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東北王張作霖最得力的助手是誰,那麼首推的一定是號稱小諸葛的楊宇霆。可以說張作霖在東北呼風喚雨,在日俄之間遊刃有餘,到後來成功入主北京,楊宇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從楊宇霆策劃了秦皇島奪槍事件後,得到了張作霖的絕對信任,並且進入了東北政壇中心,儼然已經成了張作霖的絕對親信,張作霖對於楊宇霆幾乎言聽必從,而且好多事情放手給楊宇霆去做。楊宇霆也的確展現出來非凡的才幹,建立了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東北兵工廠,組建了東北海軍,並且力主修建了戰備公路,將東北軍從依賴南滿鐵路的困境中解放出來,加大了軍隊的靈活性。可以說,對於東北政局和民生,楊宇霆傾注了好多精力和心血。以至於後來張作霖入主北京之後,楊宇霆曾明確表示要替張作霖管理東北三省。
但是好景不長,北伐軍一路北上,張作霖在北京覺得不如在東北活得自在,時局逼迫之下張作霖做出了撤出北京回奉天的決定,不料在皇姑屯遭到暗算,抱恨而亡。
在張作相等一些張作霖的老哥們力保之下,張學良坐上了東北最高行政長官的位置,但是其中好多的人是不服氣的,只是迫於形勢而沒有表現出來而已。
楊宇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與張作霖的關係,從不敢越雷池一步,但到張學良執政東北以後,楊宇霆憑藉自己在東北的資歷和功勞,開始行事張揚,甚至不顧及張學良的顏面了。尤其是東北易幟這件事情,楊宇霆是萬般不願意的,畢竟當時奉軍擁有海陸空三軍編制,精兵四十萬,而且坐擁亞洲最大的兵工廠。這些等等是絕對可以逐鹿中原的資本,這些都是楊宇霆這些年嘔心瀝血打造出來的,而這些東西一朝過後就要拱手與人,實在是不甘心。所以楊宇霆拒絕出席東北易幟的儀式,以表不滿。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進一步加深了二人之間的矛盾。
楊宇霆在東北的政界、軍界乃至外交方面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尤其再有常蔭槐等人的幫襯,使得張學良感覺自己已經被架空,甚至成了一具任人擺布的傀儡。尤其是楊宇霆等人在公開場合根本就不把他這個總司令放在眼裡,這自然不是血氣方剛的張學良所能夠忍受的局面。好友郭松齡又是被楊宇霆私自槍斃,新仇舊恨之下,同時為了樹立自己在東北軍中的威信,張學良終於做出了槍斃楊宇霆和常蔭槐的決定。
同樣的,楊宇霆認為張學良年紀輕輕,政治上並不成熟。由於張作霖在世的時候,楊宇霆好多事情都可以便宜行事。所以到了少帥執政後,好多事情楊宇霆就直接替張學良做決定,然後讓張學良籤字,張學良內心對此並不滿意。而建立東北鐵路公署的事情,本意其實是好的,目的要逐步把東北的鐵路權益從日俄手中收回來。但是楊宇霆的行事過於囂張,表現的形式也難以讓張學良這個最高統帥接受,終於成了壓垮張學良心理的最後一根稻草,為自己引來了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