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小夥拜師中國相聲名家:用熱愛將曲藝傳承

2020-12-26 歐洲時報官方

【歐洲時報特約記者陳貫之12月10日報導】一位金髮碧眼、說著流利而標準普通話的烏克蘭小夥,把中國的"繞口令"常年掛在嘴邊。踏上異國之路、拜入名師門下,披一身大褂、持一把摺扇、拿一條手絹、立一張方桌……小夥與相聲的故事由此拉開帷幕。

2020年12月7日,烏克蘭小夥耶果(右)和中國青年相聲演員閆佳寶(左)及韓雪松(中)一起在北京的家中排練新創作的相聲節目。(圖片來源:本文圖片均由歐洲時報特約記者李大鵬 攝)

踏上漢語橋初次識相聲

耶果(Yegor)於2008年因交換生項目第一次來到中國,共學習了八個月的中文課程,看似不長的留學經歷卻讓他對神秘的東方國度流連忘返,堅定了留在中國的決心。本科畢業後,一場跨越全球的比賽改變了耶果的人生軌跡。

"2010年我代表烏克蘭參加了第九屆世界漢語橋大賽。"耶果說,烏克蘭屬於小賽區,只有拿到第一名才有資格來到中國參加決賽。最終,耶果以領先於第二名0.03%的成績優勢,獲得了烏克蘭賽區的第一名,踏上了前往中國的"漢語橋",也終於實現了走進中國的願望。

烏克蘭小夥耶果講述自己與相聲結緣、愛上相聲的故事。

從全球三十強、十二強、耶果最終獲得第九屆世界漢語橋大賽的第八名。令耶果沒有想到的是,這場比賽裡收穫的不僅僅是與世界各國的中文愛好者同臺競技,拿到了一個證明自己中文水平的證書,耶果還遇到了一位影響他一生的人,他的相聲啟蒙人、未來的師傅,丁廣泉。

2020年12月7日,相聲演員耶果(右)在北京的家中接受專訪。

"相聲幫助我真正了解中國"

相聲是一種中國民間的說唱曲藝,源於中國華北地區,流行於京津冀區域,始於明清,盛於當代。

丁廣泉是中國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2010年他恰巧在比賽現場進行表演。"比賽結束後我跑去評委席對師傅說,我想跟您學相聲。師傅說沒問題,等畢業了你來北京找我。"耶果說,他當時的夢想就是畢業去到北京,一定要跟丁廣泉學習相聲。

2013年,耶果正式拜師丁廣泉,開始接受專業化的相聲學習。

2020年12月7日,相聲演員耶果(右)在北京的家中背新創作的相聲節目臺詞。

在中國文化裡,"師傅"一詞區別於老師,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稱呼,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師傅"的重量更為深刻。耶果說,烏克蘭200年前也有師傅的概念,鐵匠、工匠會把手藝傳給徒弟,但現在已經失傳。來到中國拜入丁師傅門下,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師徒之間的情誼。

"師傅不僅負責我的能力,還教我做人、道德。"耶果說,師徒之間雖沒有真正的血緣關係,但本質又很像,這是他之前不曾想過的概念。"師傅把我當自己人,把徒弟們當自己的孩子,把他所有的東西都給了我。"

耶果說,師傅對他的要求很高,不能因為是外國人就在學習的過程中打折扣、給寬容。學相聲之前,耶果對中文的熟悉程度只是讓別人聽懂。在師傅的指導下,耶果的中文發音、聲調、停頓、內涵等方面都被糾正。耶果現在不僅是一個中文流利的小夥子,他能夠聽懂、清楚漢字背後的含義,既明"話裡"也通"話外"。

同其他師哥師弟一樣,丁師傅對耶果的四年多教學時間裡分文不取。"我不僅學到了相聲技巧,我學到了師傅的精神,就是熱愛。"耶果說。

2020年12月7日,相聲演員耶果(右)修改新創作的相聲節目臺詞及斷句。

創辦"相聲遇上外國人"社團

"曾經我把相聲當工具,以此提高我的中文。後來我發現語言才是工具。"在耶果看來,學相聲既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讓他通過這門傳統藝術真正地融入了中國。

因為一檔節目錄製,耶果結識了現在的兩位搭檔,青年相聲演員韓雪松和閆佳寶。

閆佳寶說,耶果不同於其他會說中文的外國人,他對幽默的感覺更加深刻。"現在觀眾對外國人並不陌生了,不像以前大山(加拿大籍相聲演員)那會,說個俏皮話就樂了。"

既有相聲基礎,又有對幽默的理解,三人一拍即合從2016年組成搭檔共同表演,並共同創辦了"相聲遇上外國人"社團。除流動演員外,目前該社團目前長駐成員20人,以外籍相聲演員為主,涵蓋美國、義大利、日本、剛果、俄羅斯等國家,該社團還會繼續為觀眾表演中外結合的相聲藝術。

現在耶果除了表演相聲,還是一位出色的歌手、主持人,活躍在中國各個城市的舞臺上;他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遇到了自己的中國妻子;他走進中國農村,去貧困地區表演……耶果的中國故事仍在書寫。

相關焦點

  • 相聲名家倪明慶祝小徒弟當爹,追憶當年拜師儀式,姜昆等大咖助陣
    日前,相聲名家倪明發文慶祝小徒弟當爹,而且是雙喜臨門,並且追憶了一下當年,自己收徒的經歷,引發了不少網友的關注和熱議。從倪明發文不難看出,對於小徒弟金昱帆可以說是甚至喜愛,這也難怪,當初,小徒弟拜師的時候僅有10歲,如今已經成家立業。
  • 封箱演出,紅星社「收徒拜師(謝師)」儀式傳承曲藝文化
    傳承曲藝傳統,弘揚民族文化,1月11日晚,在業內外和相聲觀眾中享有良好聲譽的「紅星曲藝傳承社」在長沙舉行了收徒拜師(謝師)儀式暨己亥年封箱演出,本次「盛典」,將相聲界最為傳統、最為隆重的「拜師儀式」(即「擺知」)與「年度封箱」合為一體,更顯其莊重,現場200多位觀眾朋友見證了這一喜事
  • 春晚一炮而紅的相聲名嘴李偉健收徒,姜昆李金鬥等名家到場助陣
    11月11日,既是一年一度的購物節,也是流傳於年輕人中的光棍節,而在這一天,北京相聲名家、中國廣播藝術團國家一級演員、北京市曲藝家協會主席李偉健收徒儀式在北京舉行。我們向李偉健老師祝賀!並且,11月11日是李偉健49歲的生日,我們同時祝李偉健生日快樂!
  • 他與郭德綱同一天拜師,如今再也不說相聲
    侯門相聲,傳承於侯寶林大師,在經過中庸但依舊可期的侯耀文先生之後,有了郭德綱先生。郭德綱先生不僅將侯門相聲發揚光大,更推動了中國傳統相聲走向更大的舞臺,這是相聲之幸運。這話不是我說,也是相聲界一些健在的大師們說的。如果單論對當代相聲的影響力,排名靠前的前被大師們都比不上郭德綱的思想。我一直敬佩郭德綱,這是一個從未放棄相聲卻讓你想起他就能想起相聲的當代娛樂大師。
  • 曲藝名家馬增蕙作品選首發 助力非遺傳承
    新華社北京9月12日電(記者史競男)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中國曲藝藝術,由中國出版集團、人民音樂出版社推出的《曲藝名家馬增蕙先生作品選》12日在京首發。  馬增蕙是我國曲藝名家、著名單弦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單弦」代表性傳承人。
  • 他是最有相聲造詣的演員之一,卻從未正式拜師,徒弟倒是一大堆
    相聲流傳至今已經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了,一直廣受男女老少的喜愛。相聲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說唱曲藝,它的主要形式有說、學、逗、唱。還記得每年的春節家人相聚一堂,一起為了電視中的相聲界面開懷大笑,仿佛就完了一年的煩惱。
  • 姜昆、馮鞏、殷秀梅等一眾大咖共聚 慶祝相聲名家趙炎從藝50周年
    中國廣播藝術團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1日電 (記者 應妮)「趙炎老師身上深厚的表演功底,是一點點鍛鍊出來的;不像現在有些個相聲演員,一個段子火了就成了網紅」,在30日的「相聲名家趙炎從藝50周年藝術成就研討會」上,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
  • 《曲藝名家馬增蕙先生作品選》在京首發
    《曲藝名家馬增蕙先生作品選》在京首發 2019-09-12 18:50:5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 名家周末大舞臺丨黃俊英、何克寧、梁玉嶸……廣東音樂、曲藝名家...
    9月5日晚,「粵韻廣州塔——名家周末大舞臺」第七期廣東音樂、曲藝首場專場晚會如約上演。廣東音樂、曲藝名家齊聚亮相,與廣東音樂曲藝團的其他優秀演員、演奏員一道,為現場觀眾獻上一臺精彩的廣東音樂、曲藝大餐。
  • 曲藝名家「送歡笑」進瑞城
    以曲藝為媒,展瑞城風採。12月18日晚,曲藝名家「送歡笑」活動走進瑞城。在市政會議中心大會堂,多位全國聞名曲藝家以嫻熟高超的技藝、惟妙惟肖的表演,為市民帶來一場高水準、高品質的藝術盛宴。 據悉,該演出是曲藝名家「送歡笑」走進溫州演出(瑞安專場),登臺亮相的有鞏漢林、陳寒柏、翁仁康等群眾耳熟能詳的曲藝名家,還有本土藝術家如市曲藝家協會主席陳德華、中國曲藝牡丹獎獲得者陳春蘭等。
  • 中國曲協「送歡笑」到鷹城!姜昆、戴志誠、範軍等曲藝名家聯袂獻藝
    大河網訊(記者 蔡長偉 通訊員 雷小軍)姜昆、戴志誠、範軍等曲藝名家輪番登場,河洛大鼓、相聲、小品等曲藝節目競相上演。12月22日,中國曲協曲藝名家新秀「送歡笑」走進平頂山專場演出激情上演,為鷹城人民送上了一場精彩的文藝盛宴。
  • 姜昆、戴志誠、範軍等曲藝名家「送歡笑」到鷹城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張建新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王冰珂 通訊員雷小軍姜昆、戴志誠、範軍等曲藝名家輪番登場,河洛大鼓、相聲、小品等曲藝節目競相上演。12月22日,中國曲協曲藝名家新秀「送歡笑」走進平頂山專場演出激情上演,為鷹城人民送上了一場精彩的文藝盛宴。當晚,在平頂山市藝術中心,氣勢雄渾的河洛大鼓《黃河魂》,詼諧幽默的相聲《寫作平行線》,取材於身邊小事、讓人忍俊不禁的山東快書《闖紅燈》,宛轉悠揚的山東琴書《月亮之上》……豐富多彩的節目引得現場掌聲此起彼伏。
  • 「相聲精粹+創新元素」,《2021新春相聲大會》為傳統曲藝「賦新能」
    以首個作品為例,「相聲名家隊」的代表王佩元和「相聲新秀隊」的代表高曉攀率先組合出場,前者為相聲名家常寶霆的弟子,功力深厚,後者是「嘻哈包袱鋪」的班主高曉攀,備受年輕人喜愛。 除此之外,其他期的群口相聲亦有不同的側重,給予了觀眾極為豐富的感受。比如,第三期的《學外語》,青年相聲演員閆佳寶搭檔來自哈薩克斯坦的Tina和來自烏克蘭的耶果,借語言不通之梗,造出了一連串笑料。
  • 濟南 | 少兒曲藝傳承紀錄片《泉脈 • 尋聲》
    山東聲相藝術文化傳媒出品,山東聲相藝術學府 「 十三太保 」 領銜主演的曲藝傳承紀錄片《泉脈 · 尋聲》正式全網發布 ……他們先後參加中國曲藝家協會主辦的全國少兒曲藝展演、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曲藝名家展演、中國首屆相聲小品大賽、「用山東快書講好中國故事」全國山東快書展演、山東省文化廳」百姓大舞臺「演出;先後錄製中央電視臺戲曲春晚、中央電視臺
  • 兩岸藝術家「雲端」牽手 傳統曲藝正發力
    本屆歡樂匯由中國文聯、中國曲協、福建省文聯共同主辦,通過展演展示、座談研討、紀念展覽、名家講座、實地採風等多種形式,共促兩岸曲藝交流發展。曲藝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說唱藝術,新的時代背景下,其發展既面臨機遇,也迎來挑戰。如何覓得「風口」?
  • 兩岸曲藝家「雲」聚福建永安「歡樂匯」
    研討會重溫了歡樂匯十年的發展歷程,回顧了兩岸曲藝界交往交流的情況,總結了活動的經驗和成就,展望了未來海峽兩岸曲藝事業的發展路徑以及曲藝藝術的傳承與創新等。臺東大學音樂系教授、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郭美女說,「此次躬逢其盛,榮幸參與第十屆的海峽兩岸曲藝歡樂會,對其兩岸交流確實有其必要性,雖在生活背景上有些許的不同,但可透過交流活動達到彼此相互學習觀摩的必要性。」
  • 德雲文化廣場開工當日,中國曲藝研修院也宣布成立,姜昆現身祝賀
    ​中國曲協曲藝研修院成立後,將作為中國曲藝的教育基地、藝術創作交流基地、高端人才培訓基地、曲藝精品孵化基地、地方曲種傳承基地和曲藝理論研討基地。換言之,這裡將成為未來中國曲藝高端人才的「搖籃」,當然相聲行當也包括在內。它的成立可以說,要從根源上解決目前曲藝普遍遇到的發展緩慢,甚至退步的尷尬境地。拿相聲行業來說,當前一提起相聲,大家感覺很火。但實際上只是虛火而已,因為沒有多少新的經典相聲作品問世。
  • 拋物線・兩岸人文名家講壇 -- 文化創新與傳承 大師齊聚臺北開講
    華夏經緯網2月9日訊:「拋物線・兩岸人文名家講壇」由九州文化傳播中心、《國家人文歷史》雜誌社聯合主辦。兩岸重量級文化名家姜昆、劉雪楓、龔靜染、羅智成於今(9)日聚首臺灣師範大學,展開一場跨海峽兩岸、充滿激蕩火花的大師對話。
  • 蘇州市曲藝名家齊聚「評彈之鄉」黃埭鎮
    昨天(1月16日),蘇州市曲藝家協會八屆五次理事會在黃埭鎮召開,並舉行「評彈之鄉 品味黃埭」光裕之星——2021蘇州評彈曲藝名家新星新年惠民演出,袁小良
  • 凌雲相聲大會落幕,馮鞏戴志誠王彤等名家薈萃,歡聲笑語掌聲雷動
    日前,相聲行業可以說是喜事不斷,這兩天,我們聊了聊備受矚目的德雲龍字科招生,影響力可以說驚人,200多萬網友參與報名,直播收入也是相當喜人,另外,第二屆京津冀曲藝邀請賽也是備受矚目,相聲名家李金鬥、石富寬和李增瑞坐鎮評委席,還有苗阜和方清平表演嘉賓登臺獻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