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以前的人們打傳統年糕全靠手工製作。打年糕看似簡單,其實過程比較複雜,而且勞動強度大。不僅需要掌握一定的製作技藝,還得多人合作,才能打制出高質量的年糕來。
今天小編來到橋墩鎮仙堂谷帶大家一起學習一下年糕的做法!
年糕的品種主要以粳米年糕為主。因此製作原料主要是粳米,年糕的口味及儲藏時間的長短與粳米的品種好壞有關。好的粳米儲存時間自然會長一點,而且口感也會較比好,不粘嘴。
接下來我們要對已選好的粳米進行淘洗,這道工序稱為「淘米」。淘米是一個很關鍵的環節,必須掌握一個適度。如果米在水中浸泡時間過長,就容易造成「水頭」過長。「水頭」過長的米,磨粉時候容易粘磨肚,打年糕時也會粘石臼,做成的年糕存放時間不長,容易變質。這道工序一般要兩人配合完成,其中一人把米倒在水桶或水缸內浸泡10分鐘左右,用手或其他工具攪拌,使米充分吸足水;另一個人再把水中浸泡過的粳米放到井水中清洗,除去雜質後倒入事先準備好的腳簍內,讓其自行晾乾。
磨粉使用的工具是石磨,它是由兩扇圓形的石塊組成、吻合面鑿有齒鑿、下扇固定在磨床上、上扇可以下扇中間的磨心為圓心作圓周運動。磨年糕粉是一項很辛苦的活兒,一個人是完成不了的,需要夥伴們的幫助。一人需要把粳米往石磨口放,一人需要推動石磨讓粳米變成粳米粉,兩人不斷的交換,完成磨粉的過程。
磨完粉後,要把粳米粉倒到一個大木桶裡,用手不斷的攪拌,適量的加點水,大約攪拌5分鐘左右。
然後把攪拌好的粳米粉倒入蒸桶裡蒸煮,使之成熟米粉。要把裝好粳米粉的木桶放在粗糠蒸灶上蒸煮,這樣蒸煮出來的糯米味道非常的清香。 「看蒸人」必須熟練地掌握操作順序,隨時把握住蒸氣的溫度,及時感知米粉的生熟度,一般情況下需要蒸煮20分鐘左右。
當蒸桶內的粳米粉全部蒸熟後,就可以放入石臼內打制年糕了。這是打年糕的最後一道工序,也是勞動強度最大的一道工序。因此也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一般由六七個人組成 一副班子。其中兩人輪流撥蒸,其他的人輪換打糕。所謂撥蒸,就是一人坐在石臼前,不斷地翻動石臼內的糕團。因為剛出鍋的糕團十分燙手,還很容易粘在石臼上拉不起來,所以撥蒸的人動作要十分麻利。打年糕的榔頭重量達四十斤,所以參與打糕的人要求力氣大一些,然後開始用力打糕。撥蒸的人趁榔頭擎起的瞬間,迅速俯下身子,用雙手在臼內扯一把粉團,把榔頭打出的窩填滿。這樣反覆地打制,還要不斷地在粉團上抹些水,直至年糕打透打韌為止。
接著立刻將打好的年糕團從石臼中捧出,放在做糕板上。雙手用力把年糕團壓製成一個大麵團,之後再搓成小麵團放入年糕模具中。放入年糕模具之前,要用蜂蠟把模具塗抹一遍,這是為了防止年糕粘在模具上。弄好後就可以進行年糕最後的製作,成形。
做好之後,小編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小塊嘗了起來,哇!還真好吃,雖然味道很是清淡,但是很香,很有嚼勁。
在周末的閒暇時刻,可以帶著親朋好友一同到往仙堂谷,一起製作年糕。品味一下最原始的年糕,到底是怎麼樣的?
地址: 橋墩鎮仙堂村水庫邊上(碗窯入口公路上首)
聯繫電話:1377777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