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視頻,並請參與文章最後的「今日話題」討論
清晨咖啡館 韓國人的一天從這裡開始
在清晨的陽光之下,享受一頓非常營養美味的早餐,開啟的一天生活。在中國,有很多專門賣早點的攤子,比如說,豆漿、油條、包子、稀飯等等。而在咱們的鄰國韓國,早上很難找到那種專營的早餐店,早起的人通常會走進大大小小咖啡館,而每天早上,最早亮燈的就是遍布城市各處的咖啡小館。
這家咖啡館位於首爾市中心,是最繁忙的咖啡館之一。為了迎接早上的第一批顧客,咖啡店的工作人員每天早上六點半就開始了各項準備。店員們忙著準備咖啡豆,做三明治、薄餅等早餐。韓國時間早上八點,來吃早餐的顧客已經排成了一條長龍。早晨的顧客多數都是上班族,來得早的,會和同事或朋友來吃早餐,小聊片刻。來得稍晚的顧客,則拿著咖啡匆忙去上班了。咖啡店的清晨總是人來人往,標誌著韓國人繁忙一天的開始。
冬日的空氣裡,瀰漫著一抹咖啡香。首爾的咖啡館不僅給這個城市添加了浪漫的氣息,更是上班族的會客廳、學生們的圖書館和夢想者的靈感屋。這是韓國特有的咖啡桌文化,咖啡館裡一杯或濃或淡的咖啡,不知從何時起,已成為首爾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韓國僅有約5000萬人口,但咖啡銷售量竟居亞洲首位,首爾還被譽為「東方咖啡之城」。
韓國人集體中了「咖啡毒」
走在首爾大街上,只要環顧周圍至少會發現一家咖啡店。2014年美國《國際商業時報》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咖啡已超過泡菜——韓國的國菜,成為該國消費最多的食品,平均起來,韓國人一周喝咖啡的次數為12.2次,自16世紀就成為韓國食品的泡菜平均每周吃11.9次,而每周吃米飯的次數則是6.9次。
「如果你在首爾多待幾天,就會發現,中午一起吃飯的時候,公司同事之間基本上是不說話的,吃飯之後他們一聲不響同時起身離開,然後直奔咖啡店,那裡才是他們聊天、談事情的處所,這是一種默契,一種習慣。」在首爾留學的李美蓮說,「幾年前我剛來首爾時不喝咖啡,別人喝我就看著,但不喝咖啡你融不進去,現在我也在喝」。
咖啡最初被引入韓國是19世紀晚期,在日本對朝鮮半島的殖民統治時期開始流行,20世紀50年代韓戰中,美國大兵將速溶咖啡帶到韓國,使得咖啡更加流行,但咖啡館遍地開花形成一種文化僅發生在最近20年間。1999年,美國咖啡連鎖巨人星巴克在韓國久負盛名的梨花女子大學開業,這是它在首爾的第一家店,到2014年店面已接近300家。韓國成均館大學教授丹尼爾·施韋肯迪克評論說,「捧著一個星巴克的紙杯沿街道而行成為一個身份地位的象徵,就像你的手臂上挎著一個名牌包」。咖啡在韓國成為一個階級身份的指示器,以至於韓國出現「豆瓣醬女孩」這樣的文化現象,「豆瓣醬女孩」是指為了攢錢買奢侈品而選擇不吃肉的女孩,因為在韓國豆瓣醬是十分廉價的食品。2012年席捲世界的韓國神曲《江南style》中,歌者不無諷刺地唱道:哪裡有知道如何享受一杯咖啡自由的漂亮女孩。
「想生活在首爾嗎?13件事你必須習慣。」專門向外國人推介、宣傳首爾的seoulistic網站列出的單子上,咖啡店排在泡菜、金屬筷子、燒酒、席地而坐、鞠躬之前,儘管後者在世人印象中均早已是韓國的形象標識。事實上,韓國已經將咖啡納入本國文化的一部分,在許多耳熟能詳的韓劇中,咖啡館隨處可見,一些韓國咖啡連鎖店借「韓流」之勢已將店開到了巴黎、紐約、北京等世界各地。據了解,首爾的星巴克店為284家,排名世界第一,這讓美國紐約都相形見絀。沒人知道韓國的「咖啡狂熱」會持續多久。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許多韓國咖啡店業主開始選擇低價戰略,市場拼殺日益激烈。
(以上圖文源於網絡,感謝分享)
【今日話題】
中國咖啡館的咖啡早餐市場,如何打開?
歡迎寫留言,寫下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