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不是你所認識的我
Q:好久不見,還是那位「爵士女王」王韻壹嗎?
A:前幾天才跟朋友聊起我最新創作的作品和馬上要開始的演出。他也問我,還是爵士樂嗎?我猛然驚醒,爵士樂!多麼熟悉卻又陌生。這20年來,他在我生命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甚至於在近幾年幾乎可以取代我自己的名字。爵士樂,我想20年前我第一次聽到這種音樂風格和這個名字的時候,是無論如何都想不到今天,他竟然會成為我身上最重要的標籤。雖然談起爵士樂不一定會說起王韻壹,但不論什麼場合,我自己或是他人介紹王韻壹時都一定會加上爵士樂。國內外各類媒體也給了我很多與爵士密不可分的稱號,例如「華語爵士領軍人物」「中國的爵士女王」,我也都不要臉的笑納了。而這一切這讓我感到害怕。
Q:」害怕」?為什麼?
A:因為受之有愧。記得當年在節目裡我還號稱要把中國的爵士樂唱給世界聽,一眨眼5年過去了,雖然這些年也確實去國外與許多優秀的爵士音樂家們交流演出過幾次,但距離唱中國的爵士樂給世界聽還差的很遠很遠。
Q:中國的爵士樂好像一直很難流行起來?
A:我想爵士樂不再流行不僅是因為他的高難度。雖然像爵士樂這樣對藝術家和受眾的藝術修養都有極高要求的風格自然無法跟人人都能接受的音樂風格比普及率。然而我想更重要的原因或許因為「爵士樂」漸漸開始停止生長了。以我自己為例,此前作為「中國的爵士女王」,為了「傳承」或「發展」自己所熱愛的爵士樂,我給自己和我的音樂創作帶上了「爵士」的枷鎖,為了保證自己儘早可以「把中國的爵士唱給世界聽」,於是把自己關進爵士象牙塔裡,停止欣賞、嘗試、融合其他的音樂風格,我和我所愛的音樂開始枯萎了,當我重新開始思考我和音樂的關係時才發現這一舉動非常不爵士。藝術在創作初期一旦開始設限,就代表著他被關進了牢籠,生長也就在那一刻停止了,無論什麼一旦停止生長也就和死亡無異了。我出於對爵士樂的熱愛,親手殺死了我自己的音樂創造力和我的爵士樂的可能性。多麼可笑。
Q:枯萎之後現在重新綻放?
A:沒錯,今年我把鑲有「中國的爵士女王」字樣的王冠連同爵士樂一同還給世界,開始了全新的音樂旅程。不再刻意追求我所創作和演唱的音樂風格是否是爵士樂。我重新開始創作,並於今年夏天隻身飛往童話王國丹麥,跟我的新搭檔——丹麥著名電子音樂家Nicolai,製作了一批全新的音樂。在這次的音樂裡我甚至沒主動保留任何爵士元素,就連我常用的演唱技巧也幾乎沒怎麼用。大家會看不到以往人們所認識的那個專注爵士發展的爵士殉道者王韻壹。甚至說是另外一個我也不為過,所以我在這次新歌用回了自己的本名,慧,熟悉我的朋友們會聽到的這個王韻壹真的會很不一樣。
Q:那不再做爵士了嗎?
A:當然做!這次的「爵士魅影」全國巡演就是爵士音樂會。我一方面會繼續鑽研經學術標準化的Standard Jazz。同時也會以爵士樂的性格融合更多的可能性,盛開一種全新的我不知道會被定義成什麼風格的音樂,至於是否能為未來的爵士樂開拓更多新的可能性,甚至開創屬於中國的爵士樂我也不知道。
Q:現在在爵士樂上的規劃是?
A:我是一個不太喜歡規劃的人,包括我的音樂風格也是非常即興的。我最喜歡的爵士歌手Ella Fitzgerald、Sarah Vaughan、Bobby McFerrin,也是很即興的。生活中我也是經常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喜歡生活帶來的驚喜。當然我會在等待驚喜的同時,持續觀察和創作。這次的全國巡演會和幾位特別優秀的音樂家合作,我們也會一起做不同的嘗試。想想就覺得激動。
Q:和幾位老師是第一次合作嗎?這次會擦出什麼不一樣的火花?
A:跟幾位老師都是認識很久的老朋友了,夏老師是我最早來北京第一支爵士樂隊的吉他手,也算是一起玩音樂的老戰友了。紀老師則是在他去國外深造前我們就合作過。安老師是紀老師的校友,也很早就認識了。至於莫老師,我們確實認識這麼多年第一次正式同臺。這麼多年過去了,大家各自在自己的領域裡成長,想必也發生了好多事。這次大家從世界各地趕來,帶著自己的故事,用音樂聊聊天,不見得刺激但必定有趣。
Q:好一陣子和歌迷沒見了,這次演出讓大家久別重逢,有什麼想跟他們說的?
A:我想說的話都在我的音樂裡了。
11/17 19:30 北京 糖果TANGO星光現場
11/18 19:30 天津 東麗禮堂-大劇場
12/02 19:30 上海 Modern Sky Lab
12/03 19:30 杭州 勝利劇院
點擊「閱讀原文」來聽聽王韻壹想對你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