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投降後寫下3字,司馬昭:免死,群臣疑惑不解,昭:倒過來讀

2021-01-17 子夜說史

古今最受爭議的皇帝是劉禪,大智若愚與天生愚鈍有個詞語都加諸於身,現如今,我們只能透過歷史的種種細節去揣測劉禪是真傻還是假傻,但一切只能成為揣測,無法下個準確的定義,因為有關他的史料並沒有明確的記載,而《三國演義》帶有虛構成分,對於一個人的真實性格未必能反應全面。

劉禪並非嫡出,他的母親是劉備的妾,但劉備早年一次又一次地喪偶,後來索性沒有再立正室,甘夫人代為主持家事,也算上半個正妻,當然劉備後來娶的孫夫人不能算入其中,畢竟沒多久後兩人便分道揚鑣,連個子嗣都沒有留下。劉備還有幾個兒子,但他們有的早逝,有的不被重視,唯有劉禪一人成為家喻戶曉之子。

其實劉禪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的父親早年徵戰,並不將他們放在心上。208年,曹操大敗劉備,逃跑時實在是倉皇,只能將孩子和妻子丟下不管,所幸趙雲鐵膽忠心,保護著正在襁褓中的劉禪,他才能安然活在世界上。

到了5歲時,劉禪還是一個懵懂孩兒,繼母孫夫人想要回到娘家東吳,為了牽制劉備,她準備將這個可憐的大胖小子帶走,幸好張飛和趙雲意識到此時,緊急之中將她攔下,劉禪才不至於淪落成質子。

等到劉備稱帝後,劉禪才開始了真正的學習之旅,諸葛亮親自教授劉禪,大家都將殷切的希望寄托在劉禪身上。只不過,劉禪就算不愚鈍,但政治才能實在是不行。223年,劉禪稱帝,在諸葛亮與眾人的幫助下,讓蜀苟延殘喘了十幾年。只不過,天下大勢,分久必合,一切終究有個結尾。

諸葛亮死後,劉禪手下的大將分崩離析,魏延與楊儀不合,導致了互相殘殺,後來楊儀又被變為庶民。儘管此時劉禪手中海油蔣琬、姜維等人,但朝中奸臣當道,曹魏的勢力又如日中天,就算再堅持也無力回天了。當然,此處還是得誇耀姜維等人的赤膽忠心,他們在外廝殺,就是為了博得一線生機,可惜的是劉禪不給力。

蜀漢滅亡後,劉禪被封為安樂縣公。自這以後,他開始渾渾噩噩地過日子,司馬昭自然不會放心劉禪,生怕他有臥薪嘗膽之志。於是派人大辦宴席,在宴席中放棄了蜀國的音樂,蜀國舊臣本就心不甘情不願地投降了,一聽到此等音樂,舊事湧上心頭,紛紛掩面流淚。但劉禪竟然毫無動靜。司馬昭假裝好奇地問:「你怎麼不傷心啊?」劉禪吃著肉激動地說:「此間樂,不思蜀也。」

司馬昭豈是那般輕易糊弄的人,過往的經驗教訓實在是太多,他依舊決定派人監視劉禪。但沒多久後,司馬昭不再堅持,哈哈大笑免除了劉禪的死罪。原來,劉禪在住所刻下了「中山寨」三個大字。聰明人說話暗藏玄機,群臣不解,司馬昭為他們親自揭秘,令眾人將這三個大字倒過來念,他們才知曉此語為「在山中」。都說無心功名之人會跑到深山老林之中,劉禪在住所刻下這般話語,豈不有相通的意思,司馬昭這回徹底放心了,至於劉禪應當是真的認清形勢,毫無東山再起的想法了。

今天給大家推薦是《三國演義》。

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不像市場其他類粗糙印刷的,這種我們專門委託印刷,字體印刷非常好。經常讀三國的人都知道,裡面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情節,耐人尋味,讀史明智,讀三國更甚,我的很多寫作靈感思路,也都是來自這本書,上次這本書在我的推薦之下賣脫銷,這次緊急印刷上千套,而且目前正在做活動,現在只需要78元即可購買。絕對良心推薦,點擊下面連結就可以直接購買。

相關焦點

  • 劉禪投降後寫下3字,司馬昭大笑:免死,群臣不解,昭:倒過來念
    從235年到262年劉禪獨掌政權期間,其實劉備的背後還有一個諸葛亮為他安排的蔣琬在,劉禪看他就像看「諸葛亮二代」,時不時跟他做點小對,但公元246年蔣琬離世,劉禪連作對的人都沒有了,他徹底放鬆自己開始沉迷於享樂之中,反正他沒有謀略,又上不了戰場,還放任黃皓那樣的小人在朝中幹涉朝政,群臣勸他,他也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捂著耳朵:「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然後不聽的結果就是——亡國了。
  • 劉禪投降後留下三個字安享富貴,群臣不解,司馬昭下令倒著念
    在國家政務方面,劉禪自己很少理會,甚至都很少上朝,幾乎將所有的政務都交給別人來做。上朝聽大臣意見的時候,劉禪幾乎隨風而到,沒有什麼主見。那麼劉禪究竟做了什麼呢?劉禪經常在宮中鬥蛐蛐,又或者跟宮女嬪妃享樂,寵信宦官,因此劉禪身邊聚集了很多小人。劉禪的做法讓宰相諸葛亮非常生氣,但是他卻一直遵守本分,也曾經多次奉勸過劉禪,但總是事與願違。
  • 司馬昭本來打算除去劉禪,結果看到劉禪的三個字就決定放過劉禪了
    可見劉禪投降的是多麼的乾脆,如果他的老爹知道他這樣幹,會不會氣的從地底下爬起來啊,劉禪投降之後那自然是要被帶到魏國的,劉禪來到魏國之後,那是天天吃香的喝辣的,司馬昭把劉禪當成貴客一樣接待啊,司馬昭不僅好吃好喝的招待劉禪,還找來幾個美女服侍劉禪,那把劉禪是樂的合不攏嘴啊,有一次司馬昭來看劉禪,兩人就一起吃飯喝酒啊,喝著喝著司馬昭就問劉禪在魏國待的習慣不,魏國怎麼樣啊,劉禪聽到司馬昭問自己
  • 司馬昭看到劉禪門前的3字,為何殺心全無,司馬昭:反過來讀
    引言諸葛亮去世後,劉禪放棄了北伐計劃,缺少了對外戰爭後,國家內部逐漸出現問題,劉禪用了諸葛亮推薦的蔣琬、費禕解決問題。雖然是能夠緩解問題,但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根本,導致司馬昭趁著蜀漢問題發兵攻打了蜀漢。第二年,隨著大軍兵臨城下,劉禪決定投降,蜀漢就這樣滅亡了。
  • 劉禪為活命門前寫3字,司馬昭看後為何殺心全退?司馬昭:反過來念!
    劉禪為活命門前寫3字,司馬昭看後為何殺心全退?司馬昭:反過來念! 說起劉備,他的名字也是家喻戶曉的,談起他的兒子劉禪,很多人總覺得這個兒子跟劉備不太匹配,想像中像劉備這樣的英雄人物怎會有這麼一個天真、窩囊的兒子呢,歷史上很多人對劉禪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但沒辦法不一定勇猛英雄的兒子就一定也是出類拔萃的人物,恐怕劉備也未想到,這個兒子劉禪未來會成為歷史上的笑柄吧!
  • 司馬昭要殺劉禪,劉禪在門上刻下了3個字,司馬昭頓時殺意全無?
    影視中的劉禪劉禪向司馬昭投降,其實也是明智的選擇,因為當時蜀漢已無抵抗之力,面對鍾會、鄧艾的強勢進攻,蜀國兩路大軍皆敗得一塌糊塗,劉禪不投降,只有死。有人認為,劉禪假如不投降,而力竭戰死,或許他在歷史中的人設會有所改變,這點毋容置疑,但是並不是人人都想當英雄,至少劉禪不想,因為他想活著,活著就有希望,那句老話怎麼說來著,對,是好死不如賴活著。
  • 司馬昭要殺劉禪,劉禪在門上刻下了3個字,司馬昭頓時殺意全無....
    影視中的劉禪劉禪向司馬昭投降,其實也是明智的選擇,因為當時蜀漢已無抵抗之力,面對鍾會、鄧艾的強勢進攻,蜀國兩路大軍皆敗得一塌糊塗,劉禪不投降,只有死。有人認為,劉禪假如不投降,而力竭戰死,或許他在歷史中的人設會有所改變,這點毋容置疑,但是並不是人人都想當英雄,至少劉禪不想,因為他想活著,活著就有希望,那句老話怎麼說來著,對,是好死不如賴活著。
  • 劉禪寫下三個字,司馬昭大笑放了他,這是為何
    諸葛亮茅廬三顧,劉備不僅把這個偉大的軍師招到自己的麾下,而且還把兒子劉禪交給諸葛亮,希望他死後,軍師能夠繼續輔佐兒子。在《三國演義》裡,劉禪笨得很,不懂諸葛亮,只會逗蛐蛐,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個不學無術的紈絝。不管諸葛亮怎麼教,劉禪就是不明白軍師之意,他多次不聽勸告,沒有主見,所以被形容為「阿鬥扶不起」。
  • 劉禪寫三個字,司馬昭看後殺心全退,眾人不解,司馬昭:反過來讀
    事情從司馬昭掌權開始。而前線的諸葛瞻被鍾會大軍死死纏住,進退兩難時,並敗被殺,劉禪知道了諸葛瞻戰死的消息後知道蜀國已經回天無力,命人綁著自己,身後帶著一口棺材出城投降。劉禪的投降宣告了蜀國的滅亡,他本人和蜀國大臣的家屬被司馬昭遷到洛陽,防備他們有不臣之心。
  • 晉王司馬昭為何沒有殺掉劉禪,劉禪做了這些事讓司馬昭放下殺心
    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於公元223年繼位為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間拜諸葛亮為相父,並支持姜維北伐,在位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姜維聽聞鍾會於關中治兵,於是上書給劉禪調兵遣將以作準備,但黃皓告訴劉禪敵人不會來的,於是劉禪也就沒當回事,導致蜀漢群臣都不知道此事。
  • 劉禪遭司馬昭猜忌說6字得已善終?50年後,此後裔替他報了滅國讎
    劉禪派遣張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敵。姜維率眾將鍾會十餘萬大軍擋在劍閣,但鄧艾卻選擇了典徑通幽,偷渡陰平直奔成都。劉禪眼看形勢危急,只好召集群臣商議對策,這時,朝中的譙周力勸劉禪投降,理由是現在投降,還能有討價還價的餘地,能爭取到一畝三分地也是好事,至少咱後半生不愁了,但如果強行打仗的話,可就不好說了。
  • 亡國之後,劉禪寫給司馬昭3個字,不但保自己一命,還讓子孫封侯
    最後來看一看劉禪的傳奇人生,在公元263年劉禪投降之後,相信東吳孫氏、還有曹魏不少將士,都會認為劉禪肯定是死路一條。但是事實上,劉禪卻是得到了司馬昭的待見。不但讓他豐衣足食,而且還賞賜給他金銀、奴婢等。在《三國志/後主傳》中有明確的記載,「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
  • 劉禪投降曹魏後怎樣度過餘生的?其遭遇不禁讓人潸然淚下
    在劉禪投降曹魏後,他的晚年是如何度過的?下面分司馬昭和司馬炎兩個時期,依據演義和《三國志》,分析如下。晉公司馬昭時期:高平陵之變後,世人皆知,皇帝雖然還是姓曹,國家還是魏,其實天下已經是姓司馬了。公元263年,名義上是曹魏滅蜀,其實是司馬家族滅蜀。本來劉禪已經放棄抵抗,投降曹魏徵西將軍鄧艾,萬事大吉。卻發生了意外,鍾會和姜維意圖作亂,反被眾多魏將所殺。
  • 司馬昭不殺劉禪,並不是因為其樂不思蜀,後面四個字才是主要的
    說起劉禪,可以說很多人都知道他。關於劉禪的故事,大家知道的很多。比如我們熟知的趙子龍單騎救主,救的就是劉禪。樂不思蜀說的也是劉禪。付不起的阿鬥,說的也是劉禪。對於劉禪,大家的印象就是昏君,如果不是諸葛亮,蜀國早就滅亡了。尤其是路不思蜀這件事,更能說明他是個昏君。
  • 投降曹魏後,劉禪是如何度過晚年的?史上沒有第二例
    《資治通鑑 魏紀》裡有描述: 司馬昭宴請劉禪,席間表演蜀國歌舞,舊臣傷感不已,劉禪卻高興如常。司馬昭對賈充說:「人之無情,乃至於此;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況姜維邪!」幾天後司馬昭問劉禪:「你想念蜀國嗎?」劉禪說:「這裡如此快樂,不想念蜀國。」
  • 鄧艾偷渡陰平成功,發現一石碑刻有16字,直到死前才明白它的含義
    過了許多年以後,劉禪甚至也覺得諸葛亮其實也沒那麼厲害,他不在了,他劉禪不照樣好端端地維持了蜀漢好多年嗎?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想法,劉禪將諸葛亮派遣駐守陰平的一千駐兵給撤除了,他認為駐防陰平,簡直就是在浪費軍費,這樣的兇險之地,鳥飛來都困難,又怎麼會有人能過來呢。
  • 鄧艾偷渡陰平成功,發現有一石碑刻16字,直到死前才明白它的含義
    過了許多年以後,劉禪甚至也覺得諸葛亮其實也沒那麼厲害,他不在了,他劉禪不照樣好端端地維持了蜀漢好多年嗎?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想法,劉禪將諸葛亮派遣駐守陰平的一千駐兵給撤除了,他認為駐防陰平,簡直就是在浪費軍費,這樣的兇險之地,鳥飛來都困難,又怎麼會有人能過來呢。
  • 《劉禪傳》:此間樂,不思蜀也!
    對於一個投降過來的人,一個在魏國待不下去走投無路前來投奔的人,內心是很不安全的,而劉禪的這兩番話,不僅打消了夏侯霸心中的疑慮,更是拉近了倆人的關係。劉禪,並不昏庸,至少識大體。 258年,鎮軍將軍陳祗病死,黃皓開始走上了歷史舞臺,開始幹預朝政。
  • 司馬懿去世前大喊四字,司馬昭聽後,直到去世不敢稱帝
    曹髦既然已經死了,曹魏的實際統治者司馬昭其實已經可以稱帝,但司馬昭並沒有這麼做。不是他不敢,而是司馬昭的父親司馬懿特意交代的。 慎之,慎之 原來當年司馬懿發動政變後,局勢並沒有他想像中的那麼順利。大將軍曹爽雖然帶著幼帝曹芳投降,願意把權力交給司馬懿。但在此前司馬懿已經答應了太后,無論如何都要赦免曹爽的罪狀,甚至不能動曹家人一根汗毛,所以後來司馬懿只是將曹爽軟禁了起來,不讓他出門。
  • 著名的「司馬昭之心」
    曹髦不聽,從懷中掏出一塊玉版擲在地上說:「我意已決,就是死,也沒有什麼可怕的,況且還不一定誰死呢!」於是進入後宮稟告了皇太后,準備討伐司馬氏。王沈、王業一看形勢不妙,連忙向司馬昭告密。司馬昭見與曹髦已經不能愉快地玩耍下去,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指使手下的將軍,殺掉曹髦及其同黨。曹髦死後,司馬昭又另立曹奐(曹操之孫)為帝。至此,曹魏政權完全控制在司馬氏集團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