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貴金牧師上海講座分享(一):當代教會聖樂路向與對中國教會當下...

2021-01-09 基督教資訊平臺

朱貴金牧師聖樂講座上海開講 首場主題談當代教會聖樂路向(圖:基督時報/姚頌恕)

2017年11月21日(周二)晚7:00,朱貴金牧師在上海國際禮拜堂準時開講聖樂講座,首場講座主題為「當代教會聖樂路向探討」,在為時一個半小時的講解中,朱牧師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和豐富翔實的例證,根據時代背景、歷史事實,向在場聽眾分析了當代教會聖樂在不斷發展的文化潮流中應該走的方向和目前存在的問題。

講座在上海國際禮拜堂大堂舉行,朱貴金牧師先帶領到場聽眾做了開始的禱告,接著,他以一首歌開始了這次的講座。他說,他在地上、在天上都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唱詩歌。他強調讚美的重要性,說,將來在天上,講道沒有了,查經沒有了,唯有讚美一直不會停止。因此,教會需要重視音樂,當代教會聖樂的路向探討也是重要的。

一、搖滾樂與新紀元音樂

在接下來的講座中,他重點講到,文化是承載神學的,所以要探討聖樂,首先要了解現世文化的趨勢。他列舉了兩個例子:起源於撒旦教的搖滾樂和容易將人引向「修煉自身成為小上帝」之路的新紀元音樂。朱牧師用這兩個例子提醒大家,我們周圍的文化是在悄然變化的,會影響教會,我們若無敏銳的心發現這些文化變化,有可能會跟隨這些文化的潮流走,卻沒有分辨。這樣,就會出現危險,甚至到了使信徒顛覆基督信仰的地步。

二、聖樂的範圍

朱牧師所重點講解的第二部分是教會聖樂的分類。 「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西3:16)他借用保羅的這句話,首先強調,讚美應該是被上帝的恩感動而唱的音樂,,而不是被旋律、樂器等感動。

而聖樂的範圍則包括詩篇、讚美詩、靈歌、頌讚曲、聖樂作品。朱貴金牧師介紹,當今的聖樂分三類:大型聖樂作品、中型聖樂作品和小型聖樂作品。在這一段講解中,來自中國山東沂南鄉土教會的朱牧師講解了中國自己特有的靈歌例如《九九寒天》《小五更》《泰澤之歌》等。他指出,這一類,只要是神學教義沒有問題,都是在聖樂的範圍。

接著,他指出,並不是所有的聖樂都可以用在崇拜當中,因為崇拜是要以神為本歌頌神。而當今一些音樂是比較注重自我感覺的,這種偏個人性的、注重屬靈感受的音樂,並不適合用在崇拜過程中,而可以應用在傳播福音的過程當中。他舉的其中一首歌便是《野地的花》。

三、當下中國教會聖樂存在的問題

最後,朱牧師談到中國教會聖樂當中存在的問題,其中的問題之一是教會存在的一種所謂「聖樂」——「嫁接」音樂,就是教會中有人把世俗的音樂加上信仰的歌詞,改造成聖樂。例如,有人將經典名曲《世上只有媽媽好》改編成《世上只有耶穌好》,甚至有人將《白毛女》著名選段改編成《馬裡亞尋主淚雙流》。對此,

朱貴金牧師持否定的態度,他指出這樣的所謂「聖樂」存在的問題之一是聯想問題,因為旋律本是為了原有的歌詞而寫,在聽的過程當中便會讓人有聯想,例如聽《馬裡亞尋主淚雙流》便會聯想到喜兒披頭散髮的悲苦樣子,如何能想像得到耶穌基督呢?

此外,「嫁接」音樂其實是暴露了教會無法引領文化潮流,反而隨波逐流的樣態,這也是許多高層人士、知識分子不願意接觸教會的原因。此外,這也是在用低俗音樂攪擾上帝的耳朵。

朱牧師對此指出,要先做傳統的兒子,後做傳統的「叛徒」。我們當今的聖樂,首先要老老實實跟著如同豐富的寶藏一樣的傳統聖樂學,然後再在當今的處境當中求變,但是不可讓步的是以神為本。

講座及朱貴金牧師簡介:

朱貴金牧師主講聖樂講座包括四場,在接下來的三個周二中,朱牧師將分享另外三個主題:《崇拜中音樂和神學的關係》《基督教的文化和藝術縱覽》以及《巴赫與韓德爾聖樂鑑賞》,均在上海國際禮拜堂大堂於每周二晚7:00舉行。

朱貴金牧師,1964年12月生於山東沂南,華東神學院神學本科畢業,師從沈瑞良老師學習聲樂,後在上海音樂學院進修三年,師從馬革順教授學習合唱指揮。

2005年獲新加坡三一神學院神學碩士學位(M. Th),主修音樂與崇拜,同年獲得英國聖三一大學聲樂演出文憑(VoicePerformance)。曾參與新加坡哈利路亞合唱團演出於濱海藝術中心,演出曲目包括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幻想交響曲》,門德爾頌的《聖保羅》、《以利亞》,以及現代基督教作曲家梅廣文博士作品等。

回國後,朱貴金牧師曾多次在基督教重要節日及音樂崇拜中擔任獨唱,以及受邀在中國各地教會講座授課百餘場次,講授《崇拜與禮儀》、《崇拜與聖樂》、訓練及指揮各教會詩班,教授聲樂課。2007年7月應德國路德會邀請代表中國基督教音樂家赴德國各地教會演出。2009年3月在上海國際禮拜堂舉辦名為「我要歌唱你的慈愛」的獨唱音樂會。現任華東神學院聖樂科教師,講授《教會音樂牧養》、《教會音樂行政》等課程。

相關焦點

  • 石衡潭:城市教會對當代中國社會的意義(一)
    他們也有不少是前一部分的親戚或朋友,受到他們的感化和影響;還有一些是子女或親戚在國外,他們在出國探親時皈依基督教,回來再尋找教會;再有的是在生活中遇到了各種困難和難題,如疾病困擾、孤獨寂寞、家庭矛盾等等,自己難以化解,最後在教會得到幫助和解決。   近年來,還有一個越來越壯大的群體就是民工。據估計,在中國各城鎮打工的民工在1億以上,而且,這一群體還有越來越增多的趨勢。
  • 當下農村教會年輕人流失的三個原因
    摘 要教會中的年輕人應該成為這時代的影響力,應該成為具有使命感責任感和託付感的一群人。文 | 沐風有時候小問題也容易造成大漏洞,大問題會造成一系列的漏洞。當發現漏洞時及時修補是必要的,免得惡化下去。當代年輕人之所以選擇不委身農村教會,而是去到城市過打工生活,原因之一是關於消費水平和家庭經濟的問題。農村相比較消費較低,工資收入也較少,大多數農村的信徒,都是靠自己家裡種植的莊稼或蔬菜來貼補家用。
  • 安徽合肥喜樂教會2.14情人節分享上帝的愛
    主講人羅義健分享上帝的愛1(供圖:馬濤) 主講人羅義健分享上帝的愛2(供圖:馬濤)
  • 向中國教會吶喊——送給疫情期間的教會牧者們,共勉!
    編者按:本文是疫情時期,湖南一教會黃牧師寫下來的反思。與大家共勉。面對突然的災難,人們慌了。所謂荒不擇食,在慌亂中,人們瘋狂地搶口罩、搶糧食、搶酒精、搶艾條、搶消毒液、搶雙黃連……總之專家說什麼有用,民眾就把什麼東西搞脫銷。
  • 主餐信息 | 讓教會成為教會
    新年的第一個聖餐主日,我想跟弟兄姊妹分享:讓教會成為教會。後疫情時期讓我們有機會思考,什麼是教會。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基督信仰和教會形式是從西方傳過來的,但事實上今天的西方教會,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在過去很長的一個階段,西方教會一直努力在社會、政治、經濟層面建立一個制度型教會,擁有話語權,掌握更大的權力和空間。
  • 我在教會學懂了虛偽
    點擊「當代教會」關注中國家庭教會動態!☀ 中國家庭教會發聲平臺,在這裡知道家庭教會,在這裡家庭教會影響世界!
  • 他說當今教會只有一英尺深,你信嗎
    侯士庭的書,在漢語世界當中已經出版的其實很有限。第一個把侯士庭的思想或者說他的書介紹給華人世界的是趙天恩。趙天恩和侯士庭交情很深,可以稱為屬靈的朋友,趙天恩後來了解到侯士庭的重要性,就請他到香港作了好幾次的講座,然後這些講座就結集成了兩本書,其中一本就是《靈修神學發展史》,還有一本就是《基督徒品格的塑造》。
  • "一條狗"導演拉斯霍爾斯道姆:狗教會我們活在當下
    原標題:拉斯.霍爾斯道姆:狗的使命 教會我們活在當下   7歲時養了一條中國小狗   北青報:您和故事主人公有相似經歷嗎,比如您小時也曾經養過狗,或者現在您有愛犬?   霍爾斯道姆:我個人很喜歡看狗狗的電影,也喜歡參與這一題材的項目,這是我第三部跟狗相關的影片了。早在1985年,我拍了首部狗狗題材的電影,一部瑞典片叫《狗臉的歲月》。第二部是10年前的《忠犬八公的故事》。
  • 網絡聚會的繁忙是教會復興嗎?
    正應了那句話,上帝關上門的時候,必然會開一扇大大的窗戶。然而,事實是否果真如此?如果我們細緻考察,教會在網絡的興盛可能並不能說明教會的復興,而可能是教會的衰落。事實上,這些超大型教會並不能代表教會復興,同樣不能代表福音復興,他們在網上的聲音也不能代表普通教會的現狀。超大型教會可以聚集一大批精英青年,在技術和主持能力方面勝人一籌,同時他們也有經濟資源來購買設備、網絡空間以及流量,而這些是那些小教會望塵莫及的。而正是那些望塵莫及的教會,才是整個中國基督教的主流。
  • 《一條狗的使命》熱映 導演:狗的使命 教會我們活在當下
    原標題:拉斯.霍爾斯道姆:狗的使命 教會我們活在當下   《一條狗的使命》討論人與狗相處的可能性   北青報:您之前導演過《忠犬八公的故事》,把人和狗的感情已經拍到極致,這次為何又會選擇拍攝《一條狗的使命》?   霍爾斯道姆:這麼說吧,兩部電影有一些相似的元素,主題都是關於狗狗是怎樣成為人類忠實的夥伴的。
  • 韓國來華膜拜團體新天地教會在滬傳播研究:2002-2018
    3 2017年,CGNER團隊再度奔赴大陸,在廣州和深圳兩地調研韓國來華新天地教會的活動情況。但因為資金問題,並未像2010-2011年廣泛深入大陸內地,對新天地在華各支派進行系統的調研。42018年10月21日,由香港教會更新運動、CGNER主辦的「辨識當代韓國新興宗教」講座在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活泉堂舉行,約50人參加。
  • 安美瑞傳丨聖公會來華女宣教士,中國教會復興的見證人
    她母親是位虔誠的信徒,1890年戴德生到澳洲宣傳中國的屬靈需求,她很想前往中國傳福音,但遭到家人攔阻而作罷。於是她經常向主禱告,願將自己第一個兒女獻給中國福音事工。安美瑞是她第一個孩子,她從小就從母親那裡,明白了聖經的真理以及中國屬靈的饑渴。16歲那年,安美瑞聽到主的呼召要她去中國宣教,她響應了召喚立志到中國去,母親知道後非常興奮,大力支持女兒決定。
  • 教會歷史(上)丨使徒約翰受命寫信給亞細亞七個教會
    當時候到了,主耶穌基督要上耶路撒冷受難前,他向門徒宣布了神創世之前的計劃-教會(參馬太福音16章18節),這是主耶穌基督在地上的宣布。教會,原文的意思是「召會」,需要提醒的是:當下有一個稱為「召會」的異端團體,全球約有五百萬左右的信徒,這是一個假借召會名義,以中文和合本的翻譯漏洞而興起的異端組織,與召會真理無關!
  • 【進深】教會論:第二課︱教會是什麼(一)
    C.群體/一群人1.當神的話語宣講/宣揚出去時,就呼召/招聚一群人在神話語的宣講下成為教會。2.這個群體因回應神話語的宣揚,在回應中就成為了教會的成員。教會就是所有真正相信耶穌之人的群體。歷世歷代真正信仰神的群體、所有回應和相信主耶穌的人、所有真信徒,都是教會的成員。
  • 教會建造反思:武漢一牧者談教會一定要樹立「異象」嗎?
    隨著城市教會的興起,教會普遍都有明確的異象宣言,作為建造這間教會的目的和方向,把教會牧者和信徒緊緊凝聚在一起。然而,武漢牧者譚牧師卻對此持不同的觀點,他認為過度宣講異象可能會導致弟兄姐妹偏執異象而忘記上帝全備的心意,所以他自己所牧養的教會則「一般不用異象這個詞」。
  • 中國教會史上不可不知的六位瑪利亞(二)
    在海外的移民家庭,雖然不受計劃生育政策的限制,但整個家庭往往為了子女教育放棄很多,因此將子女獻作宣教士的代價也不菲。已經投身宣教禾場的華人,也有不少因為子女教育而進退兩難。MK是巨大的潛在資源。教會如果能關注這一群體,將他們培養成第二代宣教士,他們在語言與文化適應方面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 後疫情時代——走入人群的教會
    不約而同的把吸引更多人進入教會作為第一異象,如果這個異象受挫,就進入漫長且艱難維持現狀的境況之中。神的心意究竟如何呢?是希望我們在大教會取暖呢?還是進入人群,分享福音的好消息呢?長久以來,我們的決策都是在這兩個方面搖擺。教會要麼就是做大,做大,持續做大,甚至是吸收各種小型教會來壯大自己。要麼有些人不滿大教會的現狀,走出來,形成一個微型教會,做小,做小,做著做著,太小了,就做沒了。
  • 2013使者差傳大會王怡牧師分享:中國教會開始承擔普世宣教重任
    2013年華人差傳大會於2013年12月26日至30日在美國巴爾的摩會議中心舉行,大會第三天上午,大陸成都秋雨之福教會王怡牧師分享了教會當社會中扮演先知、祭祀、君王的三重身份,他也指出,如今的中國教會正在開始承擔普世宣教的重任。
  • 教會歷史丨受到古羅馬帝國的殘酷迫害,教會處於艱難時期(下)
    爭戰以弗所教會時期的問題是,他們放鬆了該有的警醒,且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這一時期的教會物質貧窮,靈裡卻極其豐富,與老底嘉教會恰恰相反!老底嘉教會是物質方面豐富,靈裡卻貧窮可憐!因此,老底嘉教會受到主耶穌的嚴厲責備。
  • 教會路茫茫(我對香港聖公會退席中大崇基神學院的聲明)
    點擊「當代教會」關注中國家庭教會動態!☀ 中國家庭教會發聲平臺,在這裡知道家庭教會,在這裡家庭教會影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