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輝自導自演的電影《深夜食堂》,上映8天票房才2400萬,可謂是血虧。《深夜食堂》拍的一般,這種電影主要是應該突出生活化和溫情,看完以後應該讓人心頭一暖,然而這個電影無論從劇情還是演員演技,有的地方用力過猛,有的地方感覺又不太到位,尺度拿捏的都不盡如人意。IP沒有錯,出錯在現在大家的觀看選擇變得越來越多了。深夜食堂的原版劇情設計和表現都很不錯,但是到了本土化的時候就變得格外四不像。夜市大排檔可能才是當下最走心的深夜食堂,才是最具人間煙火氣息的「深夜食堂」。
劇觀察發現《深夜食堂》這個IP基本誰碰誰倒黴,想想也是,黑道,脫衣舞女等各種看起來光鮮靚麗威武霸氣的人,來這個髒兮兮的小店吐槽人生不快,這種強烈的對比會更好的引發觀眾的共鳴。對應我們這裡,一個三四線小城市一個不怎麼幹淨的小角落,來點炸串,麻辣燙臭豆腐什麼的,食客什麼人合適呢?失意的上班族,打工仔,單身中年人這些還可以,要是馬仔,KTV公主什麼的,這片估計沒法過審吧。
第一,受眾不同。像孤獨的美食家、深夜食堂這一類,治癒系溫馨的美食劇之所以會大火,是因為日本本身是一個工作壓力十分巨大的國家。但是中國不同,中國雖然壓力也大,但是本質上是來源於買房子等的外部壓力。中國的上司可能會剋扣下屬,但是絕不會像日本那樣隨隨便便就能把下屬的頭按進火鍋裡。
第二,文化背景不同。深夜食堂這種店面在中國不可能有,從它的運營方式以及店面布置,還有日系情懷,都與中國文化格格不入。打個比方:晚上11點下班,你拖著疲憊的步伐,準備回家。那麼,此時你是願意花上20塊錢去吃一碗方便麵,還是回家自己準備宵夜?亦或是點個外賣?我想很少有人會選擇第一個吧。
第三,社會背景不同。日本自上世紀80年代被美國打壓過經濟之後,日本經濟一直處於萎靡不振的狀態。具體表現為,上班人員工作千篇一律,面臨被裁員的風險較高。雖然每天過得都很安逸,但是每天也過得很壓抑,也直接導致了日本自殺率較高。所以比較受他們喜歡的IP劇就是一些治癒類溫馨的。而中國經濟處於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體現在每一個人身上,就是,每天很匆忙(忙到壓抑),但是也很有充實感,沒有虛度光陰。於是,近幾年火起來的都是一些搞笑刺激的作品。比如拯救不開心,王牌對王牌,奔跑吧兄弟,燃燒我的卡路裡,等等,這一類輕鬆搞笑的。
綜上所述,日劇內涵想要改變成為中國能接受的劇,難吶。《深夜食堂》改編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能改大框架,因為日本人規定死了,所以,想看我們自己的深夜食堂還是期待有真正的中國的夜宵電影吧,不完全依靠日本的改編,用自己方式拍出地地道道的中國大排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