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何不敢揭竿而起,而是選擇逃匿於芒碭山?

2020-11-19 騰訊網

中國皇帝很多,但是許多人生平淡無奇,可是劉邦卻最具傳奇色彩。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劉邦從布衣到天子間只經歷七年兩階段。三年反秦四年楚漢戰爭,從百姓一下子奪了政權當了皇帝。這個先例如果傳出去天下百姓只能都想過把皇帝癮。

劉邦最初是秦朝的泗水亭亭長,是一個基層小幹部。當時秦朝末年,百姓苦於秦朝的暴政徭役,民怨沸騰。秦朝為了修驪山的陵墓,大肆徵發徭役。劉邦作為泗水亭亭長,他的任務是為縣裡送役徒去酈山。

可是旅途艱辛,劉邦一行人離開豐邑叫豐西澤時,役徒開始逃亡,豐西澤離他出發地不過幾十裡地,逃了一半。劉邦心中估計,如果按這個形式發展下去,還沒到驪山,這些人定會全部逃光。按照秦朝的法律,劉邦沒有完成押送役徒的任務,其罪當誅!這時候的劉邦,該作何選擇?是選擇揭竿而起,做反秦第一人嗎?

事實證明,反秦第一人是陳勝,不是劉邦。陳勝於公元前209年,和其他900名窮苦農民在兩名秦吏押送下,日夜兼程趕往漁陽。可是路上遇到大雨,道路阻塞,無法通行。大家都知道「失期當斬」,於是陳勝挺身而出,鼓動大家揭竿而起,反對秦朝暴政。

劉邦的境遇和陳勝頗為相似,可劉邦卻選擇了夜間釋放了所押送的剩餘役徒,他告訴大夥:「各位都走吧,我也從此一去不返了!」這事叫豐西澤縱徒。剩餘的人反而不走了,覺得劉邦仗義,於是就跟隨他。劉邦高興,痛飲一番,說,壯士行何畏?於是一行人落草為寇,隱居在芒碭山。史載三個字,亡匿隱。逃亡隱居了下來。

那麼劉邦為何不敢揭竿而起,做反秦第一人,而是選擇落草為寇?首先第一點,歷代王朝下,第一波農民起義大都是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是槍打出頭鳥,王朝末年,雖然對地方的掌控力大不如前,但是國家的戰爭機器一旦運行起來,那麼它就是有毀滅性的。陳勝作為反秦義軍的先驅,受限於農民起義的局限性,而秦朝戰爭機器不顧各地的英豪,直撲反秦主力的陳勝「張楚「政權,陳勝最終被也車夫莊賈殺害, 成為千古遺恨。

第二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時間問題。陳勝起義是秦二世元年的七月,而劉邦豐西澤縱徒發生在什麼時候呢?史書沒有記載,但是一定是在秦始皇時期。劉邦落草為寇後,秦始皇帝常說「東南有天子氣」,因而巡遊東方,藉以鎮伏東南的天子氣。劉邦懷疑這件事與自己有關,就隱身在芒山、碭山一帶的山澤巖石之間。

天子氣自然是假,但秦始皇東巡卻是真實發生的。秦始皇在世的時候,一直巡遊四方,就是為了鎮壓各地蠢蠢欲動的反秦勢力。劉邦再膽大包天,也不敢在秦始皇生前起兵,如果他起兵,結果一定是被剿滅!

相關焦點

  • 出土於永城芒碭山「四神雲氣圖」青龍、白虎、朱雀、為何獨缺玄武
    芒碭山「四神雲氣圖」出土於河南永城市芒碭山梁共王劉買陵,因該墓位於芒山鎮柿園村,又稱「柿園壁畫墓」。1986年發現,1987年9月至1991年9月進行發掘清理。該墓屬於大型崖洞墓,它座東面西,由墓道、甬道、主室、耳室、巷道及排水系統組成,長約70餘米,總面積383平方米。
  • 裝束復原丨4月27日,芒碭山帶你穿越漢朝!
    4月27日,第四屆芒碭山攝影季將在芒碭山藝術區(原陶瓷廠舊址)舉行盛大的開幕活動。
  • 永城芒碭山系的黃土山(上):古墓麗影尋幽蹤
    黃土山出土的文宮鍾【閱讀提示】遠古的文明,神秘的古墓,豪華古墓中與棺木為伴的寶藏,這些無一不吸引著盜墓者的趨之若鶩,從曹操派兵首盜梁王墓冢到如今,芒碭山珍寶是招來賊如潮。1995年春,在芒碭山發生一起盜墓大案,一夥盜墓賊炸開了夫子山上的漢梁王墓,盜走價值連城的玉璧等寶物數百件。永城警方經過全力偵破,追回相關文物。但是此後,盜墓賊們並沒有停止冒險,芒碭山漢梁王墓葬群仍經常發生被盜的事情。其中,最嚴重的就是發生在黃土山的盜墓事件。1999年8月,盜墓賊從該山二號墓盜出文物100餘件,後被永城市公安局一舉抓獲並將所盜文物全部收繳。
  • 芒碭山旅遊景區:組織退伍軍人開展慶祝「八一」建軍節活動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 通訊員 杜舸)集中軍訓、拉歌比賽...... 7月29日,在「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芒碭山旅遊景區黨工委組織單位退伍老兵舉行「重溫入伍風採,共迎『八一』建軍節」系列活動。大家對企業的關心關愛以及親切慰問表示感謝,紛紛表示要將軍人紀律嚴明、素質過硬、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優良品質和作風延續到崗位工作中,做到「退伍不褪色」,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時時處處起好帶頭作用,為企業改革創新、高質量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會上,芒碭山旅遊景區黨工委委員、永城市旅遊發展集團公司總經理魯玉從三個方面做出要求:一是發揚傳統、永葆本色。
  • 劉邦:天命神授,註定是一逢風雨化成龍?
    劉邦也來祝賀,一進門,發現有這個規矩,並不氣餒,堂而皇之的賀帖上寫上了賀禮萬金,其實一文錢也沒有出。你說,負責登記的工作人員發現這個事情後悔怎麼辦?一定會告訴蕭何。因為蕭何是主管,記了帳,又沒有錢,管事的蕭何說不清楚。蕭何就是聰明,眼珠一轉,計上心頭,自己沒有出面解決問題,怕得罪人;也沒有稟告上司沛縣縣令,怕說自己無能,而是告訴了當事人呂公。聰明的人不敢擔當,註定不能當一把手。
  • 劉邦私自在豐西放走驪山徒,是有計劃和預謀的,他留下了5個破綻
    而劉邦此次西行,居然在第一天就出現大量逃亡事件,這有違常理。 破綻4:既不上報,也不安排追捕 事件發生後,劉邦說跟縣令報告也於事無補,這顯然是一種推脫。首先,逃亡事件發生在本縣轄境,輸送驪山徒又是本縣承擔的任務,依照封建法律,沛縣地方官對追捕逃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縣令必然會全力配合,而決不敢有絲毫怠慢。
  • 去碭山不再只是梨花,還有碭山的饕鬄美食不能錯過!
    特意選擇了3月底,梨花還沒盛開的時候去碭山。因為,琢磨著現在正閱讀這些文字的您,看的心癢、起了意後,準備去碭山賞花的那時候,興許花就已經開的旺盛了。3月27日,連續一周的陰雨天后,我們選擇了風和日麗的一日,驅車前往碭山。在花還未盛開的時候,先去探探路,為大家介紹一條吃好又玩好的路線,如若你喜歡,就慢慢往下看。
  • 斬「白帝子」是一個謊言,劉邦斬蛇起義和大澤鄉起義形式上的雷同
    我為什麼會說劉邦斬蛇起義是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的"山寨版"或"翻版"呢?漢高祖劉邦一直是無白書生十分尊崇和敬仰的歷史人物,這位大漢民族的奠基者和漢文化的創造者,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傳奇。有人根據他"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好酒及色"以及喝酒不給店家錢等,而說他是一個混混,一個無賴,或者一個流氓,我覺得這些說法實在是對先人的大不敬。
  • 劉邦身無分文赴呂公之宴,成就了一段好姻緣,也打下了半邊江山
    當時,距沛縣不遠的單文縣有一個姓呂的名門望族。這個呂家的男主人呂公與沛縣縣令交好、且全家人曾在沛縣為躲避仇人,避過一陣風頭,後來又打算在沛縣定居;於是呂公便在沛縣大擺宴席,宴請縣令及沛縣父老鄉紳;而宴會的主持者及承辦人即是沛縣主薄蕭何。
  • 樊噲隨劉邦出生入死,為何劉邦臨死之前,一定要下令殺了他?
    同時他還是劉邦親戚,娶了呂后妹妹呂嬃,對劉邦有著救命之恩,為何劉邦臨終前要處死樊噲?我們一起往下看。樊噲因狗肉與劉邦相識,後來劉邦芒碭山起義,樊噲也一起參與。因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立有平沛縣、攻城陽、破秦河守軍等戰功,在軍中獲得頭號猛將這個稱號。不僅如此,他還多次在危險中拯救劉邦。
  • 來份劉邦的簡歷,感受下少年不得志,也能成大事
    ▲陳道明飾演的劉邦公元前256年,劉邦1歲。出生於沛郡豐邑中陽裡,從小就遊出好閒,不好好務農,讓老爹操碎了心;公元前224年,劉邦33歲。▲劉邦雕像公元前221年,劉邦36歲。觀秦始皇出巡,看到人家比他只大三歲,但卻事業有成,不禁感慨:「嗟呼,大丈夫當如此也!」
  • 曹氏為劉邦生下了長子,這個曹氏是何許人,為何一直沒有聽說過
    劉邦跟曹氏有了婚姻關係,為什麼還是說不清道不明的,不把人家娶了呢?在秦朝末年時期,男女有很多接觸的機會,沒有明清那麼嚴,所以對於婚姻自然會很開放,在當時改嫁的事情經常發生。但外婦還是很罕見的情況,曹氏有著不一般的身份,要不然她怎麼會願意當劉邦的情人呢。
  • 張飛敢打呂布關羽趙雲,卻不打另外三人,他是不敢打還是不想打?
    並不像某些新版電視劇演的那樣,被呂布打下馬來,如果關羽青龍刀不及時格擋,張飛就沒命了。張飛一直不服呂布,有事沒事就想找呂布打一架,弄得呂布一個頭兩個大,見了張飛就想繞著走,實在躲不過去就開打,打了一百回合也分不出勝負。有了貂蟬還喜歡部下之妻的呂布,後來應該是打不過張飛的——呂布在建安三年在白門樓被曹操勒死,張飛在建安五年才在芒碭山「娶」了夏侯淵的侄女。
  • 劉邦沒有身份的女人曹氏,她的後代,二百多年後靠抓鬮做了皇帝?
    第一個問題:曹氏的出身劉邦與曹氏,既然有了事實婚姻,為何不娶曹氏?我們從社會環境來分析。秦末漢初,不像明清那麼禁錮,男女之間接觸的機會很多,婚姻的開放程度比較高。假如劉邦只是個平民,活成老光棍的他,沒有理由不娶已經給他生了兒子的女人。只有一種可能,劉邦是有身份的人,婚姻要門當戶對,曹氏不符合要求,可以當小妾,但要在劉邦娶妻之後。曹氏的身份不大可能是士族家庭的女兒,因為這種家庭出身,不會允許她給人當情人,哪怕是喪偶,再嫁也得由父母說了算。
  • 從劉邦到朱元璋,真命天子的出生,都伴隨著怎樣的異象?
    也就是說,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是「感孕而生」的,他的生父並非劉太公,而是蛟龍。           對於劉邦的「真龍之身」,史料中還有後續記載。高祖即自疑,亡匿,隱於芒碭山澤巖石之間。呂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后曰:「季所居上,常有雲氣,故從往常得季。」          這段話的大致意思是:         秦始皇曾經說:「東南方向有天子之氣。」於是親自東遊驗證。劉邦認為秦始皇說的正是自己,為了避禍便藏到了芒碭山中。呂雉等人去找他,總是很容易找到,劉邦覺得奇怪,問是怎麼回事。
  • 50歲秦始皇駕崩時,48歲劉邦的事業剛開始,他如何做到7年稱帝的
    這個時候48歲的劉邦,也從芒碭山出來帶領老家人起義了。同時,24歲的項羽跟著叔父項梁,也從吳中(蘇州)起義一路向北殺來。當秦軍將領平叛起義軍的時候,劉邦看到形勢不妙,自己必須要找一棵大樹來庇護,就是在這個情況下,他針對不同的起義軍做了一番甄別,覺得只有項梁才能成氣候,所以,他就投奔了項梁。
  • 誰敢跟高祖劉邦隨便開玩笑?
    伴君如伴虎,常在君側,俯首帖耳低眉順目似乎是唯一的選擇。但,對那些善與虎處、擅於飼虎的高人,動手揪老虎的鬍子老虎都不惱;相反,老虎還跟他伸爪子晃腦袋樂顛顛玩鬧呢。人與人相處,就這麼奇怪,乖順者不一定不被吃,扎刺俏皮的倒可能會受寵。漢汾陰侯周昌,就是這麼一個奇人。
  • 劉邦靠這3板斧,讓六國後裔不敢反漢
    為何劉邦建立漢朝之後,六國後裔卻再無人反對?01六國為何反秦秦始皇一統天下,六國文字和度量衡都被廢除,實現了「車同軌。這還不算,秦始皇還遷徙天下富戶十二萬人到鹹陽居住,將六國的公主和美女收入後宮,天下之人敢怒而不敢言。秦朝修建宮殿、陵墓、長城等各種工程,導致賦稅徭役繁重,而秦朝法律嚴苛,因此盧生總結「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並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