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來自海峽對岸的消息讓溫州人倍感哀痛:溫籍著名慈善家何朝育之妻何黃美英女士於8月21日在臺北仙逝,享年95歲。
育英兒童醫院、育英門診樓、育英學術館……一座座「育英」建築,在溫醫大校園和附屬醫院靜靜矗立,仿佛訴說著一對伉儷的桑梓情懷。可以說,溫醫大近30年的發展,與何朝育和何黃美英伉儷的慷慨襄助密不可分。連日來,溫醫大人紛紛追思何黃美英夫婦傾力捐助溫醫大發展事業的高潔品行和崇高善舉,深切緬懷何黃美英女士。
何黃美英女士是溫州市區人,1949年,她與丈夫何朝育先生到達臺灣並開始艱難創業,歷經生死考驗,先後創建正大纖維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和正大尼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為臺灣經濟成長的主力功臣,也是旅居臺灣的20萬溫籍臺胞中最具影響力的人士。
創業成功後,何朝育和何黃美英伉儷始終不忘回報家鄉。自1991年以來,夫婦捐贈教育、醫療衛生等公益事業金額累計達到1.3億元,是迄今為止向溫州捐款數額最多的溫籍鄉親。他們不計任何回報,甚至不願留名,他們的兒子何紀豪先生便以二老名字各取一字拼成「育英」用於登記。「育英」兩個字,伴隨了溫州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育英」事業不斷生根、壯大,育英精神貫穿了整個溫州大愛之城的形成。
闊別歸來,在溫醫大留下「育英」豐碑
上世紀80年代,溫州沒有一家專業的兒童醫院,難以滿足溫州地區兒童就診的需求。1988年,當時的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同班人馬兼掛著「兒童醫院」的牌子,但受場地等硬體條件的限制,兒童門診僅有一個科室,無法施展拳腳。
1991年6月,在臺灣的何朝育和何黃美英夫婦捐資1500萬港幣,為附屬第二醫院建成了9000多平米、可設300張床位的兒童醫院門診病房大樓。
為了進一步改善兒童醫院的設施設備,他們還特地從香港購買了兩臺日本三菱電梯、豐田救護車和麵包車各一輛贈送給醫院。新建的兒童醫院經省衛生廳批准,命名為「溫州醫學院附屬育英兒童醫院」。
1992年3月12日,育英兒童醫院舉行隆重儀式,授予何黃美英女士為醫院名譽院長。一年多後,醫院正式對外開診,成為浙南地區唯一一所兒童專科醫院,極大改善了溫州當地及周邊地區兒童就醫條件,有力地推動了溫州兒科醫療事業的快速發展。
育英兒童醫院的建成,也讓何朝育和何黃美英夫婦與溫醫大結下了永遠的緣分。之後,夫婦二人陸續捐資建成附一院育英門診樓、附一院育英大樓及急救中心、育英學術館、附二院育英大樓、附二院育英門診綜合大樓,為兩家附屬醫院的飛速發展提供了巨大支持。
情系教育,一片冰心獻桑梓
作為我國眼視光學教育的先行者和眼視光高等教育的主要開創者,溫醫大原校長瞿佳教授將傳統眼科和現代視光學有機融合,開創了眼視光學專業,被國際視光學界譽為「眼視光學教育的中國模式」,受到國際醫學界的高度肯定與讚譽。
2001年,溫州醫學院與美國新英格蘭視光學院舉行聯合培養博士項目,這是我國第一個由中美兩國政府認可、雙方共同授予學位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為溫醫大和附屬眼視光醫院與世界接軌邁出了極其重要的一步。
何朝育和何黃美英夫婦通過侄女聽到這一消息,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當即給時任溫州醫學院院長高志傑打電話表示祝賀,得知學生留美的費用比較昂貴時,兩人當即表示資助12萬美元當獎學金,支持6名眼視光學博士研究生赴美學習。
「他們資助學生赴美留學意義遠遠不是金錢能衡量的。」首位選中的博士研究生、溫醫大原黨委書記呂帆第一個踏上了赴美學習深造的徵程。呂帆說,在當時壓力與挑戰兼具的情況下,何朝育和何黃美英夫婦的這筆捐資無異於一劑「強心針」,給予這個項目的所有參與人最大的激勵。「當時受助的每一個人現在聚在一起還是總會聊起,我們始終心懷感激。」如今,這個項目已經生根發芽,至今已有30多位優秀人才赴美再深造。
微笑聯盟,讓溫州人愛心永續
2000年以後,年事已高的何黃美英夫婦雖然心繫故鄉發展,但畢竟上了年紀,不宜長途跋涉,所以他們的兒子何紀豪先生又沿著父母在溫州留下的足跡,接過了愛心接力棒。
唇顎裂,俗稱「兔唇」,是最常見的先天畸形之一,這不是什麼不治之症,但是許多貧困家庭卻因交不起手術治療費用,陷入深深的痛苦和遺憾。
2007年,何紀豪先生捐資將美國的「微笑聯盟」引入中國,入駐溫州。2008年1月,溫州育英事業發展促進會成立,推進聯盟工作,何紀豪先生帶著父母捐贈的550萬元人民幣,為該會注入第一筆資金。2009年11月,「世界溫州人微笑聯盟」正式成立,給全國貧困唇顎裂兒童提供免費救助。
10年多來,「微笑聯盟」先後募款2000多萬元,在四川廣元、貴州畢節、雲南大理、四川阿壩州等省市開展15次大型醫療救助活動,總行程超過16769.5公裡,為2500餘名貧困唇顎裂兒童提供免費修復手術,把幸福微笑留給了這些家庭和孩子,更把愛心的種子播撒到了社會。
每當何紀豪先生把活動中的感人場面向母親電話匯報時,何黃美英女士總在電話中回覆:我們的愛心不僅僅是幫助一個孩子恢復正常,更是讓一個家庭找回了微笑的力量,影響很多人的人生往好的方向發展,我們的付出非常值得。
2015年3月,育英事業發展促進會會長瞿佳教授一行6人赴臺看望何黃美英女士。「從溫州醫學院到溫州醫科大學,發展這麼快,都是靠你們大家這麼努力、這麼有智慧、有能力啊!」九十高壽的何黃美英女士拉著瞿佳教授的手不住地誇讚道。原來,何黃美英女士經常看從故鄉帶來的報紙、資料,從中了解溫醫大及附屬醫院的發展情況。
今天,「育英」伉儷已經永遠離我們而去,而育英精神依然熠熠閃光,必將一直陪伴著我們。
「何朝育和何黃美英伉儷對溫醫大有著深厚感情,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傾囊捐建『育英』系列工程,為溫醫大的發展和溫州教育醫療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溫醫大人將永遠銘記兩位先生的厚德大愛,把育英精神作為寶貴精神財富,教育引導我們的師生,讓育英情懷傳播得更遠、更久。」溫醫大黨委書記呂一軍動情地說。
推薦閱讀
溫州醫科大學
作者 | 卞成德 高拓 整理
部分素材來源 | 《不能忘卻的育英情懷》(江泓著)、溫州日報、 溫州晚報等
編輯 | 蔣賢俊
初審 | 高拓
終審 | 王建波
轉載請註明出處
歡迎提供原創圖文、音視頻素材或線索
原標題:《斯人已逝 育英精神永存——深情緬懷何黃美英女士》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