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總決選評委「漢字叔叔」專訪:擇一事終一生,美國「漢字叔叔」的中國故事

2022-01-05 CHN Stories
第二屆「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臨近尾聲,回顧落幕不久的全國總決選環節,我們在評委當中發現了一張熟悉的面孔。這位神似山德士上校的美國大爺並不會炸雞,但他的志趣倒同樣可以用"KFC"概括:
在他看來,中國的最大奇妙莫過於漢字。他深耕漢字50餘年,創立了「漢字與詞源」網站,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給廣大求知者,引發強烈反響。最近,我們有幸採訪到了這位老學究——「漢字叔叔」斯睿德(Richard Sears)。斯睿德生於美國俄勒岡州的一座小城。受到地理位置和地緣文化影響,他身邊的許多人都把西班牙語當做第二門語言。1972年,22歲的大二學生斯睿德萌生了一個單純而「叛逆」的想法:

我要學習一個特別的語言!

可是,法文、德文、俄文等語言,和英語和西班牙語「區別不大」——都是由字母組成的拼音文字。

這時,中文的象形文字要素吸引了我,並且周圍的人都不會講。

就學它了!去中國學它!

1972年,中美關係剛剛開始破冰,海峽兩岸局勢仍然緊張。父母聽到兒子赴華的「瘋狂」打算,便拒絕提供資金支持。於是,斯睿德打工攢錢買了一張飛往臺灣的機票,在那裡半工半讀地學起了漢語。
儘管當時學漢語的初衷是標新立異,但和漢字有過近距離接觸後,斯睿德開始對漢字產生了濃厚興趣。

漢字每一個構件,都有象形文字的來源。如果你知道一個漢字的本象本意,每一個漢字都是合理的,都有自己的故事。我覺得這事特別有意思!

不過,很多事情都是「趣味與難度並存」的,漢字就算一個典型。大部分的中國小孩學漢字都是死記硬背,哪怕他們不太了解漢字的象形來源,他們生活在一個說中文的語言環境裡,也能耳濡目染地學好。但是外國人就不行了,一開始不會認也不會說,特別麻煩。我不是一個好學生,我40歲的時候,儘管會說中文,但漢字卻沒認下來幾個。從那時起我才下定決心「死磕」漢字。對於這一外國人初見漢字都會遭遇的「老大難」問題,斯睿德給出了自己的一套攻關方案:從背景入手,從故事做起,順便來他的網站轉轉。我建議,找到漢字的象形來源,慢慢看它的演變,你就會發現漢字的合理性。如果不好找,可以來我的「漢字與詞源」網站看一看,大多都有收錄。當提起漢字和「漢字與詞源」網站的故事,斯睿德來了更多精神,打開了話匣子,因為在它們身上,斯睿德傾注了半生的熱情與心血。漢字固然有趣,但斯睿德的學習體驗並不十分理想:他覺得漢字這門學科似乎有些「矜持」,不太想讓外國研究者去了解它:我當時解漢字的故事,選擇非常少,基本上只能找到中文版的古書《說文解字》,還沒有英譯版,所以外國人學起來特別費勁。而且,同一個漢字,學界會有許多種解讀方法,對錯都有;還有一些是相互矛盾的,我這個老外經常會被這些搞得雲山霧罩、無所適從。想到一路走來遇到的坎坷,斯睿德動了整合信息的念頭。身為一名物理科學家,斯睿德決定運用自己的理工專長,將海量漢字的字源和演變過程進行數位化處理,把它們導入電腦的資料庫,上傳到網絡。

這個構想萌生之後並沒有馬上落實,一直因為其他的事情推遲了下來。直到44歲的一天,突如其來的一件事來襲讓斯睿德意識到:這事兒拖不起了。

44歲的時候,我得了很嚴重的心臟病。每過一個小時我,我都覺得自己大限將至。

做完心臟手術之後,我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如果我只剩24個小時的壽命,我要給我的朋友打電話告別;如果我還剩1年,我要去把《說文解字》電腦化。

於是,斯睿德立即安排項目「上馬」,他僱了一位華裔助手,幫忙把《說文解字》、《金文編》、《甲骨文編》和《六書通》上的所有字源相繼掃描進電腦,從而錄入網站。歷時8年,凝結了各部漢字解析典籍精華的「漢字與詞源網」終於初步落成。科學家獨有的「腦迴路」還帶著一股較真的勁頭,讓斯睿德遠離淺嘗輒止,而始終對他所漢字葆有一種「知其所以然」的激情。我既然學漢字,就使用科學的方法,要找到其內在的邏輯,比如簡體字到繁體字的邏輯,繁體字到篆體字的邏輯。在近10年,我總共分析了15000多個漢字。為了搞清楚字源,我還學習了考古學。未來我要搞清日文漢字和中國漢字之間的邏輯,把它們加入在線資料庫。即便有些漢字的邏輯很複雜,如果你能釐清它們、了解它們背後的故事,這不但能幫你更好地學習漢字,還能讓你全面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
所以,我學物理的這個背景,也和我深入研究漢字是有直接關係的。嚴謹與理性,是科學家斯睿德研究和解讀漢字的宗旨,眼裡揉不得沙子。所以,當看到有人在漢字的解讀上信口雌黃,斯睿德便會據理抨擊,不留半點顏面,哪怕對方是聲名在外的「知名人士」和「圈內大佬」。
物理科學家和漢字研究者,這兩個看似「隔行隔山」的身份,在斯睿德這裡實現了巧妙的融合。斯睿德眼中,這一切都來得自然而然。我覺得,一個人要找到自己的愛好。漢字本來不是我的工作,而是我的愛好。如果你找到了你的愛好,它便可以是你一輩子追求的夢想。從我44歲開始,我心為研究漢字花費的時間和金錢,都是甘情願的。愛好和毅力,讓40歲才開始正視漢字的斯睿德後來居上,成為了一個識文斷字,並擅長說文解字的專家,甚至比許多中國人還要理解這個古老的東方符號。如今,年過古稀的斯睿德仍在樂此不疲地為漢字忙碌著。斯睿德成為「漢字叔叔」在中國出名後,經常有人這樣問他:「你覺得哪個漢字最能代表中國文化?」這個問題很沒有意思。如果全世界都是一個顏色,是很無聊的。漢字也同理:繽紛的文化,是無數個漢字共同組成的。漢字是故事的載體,無論它們背後的緣起,還是用它們書寫的故事,都絕非只有一種論調。熱愛漢字和中國文化的斯睿德,自然希望看到漢字能夠記錄、譜寫出更多彩的中國故事。正當此時,「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發起人、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胡敏教授的一次拜訪,斯睿德眼前一亮,對這個用雙語傳播中華文化的創意燃起了興趣。

於是,他欣然受邀,成為了新航道中國故事研究院學術顧問,在第二屆活動全國總決選大學組,以及全國終選留學生組的評委。

坐在評審席上,看著選手們用英語、漢語講述自己的故事,盡情展現自己的才華,斯睿德感觸頗深。記得25年前,我很少看到一個中國人能夠熟練地運用英語表達自我;如今,英語在中國的年輕人當中普及得非常好,這些參加活動的選手,就是典型。他們能用外語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的觀點,讓觀者借鑑與思考。
而且用英語講中國故事這種形式,對於國際文化交流也很重要。懂漢字、會中文的外國人畢竟是少數,聽到中國人主動用英文來講述,他們會更好地去了解中國,消除新聞媒體給他們帶來的偏見。原本用漢字書寫的中國故事,如今舞臺上得到了選手們的生動詮釋,這為斯睿德理解中國文化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而相應地,斯睿德也對活動和選手們的表現給出了自己的期望與建議。I hope that this English Challenge helps the young people, children to be strong, and not afraid to tell stories. And I hope this is not the last story you tell, and I hope these stories get transmitted in other countries so people can hear these stories about China.
我希望這個活動能夠幫到更多的年輕人、孩子們變得更強大,不再畏懼去講你們的故事。我希望你們今後還有故事可講,而且把這些故事傳到世界各地嗎,讓更多人聽到中國的故事。

最後,斯睿德為本屆「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評選出了一個「年度漢字」

如果找一個漢字概括今年活動的話,我覺得是「牛」!

「牛」是好的意思;今年又是牛年;主辦方「新航道」的英文是「New Channel」,辦得這麼好,我們也可以誇它「牛 Channel」!

願在跨文化交流的舞臺上,不光有形態優美、底蘊豐厚的漢字,也有年輕人自信地發出自己的聲音,講出中國的故事;更祝願「漢字叔叔」的漢字研究工作以及生活,越過越「牛」!想看「漢字叔叔」專訪視頻的朋友,接下來請移步次條~

CHN Stories 邀您共讀中國故事

一起讓世界更了解中國!

相關焦點

  • 美國「漢字叔叔」受聘新航道學術顧問 助力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12月20日,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在南京舉行學術顧問聘任儀式,正式聘任國際著名漢字資源研究學者、70歲的美國「漢字叔叔」 ——理察·西爾斯為新航道中國故事研究院學術顧問。雙方將共同攜手,助力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 央視專訪「漢字叔叔」
    近日,棲霞區文化企業南京視網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特聘專家「漢字叔叔」理察·西爾斯登上央視,接受《面對面》節目專訪
  • 美國「漢字叔叔」助力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12月20日,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在南京舉行學術顧問聘任儀式,聘請國際著名漢字資源研究學者、70歲的美國「漢字叔叔」 ——理察·西爾斯為中國故事研究院學術顧問,並擔任「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專家評委。雙方將共同攜手,助力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 「漢字叔叔」:讓漢字講故事
    Richard是個美國人,研究漢字二十多年,建立了一個漢字詞源網站——在這個界面簡陋的網站上,隨便輸入任何一個漢字,人們都能找到它的字形在歷史上如何演變——小篆、金文,甚至還包括幾千年前它被刻在甲骨上的模樣。由此,他被中國人稱為「漢字叔叔」。留在中國的最後一周,「漢字叔叔」被告知,在中國的旅遊籤證到期。要想留下來,「出1000元人民幣,可以延長10天」。
  • <轉>漢字叔叔richard - 留住漢字叔叔_《活著》_騰訊新聞_騰訊網
    人和人的緣分有時就是從一個點開始的,不知道哪一個點突然戳中了你,然後就開始尋找他的痕跡,了解他的故事,彼此靠近。漢字叔叔的故事在網上可以找到很詳細的報導,在這我只想講講認識他15天來的經歷和感受。他是一個有很多故事的人,他是一個有著孩子般好奇心的人,他說自己是一個科學家,儘管他研究的是漢字。
  • 漢字叔叔
    2011年以前,理察·西爾斯在中國鮮為人知。他創辦的西爾斯漢字字源網站對現代中國最常用的6552個漢字的起源和演變進行考查,當時他沒有多少粉絲。這位學者在美國安靜地生活著。而現在,希爾斯的新浪微博擁有超過20000名粉絲,被稱作「漢字叔叔」,在中國他成了小有名氣的名人。
  • 漢字叔叔和他的漢字研究
    ,現在紅遍中國大江南北的漢字叔叔,也是曾經的矽谷工程師。一轉眼許多年過去了,漢字叔叔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我的孩子們都長大了。直到有一天,看到一篇報導他的文章出現在《世界日報》上。報紙刊登了一張黑白照片,那是童年的漢字叔叔與父母兄長站在一起。照片上那個抱著橄欖球、可愛地咧著嘴笑的白人小孩,誰能猜想到他一生的命運如此坎坷多舛?
  • 中央電視臺《面對面》欄目專訪漢字叔叔:漢字是我最寶貝的東西
    回顧漢字叔叔迄今為止的經歷與抉擇,令人嘆為觀止,只能用「自由」和「純粹」來形容,或許還有一些「狂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他如何建起人生中那些裡程碑,又怎樣與漢字結下了不解之緣。71歲的理察·西爾斯來自美國,他的中文名叫斯睿德,還有一個綽號「漢字叔叔」。斯睿德生命中三分之二的時間,也就是50年,都在做一件事,研究漢字。而三個稱呼裡,他最喜歡的,就是「漢字叔叔」。
  • 我眼中的「漢字叔叔」
    我非常榮幸能遇見這樣一位愛漢字就像愛生命一樣的老先生。他就是來自美國,為了研究漢字不惜傾盡家財,其事跡感動千萬網友的「漢字叔叔」斯睿德。    那天的細雨與微風似乎比往日更冷些,但我們銀杏南校卻異常溫暖——英國最大的新聞廣播機構BBC電視臺聯手江蘇衛視一行15人來我校進行小學識字課及書法教育的拍攝。其中一位鬚髮皆白、和藹可親的外國老人如磁石一般吸引了我的注意。
  • 揭秘漢字叔叔背後的故事,一萬個贊!
    他來自美國,名叫理察.西爾斯,被網友親切地稱呼為「漢字叔叔」。理察對中國漢字有著巨大的熱情,他堅持研究和傳播漢字多年,在此期間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都沒有放棄。他的故事震撼著每一位中國人,為每一位中華兒女敲響警鐘!今天,跟著四川教育手機報秋大嬸來讀一讀這位「漢字叔叔」背後的故事~1 西爾斯散盡家財,用了近20年時間,建立了一個免費的漢字字源網站。
  • 「漢字叔叔」和美國心胸血管外科專家,緣何都對南京一往情深?
    他於26年前開始研發的「漢字字源」網站,如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公開漢字字源資料庫之一,收錄近10萬個古代中文字形,6552 個最常用的現代中文字字源,31876 個甲骨 文,24223 個金文,以及49705個篆書……在中國遊歷多年後,2019年底,「漢字叔叔」終於定居南京,並成為南京視網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特聘專家,70歲的他正和一個創業團隊,聯袂攻關如何用生動活潑的音視頻形象講述漢字演變故事
  • 70歲美國「漢字叔叔」潛心研究30年 用「黑科技」講述漢字啟蒙故事
    70歲的理察·西爾斯來自美國,因為非常喜歡漢字,被稱為「漢字叔叔」。40歲,他開始學習漢字,如今已有30年,也變成了「漢字爺爺」。今天(8月28號),由他編寫的《漢字書局·字源卡》正式發行,藉助虛擬實境科技講述漢字啟蒙故事。
  • 漢字叔叔:我在南京「說文解字」
    南京市文化名家工作室領銜名家記者 | 張甜甜編輯 | 祁績設計 | 鮮曼青排版 | 王婧校對 | 熊向寧「 漢字是我最寶貝的東西,它不只是中國的,9月17日,南京市文化領軍人才發展計劃、南京市文化名家工作室 「漢字叔叔工作室」在南京「海智灣 · 紫東」國際人才街區正式掛牌。在現場,理察·西爾斯(Richard Sears)向大家展示了他和南京本土企業南京視網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漢字AR識別卡片和漢字書局字源卡。
  • 對許慎《說文解字》提出不同觀點的「漢字叔叔」竟是個美國大叔?
    理察·西爾斯,1950年出生在美國。40多歲時的一次劫難後,他用8年的時間創辦了開放漢字資料庫網站「漢字與字源」。在中國的網際網路上,他有一個廣為人知的稱號——漢字叔叔。漢字叔叔本名理察·西爾斯,他給自己起了一個中文名斯睿德,但時間長了,他發現別人還是更喜歡叫他漢字叔叔。漢字叔叔1950年出生在美國俄勒岡州的小城市梅福德。在漢字叔叔看來,家鄉的生活比較「無聊」:「那裡全是白人,全是基督徒,所以到我18歲的時候,我就覺得我要跑掉。」
  • 漢字叔叔熱衷研究漢字成「網紅」 狂刷信用卡買書差點被凍結
    2018年5月17日訊,他是一個美國人,卻來中國研究古代漢語;他上大學時學的是物理和計算機專業,卻用其中的內在邏輯來解釋漢字的演變;李環宇 攝他創辦了一個小網站,多年來不溫不火,但最近卻成了網紅……68歲的美國老人理察有三個名字,理察·西爾斯、斯睿德和漢字叔叔,但是他最喜歡的名字卻是中國網友們給他起的暱稱「漢字叔叔」。
  • 「漢字叔叔」:願你一年一次有收穫
    當臘八粥一熬、對聯一貼、年夜飯一做,所有人都會被年的神秘所俘獲。一個簡單的「年」字,包含了華夏子孫最樸素、最本質的希冀。這個春節,我們也將為您送上一組來自我們江蘇的新年祝福。他們中有地地道道的江蘇人,有家在千裡之外的新江蘇人;有體壇健將、有文藝新兵;有活力滿滿的長者,有又萌又甜的寶貝。
  • 美國網紅漢字叔叔,今天拿到「中國綠卡」
    對70歲的美國網紅「漢字叔叔」來說,今天是一個值得他永遠銘記的日子。12月23日上午,因研究漢字走紅中國網際網路的美國人理察·西爾斯在南京市出入境管理支隊窗口領取了屬於他的一張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即「中國綠卡」。
  • 對話《漢字風雲會》總導演關正文:以漢字為載體,背後的深意是傳播中國文化
    實力文化創始人、《漢字風雲會》總導演關正文在接受廣電頭條專訪時表示:「漢字是中華文化的主要載體,是民族的基因。
  • 央視專訪愛大愛創始人鄧蕙欣:擇一事,終一生,為視保事業奮鬥
    鄧蕙欣女士回想起自己在參加一次扶持單親家庭活動時遇到一位特殊青少年的經歷,這是一位有嚴重網癮的少年,眼睛的近視度數已經高達800度,在視力矯正的過程中,鄧蕙欣女士意識到中國目前青少年近視率逐年提升且沒有有效的預防措施及矯正方法,為了探尋近視產生的原因以及預防的手段,她踏上...
  • 用漢字講述中國故事
    國新網推薦:漢字從歷史走來,歷久彌新,充滿了活力。漢學家、漢字學者們從世界的角度理解、表達、傳播漢字,從而把漢字所承載的中國故事講好,進而把中國人的思維、價值觀等傳遞給世界。新時期,我們每個人都應以傳播漢字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為己任,將璀璨的中國漢字文化弘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