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霆過於輕視少帥,導致被殺

2020-12-24 且行且歌天地寬

要說東北王張作霖最得力的助手是誰,那麼首推的一定是號稱小諸葛的楊宇霆。可以說張作霖在東北呼風喚雨,在日俄之間遊刃有餘,到後來成功入主北京,楊宇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楊宇霆劇照

從楊宇霆策劃了秦皇島奪槍事件後,得到了張作霖的絕對信任,並且進入了東北政壇中心,儼然已經成了張作霖的絕對親信,張作霖對於楊宇霆幾乎言聽必從,而且好多事情放手給楊宇霆去做。楊宇霆也的確展現出來非凡的才幹,建立了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東北兵工廠,組建了東北海軍,並且力主修建了戰備公路,將東北軍從依賴南滿鐵路的困境中解放出來,加大了軍隊的靈活性。可以說,對於東北政局和民生,楊宇霆傾注了好多精力和心血。以至於後來張作霖入主北京之後,楊宇霆曾明確表示要替張作霖管理東北三省。

楊宇霆劇照

但是好景不長,北伐軍一路北上,張作霖在北京覺得不如在東北活得自在,時局逼迫之下張作霖做出了撤出北京回奉天的決定,不料在皇姑屯遭到暗算,抱恨而亡。

在張作相等一些張作霖的老哥們力保之下,張學良坐上了東北最高行政長官的位置,但是其中好多的人是不服氣的,只是迫於形勢而沒有表現出來而已。

張學良劇照

楊宇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與張作霖的關係,從不敢越雷池一步,但到張學良執政東北以後,楊宇霆憑藉自己在東北的資歷和功勞,開始行事張揚,甚至不顧及張學良的顏面了。尤其是東北易幟這件事情,楊宇霆是萬般不願意的,畢竟當時奉軍擁有海陸空三軍編制,精兵四十萬,而且坐擁亞洲最大的兵工廠。這些等等是絕對可以逐鹿中原的資本,這些都是楊宇霆這些年嘔心瀝血打造出來的,而這些東西一朝過後就要拱手與人,實在是不甘心。所以楊宇霆拒絕出席東北易幟的儀式,以表不滿。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進一步加深了二人之間的矛盾。

楊宇霆在東北的政界、軍界乃至外交方面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尤其再有常蔭槐等人的幫襯,使得張學良感覺自己已經被架空,甚至成了一具任人擺布的傀儡。尤其是楊宇霆等人在公開場合根本就不把他這個總司令放在眼裡,這自然不是血氣方剛的張學良所能夠忍受的局面。好友郭松齡又是被楊宇霆私自槍斃,新仇舊恨之下,同時為了樹立自己在東北軍中的威信,張學良終於做出了槍斃楊宇霆和常蔭槐的決定。

同樣的,楊宇霆認為張學良年紀輕輕,政治上並不成熟。由於張作霖在世的時候,楊宇霆好多事情都可以便宜行事。所以到了少帥執政後,好多事情楊宇霆就直接替張學良做決定,然後讓張學良籤字,張學良內心對此並不滿意。而建立東北鐵路公署的事情,本意其實是好的,目的要逐步把東北的鐵路權益從日俄手中收回來。但是楊宇霆的行事過於囂張,表現的形式也難以讓張學良這個最高統帥接受,終於成了壓垮張學良心理的最後一根稻草,為自己引來了殺身之禍。

相關焦點

  • 少帥張學良為何一定要殺老臣楊宇霆?
    深受奉系領袖張作霖的器重,張作霖被炸身亡後,楊宇霆作為奉軍內部的元老重臣,輔佐少帥張學良。那少帥張學良為何一定要殺老臣楊宇霆?第一,楊宇霆在心理和行為上,對張學良不以長官尊之。在東北易幟前,張學良為東三省保安司令。
  • 《少帥》槍決楊宇霆、常蔭槐內幕
    楊宇霆、常蔭槐是張作霖的老部下。張作霖被炸死後,二人不把少帥張學良放在眼中,並阻撓奉天易幟。是否殺掉楊、常,張學良佔卦問天,於是有了這篇傳奇。 對於50歲以下的中國人來說,張學良就像一個活著的影子,很少有人見過他,但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他。
  • 槍決楊宇霆細節:除了楊宇霆做錯三件事,還要怪張作霖埋下的禍根
    而郭松齡大舉的「清君側」口號,直接將矛頭對準了大帥身邊的楊宇霆,這讓少帥在無奈的同時,又更添了對楊宇霆的疏遠。而如果說,是郭松齡的被冷落讓少帥開始不待見楊宇霆,那麼郭松齡的反戈戰敗身死,就是讓少帥自此與楊宇霆結怨的轉折點。
  • 溫相:奉系智囊楊宇霆
    奉天這邊,張作霖大喜過望,誇楊宇霆「能辦大事」。3月5日,張作霖、楊宇霆親提兩個混成旅,進駐河北廊坊。3月12日,張作霖批准成立關內奉軍司令部,自兼總司令,以徐樹錚為副司令,楊宇霆兼參謀長。由於張作霖的介入,導致北洋王士珍內閣垮臺,段祺瑞重任國務總理。因奉軍突如其來的「入關」,令本已矛盾重重的直皖兩系的內訌更加升溫。一些北洋元老故舊紛紛奔走,其中奔走最用力的當屬陸建章。
  • 楊宇霆被張學良殺害後,他的後代怎麼樣了?次子發瘋了 三子是司機
    在眾多的糊塗之舉中,張學良槍殺楊宇霆恐怕算是最嚴重的了,這件事情無疑是自毀長城。楊宇霆,字鄰葛,出生於遼寧省,年輕時在日本的軍校留學。出於愧疚,楊家的子女沒有被少帥苛待,不過即便如此,他們的人生卻也因為少帥的行為而徹底改變了。
  • 看《少帥》,讀《北洋軍閥史話》
    當時袁金鎧在旁,極力主張「殺」。楊乃問張是不是照袁金鎧的意思,張點頭答應。楊宇霆出兵後果然活捉了張宗昌。因張沒有想到奉方會真的打他。楊對張說:「漢卿叫我殺你,你趕快跑吧,關外不是你的庇護所了。」張宗昌聽了大為恚憤,逃至大連寫了一封長信痛罵張學良,張學良接到張宗昌的信才發現楊宇霆有意挑撥的陰謀。
  • 楊宇霆堅持為父辦壽,惹來殺身之禍,三日後被殺於「老虎廳」
    楊宇霆擔心張學良出手施救,就搶先下手,鼓動張作霖下令將郭松齡就地槍決,使張學良沒來得及挽救恩師一命。與郭松齡親密無間的張學良,絕對是對楊宇霆懷恨在心。 後來,張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身亡,年輕的張學良初繼父業,最忌的是別人看不起他。而楊宇霆卻以元老重臣的身份自居, 「凡事都自作主張,事先不請示,事後也不報告。
  • 想當「司馬懿」的楊宇霆,最終死在了「阿鬥」的手中
    想當"司馬懿"的楊宇霆,最終死在了"阿鬥"的手中1928年,日本驚喜策劃了"皇姑屯事件",謀殺了一直在東北妨礙他們的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隨後張學良返回瀋陽,主持大局,但是由於張學良資質尚淺,而且當時染上了毒癮,無法正常處理事情,於是大小事務都非常依賴士官派的代表人物楊宇霆。
  • 「小諸葛」楊宇霆的厲害之處
    民國時期的大軍閥張作霖也有著這樣一位人,他就是被稱為「小諸葛亮」的楊宇霆。楊宇霆,出生於1885年,字鄰葛,是北洋軍閥執政時期奉系軍閥首領之一。祖籍宋道口鎮代嶺村。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八期步科畢業。在他33歲的時候就當上了張作霖的參謀長,33歲的年齡當上那個位置是很厲害的了,楊宇一直在背後給張作霖出謀劃策。
  • 楊宇霆一意孤行,堅持為父辦壽,最後結果如何?
    楊宇霆幼時便有「過目成誦之才」的讚譽。1904年考中了清朝末班科考秀才,之後就讀奉天省立中學堂,一年後即被選送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炮兵科學習。 在學成回國後歷任多職,在1916年時,張作霖任奉天督軍後,楊便長期充任奉天督軍署參謀長以及東三省巡閱使署總參議等要職。
  • 為什麼張作霖能夠把東北經營得風雨不透,而少帥卻無力守住家業?
    在早年間,張作霖為很多人效力過,日俄戰爭中既為俄國效力,也為日軍效力過,多年在槍林彈雨中摸爬滾打,張作霖的手腕和膽氣都是少帥所不能及的。 在影視劇《少帥》中,李雪健老師扮演的張作霖曾有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江湖不是打打殺殺,那江湖是人情世故,能應對就不容易,要懂全了那絕對不可能」。
  • 楊宇霆為何被殺?張學良後來都承認自己殺錯了
    聰明一世的楊宇霆,從沒想過自己會有危險,當然這也和奉系的管理方式有關。綠林出身的張作霖,在成了大帥後依然不改做鬍子時的脾氣,雖然是明確的主臣,但素日裡管理寬鬆,以兄弟的方式統馭下人。楊宇霆做江蘇督辦時,損師喪地,一溜煙溜回東北,依然擔任總參議幾乎毫髮無損。但他沒有算到張作霖會那麼早死,也沒算到大帥死後少帥會怎麼對自己。
  • 《少帥》:家庭教育的缺陷如何養成敗家子
    少帥內心的矛盾之花,終於在這一刻生根發芽。然而越是內心缺乏安全感的人,就越是迷信暴力、倚奉權力、崇尚武力。少帥是一個權力欲極重的人,這一點甚至超過大帥張作霖。一個政客對待權力的態度,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在做事的過程中發現權力的重要性進而狠抓權力,另一種是因內心缺乏安全感而狠抓權力,卻不一定能勝任職位。很不幸的是,少帥屬於後一種。
  • 《少帥》:歷史自會定論
    這幾天終於把48集的《少帥》看完了,看得我的心情可謂是跌宕起伏,複雜交織。下面來介紹一下本劇的故事情節。劇情便是圍繞著張學良的36歲的之前的經歷展開的。(36歲之後便一直被蔣介石軟禁著)作為東北「一代梟雄」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的一生註定是不平凡的了。從兒時,張學良便展現了過人的聰明才智。
  • 少帥張學良「易幟」前夕的軼聞
    6個月後,少帥張學良當上了「東北軍保安總司令」,並痛下決心,要對抗日本,雪國恥、報父仇,並希望早日結束北洋軍閥的割據時代,及早實現孫中山先生「南北統一」的遺願。當時的南京政府蔣介石也在10月9日致電張學良將軍,敦促少帥在「雙十節」進行「易幟」。
  • 冷麵少帥很腹黑II言卿、時霆(少帥每天都在吃醋2:夫人又去命案現場了)#來襲
    冷麵少帥很腹黑II 言卿、時霆完本大結局 冷麵少帥很腹黑II 言卿、時霆連續閱讀
  • 國產高分電視劇《少帥》看點頗多,網友卻是這樣評價的
    國產高分電視劇《少帥》看點頗多,網友卻是這樣評價的不寫明信片,不訴離殤與思念,不只容貌,世間一切芳華都是有時效的。如同花開花敗,日升月沉,沒有哪一件事物能夠永恆。每每想到這一點,我便儘量用文字記錄一下今天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