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通過這部片,告訴世人:比海更深的,是……

2021-01-19 邑人電影院

本文作者:狐小仙

日本影片《比海更深》的導演是枝裕和,剛剛獲得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的金棕櫚大獎,這次獲獎影片《小偷家庭》也是一部家庭片。去年上映的《比海更深》是是枝裕和自編自導的一部家庭故事片,要知道把普通的一個家庭拎出來,既不無傳奇化,也不戲劇化,可是絕大部分小說、電影等作品所不敢嘗試的,在市場大於一切的時代,是枝裕和導演反其道地將視角轉向小家庭中來,令人肅然起敬的同時,也好奇他是怎麼做到的,還做得如此優秀?

每一個尋常家庭都是社會的根,是時代的背景,是凝望整個社會的最好窗口。看到太多精良的大片,家庭劇很難吸引廣大觀眾走進影院,但是千萬不要忽視小眾片,有時候真正解人心結,賜人的力量的,往往就是它們。

在《比海更深》中,日本男神阿部寬主演的筱田良多是一位五十歲大叔。十五年前,他曾獲得文學獎,但再也沒有作品問世,因為愛賭博,入不敷出,不得不做偷拍的私家偵探,即使如此,他還交不起房租、電費,還有兒子的扶養費。對了,他還離婚了,兒子隨妻子。五十歲大叔,住在最簡陋的出租房裡,還時常去姐姐家借錢,在母親家「找」錢。

他活得是不是太失敗了?!

「我怎麼把自己的人生活成這樣?」這是良多無數次自問的話。僅此一句,像撣去陳舊桌面上菸灰的拂塵,撥雲見日一般看清一個更加真實而矛盾的良多。

一次次,這個邋遢潦倒的中年大漢一邊充滿歉疚的責問自己;一邊又滿腹牢騷,自視清高鄙棄他人。誰不想試圖過得更好,誰不想改變慵懶的自己,誰願意活在窮困潦倒中,可是,生活就是一團糟,就像一場怎麼也醒不過來的夢。終於,良多通過私家偵探業務,賺到一筆錢。算來算去,這筆錢已經所剩不多,但是他還是很開心的將兒子接出來,給他買新鞋子,帶他吃快餐,給他買彩票,而他捨不得吃和用,只是坐在一旁幸福而知足的看著兒子……

一場颱風的降臨,讓良多再次感受到親人相聚的幸福。前妻過來接兒子回家,母親竭力留住他們,似乎就連老天爺也看出母親淑子(樹木希林 飾)的用心良苦,終於,妻子白石響子(真木陽子飾)答應留下住一晚,並幫助年邁的婆婆在廚房一起準備晚餐,使破碎的家庭得以短暫的團聚。看著他們,良多嘴角泛出難得一見的微笑,那是從心底溢出的溫暖。

阿陪寬將這個有點文化的小人物的自報自怨、溫情柔弱、不服現狀模樣表現得靈性四濺。

通過不成功的兒子,導演不動聲色在鏡頭裡呈現出一位既偉大又平凡的母親角色。飯後,良多和母親聊天。妻子陪兒子玩遊戲。這原本就是一個普通家庭最平常的寫照,可對淑子來說,這平常的片刻生活變得越發的可貴,她多想挽回兒子的婚姻生活,即便兒子在家偷偷的拿錢,她也極力掩飾這一點,告訴女兒,良多還送錢給她用。她將有限的養老金為外孫女報名學滑冰。儘管因丈夫賭博而分開,她卻從未真正的放下他,悄悄藏著一件他的襯衣,留著丈夫愛吃的醬。從諸多細節,可以看出,家裡的親人是她的生活所有的重心。

然而她自己呢?

在與兒子絮叨時,聽著鄧麗君歌曲裡的詞,她輕輕嘆了一口氣:還有比海更深的愛情,我從來沒有經歷過。你呢?

原來,即使是老母親,也有過夢想的啊。顯然,良多一點也沒有注意過母親內心的感受。在母親面前,他更像個少不更事的孩子,他翻遍母親房間的各個角落,在一條長長的絲襪裡發現一張存摺,他耐心的將手伸進絲襪裡面,掏出兩個紙盒,上面寫著:愚蠢的弟弟。姐姐的嘲諷,並沒有讓他就此擺手,繼續尋找,終於發現母親珍藏在家父親的端硯。第二天,他將端硯拿到典當行,一對老夫妻認出他,並告訴他,當年他的父親將他的小說買了一大堆,給每個鄰居送去……他不知道自己曾是父親最大的驕傲,他可是一直憎恨愛賭博的父親啊,一種隱痛從他眼神裡慢慢滲透出來,哀不能言。

他會因為與父親失之交臂,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嗎?他會因為兒子、妻子和母親改頭換面,重新來過嗎?影片開放式的結尾,讓人浮想聯翩,又有一種言外之意,象外之象的思考。

影片中的良多完全是一個失敗者的形象,卑微、懦弱、善良、糾結,這是一個生活在底層的群體形象。除了賭博,沒有責任感,似乎並無惡意,而生活中最不缺少的就是這類人,他們是你,也是我,如同符號一樣,指涉著我們每個人隱密的生活,庸庸碌碌一輩子,誰可能有過理想,可是一旦遭受現實的打擊,就不願意面對自己真實的現狀。賭博只是良多逃避現實的一項工具,就像帶著兒子買彩票一樣,兒子將彩票視為希望,一旦中彩了,父母就可以合好了,可是他畢竟還是孩子,如果一個五十歲的大叔,還單純的渴望通過捷徑達到一夢想的彼岸,本身就是一種悲涼。

可以看出,是枝裕和對良多這個人物寄寓了一種深刻的同情與悲憫,雖然結尾是對美好人性的呼喚,想像著他也許能夠走出愧疚的泥沼,但自救的過程充滿著自我對抗的毅力和決心。有些人,可能會一輩子就此下去,甚至越老越不滿,就像是生活的受害者,指責社會,指責他人,一旦突遭摧折,便一衰不起;還有些人,會永遠的頹廢下去,最後消失在人群裡,誰也記不起他的存在;更多的人慢慢的意識到,機遇不好,命運不濟,並不是拒絕應當承擔責任的理由。因為,小人物的可悲和無力感,滲透到生活各處,沒有立刻治好的解藥和良方,惟有慢慢地反思,深深的改變,最起碼,讓自己和身邊人活著不要那麼悲涼。

原來,比海更深的,不是愛情,不是親情,而是如何面對闊大、深邃卻又平凡的生活。

相關焦點

  • 《比海更深》:是枝裕和想要傳達的「比海更深」,涵蓋了三層含義
    電影《比海更深》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參與執導的第14部作品,這部電影的靈感源自於2001年是枝裕和的父親去世,母親不得不一個人面對餘生。這引發了他的一些思考,是枝裕和撰寫劇本時在第一頁寫下這樣一句話:"我們都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大人。"《比海更深》豆瓣評分8.7分,是2016年評分最高的日本電影,是枝裕和又一次用他的日式溫馨捕獲了中國影迷的心。
  •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福利房」的家庭故事,什麼情感「比海更深」
    於是「福利房」、「颱風夜」都成為了《比海更深》的重要故事元素。《比海更深》傾注了是枝裕和諸多情懷和人生感悟,影片所帶給人們的情感共鳴也格外真切。本文首先從鏡頭語言、音樂語言、空間敘事三方面淺述電影的特點和亮點,繼而從影片的三類"家庭"情感中分析母子、父子、夫妻的情感羈絆,最後反思"比海更深"的親情所帶給我們的生活啟示。
  •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裡的咖喱烏龍麵到底怎麼做
    >《比海更深》可以說是枝裕和鏡頭下的日本生活電影是小九最喜歡樣子組成我們每日生活中的那些細瑣又重要的小事在導演的鏡頭下 自然 流暢 又真實是枝裕和用委婉溫柔的鏡頭傳達著家族之間的矛盾與愛從《步履不停》到《比海更深》時隔八年又飾演母子的兩人
  • 《比海更深》|從細節、象徵、片名三方面解讀是枝裕和電影的魅力
    《比海更深》是由是枝裕和自編自導的劇情片,也是《步履不停》姊妹篇。兩部影片都是圍繞家庭生活而展開,都帶著些許遺憾與悲傷底色。是枝裕和主打親情牌,將鏡頭對準家庭瑣事,煮飯,聊天,洗澡,即便是瑣碎的對話,也飽含著人物的情感。
  • 黃聖依做客《佳片有約》賞析是枝裕和《比海更深》
    網易娛樂11月19日報導 近日,黃聖依以「推介人」身份現身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周末黃金檔節目《佳片有約》錄製現場,為電影愛好者們推薦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的經典作品《比海更深
  •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曝預告 阿部寬演失敗父親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曝預告 阿部寬演失敗父親 時間:2016.02.1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木月 分享到:
  • 豆瓣8.6分《比海更深》:治癒系導演是枝裕和鏡頭下的家庭美學
    2016年,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海街日記》摘下了日本電影學院獎之後,在同年5月又推出了自己的治癒新作《比海更深》。電影名來自鄧麗君《別離的預感》中一句歌詞:「那時比海更深/比天更藍/要超過如此般的愛你/我也做不到了。」
  • 是枝裕和中國直播首秀!《比海更深》的起點是《步履不停》
    在電影《比海更深》線上展映的映後直播中,導演是枝裕和與電影學者支菲娜對話,並回答觀眾提問,讓久別影院的影迷直呼癮。而b站直播間的人氣值一度超過16萬。影片《比海更深》有著是枝裕和一貫的溫情脈脈,邋遢潦倒的中年大叔筱田良多(阿部寬 飾)是一名私家偵探,早年間他作為作家出道,然而自從處女作之後就再也沒有令人稱道的作品問世。他滿腹牢騷,自視清高,絕不願為了錢去創作沒有「靈魂」的作品。
  • 《比海更深》:這部高分電影,展現了真實的日本父子關係
    在《海街日記》裡,開頭就是四個姐妹父親的葬禮;在《無人知曉》裡,也沒有父親的存在;在《步履不停》中,父親沉默寡言、不擅長表達心跡,跟兒子有無法言說的矛盾。2016年,《比海更深》播出,這部電影是《步履不停》的姊妹篇,其中的父親也是缺位的,但與其他電影不同的是,這部電影中有兩對父子關係,一是良多和父親,二是良多和兒子真悟。
  • 《比海更深》這部電影讓我深思,比海更深的到底是什麼?
    看完《比海更深》的當天晚上感覺心裡一直種說不出來的情緒,有種覺得只有自己感覺到的東西被人看穿的感覺。從未露面的父親更是沉迷於賭博彩票,不會照顧孩子家人。到現在,我也不知道比海更深的什麼了。是愛還是親情?
  • 電影分享 | 比海更深
    「幸福」這東西 ... 是沒有犧牲,就無法得到的呀!《比海更深》(日語:海よりもまだ深く)是一部由是枝裕和自編自導的家庭劇情長片,於2016年5月21日在日本上映,並參加了2016年6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展映。
  • 今天想說的是《比海更深》這部電影
    有人說,是枝裕和把日常拍成了宇宙,讓人沉迷於發現那些萬變不離其宗的對照時的自我感動裡。日本電影裡有很多關於家庭日常題材的電影,是枝裕和的大部分電影都是如此。他對於家庭題材的電影有著濃厚的興趣和近乎莫名的執著。當然他的家庭題材電影風格從來都是瑣碎、 含蓄、平常的,沒有劇情的跌宕起伏和那種緊張刺激的大開大合的情節,也許對於很多人來說甚至是無聊、冗長的。
  • 是枝裕和導演,好久不見
    隨後主持人改問導演最喜歡自己的哪部作品,是枝裕和說這個問題更難,因為這些作品都是他的孩子,什麼樣的孩子都有,有的能賺錢,有的幫助他做喜歡的事情,所以很難回答。 不過導演談到了鄧麗君與《比海更深》這部影片的聯繫。 是枝裕和稱《步履不停》的片名是從日本歌謠裡受到的啟發,在他心中,《步履不停》和《比海更深》是姊妹篇,便想著不如也從歌曲中獲得靈感。 這次的靈感來自鄧麗君。
  •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電影簡說
    回顧是枝裕和的家庭劇,從《步履不停》《奇蹟》《如父如子》《海邊日記》,一直到《比海更深》,其電影中的日本家庭往往出現裂痕或重大變故,而是枝裕和一直在做的正是在破裂的家庭中修復或重建家庭倫理關係。    □居無間    4月16日拉開帷幕的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目前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 為什麼我們如此喜愛是枝裕和?
    海街日記 海街diary (2015)於我來說,是枝裕和是一位極具匠人精神與氣質的導演。這部電影中,是枝用雲淡風輕卻滿含深情的清新而潔淨的畫面告訴我們,原來那些無法忘卻的失去,那些細微的刺痛,那些大大小小的遺憾都讓我們在平凡的人生中學會了珍惜與愛。
  • 《比海更深》如果愛一個人比海更深,會捨得放手嗎?
    真心不是我的菜用最日常的記述淺淺說出成年人心中的傷痛,是枝裕和的片子,目前為止最愛的還是《海街日記》,《步履不停》和《比海更深》沒有太多共鳴,頂多給7分劇中沒露過面的那位父親大概是整個家庭矛盾的基石。一如既往是枝裕和的味道。
  • 溫情治癒系電影《比海更深》,你是否愛過一個人比海更深?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述的是一部日本溫情電影《比海更深》。這部電影小編覺得中年人都應該看一看,影片中的就是中年男人良多的故事,良多曾是一名作家,但除了自己的處女作獲得一次獎之外,便再也沒有其他好作品,不僅如此他還是個失敗的丈夫和父親,他只能眼睜睜看著妻子帶著兒子離開,面對此景良多也無可奈何,他不願意放下身段去創作沒有靈魂的作品。
  • 比海更深的是人生
    這部小說用平凡樸素的食材,炒出了人生的五味雜陳。這就是是枝裕和作品的藝術特色。在他的大多數作品裡,所描述的正是家庭生活以及家庭中成員間微妙的關係,將對社會、情感、理想、人生的思考填充其中,啟迪人生。《比海更深》是《步履不停》的姊妹篇。
  • 《比海更深》:平平淡淡才是真!
    《比海更深》就是一部很生活很治癒的是枝裕和作品,他的作品已經成了一種電影文化的象徵,讓觀眾提到一個人,就能想到一種生活,一種電影所表達的美好意境。如本片的主題一樣,現實很殘酷,可人們往往就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徘徊不定。良多是一個不入流的小說家,靠當私家偵探掙來的錢又用在了賭博上,他的生活十分窘困,甚至沒有能力承擔兒子真悟的撫養費。他的媽媽淑子獨自生活,對良多仍然滿懷希望。
  • 電影《比海更深》製作背景
    2016年5月,是枝裕和導演的電影《比海更深》(海よりもまだ深く)在日本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