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雲的夢親愛的讀者們對本公眾號的持續關注。最近遲遲沒有更新是因為八月份和我的老師以及幾位同修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閉關靜修。這一個月當中止語,靜心,遠離網絡與社交,最大程度的投入到自己的練習當中來。因此許多朋友的信息沒有及時的回覆,在此也說一聲抱歉。
這次自我靜修,收穫蠻大。即便已經可以講話了,但是微信的朋友圈遲遲都未觸碰,頭腦越是安靜,就越對外在的人和事持有更多的出離心,也越發的享受頭腦這樣的清靜和平和。並且,不刷朋友圈之後,每天可以多出幾個小時的時間,練習,閱讀,和陪伴所愛的人。
我還在考慮是否要在此公眾號把自己個人的學習,生活,情感和修行進行部分的分享,以更接地氣的與大家交流。可是這樣赤裸裸的暴露自己,一方面擔心自己的修行不夠,誤導大家,另一方面,也擔心這樣的行為是對小我ego的一種滿足,小我希望得到認可得到讚揚,假如自己的意識和覺知力不夠,會助長自己的傲慢心與執著心;或者,我依然將此公眾號專注於密宗的理論知識分享,不涉及任何個人因素。對此大家也可以給我一些建議。
假如大家百度密宗(tantra)或者譚崔,搜索出來的大部分結果想必都是關於譚崔按摩,譚崔持久的性愛,譚崔修習者如何在欣賞一朵花,一顆星辰的時候都可以獲得狂喜,極樂的高潮狀態,諸如此類的東西。沒錯,密宗或者說譚崔的確包含這些,但這些僅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密宗(tantra)自古至今都是一種修行方式。
什麼是修行呢?
修行的歷程是一個人內在轉變的過程,是一個從當下,此時此刻的你,轉變成為真正的自己的過程。不同的派系,人們給那個「真正的自己」取了不同的名字,可以說是佛,道,至上,無上正等正覺,永恆的真理,高我,或者上帝等等。不管叫祂什麼名字,各家各派修行目的,都是將當下的自己,轉變成為那個祂的一條道路。
密宗是一種修行方式,但它不是宗教。人們經常會把修行和宗教聯繫在一起。不可否認的是,每一種宗教,都有其以修行為目的某個維度。基督教是一種宗教,但是也有運用基督的教義進行修行的派系;伊斯蘭教是一種宗教,伊斯蘭教中也有專注於修行的那充滿神秘色彩的蘇菲派。
既然密宗既然是一種修行方式,那麼,它和其它修行方式相比,有何不同呢?
理解這些修行方式的不同,就像是選擇旅行套餐一樣。假如你計劃外出旅行,旅行社已經打包製定好了不同的套餐,我們只要選好想要的套餐,裡面就會包含相應的機票,門票,住宿,三餐等等。我們只管交錢,剩下的所有旅行社都包辦。
選擇修行道路也是一樣。假如有這樣的一家公司,我們去到那裡,告訴工作人員,「我想要開悟解脫,這就是我要去的目的地,你有怎樣的產品推薦給我嗎?」
工作人員說,「有的,我們這裡有以下幾個套餐供您選擇,有基督神秘學,假如您選擇這個套餐,早餐您會吃到泡菜,午餐你會吃到烤昆蟲,晚餐是祈禱的時間。假如您對這個套餐不感興趣,您還可以選擇傳統瑜伽這個套餐產品。在這個套餐中,您將去到叢林生活,學習如何與動物交往。假如您可以倖存下來,您將繼續學習如何在泥土中打坐,在嚴寒中生存,如何從陽光中獲取身體所需要的能量。或者您也可以選擇伊斯蘭蘇菲派,您將去到沙漠,住在帳篷裡,在日出前打坐,日落後開始進食。」
聽了工作人員對於開悟解脫的各種套餐介紹之後,你對它們都沒有太多興趣。這時,工作人員說,「好吧,我們還有一款套餐產品,叫做密宗。」於是你問,「那麼密宗這個套餐都包含什麼呢?」
工作人員回答:「密宗這個套餐呢,住宿的話您可以住在賓館,您可以開豪車,也可以有美妙的性愛,可以有許多朋友,可以享受生活,做您想做的任何事情。在密宗中,不限制您做任何事情。」
然後你開始審視對比這幾個套餐,前幾個雖然各有不同,但總體來說,都在某種程度上,限制我們,讓我們遠離世俗,比起來密宗好像更吸引人的眼球,因為我們可以過正常人的生活,不需要拒絕生活中的一切。
那到底是什麼,是密宗與其他修行法門最大的不同呢?
是意識或者說覺知(consciousness)。
意識/覺知是密宗中最秘密的要點。意識/覺知可以將我們生活中的任何一次經歷轉變為一次修行。通過意識/覺知,將這次經歷作為一次可以轉化提升自己的工具,引領我們朝著至上的修行目標前進。
你也許會質疑,意識/覺知,太普通了吧,我們每個人都有啊。我們每天都在思考,推理,判斷,篩選信息。如何才能讓意識/覺知變成我們在生活中修行的法寶?生活給予我們的經歷也有的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例如失戀的時候,我們痛苦的時候,憤怒的時候,甚至是享樂的時候,我們怎麼可能把它看作一次修行的經歷?
問題在於,我們的意識/覺知還不夠擴展,因此不足以完全意識和覺知到某次經歷的全部維度,從各個視角去真正的理解到,某次經歷的目的是什麼,我們需要從中學習的功課,汲取的教訓是什麼。不管是一次痛苦的經歷,憤怒的經歷,還是讓人欣喜若狂的經歷都好。
意識/覺知還不夠擴展,就像是一個小嬰兒,他可以聽得到我們講話的聲音,聽得到每一個字每一個詞的聲音,但是卻還不知道它們是什麼意思,因此不能夠連起來理解話語的意思,不能將這些聲音轉化成一條有含義的信息一樣。
正是因為我們的意識/覺知還不夠擴展,因此我們還無法將生活中的每一次經歷都轉化為一次修行提升自己的機會。
那麼,我們要如何來做呢?
密宗有一個很重要的工具,就是意識/覺知的擴展(詳見密宗修行的主要方法及主要法則概述 以及 密宗的三大法則之--持續轉變/超越)。在密宗中,我們不斷提高我們覺知和理解生活中的各種經歷的能力。
這也是密宗或者說譚崔這個詞語的意思。Tantra一詞,tan和extend, expand的詞根相同,意思是擴展,tra和transcendence,transport等的詞根相同,意思是去到一個更遠的地方,因此,tantra一詞,就是轉化擴展提升至更為廣闊。
我們不難發現,除了密宗之外,幾乎其他所有的修行法門,都是在做減法--拒絕世俗生活,將生活的經歷降到最低,以適應我們現有的意識/覺知能力,如此才可以繼續追尋修行的路。
因此,密宗中我們做的很多事情,在其他修行派系中都被視為是有罪的或者說是嚴令禁止的。因為假如我們不知道如何利用它們,它們將成為我們修行路上的絆腳石。所以,對於其他修行派系來說,與其讓這些經歷成為修行路上的絆腳石,不如直接捨棄它們--性愛,金錢,人際關係等等。
這些派系認為,假如你正在專心修行,突然,出現一次很強烈的經歷,比如一次性愛,比如發了大財,比如與人交往上面的起起落落,然後你經不住誘惑或者打擊,就放棄了繼續的修行。特別是那些誘惑,那些讓人享樂的事情。比如說你經歷了一次美妙的性愛,你絕對不忍心只此一次,你希望此生當中每天都能有如此愉悅的性愛。所以自然就會將修行徹底的拋在腦後了。
這也是為什麼其他修行派系都制定有嚴格的戒律的原因。有了這些戒律,可以抑制一切可能讓人遠離修行道路的事情的發生,不讓修行者走偏,如此,修行者才能專心修行。
當然,這些修行方式和密宗相比,沒有是非對錯,只是道路不同而已。密宗主張擴展意識/覺知的能力,這樣一來,不論是一個煩心的經歷,還是一次享受的經歷,都可以在全然的覺知下轉化為一次修行。
當你在吃一個美味的漢堡時,食物在嘴巴裡咀嚼,牙齒與食物間的摩擦,我們深入的感知到麵包與生菜,西紅柿的味道,是如此的強烈,這種美妙的感覺不亞於一次神聖的祈禱儀式。但是前提是,我們具有足夠的,擴展的,深入的覺知力,我們處在那個當下,而不是在吃漢堡的時候,還在望著窗外的車水馬龍,腦海裡還在規劃著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性愛也是如此。假如我們具備足夠擴展的覺知力,在性高潮的當下,可以保持足夠的感知,洞察力,那麼,這個愉悅的當下便轉化提升為一次體驗宇宙性極樂狀態的機會。
密宗的關鍵點就在於,通過在這些具有強烈感知的經歷或者說能量中保持足夠的覺知力,到達更高的層次。能量和意識,就是shakti和shiva,我們要讓二者的層次匹配,同時提升上去。假如我們有90分的能量,70分的意識,在密宗中,我們不會壓制自己的能量,使它也降到70分以匹配自己現有的意識,相反,我們將意識也擴展到90分。
通常,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各種經歷,這些經歷都給與了我們各種強烈的能量,而我們的意識和覺知力遠遠不夠。當然,也有可能是意識大於能量。兩種情況皆有可能。
因此,密宗中有提高意識的方法,也有提高能量的方法。比如就密宗的性愛來說,密宗中有如何提高性愛的持久力,如何可以在長達8小時的密宗性愛中不射精,也不睡著,持續提高性高潮等等這些著重於能量提升的方法,同時也有如何提高意識和覺知力的方法,比如冥想等等。從而使能量與意識達到平衡。
從外表上,很難看得出某個人是一個密宗的修習者。因為他們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他們不會穿著特殊的袈裟,長袍,留有特殊的髮型,當然,他們也可以穿著特殊的袈裟,長袍,留有特殊的髮型。他們不遠離塵世隱居山林,當然,他們也可以遠離塵世隱居山林。他們可以和張三李四看起來一樣的普通,但是他們的內在狀態,卻與張三和李四截然不同。
他們處理和對待生活中所有的經歷的方法方式,和普通人是完全不一樣的。一次對於普通人來說,再尋常不過的經歷,比如刷馬桶,對於密宗修行者來說,都是他們可以通過擴展意識和覺知,從而向開悟解脫邁進的工具。
愛與永恆
Deshna
個人微信帳號:88664190
人人講(視頻課)帳號:8966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