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席地而坐》:29歲導演獻給自己的墓志銘

2021-02-22 木公坊

同頻的人終將相聚

生前他感嘆:電影沒錢,女友跑了……噁心不噁心……今天螞蟻微貸都還不上……周圍人還覺得你運氣特好, CTMD

25歲的海子和29歲的胡波各自用肉身獻祭自己的微笑。如果有一天我能用詩人和導演的身份解剖時間裡的螻蟻,會不會也像極了雨天裸體爬上石頭的蛆。

朋友推薦了我兩部電影,《大象席地而坐》和《殺瓜》。

《殺瓜》附體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用紅瓤調了一抹灰色的黑,村長成為鄉村消失前最後一道象徵意義的貞節牌坊。知識分子躲在村頭用大棒襲擊村長,在「逃亡」的路上被瓜農「出賣」。

瓜農成為孤獨的傻瓜。導演用村長脖子上的大金鍊子和瓜農老婆脖子上隱約的小金鍊子,暗示著曖昧;瓜農如果知道老婆被村長睡了,他會將大棒換成殺瓜刀。

想起酒桌上的段子,村裡牆上偉大的標語:「讓村裡婦女懷上二胎,是村長義不容辭的責任」。

導演的暗示,點到為止,用連串的黑屏轉場左右逢源著被刪減的鏡頭。

如果電影可以成為意識形態的神巫,導演是不是首先要學會養活自己。

當胡波揣著劇本找來70萬的投資,執拗地剪輯著四個小時版本的處女作電影《大象席地而坐》時,他沒有想到這會是遺作。

我不認為29歲的胡波是用死亡換來自己的作品版權,就像25歲的海子的遺言:「我的死和任何人無關」。

因為導演胡波的死被刷屏和揣測,我決定躲在椅子前用一個下午咀嚼這部電影。

一部講述老無所依的老人、沒有愛情的混子哥、為朋友出頭的少年、沉迷於學校主任的女學生的故事。

困於蝸居的祖孫三代,撕開老人面對喋喋不休的軟暴力的無奈,他終將選擇在像餵養動物一樣的養老院的一間床鋪上死去;

沉迷於江湖道義的混子哥,最看不起弟弟借著自己的名號,在學校用校園暴力偽裝起來的力量,這不堪一擊,猶如弟弟從樓梯摔倒後直接死去。

混子哥後來在《我不是藥神》中用「黃毛」死前的微笑,得以解脫。

為朋友出頭的少年,最終被信任的朋友欺騙,間接製造了一起毫無意義的死亡;

死亡源自校霸那部被偷的手機,手機中記錄了女學生與學校主任的場景。

胡波努力將原本毫不相干的故事人物串聯起來,用去滿洲裡看一頭坐在地上的大象完成一次解脫之旅。

命運不過是一場躲藏的遊戲,劇中人都想躲躲,看大象是一個藉口。

老人想躲著死,因為他曾是軍人卻不想服從安排而老無所依窩囊死;

混混想躲著生,因為他睡了朋友老婆,被朋友撞見後朋友跳樓死了;

少年想躲著活,因為導致混子哥的校霸弟弟樓道摔死,被到處追殺;

少女想躲著過,因為視頻曝光,學校主任的老婆上門追打,絕望了;

躲躲。蒼穹之下,能躲到哪裡去?

胡波將線索攤開,又一點點糾纏在一起。

胡波的內心糾結在灰色天空下迷茫大地的苦澀,胡波想表達的太多了,沒有四個小時的執著鏡頭,他不過癮。

手槍的出現有些隨性,本可以用匕首與喉嚨接觸的,但那是胡波特地要呈現出自殺場景的快感,其實這是一種寓言。時間長度大概需要29年。

到底是誰流出了少女的視頻,沒有交待;這不重要,人已無隱私。

胡波用電影講述生活,其中必有他自己,也有聽來的故事,更多是拼接了很多真實的故事;這些故事在電影中卻是假的。

生活的真,有些我們不願面對。

老人殺了咬死自己狗的大狗;少年因為缺錢撬開奶奶的門,見到奶奶的屍體;

混混因為在少年的身上看到了曾經的自己,放了少年一條生路;

少女因為父愛的缺失迷戀的不過是學校主任家裡的客廳,那能喚醒她美好記憶。

胡波的電影故事裡充斥著被包裹著的滿是孩子氣的荷爾蒙。

而立之年是一個可怕的年份。

胡波一點點地沉迷在自己的鏡頭故事裡,苦笑,哭泣,感動,並用一個四小時版本的遺作,作為自己的墓志銘。

 

想起我寫影評時,有看官不滿,留言說,你腦子有病,看電影本來就一笑。

話說的很對,正如喝酒圖一個醉,那是買醉。電影不該就是讓我們買笑的嗎?

而無論我們選擇沉默還是開懷,我們都無法逃避選擇。

逃避的結局是無路可逃。

《殺瓜》的逃犯,他能逃到哪裡去?

前些日和朋友聊起在寫的《萬春》,那是深夜裡用輾轉難眠來提醒我要拍出來的故事。當我的腦海呈映出,癱在床上已29歲的萬春,懇求母親為自己洗一次澡,之後在水中毫無掙扎地回歸子宮時的狀態,讓肉身尊嚴地消亡時,我終於淚流滿面。

胡波在自己臆想的鏡頭語言裡難以釋懷,他想躲躲,躲在自己的電影裡。

當《都靈之馬》的大風呼嘯,我們在內心的荒原圍觀《大象席地而坐》;

胡波在天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期待能在電影院看這部電影。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大象席地而坐》在線觀看
    《大象席地而坐》豆瓣評分:8.0《大象席地而坐
  • 胡波導演遺作,這部《大象席地而坐》獲得無數獎項
    胡波導演的電影《大象席地而坐》獲第55屆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獎、最佳改編劇本獎,輿論的焦點不僅是兩項大獎,更是導演胡波的英年早逝,年僅29歲的他選擇了自殺。該片可謂喪之極。四個人共同的希望是去滿洲看看什麼也不敢,整天坐在那的大象,大象在影片中我更願意把它理解為一個符號,這個符號,是他們四個人的希望,或者說是他們認知中所追求的希望。
  • 電影推薦 | 《大象席地而坐》
    我們不是生活在被毀滅的世界而是生活在錯亂的世界我們就像被遺棄的孩子迷失在森林裡「有一部你們可能不認識的電影,電影名字是《An Elephant Sitting》,是由一個二十多歲的中國導演拍攝,可是製作完電影後就自殺了,是近期的事。
  • 你的《大象席地而坐》獲獎了,胡波在天上你看到了嗎?
    你的《大象席地而坐》獲獎了,胡波在天上你看到了嗎?胡波,88年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網上給他的評價是中國內地作家、導演、編劇,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而這樣一個優秀的人,卻選擇在2017年10月13日,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那年,他不過29歲,沒有成家,沒有孩子,有的只是失去兒子悲痛欲絕的父母和他的處女座《大象席地而坐》。在胡波去世後的第401天,曾經一度受盡冷眼的《大象席地而坐》在金馬獎大放異彩,獲得了獲金馬獎最佳影片。在16日晚舉行的金馬酒會上,胡波母親代領獎項,影片主演之一彭昱暢代表劇組出席。
  • 電影推薦《大象席地而坐》
    我們不是生活在被毀滅的世界而是生活在錯亂的世界我們就像被遺棄的孩子迷失在森林裡「有一部你們可能不認識的電影,電影名字是《An Elephant Sitting》,是由一個二十多歲的中國導演拍攝,可是製作完電影後就自殺了,是近期的事。
  • 大象席地而坐 點擊閱讀原文在線觀看
    這部《大象席地而坐》,是中國年輕導演胡波的遺作,目前豆瓣8.0分,獲得柏林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及獎,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但是,關於年輕導演胡波的才華,他的敏感和尖銳,沒有太多爭議… 無論是職業影評人還是普通觀眾,即便是國際大導演李安,都對這個29歲年輕導演的才華,對他精心設計的長鏡頭…讚譽有加。
  • 《大象席地而坐》:一個人的死與千萬人的獎.
    今天來說說《大象席地而坐》。 ▲   電影海報圖片 四個主人公,四個故事,四個小時。這就是《大象席地而坐》眾所周知的基本劇情,但《大象席地而坐》只講了四個故事?不,胡波講了六個故事。 但在胡波原小說《大裂》裡,並沒有結束,那裡有著《大象席地而坐》的第五個故事,這第五個故事的主角就是大象:  「我(韋布)跑向那頭坐著的大象。身後有人喊著什麼根本聽不清楚。因為我得看看它為什麼要一直坐在那,這件事可能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問題了。
  • 致敬胡波《大象席地而坐》:那頭不存在的大象,除了諷刺還有其他
    其實在看《大象席地而坐》的時候,我就一直在想為什麼播映時長要四小時這麼長?導演胡波想帶出什麼訊息?觀影前,我在想這部電影是否真的需要四小時!直到看完後,我終於明白導演為什麼以性命來堅持這四小時,電影所描寫的不是四個人物的故事,而是他們各自的生活狀態。
  • 《大象席地而坐》
    圖片來自網絡席地而坐四個小時,看完了沒有一頭大象的《大象席地而坐》。該怎麼說呢?我給朋友說,我看完了一部巨喪的四個小時的電影,感覺人生...壓抑太多,對著生活怒罵你是人渣,是狗屎,是他媽最噁心的玩意,當嘶吼過後,還是想去向著自己內心渴望的地方。從一開始,於城的兄弟想去滿洲裡,後面於城想去滿洲裡,韋布想去滿洲裡。在經歷風波之後,黃玲想去滿洲裡,老頭也想帶著自己的外孫女去滿洲裡。可滿洲裡有什麼呢?滿洲裡只不過有隻大象,它就他媽的在那坐著。
  • 大象為何席地而坐
    雖然今年華語片缺席主競賽單元,但有一部作品在最佳處女作獎的頒發環節,得到了特別提及——已故青年導演胡波的長片處女作《大象席地而坐》。△國際電影節不成文規定,處女作大獎只頒給在世導演了解或回顧可戳:《斬獲柏林大獎的青年導演,為何上吊自殺?》
  • 《電影評論》評《大象席地而坐》:對抗墮落世界
    冰河時代:胡波以《大象席地而坐》留下了中國後工業化無望者的最終遺言當文化生產與消費的循環正日漸被嚴密而標準化的職業發展的爭議與表演包圍時,為藝術犧牲、進行真實冒險、與生活現實緊密聯繫的電影觀念看起來似乎更加遙遠。《大象席地而坐》裡有名無實的大象是蒙古滿洲裡精神中的寓言動物。
  • 張藝謀首獲金馬最佳導演獎,《大象席地而坐》獲最佳影片
    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於11月17晚在臺北舉行,此前12項提名領跑的張藝謀電影《影》獲得包括最佳導演在內的4個獎項。胡波導演遺作《大象席地而坐》斬獲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由徐崢憑藉《我不是藥神》摘得,而謝盈萱憑藉《誰先愛上他的》獲得最佳女主角。
  • 電影《大象席地而坐》完整版
    《大象席地而坐》導演: 胡波
  • 《大象席地而坐》獲獎,李安給了胡波媽媽一個擁抱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臺灣電影金馬獎上,胡波的遺作《大象席地而坐》拿下了最佳劇情長片的最高獎項。胡波的媽媽不善言辭,之前在代替兒子領取最佳改編劇本獎時,只說了一句話就哽咽了。「我是胡波的媽媽,代表胡波謝謝評委,謝謝觀眾,謝謝大家。」
  • 廣州放映 | 《大象席地而坐》
    《大象席地而坐》毫無疑問是近年最重要的華語片,它在當代生活、藝術與理想之間構築了一道橋梁,因此,這是一部不得不看的青年電影之一。
  • 新導演的《大象席地而坐》,憑什麼打敗張藝謀和徐崢?
    首先是口碑票房雙贏的《我不是藥神》,張藝謀張國師的大作《影》緊隨其後,早在金馬問鼎過新導演的畢贛帶來了《地球最後的夜晚》,另外一部是《誰先愛上他的》,而胡波處女作品《大象席地而坐》勇奪桂冠。《大象席地而坐》好在哪裡?居然打敗《我不是藥神》、《影》、《地球最後的夜晚》?難道是為了緬懷一位自縊的青年電影天才麼?雖我不苟同這種對電影本身不公的說法。
  • 《大象席地而坐》:「離隊少年」胡波的真實寫照
    可沒想到的是,《大象席地而坐》卻給了我流暢的觀影體驗,並無近年來流行的那些「藝術電影」的生澀、枯燥、拖沓和乏味。它當得起柏林電影節(費比西獎)、臺灣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獎)以及豆瓣電影網友(2018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的肯定。
  • 《大象席地而坐》:人生是片荒原
    從2018金馬獎到2020金像獎,無一例外給予《大象席地而坐》殊榮,而導演卻再也看不到這一幕了。三十未滿就踏入了死亡的幽谷,其實滿讓人疑惑的。但看了《大象席地而坐》之後,又仿佛覺得一切都是其來有自。唯一能讓他們興奮的,是去一個叫滿洲裡的地方,看裡頭坐著的一頭大象。滿洲裡當然是隱喻,類似於烏託邦的地方吧,輕盈、自由,人與人和諧相處。而坐著的大象則代表了不肯與世俗妥協的倔強。總之,那是一個與現實世界截然不同的地方,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現實世界裡的學校弱肉強食,愛情不堪一擊,家人之間像敵人般殘忍,而婚姻更是充滿了背叛。
  • 《大象席地而坐》會上映嗎?
    這首歌叫《壞孩子的天空》,是《大象席地而坐》的原聲OST,來自花倫樂隊,很多人應該都還記得,就是不久前提名了金馬的那張原聲碟。 因為受了電影版權方(胡波父母),版權代理方(FIRST青年電影展)以及花倫樂隊的委託,三號廳將在明天幫忙進行電影原聲OST黑膠唱片的獨家發行。
  • 胡波,你看到了嗎,《大象席地而坐》贏了
    《大象席地而坐》斬獲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影片大獎。《大象席地而坐》的導演,是胡波。一部電影,對於一個導演來說,意味著什麼?2017年,製片人不認同4個小時版本的《大象席地而坐》,要求刪減120分鐘,但胡波拒絕了。為了保持電影的完整性,胡波希望有人能夠接手影片。同年10月,在上映計劃多次被公司破壞,差點丟失署名權後,青年導演、作家、編劇胡波走投無路,最後在北京的家中自縊,年僅29歲。完成這部電影用了一整年時間,而最終,沒有一幀畫面屬於我,我也無法保護它。它被外力消解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