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鬼神輯錄

2021-02-07 小院集

蠟畫上的鬼神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夜郎無閑草」,作者疊貴。小院集經授權轉載。


曾有人斷言,在科學知識和無神論充盈的現代社會,鬼神已經隱退。對於鬼神之事,有人嗤之以鼻,有人大聲斥責,有人一如既往地迷信。而我相信我們大部分人都將信將疑,無法徹底相信或徹底懷疑。我已經說過,雖然我一直對鬼神之事感興趣,但是我得承認自己怕鬼。在野外,在老房子裡,在寂靜的山林,在夜深人靜的街道,在墓地……在這些地方我就特別害怕眼前和身後出現陌生的詭異的、逝人的面孔,我一個人走夜路,一個人走山路會發慌,還好我也始終相信我的祖先們隨時在我周圍佑護我。所以說,我不是堅定無神論者,但是也不是堅定的有神論者。一位朋友的話說的很對,「你對鬼神的世界了解太少!」確實如此。……在我看來,人是有宿命的。我來自雲貴高原,並且屬於一個古老民族的成員,有自己的母語,有自己的鬼神體系,有自己的文化,所以記錄和繼承民族文化是我的宿命,儘管我可能做的不夠。和其他人一樣,我也從小就接受著現代教育,遭受無神論的震撼,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積累,我逐漸固執地相信這個時代正如查爾斯·泰勒所說的「還遠不是一個可以落實到自滿的無神論時代。」《苗族鬼神輯錄》是一個不定期的計劃(為方便起見,我在這裡用「鬼神」一詞來涵括鬼、神、怪、魂、魄等超自然事物。),目的是在揮霍自己閒暇時光的同時,將各地苗族口頭流傳和歷史文獻記載的零散的若隱若現的鬼神形象匯總,整體呈現給大家。



在「請」鬼神們「出現」之前,我先說說我們黔東南地區苗族的有關「鬼神」的相關詞彙、鬼神的起源,下期再講鬼神們的居所,同時開始「請」鬼神。


「鬼神」的苗語名稱


黔東南地區苗語(也就是苗族三大方言區中的中部方言區),關於鬼神的名稱詞彙主要有6個,從下面這個分類表中,可已看出,苗族對鬼和神的分類是比較明確的。


名 稱

含 義

Dliangb

鬼、怪、能傷害人類的超自然事物

Dliux,Ghab Dliux

魂、魄、鬼、怪、能傷害人類的超自然事物

Zangs

惡鬼、瘟神

Ghet Niongs

家神

Ghab Hseib Ghet Niongs

家神

Vangx Diongl Bil Eb

山神水神、諸神、善神

表1 苗族鬼神詞彙


鬼神的起源


苗族人對鬼神的起源和來歷有多種解釋。


第一種說法是,鬼神與人類和萬物源於同一始祖Mais Bangx Mais Lief(音譯「妹榜妹留」,意為「蝴蝶媽媽」或「花母蝶母」)或者某個遠古生物,鬼神、人類、萬物都是卵生或卵變的。這是我閱讀凱裡市、臺江縣、丹寨縣、榕江縣等地的文獻資料以及田野訪談所知。



苗族古歌中的形象


臺江縣南宮鄉的傳說:遠古遠古的時代,Mais Bangx Mais Lief①生下了十幾個蛋,有的蛋孵出了人類始祖Vangb(央)和Lad(拉),有的孵出了動物,有的變成了鬼神,每個蛋具體孵出或變成的物種如下:


黃蛋——央

透亮的蛋——拉

白蛋——白人

朱紅的蛋——紅人

藍蛋——藍人

黑蛋——黑人

蓬鬆的蛋——水牛

褐色的蛋——黃牛

花蛋——虎

烏紅藍紋花蛋——龍

長蛋——蛇

大蛋——戈休倪(雷鬼)

又大又長的蛋——倪瓠尨(雷鬼)

紅蛋——罔羅朗、金波尤(劈樹雷電)

一節白一節透亮的蛋——莨瓠倪、波莨垨(白雷鬼)

寡蛋——未孵出任何生物而變成了7種鬼怪


寡蛋變成的7種鬼怪是:母豬怪、老虎怪、大蛇怪、壁虎怪、葉子怪、水怪、雞怪。



苗族刺繡所表現的鬼怪


丹寨縣排調鄉的傳說:遠古的時候,有一對神人夫婦,女神鴇瑙在男神氐迪死了之後,在河中感受天地之氣而懷孕,最後生下13個蛋。其中12個蛋孵出了人、雷、龍、蛇、虎以及各種鬼怪——白蛋出雷鬼,花蛋出虎鬼,綠蛋出水鬼,紅蛋出旱鬼,黑蛋出啞鬼,黃蛋出瘟疫鬼,長蛋出蛇鬼,圓蛋出悶鬼,陽蛋出笑鬼,陰蛋出哭鬼,細蛋出肚痛鬼,大蛋出重喪鬼。餘下一個寡蛋:血絲出月子鬼,蛋黃出崩山鬼,蛋氣出水腫鬼,蛋清出落水鬼等等。


凱裡市舟溪鎮的傳說與丹寨有些相像:古時候,有一對神人夫婦,女神嘎休在男神嘎莨死後,某日遇大水有感而孕,生出十二個蛋,孵了十三年才孵出六個生命——央(人類始祖)、雷、龍、虎、蛇和鼬鼠。其餘的六個孵不出,就隨意扔掉了,最後變成各種鬼怪。


臺江縣老屯鄉的一段巫辭將鬼神的誕生描述得非常生動而深情:


剩下窩尾的那些蛋,

剩下窩頭的那些蛋,

剩下那些寡蛋,

剩下那些生蛋,

誕生時沒有遇見父親,

出生時沒有遇見母親,

哭泣著往東往西,

叫喚著往西往東,

不知稱誰為母親,

不知呼誰為父親,

後來變成了山神,

後來變成了水神。


以上幾個傳說都認為鬼神與奇形怪狀、寡、生等不正常的蛋有關。


「牛」頭「獸」足的蚩尤


也有一些地區的傳說認為,鬼神是某位遠古神人的身體變成的。凱裡舟溪地區傳說,古時候有一位神人叫做「甬董」,他偷了能夠吞食日月的神人——廣的羊,被廣發現並打死了。死了之後,甬董的身體各部位變成了各種鬼怪。榕江縣計劃鄉則傳說,遠古時,有一位漂亮的姑娘被父母逼迫嫁給了天上的一位相貌醜陋的富貴男子,勉強生活不久,這姑娘就跑回了人間老家,受到父母的斥責後難以忍受痛苦,便在山上自縊死了。女孩父母悲痛之餘,請了兩位頭人——Diangb和Tis,去天上找醜男人家理論,說是男方家沒看管好姑娘,而讓她跑回來並釀成悲劇,男方家無理只好認輸,賠償了7頭牛和7兩銀子,但是Diangb和Tis卻私吞了6頭牛和6兩銀子。Diangb和Tis的行為激起了公憤,人們合力將二人處死,他們二人臨死前說:「你們殺死了我們,我們死後定會變成鬼來,使你們不得安寧!」果然,Diangb和Tis死後,他們的身體各部分都變成了各種鬼怪。



「鳥銜魚」蠟畫紋樣


大部分地區都相信,鬼怪是非善終者的魂魄變成的。那些病死、溺死的、縊死的、摔死的、餓死的、凍死的、戰死的或死於刀槍的都將變成孤魂野鬼,無法進入祖先聚集地而悠悠蕩蕩,作崇世人。臺江南宮鄉苗族認為,人有三魂,生有子女並善終者,一魂守墳,一魂守家,一魂被送往苗人魂魄聚集之地「歐尤倥」,而非善終者不得進入「歐尤倥」。據說非善終者的「魂魄」如要到「歐尤倥」去,走到路上遇見善終者,善終者也不會同意同行,若非善終者走到「歐尤倥「入口,「歐尤倥」的守門人也不會允許祂進入,祂在走頭無路的情況下,就變成了鬼。


據臺江南宮鄉傳說,鬼怪是太陽變成的。鬼怪是太陽的「墉影」變成,但「墉影」具體是什麼不可考。


除了以上幾種傳說,也有說鬼神是自然事物或者日用工具變成的。此外,還有許多來歷不明的鬼神,諸多說法形成了現在的苗族鬼神傳說。


註:①據《貴州省臺江縣的宗教迷信》,Mais Bangx Mais Lief是人類第八世祖先。


參考資料:

1、《貴州省臺江苗族的宗教迷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委員會/編,1958.

2、《黔東南州舟溪地區苗族的生活習俗》,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貴州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中國科學院貴州分院民族研究所/編印,1963.

3、《月亮山地區民族調查》,貴州省民族研究所/編印,1983.

4、《苗族鬼神》,高波/編,黔東南州文學藝術研究室印,1989.

5、《苗漢詞典(黔東方言)》,張永祥/編,貴州民族出版社,1990.

6、《漢苗詞典(黔東方言)》,王春德/編,貴州民族出版社,1992.


點擊「閱讀原文」可查看夜郎無閑草原文


本文內容轉載請聯繫「夜郎無閑草」

其他合作請聯繫小院集官方微信號

相關焦點

  • 苗族神秘的「祭鬼洗屋」習俗,畢摩作法驅鬼,牽著公雞鼻子洗屋
    苗族是一個信仰原始自然宗教和萬物有靈的民族,在傳統苗族家庭,有大人小孩生病,他們會認為是鬼神作祟。請來巫師祭祀鬼神,清掃屋子,驅除病邪。 苗族的巫師被稱為畢摩,有的地區也叫「白馬」和「宛能」的。畢摩是苗族秘密文化的傳承人,掌握著祭祀典禮的神秘知識,他們能夠溝通鬼神,與天地萬物對話。畢摩世代相傳,他們不但能夠讀誦古老深奧的苗語經典和咒語,講述苗族遙遠的傳說和發展史,還會很多絕技。像吃鐵釘,摸油鍋,上刀山,下火海等。很多項目隨著歲月的流逝慢慢失傳。在一個米鬥中插上三炷香,老畢摩開始閉上眼睛,口誦經文和咒語。
  • 苗族婚禮全過程——想娶苗族姑娘,得先了解苗族習俗
    新郎團進到新娘家第一道門檻——攔門酒攔門酒是苗族接親時,伴娘團在女方家門口設的攔門酒,新郎團都要喝了酒才能順利進到女方家。苗族盛裝——苗族女孩結婚時穿苗族銀衣苗族女孩出嫁時,都會身著盛裝,苗族銀衣上的刺繡是由女方的媽媽或者外婆或者奶奶一針一線繡成的,是苗族最珍貴也是最貴重的衣服。
  • 靖州苗族織錦:萬縷千絲 見證苗族女人的靈巧與智慧
    靖州苗族織錦。 紅網時刻10月12日訊(通訊員 龍俊霓 高黃)苗族織錦,以其繁雜的花紋,耗時的工藝,和奪目的色彩深受苗族女子喜愛,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苗族織錦的製作過程。 苗錦是苗族婦女利用當地所產的蠶絲、薴麻、木棉等纖維染彩而織,又稱織花,即以編織形成的花紋織物。
  • 凱棠苗族大歌——苗族文化的奇葩
    《凱棠苗族大歌》是苗族文化的奇葩,流傳於黔東南州府不遠的山村——距凱裡城僅30公裡的凱棠鄉,由於多種原因
  • 記載歷史 傳承文化——記綦江苗族蘆笙、苗族刺繡
    正在吹奏蘆笙的苗族男孩    記者 劉琦 攝苗族蘆笙和苗族刺繡作為苗族世代相傳的歷史文化瑰寶,在苗族發展史起到了無與倫比的重要作用。相傳,在苗族歷史三次大遷徙中,苗族男子吹笙開路,吹笙結伴,吹笙尋友,以苗族蘆笙曲調形式把苗族喜悅悲傷感情表達其中;在遷徙途中,苗族姑娘則以刺繡記路,待最後抵達可以落腳的聚居地時,從衣領到褲腳已全部繡滿,從此,每逢佳節,苗家姑娘都要穿盛裝,緬懷離去的故土,紀念英勇聰慧的前輩,同時也為了承繼前輩流傳下的這份美麗,不忘祖業,激勵後人。
  • 苗族歌師顧慶基:讓更多人學會唱苗族古歌
    每個周六,顧慶基都要到凱裡市的苗族語言文學培訓基地、苗歌協會等地去上課,教授來自臺江、丹寨、凱裡等地的熱愛苗族古歌的學員唱歌,風雨無阻,至今已經5年多了。顧慶基張淑芬夫婦 顧穎珍 攝今年76歲的顧慶基,是凱裡周邊遠近聞名的苗族歌師,與苗族古歌相伴一生。他的老家凱裡市凱棠鎮凱棠村,是一個苗族聚居的村寨。在苗寨,歌師就是當地最有文化的人,每逢大事,必請歌師開歌。
  • 【牛年說牛,戒食牛肉】‖ 【古籍】《牛戒輯錄》(《戒殺耕牛輯錄》、《戒殺牛食牛輯錄》)
    現將清朝鹹豐、同治年間刊印的《牛戒輯錄》一書整理分享於此,以饗讀者,與諸君共勉。《牛戒輯錄》一卷,又名《戒殺耕牛輯錄》、《戒殺牛食牛輯錄》。此本為清同治戊辰年(1868)重刊本,前有署名謝棠所作的序言。是一部勸人禁宰耕牛、戒食牛肉的善書,輯錄了關於戒殺牛、食牛的善文、格言、善惡果報案例等等。
  • 野在黔東南10丨苗族鬥牛,苗族牛圖騰崇拜的遺蹟
    在臺江苗族姊妹節上,有幸全程目睹一次苗族鬥牛活動。這是我長久以來第一次如此安心地享受休閒,如此愜意而自在地遠離忙碌,沒有自責,沒有空虛,沒有負罪感。西班牙鬥牛世人皆知,對中國鬥牛在資料上描述並不多,中國鬥牛的民俗似乎默默無聞。但在貴州的苗族地區,鬥牛是苗族傳統的民俗活動,苗族村寨的男女老少都喜歡看鬥牛,兩頭水牯牛以角相抵鬥以爭勝論負的活動,苗族鬥牛被稱為「東方式鬥牛」。
  • 貴州六盤水苗族風採
    苗族音樂分民歌曲調、蘆笙曲調、嗩吶曲調、蕭曲調及琴曲調等。苗族舞蹈主要有蘆笙舞和慶壇舞。市境內的苗族婚喪習俗:由於支系較多,各系的婚喪習俗大為不同。市境內的苗族,由於支系眾多,婚俗也較紛繁,且各具特色,但總體上還是大致相同。一樁婚姻的成就,大都經歷了戀愛、定親、接親三個階段,但有的苗族支系中也有父母包辦的現象。隨著社會的進步,苗族男女青年的思想也日趨解放,包辦婚姻的現象逐漸消失。
  • 貴州丹寨:「80後」苗族男青年13年收藏100件苗族服裝
    貴州丹寨:「80後」苗族男青年13年收藏100件苗族服裝 2020-10-14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織金縣後寨苗族跳花節,今年有哪些苗族歌手獻唱?
    招聘 鄉村振興 圖書 十佳苗歌 8月25日(農曆七月二十五),在貴州省織金縣後寨苗族鄉路寨河村公雞山舉辦了一年一度的苗族跳花節活動。
  • 現實生活的苗族的姓名是什麼樣子的,如何取一個正宗的苗族名字呢
    外人了解苗族的渠道多來源於網路遊戲和武俠小說,裡面的苗族角色名字漏洞百出,基本上不符合苗族的取名規則。那麼,苗族的名字是什麼樣子的呢?或者說如果有作者在寫苗疆類型的小說的時候如何給自己的角色取名呢?「姓名」包含「姓」和「名」兩部分組成,而且苗族的姓名取名規則和順序與漢族有較大差別。
  • 漢族小夥如何才能把苗族女孩娶回家?苗族姑娘:只要滿足一點就行!
    苗族可以說是一個十分美麗而又歷史悠長的民族了,說到苗族,想必大家第一想到的便是苗族人們的服飾了。苗族的服飾可謂是十分的漂亮和特別,我們在去苗族旅遊的時候可以發現一些姑娘們經常頂著一頭看起來十分漂亮的頭飾,十分華麗,脖子上也掛著一些十分特別特別的裝飾品,那麼漢族小夥怎樣才能娶到苗族的姑娘們呢?
  • 鬼神傳說!《鬼神童子ZENKI》!
    千年之後,憑依獸再度現世。黑暗再度逼近鬼神鎮與這個世界!    殘暴的鬼神並不聽從管教。為了約束強大的鬼神,役小明使用役小角大法師留下的護法輪將鬼神變為小孩模樣,只在需要的時候將鬼神恢復原樣。
  • 苗族服飾圖案,你了解多少?
    苗族服飾圖案,你了解多少?|苗族服飾圖案之蝴蝶紋在苗族蠟染中,姿態各異的蝴蝶圖案,是蠟染藝人們創作的永恆主題之一。而苗族人苗族對蝴蝶的崇拜,由來已久。
  • 文化| 苗族「笙笙」不息的秘密
    文化 | 苗族「笙笙」不息的秘密 2020-12-20 18: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苗族拳術.動作簡單實用
    苗族是一個長期遷徙的、以農業為主的少數民族;在古代、因為戰爭的需要,苗族人民不得不總結出一些實用的具有攻防價值的組合動作來世代相傳用以正當自衛、防衛。隨著熱兵器的在世界戰場上的盛行、加上苗族人民已經十分厭惡戰爭及當今社會的安定及法制社會體系的健全,苗族人民基本上早把苗拳技藝收藏壓入箱底,並改習練那種積極向上、娛人娛己的民族舞蹈。
  • 貴州省將舉辦首屆苗族春晚
    中國(貴州)2019首屆苗族春晚將於2019年元月19日晚在白雲區貴州非遺大劇院舉行。本次春晚將邀請省內外的知名藝術家和民間非遺傳承人登臺展現苗族的文化藝術,通過文化藝術的方式更多的展現苗族地區在改革開放40年來所取得的優異成績,謳歌在黨的關心幫助下苗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 苗文化的綜合載體——苗族服飾
    苗文化的綜合載體苗族是世界上服裝種類最多的民族,苗族服飾是中國服飾的活化石。湘西苗族服飾是中國苗族服飾的發源地之一,以其歷史悠久、古樸典雅、文化積澱深厚而受到國內外人士的關注。凡來過湘西苗族地區的人,無不為他們身上所穿戴的絢麗服飾所傾倒。
  • 凱裡苗族語言培訓基地合唱團驚豔亮相2018谷隴苗族蘆笙節開幕式
    11月4日,2018貴州黃平谷隴苗族蘆笙節在谷隴鎮隆重開幕,凱裡苗族語言培訓基地合唱團驚豔亮相開幕式,精彩的演唱震撼全場。 據悉, 谷隴蘆笙會是黃平農曆九月蘆笙會的高潮,每年的農曆九月二十七在素有「天下第一苗鎮,中國銀飾之都」美譽的谷隴舉行,是苗族地區規模最大的蘆笙會,被列為中國十大民族民間集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