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壯士」死守倉庫,就是奉他之命,活103歲,兒子是著名影星

2020-11-19 騰訊網

最近一段時間,很多人通過電影《八佰》對813凇瀘抗戰的始末經過有所了解,淞瀘抗戰後期,國民黨第88師524團副團長謝晉元,率領800壯士在四行倉庫與日軍進行了好幾天的戰鬥,其實800壯士並沒有800人,只有420人左右。當時88師師長是孫元良,「八百壯士」死守倉庫,就是奉他之命。孫元良1904年出生於四川,2017年在臺北去世,一共活了103歲,兒子是著名影星秦漢出演過很多影視劇作品,獲得過金馬獎金獅獎等多個影帝獎項。孫元良的父親當時是晚清政府的知縣,他是父親在67歲生的最後一個兒子,可以說是老年得子,從小他就受到了非常良好的教育。

孫元良20歲時考入了北京大學進行學習,隨後又在李大釗的推薦下成為中山先生創辦的黃埔軍校學員。當時他憑藉自己的優秀才幹和勤奮贏得了校長蔣介石的賞識,從這裡畢業之後就屢次參加戰爭,並且受到多次嘉獎。但是少年得志的孫元良很快就遭到了打擊,在北伐軍二進南昌的時候,孫元良就第1次嘗到失敗的苦果,戰略要地也因此失守,一向對他非常重視的蔣介石更是非常失望,在軍事會議上直接對他發火。

不過由於他的忠心,蔣介石並沒有做出什麼懲罰,反而還讓他假裝逃跑,隨後到日本留學,在日本學習了豐富的知識,有了更多的見識之後,更是成了蔣介石的得力助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前,孫元良就已經成功升為師長,但當時的他並沒有那個年輕時的鬥志,每日花天酒地,根本就沒有把心思放在正途上。1937年孫元良所領導的88師與日本開戰,標誌著淞瀘會戰的開始,在這場戰役的後期,孫元良就命令800壯士死守四行倉庫,這些人為了抵抗日軍的侵略付出了非常大的犧牲,在戰爭結束之後孫元良也因為這場死守又成功晉升為中將軍長。

本以為他的仕途會一直這麼順利下去,但是就在南京保衛戰打響之後,孫元良竟然直接丟下了部隊自己逃跑,後來失去了領導的88師最終慘敗。在這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孫元良一直都是蔣介石棄用的棋子,但是後來他又被重視起來,解放戰爭時期又因為他的逃跑行為導致16兵團遭到了嚴重打擊甚至全軍覆沒。不得不說孫元良在蔣介石心中的地位還真是高,即使在屢次發生這種事件之後,很多人都要求嚴懲,蔣介石依然沒有槍斃他。

孫元良非常有自知之明,屢次的逃跑行為自然不會讓自己接下來的路好走,因此便開始在商業方面進行努力,很多人都表示他不適合從商,但是他還是堅持自己的決定,一直到他晚年的時候,他也很少和別人提起自己曾經參與過的戰爭,最終在103歲的時候去世。世人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一個優秀的抗日將軍,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做出了很多貢獻,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也是一名逃跑將軍,畢竟在曾經很多重要的戰場上,他都棄自己的軍隊而去,這並不是一個將領應該有的行為。

《八佰》中的八百壯士們,就是奉了孫元良的命令,在四行倉庫死守。不過這場戰役中的謝晉元其實並不怎麼為人們所知,也是通過了這部電影,才讓更多人了解到了這樣一個人物。

相關焦點

  • ...將軍·校尉·士兵——親歷者筆下的「八百壯士」及四行倉庫之戰
    作為真實存在的著名抗日英烈群體,「八百壯士」真相如何?民革浙江省委會理論學習與研究委員會委員馮傑特撰此文,透過蔣介石日記、孫元良回憶錄、謝晉元書信、萬連卿口述,通過將軍、校尉、士兵三個不同面相,儘可能直達歷史現場,來「還原」四行倉庫之戰。
  • 死守四行倉庫八百壯士後來怎麼了?揭英雄們的悲慘結局
    這部電影是翻拍八年抗戰時期的「四行倉庫保衛戰」,這場戰役最為人知的莫過於被稱作八百壯士的國軍竭力死守,拖住日軍的猛烈攻勢,一舉粉碎了日本三月亡華的野心。 而這場戰役也成功締造了2位英雄,包括帶領戰士們死守四天四夜的謝晉元中校團長,以及冒著生命危險送國旗進入戰場並帶出了八百壯士名單回租界的女童軍楊惠敏。但你知道這些戰士後來怎麼了嗎?
  • 國軍著名「逃跑將軍」,活到103歲,兒子更是家喻戶曉的明星
    前段時間,隨著一部電影的熱映,「八百壯士」守護四行倉庫的壯烈舉動第一次被人們所熟知。當人們為為士兵們的不畏犧牲感動的熱淚盈眶時,卻不知在這次的事件中除了謝晉元外,還有另一位領導人物的參與。不過與電影中的正面形象不同,這位領導人物在歷史事件中的出場都伴隨著人們的爭議,在四行倉庫這件事上也不例外,他就是被稱為「逃跑將軍」的孫元良。
  • 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歇業半年多的影院現已重新開業,各種大片陸續排期,每天都有新驚喜:管虎《八佰》定檔8月21日,成了整個電影市場的救市之作。 影片以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淞滬會戰為背景,主要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 八百壯士浴血四行倉庫紀實
    第四天10月30日是四行倉庫保衛戰的高潮。圍攻三晝夜未果的日軍不斷向公共租界方面施壓,為了挽回顏面,日本發言人稱:日人僅以手榴彈,來福槍、機關槍等向中國死守該兩棧之部隊攻擊,企圖肅清該兩處之華軍。因該兩棧相距租界極近,不能大舉進犯也。
  • 八百壯士撤離四行倉庫後結局如何?軟禁4年當苦力,謝晉元遭暗殺
    八百壯士撤離四行倉庫後結局如何?軟禁4年當苦力,謝晉元遭暗殺 「八百壯士」其實並沒有八百人,實際上僅有不到四百人,有一說法是,死守四行倉庫的「孤軍」是故意放出這消息,為的是震懾日軍。 那為什麼會發生數百餘名戰士死守四行倉庫的情況?
  • 死守四行倉庫的「八佰壯士」後來都怎麼樣了?
    戰爭期間,「八百壯士」的英勇精神,大大激勵了全國軍民抗日鬥志,同時也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注意。上海公共租界英軍司令少將見國軍英勇作戰,深受感動,除購贈糧食給八百壯士充飢外,更親自進入四行倉庫會見謝晉元,建議謝晉元從租借撤退。美軍也協助運送重傷員撤離戰場。
  • 讀書 | 「八百壯士」 謝晉元
    日軍一邊武力攻打,一邊請公共租界工商部總董費信惇將中國軍隊趕出倉庫,遭到謝晉元的堅決拒絕,但在堅守了四天之後,蔣介石讓謝晉元撤入英租界,至此謝晉元的部隊已殺死日軍兩百多人,自己傷亡了二十七人。1937年10月27日清晨,日軍發現四行倉庫內仍有中國守軍,立刻發動進攻,受到「八百壯士」的猛烈阻擊。
  • 《八佰》淞滬抗戰死守四行倉庫的壯士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這部電影之所以叫《八佰》,是因為電影中國軍軍官謝晉元率領的部隊為了爭取援救時間,對外宣稱部隊有八百人,後世便稱之為「八佰壯士」。1975年,臺灣也曾將這一壯烈戰鬥拍成電影,名字就叫《八百壯士》,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這一場青史留名的傳奇戰鬥。
  • 真實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只有四百人
    電影《八佰》講述了「八百壯士」——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這個故事取材於淞滬會戰期間發生的真實事件。許多人看過電影後,都被「八百壯士」堅貞不屈的鬥爭精神所折服,進而對「四行倉庫保衛戰」產生了興趣,這是一場什麼樣的戰爭?
  • 「八百壯士」精神,與時代同行!電影《八佰》熱映,四行倉庫火了→
    參加這場保衛戰的中國士兵被稱為「八百壯士」,毛澤東同志為其題詞:「八百壯士,民族革命典型」。「八百壯士」聞名天下。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在四行倉庫駐紮的「八百壯士」眾志成城,英勇抵抗日軍進攻。
  • 「四行倉庫」的悲壯往事:「八百壯士」的名稱從何而來?
    由管虎導演拍攝的電影《八佰》已經陸續走入公眾視野。在8月14日的全國點映首映禮上,電影主人公謝晉元之子謝繼民及其家人特地趕到北京觀影。此時的謝老已經77歲了,他是謝晉元最小的一個孩子,和父親一生從未謀面。在採訪中,他說父親這個詞語讓他感覺「遙遠而又陌生」,謝老的這句話讓人心痛,這不禁讓我們想到了1937年的那場戰爭,以及在戰爭中犧牲的民族英雄。
  • 《八佰》謝晉元八百壯士死守世行倉庫 電影情節與歷史真相的考證
    雙方戰力懸殊,國軍損失慘重,至10月底撤出上海,蔣介石留下了一個加強營;4百多人繼續死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讓南岸租界的中外人士看到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決心,目的是希望爭取國際幹預,讓日軍停止侵略,電影就是以這段故事為藍本。
  • 「八百壯士」與孫元良
    說的就是他在戰場上有著高超的逃跑技術。 四行倉庫參加這場保衛戰的士兵被稱為「八百壯士」,他們抵住日本軍多番猛烈進攻四行倉庫與上海公共租界只相隔一條蘇州河,因此整個戰鬥展現在西方世界面前,能夠進一步吸引國際社會注意,但沒有實現蔣中正的期望給中國抗日戰爭帶來實質的國際支援。保衛戰成功振奮因淞滬會戰受挫而下降的中國軍民士氣。其實「八百壯士」並沒有八百人,但為了在戰略上迷惑日軍,當時國軍決定在其正式通訊中用「五二四團」代替「第一營」。
  • 林青霞:《八百壯士》戲裡戲外
    《八百壯士》戲裡戲外一九七六年臺灣的電影公司籌拍《八百壯士》,戲裡有個角色是抗戰時中國女童軍楊惠敏在日軍的炮火下,衝過英租界,拼命遊過蘇州河,將國旗獻給死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謝導演租了一條小木船,帶我遊蘇州河、遙望四行倉庫。蘇州河原來不是很寛廣,四行倉庫已成頹垣斷壁,我想像著當年八百壯士英勇奮戰的慘烈狀況和楊惠敏背著書包勇敢地遊過蘇州河的情景。《八百壯士》電影裡,楊惠敏獻給團長謝晉元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在四行倉庫樓頂升起,壯士們和楊惠敏望著冉冉上升的國旗,熱淚盈眶地舉手敬禮。真實的死守四行倉庫戰役,發生在一九三七年十月。
  • 「八百壯士」背後的故事
    《八佰》聚焦於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謝晉元團長率領「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了四天四夜。羊城晚報:「八百壯士」撤出四行倉庫之後,發生了什麼?謝繼民:「八百壯士」狠狠打擊了日軍的氣焰,但也引來了更瘋狂的進攻。為了避免戰火殃及租界,租界強迫中國政府撤軍。父親再三表示決心死守,最終軍命難違,四天四夜後,還是退入到租界。日本人一看中國軍隊撤退了,要求租界把「八百壯士」交給他們,租界不敢交,但也不敢放,於是把戰士們關在孤軍營裡。
  • 電影《八佰》中真實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只有四百人
    原標題:真實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只有四百人最近,電影《八佰》在各大影院熱映。該片講述了「八百壯士」——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這個故事取材於淞滬會戰期間發生的真實事件。
  • 青.天白.日照汗青——臺灣版《八百壯士》
    他1971年因為導演了《落鷹峽》就拿到了臺灣最佳導演獎和最佳劇情獎,當時的丁善璽只有36歲。在《八百壯士》上映之前他拍攝了一部介紹張自忠將軍的《英烈千秋》,也獲得了空前成功,《八百壯士》是他啟用原版人馬在那之後推出的又一部抗日大戲。  丁善璽後來獲得了臺灣第四十八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2009年在臺灣去世,享年74歲。
  • 八百壯士守四行的真實歷史,值得後人銘記!
    10月26日早晨,蔣介石想要第八十八師留在閘北,死守上海。問:「孫元良你的意見怎麼樣?」時任師長的孫元良答:「我不同意。」理由是新兵多。但最後還是奉命留下一個團,死守閘北。其實就是一個營的軍力,由524團中校團副謝晉元率領,死守樓高牆厚的四行倉庫。進駐倉庫當夜,曾有英國巡邏兵隔著蘇州河詢問駐兵有多少人,謝晉元回答稱800人。
  • 八百壯士的傳說與史實
    不過想想也只能這麼說,他總不能把「喚起友邦同情」寫到作戰命令中去吧。命令下達後,孫師長在執行時打了折扣,沒能按命令要求派兵一團,而是僅派524團的一個營,即該團第一營擔負此項任務。八百壯士就是這麼留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