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建立健全文物保護機制 文物安全形勢進一步穩定

2020-12-23 陝西法制網

寶雞資訊網訊(記者 張超)12月21日,寶雞資訊網記者從寶雞市全面深化改革資訊發布會上獲悉,寶雞建立健全文物保護利用機制,將文物保護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嚴格執行基本建設考古前置制度,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2020年,寶雞市做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傳承,對全市各縣區黨史部門、文物部門開展了革命文物摸底調查研究,加大革命文物保護力度。鳳縣核定公布紅光溝航天六院舊址11所科研區等11處革命文物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寶雞申新紗廠舊址申福新辦公樓、窯洞車間等4處文物本體保護修繕項目完成;向國家文物局申請了寶雞申新紗廠舊址窯洞車間排水通風及結構加固修繕工程等4個革命文物保護項目。同時,拓展革命文物利用途徑,實施扶眉戰役紀念館維修改造項目,編制了鳳縣革命紀念館陳列展覽提升改造工程方案;以川陝、長徵沿線革命文物保護片區、線路為重點,向國家重大項目庫上報了太白縣黃柏塬紅二十五軍紀念館項目,啟動了鳳縣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項目,打造鳳縣兩當兵變初心之旅、工合精神傳承之旅等5條紅色旅遊線路和紅色品牌。

目前,寶雞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取得初步進展。周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取得進展,周原遺址——鳳雛、召陳建築基址保護展示項目方案得到批准。實施秦公一號大墓陪葬車馬坑保護加固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啟動創建秦景公陵高A級景區。北首嶺、寶雞申新紗廠舊址、九成宮、鳳縣紅光溝等文化遺址公園建設全面啟動。

推進文物平安工程建設,建立了全市文物系統「三防」項目庫,儲備「三防」項目25個。周原遺址安防工程、李茂貞墓安防工程、北首嶺遺址安防工程等一批安全防範建設項目獲批實施。持續深化與公安部門協作,建立《寶雞市打擊防範文物犯罪工作機制》,部署開展「秦鷹-2020」專項行動,開展聯合研判、聯合巡查,保持了打擊文物犯罪高壓態勢。通過夯實安全責任、加強檢查督察、開展安全整治以及嚴打文物犯罪等舉措,寶雞市文物安全形勢進一步穩定。

作者/來源:寶雞新聞網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回眸「十三五」|寶雞:累計投資3.4億元 用於重點文物保護、考古...
    寶雞新聞網訊(記者 汪妍)記者近日從寶雞市文物局獲悉,「十三五」期間,寶雞累計投資3.4億元,用於重點文物保護、考古發掘、展覽展示等。全市累計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7個,免費開放博物館11個,在16個國家(地區)和國內20多個城市舉辦文物展覽,連續實現34個館藏文物安全年。「十三五」期間,我市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努力提高全社會的文物法制意識,不斷加大文物保護工作力度,有力地推動了全市文物事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 「十三五」回眸:為探索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邁出堅實步伐
    五年以來,我國文物資源家底日益廓清,文物事業格局全面拓展,文物保護狀況持續改善,重大考古成果層出不窮,文物安全形勢有所好轉,革命文物保護全面加強,博物館建設活力迸發,文物市場發展趨勢向好,讓文物活起來精彩紛呈,文物國際合作漸成規模,文物保護法律制度日臻完善,文物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斷提升,廣大文物工作者昂揚奮進,文物工作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成為堅定文化自信
  • 文物保護呼喚更多力量
    ■武豔偉 李海龍近日,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國家文物局,就進一步加強軍隊營區「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進行聯合部署,從完善普查登記、制定保護規劃、加強日常管理、抓好文物修繕、重視排查巡檢、落實報告制度等方面作出要求
  • 校園安全保護傘:建立健全學校安全風險防控體系
    學校安全既關係廣大師生的人身安全,也事關億萬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和諧穩定。長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對學校的安全工作高度重視,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維護學校及周邊安全,學校安全形勢總體穩定。但是,受各種因素影響,學校安全工作還存在相關制度不完善、不配套,預防風險、處理事故的機制不健全、意識和能力不強等問題。
  • 山西省消防救援總隊與省文物局會商研判文物古建築消防安全工作
    彭建宏總隊長指出,山西是文物大省,做好文物古建築的消防安全工作是消防和文物部門的共同責任。省文物局作為主管部門,掌握的文物安全現狀最直接、最全面,希望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做好文物建築消防安全工作。 他強調: 一是要健全消防安全責任體系。
  • 權威發布丨我市多措並舉推進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工作
    2058處,其中各級文物保護單位51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省級文保單位95處,市級文保單位162處,縣級文保單位250處。04堅守文物安全底線,在健全文物保護機制方面取得新突破。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紅線、底線、生命線。文件要求強化文物安全工作力度,在強化文物督查制度、建立文物資源資產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政策措施。
  • 北京文博丨全國文物局長會議召開,部署2021八大重點任務
    全國文物系統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穩妥積極,考古研究和文物保護系統推進,文物安全長效機制持續健全,博物館工作創新發展,革命文物工作穩紮穩打,機構隊伍建設支撐有力,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全面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務實開展,文物追索返還提振士氣。
  • 周邦肇作——寶雞文物「押鏢」記
    伊裡奇是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同事,也是個90後小女生,或者說是個「女漢紙」,考古系畢業,工作一年多了。她,豹頭環眼、虎背熊腰、走路帶風(劇情需要、有較大誇張,其實是個很可愛的圓臉女生)。按以往的工作經驗,一天點交50件/組青銅器已經是極限,還要預留時間包裝、裝箱、裝車。周四、周五這兩天,要在寶雞院點交近110件/組文物,時間緊張。
  • 打開文物保護利用的「雲」空間
    今年以來,「雲展覽」「雲直播」「雲逛館」「雲講座」等異彩紛呈,在特殊時期安全迅捷地填補和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在持續深化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今天,在文化產業搶抓新基建機遇過程中,如何打破瓶頸進一步推動「文物上雲」,是文博單位值得關注的問題。  突發的疫情,加快了「文物上雲」的步伐。
  • 蚌埠市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
    蚌埠市全面深入落實中央、省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在確保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基礎上,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全力消除脫貧不穩定人口返貧和邊緣人口致貧兩種風險,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
  • 北京文博丨國家文物局印發文物博物館單位文物安全直接責任人公告...
    近日,國家文物局印發《文物博物館單位文物安全直接責任人公告公示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這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安全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據國務院部署要求,強化文物安全責任,提升安全意識,落實安全措施,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要舉措。
  • 上海「文物醫生」奇缺,26位修復師面對逾200萬件文物
    民進上海市委建議從培養機制、建立健全科研機構等方面著手改善,加快本市文物修復人才隊伍建設《我在故宮修文物》掀起了「文博熱」:螢屏上,「文物醫生」用匠心和妙手演繹「化腐朽為神奇」的絕活,細膩展現中華文明的精妙;螢屏外,原本冷門的文物修復師成為受關注的職業。
  • 文物建築認養的多重意義
    (11月4日《北京青年報》)    作為文明古國,我國文物資源十分豐富。據統計,全國現有不可移動文物76.7萬處、國有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全國文物從業者僅14萬餘人,其中重點文物保護管理機構從業人員不足4萬人。人力、物力、財力不足,是制約文物保護的一大瓶頸,文物損壞、被盜現象時有發生。
  • 山西「文物認養」為何喜憂參半
    幾年來,有的認養讓文物重獲新生,有的卻「認而不養」「張冠李戴」……  無論是認養主體、文保專家還是相關部門,都認可「文物認養」這一模式,但也一致反映目前政策支持力度不夠「硬」,尚未建立激勵、保障等配套機制  一位認養文物的企業負責人說,「認養文物就像認養了一個『爺爺』,只能照料,無權處置
  • 保護文物建築及歷史地段的國際原則-《威尼斯憲章》
    大家承認,為子孫後代而妥善地保護它們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我們必須一點不走樣地把它們的全部信息傳下去。  絕對有必要為完全保護和修復古建築建立國際公認的原則,每個國家有義務根據自己的文化和傳統運用這些原則。  1931年的雅典憲章,第一次規定了這些基本原則,促進了廣泛的國際運動的發展。
  • 全軍營區「不可移動文物」保護新規出臺
    本文轉自【解放軍報】;近日,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國家文物局,就進一步加強軍隊營區「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進行聯合部署:軍隊營區「不可移動文物」不得隨意拆除;軍隊組織營區營房規劃和工程建設等,應避開「不可移動文物」,涉及文物保護範圍或建設控制地帶的
  • 紅旗渠風景區文物保護展示被評為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優秀案例...
    12月14日,記者從安陽市文物局獲悉,紅旗渠風景區文物保護展示被評為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優秀案例。  記者了解到,12月11日,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宣傳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舉行,經過評審專家認真評議,紅旗渠風景區文物保護展示被評為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優秀案例。
  • 深圳市政協委員潘爭豔:建立健全困境兒童救助保護機制
    原標題:建立健全困境兒童救助保護機制   兒童身心均未發展成熟,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不強,其身體精神極易受到侵害而陷入困境,成為困境兒童。困境兒童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廣泛關注。在深圳市政協六屆六次會議上,深圳市政協委員潘爭豔呼籲加強困境兒童救助保護,建立健全困境兒童救助保護機制。
  • 「探墓短視頻」走紅,基層文物保護如何順勢而為?
    有網民說看這類短視頻「漲知識」,也有人擔心探墓類短視頻倘引發效仿,有損毀文物的風險。更深層的問題則是:文物保護,有無可能在自媒體時代乘勢升級? 在手機上看「野墓」 「這裡這麼嚇人啊……大龍也不太敢往裡走,就在這兒給大家講一講……這個墓葬群的三號墓出土了1900件文物。
  • 故宮學院(瀋陽)紡織品文物保護與修復培訓開班
    11月16日,故宮學院(瀋陽)紡織品文物保護與修復培訓開班儀式在瀋陽故宮舉行。 韓宏 攝中新網瀋陽11月16日電 (韓宏)故宮學院(瀋陽)紡織品文物保護與修復培訓開班儀式,16日在瀋陽故宮舉行。瀋陽博物院黨委書記郭春修說,近年來瀋陽故宮不斷加大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力度,在可移動文物保護與修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19年完成館藏書畫、器物類修復近百件。先後組織建立了「紡織品修復工作室」和「古鐘錶聯合修復室」。此次培訓,是瀋陽故宮在可移動文物保護修複方面的又一次新的嘗試,更是為推進瀋陽博物院事業發展而採取的一項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