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福德如何修得?《金剛經》中的這五個字,就是答案

2020-12-24 千面略懂先生

《金剛經》作為佛門經典,素來享有「經中之王」的美譽,其中蘊藏著無數淵博的大智慧、大學問,備受信眾推崇,也時常給人一種不讀「此經誤終身」的切身感受。

假期閒來無事,我重溫了一遍《金剛經》,其中有這麼一段經文讓我印象深刻,即: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否?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思維上下,虛空可思量否?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

師尊問:須菩提,東方虛無空曠,我們是否可以想像它到底有多遼闊呢?須菩提:不能,世尊。東方虛無廣闊,是無法想得到的。世尊:那麼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的虛無廣闊可以想像得到嗎?須菩提:還是不能啊,世尊。世尊:所以說須菩提啊,作為佛菩薩,就是要如此不住相布施,福德才會同樣不可思量啊。

但凡接觸過《金剛經》的朋友或多或少也曾看到過這段話,但是能夠明白寓意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事實上,這段話才是經中的經典所在,更是為人們揭開「修福德」的奧義所在。答案就是後面的那短短幾字:「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相布施」。

01真正的福德要怎樣修呢?就是不住相布施

首先有三個問題需要闡述:什麼叫「相」?為什麼要「不住於相」?「不住相布施」如何得以修福德?

先說何謂「相」。在所有佛家經典文學中,「相」的內容是最多的。因為絕大多數佛經講述的就是「如何悟相」的法門。

因此,由有相再悟及無相,這是學佛信眾必須要修的一門課程。

那麼,佛家所說的「相」,究竟是什麼呢?很多禪修者對此並不了解,又或者是只學了皮毛,甚至錯得離譜。

就好比很多在佛法上領悟不是很深的初學者,就皆以為「相」就是泛指人的相貌,或者品相,這種解釋還是乏善可陳。事實上,佛家所說的「相」,是指天地間一切存在。

這個存在不一定有實像,也有可能是人本心所產生的幻象念頭,因此,所謂的「相」其實就是一切實實虛虛的事物或念想。

那麼為什麼《金剛經》中說要「不住於相」?「不住相布施」又何以為人修福德呢?其實道理很簡單。

所謂「不住於相」,也就是要「不執著於六塵」,「不住相布施」就是行不執著於六塵的布施

即不要被人體的眼耳鼻舌身意所幹擾,對一切事物的認知產生識別,影響自己對一切事物做出善惡美醜的主觀判斷。

譬如當我們內心貪戀財富,不願意割捨財富去布施救濟窮苦,最後決定用其他的方法去布施他人。

此等雖為行布施之舉,但是執著於財相而不解對財富的「貪嗔痴妄念」,這種布施就是「住相布施」,也是現實諸多凡夫的通病。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勸您念《金剛經》?念《金剛經》的福報不可思議
    這就是佛所教的大智。第三小段,佛說「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是佛所教的大行。這幾句話含義極豐富,布施有有相布施、無相布施。有相布施所得福德是有相和有限的,也就是所謂的人天小果。無相布施的福德,佛用虛空作比喻,是不可思量。而《金剛經》所著重的是無相布施。
  • 《金剛經》:受持四句偈,為他人說,所得的福德最大
    佛家說的一「小世界」大概相當於一個太陽系,一千個「小世界」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包含有小、中、大三種「千世界」;現在我國的嫦娥五號造訪月球,距地球約有38萬公裡,連個「小世界」的皮毛都算不上。所以,佛家的這個「三千大千世界」實在大到不可思議。
  • 讀金剛經的好處及金剛經的作用
    閻羅法王歡喜讚嘆地說:「希望法師返陽後精進修持《金剛經》,並勸大眾讀誦。」法藏比丘復活之後,晝夜六時精進,廣泛弘揚此甚深經典,引導善男信女讀誦授持。  法藏比丘九十九歲那年正月十五日,邀請很多淨戒僧人書寫《妙法蓮華經》、《金剛經》。一生中所作的功德圓滿,離開人間之際身體端坐而作偈:「今年九十九,看看無所有,更莫問如何,憑空打筋鬥。」
  • 【讀金剛經的好處及作用】
    第四品妙行無住分  「再說,須菩提,菩薩修行佛法,應該是無所執著,無所布施。也就是說布施而離開布施相,不要執著於聲音、香氣、味道、觸摸、意識的布施。須菩提,菩薩應該這樣布施,不要執著於表相的布施。」「這是什麼緣故?」「如果菩薩不執著於表相作布施,他所得到的福德就大得不可思量。須菩提,你意下覺得如何?單是東方的虛空有多大?你能思量得出來嗎?」「不可思量,世尊。」
  • 《金剛經》全文解釋(下)
    就像現在中西文化交流,遇到翻譯氣字(氣功的氣,修道的氣)就不能翻,因為不能譯成瓦斯,也不能譯成空氣,或其他的氣。由於外文每一個氣都有一個專有的字,而中國字欲不同,氣字上面多加一個字意思就不同了。空氣、煤氣、電氣,就是人發脾氣,都是氣字上面加字不同而有異,所以單獨一個氣字只好翻音,然後再加註解。當時般若不譯成大智慧,也是這個原因。
  • 《金剛經》:釋迦牟尼佛傳法49年,核心就1個字!
    釋迦牟尼佛傳法49年,核心就1個字!這個字,就是一個「空」字。這裡的空,並非指的空氣的空,而是指的萬事萬物,存在著生滅之理。佛教中注重修行,無論怎麼去修,都要修心。在人的各種狀態當中,尤其以人的各種妄念,波動得最為厲害。如何讓這些妄念,熄滅下來,《金剛經》中就有很明確地講述。
  • 用《金剛經》加持,其所過之處,煩惱煙消雲散,那該如何做呢
    這些煩惱又應該如何降服它們。人們之所以會產生煩惱是因為六根還不清淨,有人說六根清淨那是修佛之人的去做的事情。其實這裡說的六根不清淨不是指的讓你斷絕一切的紅塵,杜絕七情六慾。而是應該看到這個世界的本質,認識自己的內心,審視自己的活法。說到底,人們的煩惱都是因為貪嗔痴念引起的,還有就是執念。執念不除,難有快樂啊,有時候執念真的可以讓人抓狂。
  • 鮮為人知的金剛經心咒及金剛經修持心要
    《金剛經》,象徵如金剛般能斷除一切愚痴迷惘的智慧,自古以來因持誦此經而開啟智慧、考試得中的效驗,時可見聞,是中國流傳非常普遍且重要的經典。《金剛經》對中國佛教徒來說,是一部耳熟能詳的經典,而且這部經對中國佛教的修行人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尤其在六祖惠能大師之後。六祖惠能便是因此經之經文而開悟,於是本經成就為禪宗傳承中最重要的一部經典。
  • 佛為何說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金剛經的功德不可思議,多的不能想像?
    很多人學佛喜歡趕場子,參加廟會,布施錢財,買魚放生,其實這都是形式,種一點福德而已,跟佛家結個善緣,若說功德,最重要的還是依法修行。佛在金剛經中講,受持讀誦金剛經,依照經中所說修行度脫眾生,為他人解說,所得福德多的想都不敢想。與其把時間都用到小事上,還不如找個安靜的地方讀經呢!
  • 佛教:《金剛經》中的這四個句子,道出了人生的真相!
    《金剛經》是大乘佛教所奉持的一部佛經。很多人喜歡讀這部佛經,是因為裡面講述了許多的人生哲理。比如「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這句話是告訴人們,事物的真相,並非是我們看到,或者是想到的那樣。《金剛經》中有許多的名句,千百年來被人們廣為傳頌。無數的人,因為「受持」此經中的句子,有的開悟,有的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更有的人,因此而得無量福報。
  • 背誦金剛經的好處與方法
    點擊獲取:儀軌完整版金剛經全文點擊獲取:光明禪師開示合集(實修金剛經指南)點擊獲取:光明禪師答弟子問合集    參與共修,力量更大,如何加入共修?先添加清沛師兄(微信號:812051233),他會邀請您入共修群。
  • 《金剛經》中的4個四句偈,只要多讀,能得無量福德!
    不管目的如何,只要一個人肯讀書,能讀書,那麼他就一定會有收穫。所謂「開卷有益」,就是這道理。有人愛看佛經,但是覺得佛經深奧難懂,於是有的人說,看佛經講究一個根性。由於覺得自己根性差,才讀不懂佛經。於是,有的人就說,你若與佛經擦肩而過,是因為與它無緣。但是到底是不是無緣,人們沒有那麼大的智慧,弄不懂這一點。人的心念,總是在瞬息萬變。
  • 佛法的核心,別忘了《金剛經》中的三個字,參透了福報無量!
    那麼,作為學佛者,對於佛法的核心,別忘了《金剛經》中的三個字,參透了福報無量!作為大般若經典的《金剛經》,受到了無數佛學者的推崇,當然還包括《心經》等。不僅僅是學佛者,還有甚多的國內外國學大師、科學界等等人的學習研究。既然說佛法的核心,那麼我們首先要了解佛法,懂得什麼叫佛法。看是簡單兩個字,但如果你是學佛者,你會偶爾發現身邊有的人聽到佛法連個字,覺得這是迷信。
  • 講解《金剛經》第二十六品
    詳析:金剛經的重點中心來了,這裡佛又提這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佛已經提出來好幾次了。須菩提被佛這麼一搞,又昏起頭來了,我們如果把佛經當作佛的教育法研究,你看這一位大老師大教授,當時的教育法真夠厲害,須菩提明明答對,佛又東教西教,須菩提失去自信,答案也錯了。他本來答錯的,佛東教西教,他的答案又變對了,此所謂佛的弟子都叫聲聞眾,跟著佛的聲音受佛的教化。
  • 第九輪《金剛經》共修圓滿大回向告示
    回向可以真正地得到福報,讓福報真正成熟在我們身上。修行了很久,不好好地將功德回向,這樣修跟沒修都沒有太大差別,因為你很快就會把功德都燒掉了。回向後大家才幫自己發願,願力也很重要。我們希望得到快樂,希望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家庭美滿,希望自己可以脫離輪迴、往生淨土等等,都可以在回向後發願。
  • 金剛經第十:為何說誦經的福德遠遠超過布施?因為法布施最殊勝
    這一品其實主要講了兩個內容,一個是比較了法布施和財布施,哪個功德更多;另一個就是強調了般若智慧的重要性,這乃是諸佛之母,而金剛經,正是般若智慧的象徵。所以某種程度來說,諸佛菩薩都是從這本經中誕生的,由此也可見金剛經的殊勝,所以才如此受四眾佛弟子們的歡迎。好了,讓我們開始。
  • 佛教:我們怎麼樣來修自己的福德?修持六度就是我們很好的方法
    那就是你想讓你的生命越來越好,你自己有這種上進心,有這種要求,這是一個基礎,就是心裡的一個態度,心理建設是一個基礎。我們想離苦得樂,我們需要這些功德。其實我們人為什麼會有煩惱?無非就是你福報不夠,或者智慧沒有。
  • 不住相才是真正的持戒修福
    不住相才是真正的持戒修福~向《金剛經》問道(二十九)就是我們聽聞了這樣的佛法,那麼大家聽了生實信不?能相信嗎?
  • 《金剛經》四句偈
    達摩大師燈燈相傳,外則以《楞伽經》印心,五傳至五祖弘忍大師於黃梅開東山法門,始以《金剛經》印心。據《六祖壇經》記載,五祖弘忍「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         六祖得法於五祖,弘化嶺南,示眾云:「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須修般若行,持誦《金剛般若經》,即得見性。當知此經功德無量無邊,經中分明讚嘆,莫能具說。
  • 觀慧法師一生持《金剛經》一門深入,留下金剛舌、梵文頂骨
    或一名,或一咒綿綿密密地念下去,直念得天昏地暗,直念得無人無我!可惜,當時我不太懂,但現在我卻知道了,這就是大圓滿、大手印,這就是最高的法!記得有次「打佛七」,師父白天太忙了,又要領眾,又要開示,還要接待採來往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