,劉姓御龍堂最為霸氣
    在每個家族中,往往都有一個場所來供奉已去世的祖先的神主牌位,所以,舊時的每個家族都會有本家族的祠堂,並給它取一個堂號,目的是讓子孫們每提起自家的堂號,就會知道本族的來源,記起祖先的功德。作為姓氏關聯的紐帶,每一個姓氏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堂號。
  • 鄭州尋找100位不同姓氏的孩子——他們將為自己的「姓氏」代言
    即日起,百集「我的姓氏故事」童聲微視頻海選活動正式啟動,鄭州市將尋找100位不同姓氏的孩子為祖姓代言!百集「我的姓氏故事」童聲微視頻海選活動即日啟動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河南,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是中華姓氏的主要發祥地,是中華民族的心靈故鄉。
  • 「小譜說堂號」身長九尺的一介樵夫,武姓後人為何以他為堂號?
    公元705年12月16日,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因病去世,享年82歲。武則天才情卓越、政治手段狠辣,她的一生傳奇又勵志,有功也有過。今天我們且將是非功過放在一邊,來講講她的姓氏傳承。而他的庶系子孫也就以祖先諡號為姓了,形成了武姓氏族一脈,古時候有著庶子不能繼承姓氏的規矩,所以庶出都是繼承父輩的字、諡號以及名等。最早的宋武公一脈也分布在河南地區。
  • 中考英語新概念第三冊短語集錦,高分作文用得到!(建議收藏)
    中考英語新概念第三冊短語集錦(建議收藏)文/安穎/北京西城中學英語教師同學們,今天安穎老師給大家分享的是新概念第三冊的短語表達,這些表達都非常接地氣,有助於我們培養英語語感,當然,學習英語的同時,也應該多關注英文原文的電影,書籍,歌曲等等,這樣既可以了解國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