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我們終將渾然難分,像水溶於水中。
昨天很晚才讀完這章,圍繞吸毒與同性戀的社會問題開展,21世紀10年代前,這些都會遭到社會大多數人的鄙棄。哪怕現在開放了很多,依然會受到區別對待。
所以還是蠻敬佩柴靜在當時依然能夠選擇這類課題,並且通過她樸素表述方式,讓我能夠近距離了解諸如吸毒與同性戀的生活面貌。
01人生道路因選擇而不同
印象深刻的是阿文的故事:阿文吸毒被送去戒毒所強制戒毒,後又被戒毒所賣去賣淫,她逃出後向記者舉報,記者向警察舉報,之後戒毒所換成精神病院繼續開,領導也沒換。
這像是一場戲劇,導演掌控戲裡人生。
種種不幸皆源於吸毒,毒癮難戒為人操控,逃出反抗向記者舉報像是發起一場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進攻,卻有顯得那麼蒼白無力,這既是對諸如領導之類的強權者的一絲反抗,更是對自身依然無法戒毒的印證。
記得柴靜剛開始找不到阿文時,通過阿文姐姐一開始是不願意告訴阿文的下落,但是在看到柴靜他們淋溼的樣貌加去當地媒體確認身份才相信是來幫助阿文的。
那種弱勢群體在經歷強權壓迫訴求無門的時候,內心的無助感和對外界的戒備感,既心痛又無奈。
阿文最終還是見著了,深夜,渾身顫抖地講述不公平的待遇,希望社會給她一個機會,做一個人,臨別前,柴靜問了她去哪,阿文猶豫了一下,沒有直接回答,說她朋友會來接她......
看來她是很難戒毒了,她吸毒,偷東西,但是她是一個人,她受侮辱,做噩夢,受了她本不該受的罪。
人生路自己走,當身處低谷或者黑暗時刻,唯有自救,旁人終究有心無力,可能會帶著些許同情之心,綿薄之力相助,好在可以重新選擇自己的路。
02理解世間不同與包容
第二部分就是講關於同性戀的事,列舉了幾個認識的人,翼飛,張北川等身為同性戀的言與行。
在對待同性戀這件事上,跟我對待演員的看法是一樣的,我從不追星,也不過多關註明星的私生活,在我看來演戲就是看演技,我覺得演得好我讚揚,我覺得私生活不行我也會批判,但這兩者是不衝突的。
所以,同性戀而言,在兩性關係中我能理解,但我自己是接受不了的,大家理念不一尊重差異,但我能接受作為工作中的好搭檔和生活中的朋友。
文中然我感觸最深的是:
張北川說他認識一個接受被強制改造精神和身體健康的同性戀,最後的結局是出家了。
你再也不會有選擇同性戀的欲望了
你再也不用有欲望了
你好了
......
想像這一場景,內心五味雜陳,對當事人而言也許是好事,無悲無喜,再也不用因自己「異類行為」而內心深受折磨。
對整個社會而言感到的是悲哀,致力於主流同化並消除異己批量生產的人,在滿足與改造社會而沾沾自喜的同時,卻不知內心的欲望也成為了「少數異類」。
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和而不同,多一點包容與理解。
03誰不是掙扎於世,追求幸福
人是一樣的,追求幸福,渴望尊重,區別在於生在哪,活在哪,時間瞬息萬變轉逝千年,誰不都是滄海一粟。
對自己認識越清楚,對他人了解也越清晰,反之亦然,內心有諸多渴求便是各種欲望,有好有壞。人也因為欲望掙扎於世。
和而不同是一種態度,理解包容,人人為人,相溶於水;
和而不同是一種境界,堅守本心,心若冰清,天塌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