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內地改革一代給香港回歸一代的信(節選)

2021-02-23 廣東共青團

香港的同齡朋友們:

       你們好!我們是來自內地的「80後、90後」。可能你們同樣在關注,旺角暴亂的37名被告在九龍城裁判法院出庭受審。這37人中,最年輕的只有17歲。


我們正在歡度春節,為什麼會有一些香港的同齡人成為暴徒?網際網路如此發達,我們不是沒渠道相互了解、探討,卻為何要在社交網絡「unfriend」、「unfollow」?

這一次,有些話,我們想心平氣和、坦誠地說:

我們是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成長起來的,人們把我們稱為是「改革一代」。你們是在香港回歸前後、一國兩制下成長起來的,我們願意把你們稱為「回歸一代」。我們和你們一樣,都對自己的未來抱有夢想,對家園的發展抱有期待。

走在香港街頭,我們會看到軒尼詩道、德輔道這些西化譯名,但也能路過洛陽街、湖北街、奉天道這樣濃濃中國味的路牌。基督教的盛行,並不妨礙關公、媽祖、土地廟遍布全島……

一些香港和內地青年,我們已經在網絡上爭論了太久,如果雙方永遠居高臨下、指責對方,將永遠也看不清彼此,更看不見歷史的真相

一些指責香港「數典忘祖」的內地青年,我們也許知道電影《十月圍城》,卻不一定了解王學圻有真實的角色原型,他是一直傾力贊助革命的香港富商李煜堂(1851-1936);

我們也許知道抗美援朝,卻不一定知道是香港企業家霍英東,突破西方國家、港英當局「全面禁運」鐵幕運來大量物資;

我們也許看過紀錄片中的「大逃港」場面,卻不一定知道1962年5月的馬路上,數百名香港人以躺倒的肉身,阻擋住港警的車輪,高聲呼喚素不相識的大陸同胞:「快跳車!快跑!」

一些指責內地「忘恩負義」的香港青年,你們也許知道九十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卻不一定知道1998年3月19日,人民大會堂裡擲地有聲:「只要特區提出要求,中央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保護它的聯繫匯率制度!」

你們也許熟知家常粵菜的「蠔油菜心」,卻不一定知道這是500多個供港蔬菜基地的女工冒著烈日,按「供港菜心」的嚴格長度要求採摘的;

你們也許知道香港每4天才供水4小時的歷史,卻不一定知道,是內地1萬多人鑿山劈嶺,才讓東莞東江倒流80多公裡,開出了「香港人的生命線」——東深供水工程,五十年來供水從未中斷!

九七回歸,回歸的不僅僅是身份,更是文化血脈。從歷史到今天,正是香港和內地互相給予,彼此支撐,才讓中華血脈戰勝鴉片戰爭的炮聲,折斷野蠻日寇的尖刀,穿越十年文革的浩劫,推倒租界鐵網的阻隔而不可斷絕!

鬥轉星移,看到有香港同齡人在網際網路上留言「我願當港英餘孽」,有香港同齡人支持所謂的「佔中」和旺角暴亂時,我們感到驚詫。為什麼同為兄弟,年輕的我們之間卻有了這麼大的疏離和隔膜?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香港年輕人要做「世界公民」,追求的是西式「民主自由平等」。但你們是否忘了,這些概念並非西方的獨創,更不是中西方文明分野的標誌。2400多年前,孔子暢想「天下為公,世界大同」;2200多年前,孟子喊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900多年前,範仲淹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300多年前,黃宗羲宣告「天下為主,君為客」……

追求「自由民主」沒有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樣將「自由和民主」容納其中。我們可以充分想像「自由民主」,但不應忘記,沒有哪一種成功的民主模式是脫離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憑空移植的。

即便同源於西方文化,英國、美國、日本的民主模式也各有不同;同樣的西式民主,在伊拉克、在阿富汗、在利比亞,只是改變了制度,卻沒能解決仇恨、戰亂和貧窮。

我們知道,希望尋求改變,還因為讓人感覺逼仄、失望的香港社會現實。

      站在歷史的節點,西式理念遭遇層層困惑,香港發展也面臨種種瓶頸。當把遭遇的現實問題歸咎於內地時,是否想過,以為的問題的根源,也許正是解決問題的鑰匙?是否想過,可以回過頭來擁抱一直背靠和依存的這片土地?回歸不是單向的,更意味著香港與內地的擁抱、融合和重新認識。

和你們一樣,我們也給「世界公民」這個概念點讚。香港最大的魅力,就是對中西方文明、對自由觀點和市場的巨大包容力。現在是我們摘下有色眼鏡,真正去了解彼此的時候了。如果說,前150多年,「香港奇蹟」的秘訣在於,你們打開了海洋文明的出口;未來的150年,再次創造「香港奇蹟」的關鍵,應當就在,你們回身真正擁抱綿亙幾千年的中華文明。

我們想說,採納西方精華、回歸東方懷抱,並不是一個「非A即B」的選擇。站在東西方文明的交匯點上,香港之所以能吸引海洋文明的目光,是因為身後有東方文化的璀璨光芒。

邱立本先生曾用金庸小說打比方,形容自己和內地學者的讀書進境:「實際上大家都是在練九陰真經,但彼此看對方的練法都像是『倒練』九陰真經,不過殊途同歸:到了21世紀,大家的武功都在同一個層次了。」在我們這一代,香港和內地的互讀,可能也將經歷同樣的歷程。

聽說街頭發生衝突的時候,不少香港同齡人傳唱過beyond《光輝歲月》裡面的一句:「風雨中抱緊自由」,我們想把這首歌的另一句送給你們:「願這土地裡,不分你我高低。繽紛色彩閃出的美麗,是因它沒有分開每種色彩。

此致

敬禮

四位內地年輕人

2016年2月11日

相關焦點

  • 內地青年致香港回歸一代的一封信
    我們正在歡度春節,為什麼會有香港的同齡人成為暴徒?網際網路如此發達,我們不是沒渠道相互了解、探討,卻為何要在社交網絡「unfriend」、「unfollow」?這一次,有些話,我們想心平氣和、坦誠地對你們說:我們是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成長起來的,人們把我們稱為是「改革一代」。
  • 「生而不凡」的「回歸寶寶」——記香港97一代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特區正式成立。4個月後,林芝枬在五星紅旗和紫荊區旗飄揚下的香港特區出生。據香港特區統計處數據顯示,當年共有59250個像她一樣的新生嬰兒呱呱墜地,外界對他們有個親切一致的稱呼——「回歸寶寶」。  對於「回歸寶寶」,香港社會關愛有加,不僅有機構會去函了解其身心發展,偶爾還有不少令同輩人羨慕的福利「從天而降」。
  • 一年又一年 女排精神激勵一代又一代
    中國女排的崛起與改革開放同步。20世紀80年代前期,處於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百廢待興,中國女排的奪冠極大振奮了人們的精神。那種頑強拼搏、團結奮鬥、勤學苦練、同甘共苦、無私奉獻、為國爭光的體育精神,逐漸成為女排精神的核心,更激勵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在創造了「五連冠」的驕人成績後,中國女排曾經遭遇了一系列的坎坷與失利。
  • 一年又一年 女排精神激勵一代又一代-光明日報-光明網
    中國女排的崛起與改革開放同步。20世紀80年代前期,處於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百廢待興,中國女排的奪冠極大振奮了人們的精神。那種頑強拼搏、團結奮鬥、勤學苦練、同甘共苦、無私奉獻、為國爭光的體育精神,逐漸成為女排精神的核心,更激勵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在創造了「五連冠」的驕人成績後,中國女排曾經遭遇了一系列的坎坷與失利。
  • 示範、融合、合力——改革開放進程中的香港與內地電影發展之路
    新華社香港11月28日電 題:示範、融合、合力——改革開放進程中的香港與內地電影發展之路  新華社記者丁梓懿 洪雪華  「改革開放以來,香港電影與內地文化的關係發生了很大變化。恐怖片《畫皮》、歷史片《屈原》、喜劇片《三笑》、時裝片《巴士奇遇結良緣》等影片讓內地觀眾體驗到了香港電影的多姿多彩,香港電影也示範著一種新的文藝形態。  在香港電影不斷湧入內地的同時,兩地合拍漸成氣候。「最早的時候不叫合拍片,而是協助拍片或者合作拍片。」香港影評人列孚於1979年創辦了第一本在內地發行的香港電影雜誌《中外映畫》,主要介紹海內外的電影資訊,促進兩地電影文化的交流。
  • 容祖兒和香港一代
    這位香港天后的發展重心一貫在港,據說多年前來內地開演唱會成績欠佳,從此索性更加專注香港市場。她有知名度的普通話歌曲也寥寥,算得上的只有《揮著翅膀的女孩》和《小小》,都還停留在甜美小姑娘時代。因此,內地對容祖兒的印象亦長期停留在這兩首歌上。
  • 搖滾巨人信年底忙不停 創一代最愛《海闊天空》
    網易娛樂1月28日報導 搖滾巨人信2017年推出專輯《大爺門》並舉辦了《Gentle Monster》巡演,取得相當熱烈的反響,再一次將搖滾熱情傳播到更多城市。臨近農曆春節,一向倍受演出商青睞的信,活動邀約也越來越多。近日信出席澳門某廠商活動,用搖滾樂「堅持頑強「的精神帶給大家激勵,尤其是受到創業一代鍾愛的《海闊天空》,不僅是中國女排的「保留曲目」,也是一大批成功企業家的深受共鳴的歌曲,成為幾乎每場演出都會被指定的壓軸曲目。信也曾經在演出現場表示「希望這首歌,不僅可以在人生低谷的時候給予大家力量,也可以陪伴大家繼續奮鬥,創造新的輝煌」。
  • 恆昌財富:「創富一代」投資重心逐步回歸中國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高淨值人群快速增長。據瑞士信貸研究所發布的《2019年全球財富報告》顯示,2019 年中國居民的可投資資產規模突破了200萬億人民幣。與歐美發達國家市場的個人財富積累已經經歷過代際更迭不同,中國的高淨值人群是1978年改革開放後的產物,財富積累時間最長只有四十多年。四十年後的今天,「創富一代」的傳奇還在繼續。但和世界上的所有國家都不同,中國的「創富一代」在短時間裡走得太快,許多人來不及思考或者缺乏相關經驗積累來解決事業成功後的另一大課題——家族財富的代際傳承。
  • 二十年賀歲片簡史:從香港黃金一代到內地百花齊放
    如果春節聯歡晚會強調的是闔家歡樂,那麼「賀歲片」,則是對一年忙碌生活的總結,對來年精神上的展望。數字傳媒進入中國的二十多年,國人的精神世界、生活思考也開始逐漸發生變化。賀歲片之所以能夠成為一種單獨的電影品類,得益於在這個辭舊迎新之時,人們在一年的精神大餐之後,來了一頓精緻甜點。
  • 1997年香港剛回歸就迎巨大「災難」,中央出手助其挺過危機
    已脫離祖國百年的香港,終於回到母親的懷抱。也是在這一年,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逝世了。這位促成香港回歸的老人,最終還是沒能到香港的土地上走一走。03:16文/周俊生1992年,青春歌手艾敬在廣州創作了民謠歌曲《我的1997》,引爆歌壇。在這首歌裡,她唱出了中國年輕人對1997年的嚮往。
  • "一代宗師"新舊版本對比 從"宮二傳"回歸"葉問傳"
    原標題:2D/3D 從「宮二傳」回歸「葉問傳」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王家衛拍《一代宗師》拍了五年,好在他這次重新出爐的3D版並未讓人等太久,時隔整整兩年,2015年1月8日,新3D版《一代宗師》將於內地正式上映。這到底是一部炒冷飯的轉制騙錢之作,還是王家衛精心為影迷打造的良心重製?看完下面的內容對比和王家衛自己的訪談,相信每一個讀者都自會心中有數。
  • 救贖主教會將與改革宗神學院合作 裝備新一代城市教會領袖
    福音派牧師提姆凱勒所帶領的救贖主長老教會與一個保守派的聖經學院合作,在紐約建立了一所新的神學院。這間神學院的建立是為了裝備世界範圍內的教會領袖。救贖主長老教會是提姆凱勒牧師在紐約建立的,9月份剛剛度過其教會建立25周年季。救贖主教會與改革宗神學院聯手在紐約提供一個校園,新的神學院的課程將會在明年推出。
  • 《一代宗師》佔主場?BTW!香港新生力量在雄起
    《一代宗師》佔主場?BTW!    去年香港電影產量創下歷史新低,僅有49部。然而金像獎主席陳嘉上仍然認為過去一年是香港電影豐收的一年,「雖然我們數量不是太多,但數字不代表電影是否興盛,過去我們一直都在盲目追求數量。」外界解讀陳嘉上的回應頗有「強弩之末」的味道,但實際上,香港電影近幾年勢頭雖然今非昔比,不過其新生力量正在崛起,也是既成的事實。
  • 問答神州|吳小莉專訪陳啟宗:香港國安法正本清源,通識科改革在即
    2020年11月25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立法會發表了2020年施政報告。報告中她表示,過去一年多,香港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多重打擊。持續不斷的黑色暴亂,毫無底線的「政治攬炒」,反覆肆虐的新冠疫情,都令香港經濟急速下滑,各行各業倍受打擊,「關閉潮」「失業潮」亦愈演愈烈。 「東方之珠」是否真的光彩不再?接續下來,香港應當如何對特區的憲制秩序與政治體制正本清源?
  • 李小加離任記者會實錄:中國內地資本市場是前所未有的改革
    2020年是中國內地資本市場30周年,李小加也見證了中國內地資本市場成長的歷程,他用「前所未有」來形容這場變革。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現年59歲的李小加自2010年起出任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上市改革,最重要的改革已經完成,邊際上有一些要做,但最大的門檻已經去掉了,把世界的魚引進香港,並非一天兩天能夠完成,但方向已經很清晰了。」李小加表示。
  • 她是香港影壇的一代女神,如今風採依舊,魅力不減當年!
    說到香港影壇的一代女神,相信喜歡看港劇的朋友都不會陌生,在那個沒有PS年代裡,香港有很多女星不但有顏值,還有精湛的演技,完全可以秒殺現在很多花旦,女神陳雅倫就是其中之一!陳雅倫是由參加香港無線電視及華星娛樂舉辦的第四屆新秀歌唱大賽進身娛樂圈的。
  • 香港回歸20年之際,內地和香港電影融合發展成績如何?
    但是,到了1993年,香港電影從極盛開始逐步走向衰落,這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如臺灣和東南亞市場的流失,好萊塢電影的衝擊,盜版的猖獗,人才的青黃不接、目光短淺導致跟風和粗製濫造等等。而1997年,正是這個衰落過程中極為特殊的一年。
  • 「改革開放40周年 見證」改革開放成就香港 推動祖國和平統一
    說起改革開放,我有三方面的切身體會:一是改革開放40年,香港與內地唇齒相依,「祖國好,香港好;香港好,祖國更好」是改革開放所成就的「中國故事」的精彩篇章;二是《告臺灣同胞書》緊隨改革開放,清楚顯示和平統一與改革開放有著密切關係:改革開放深刻影響著兩岸關係的發展;三是本人親身經歷分享了改革開放巨大紅利,非常幸運生活在這個改革開放的大年代
  • 為武俠經典點燈,從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看中國文化的香港情懷
    一人請吃一餐飯,也夠撐一年半載。但鏡頭一轉,他看著一隊日本軍人在身邊操過,神情無奈,不想卑躬。他要接受金樓的侍應施捨剩飯,砍掉詠春木樁當柴燒及拿大衣去典當...然後是葉問抱著女兒痛哭的無聲畫面,字幕交代他的女兒,死於饑饉,再接下去,葉問已經隻身到了香港,王家衛著眼的不是民族仇恨,而是身為一代武術宗師對生活的無力感。難怪葉問慨嘆:「我七歲學拳,四十年前,未見過高山。
  • 薦讀┃ 香港回歸20年,這件事卻影響了大陸熱血青年30年
    香港回歸20年,讓我們得以回首過去的20年——那些飽含著一代又一代法律人無法取代的記憶和不能塗改的青春歲月。無論歷史的背影拉得多遠還是多近,香港與內地之間的難以割捨,都刻骨銘心。今年的7月1日,並不僅僅是一個普通建黨節,更是香港回歸20周年紀念日。時光盡荏苒,彈指一揮間,從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到現在已經走過了20個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