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貴金牧師聖樂講座上海開講 首場主題談當代教會聖樂路向(圖:基督時報/姚頌恕)
2017年11月21日(周二)晚7:00,朱貴金牧師在上海國際禮拜堂準時開講聖樂講座,首場講座主題為「當代教會聖樂路向探討」,在為時一個半小時的講解中,朱牧師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和豐富翔實的例證,根據時代背景、歷史事實,向在場聽眾分析了當代教會聖樂在不斷發展的文化潮流中應該走的方向和目前存在的問題。
講座在上海國際禮拜堂大堂舉行,朱貴金牧師先帶領到場聽眾做了開始的禱告,接著,他以一首歌開始了這次的講座。他說,他在地上、在天上都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唱詩歌。他強調讚美的重要性,說,將來在天上,講道沒有了,查經沒有了,唯有讚美一直不會停止。因此,教會需要重視音樂,當代教會聖樂的路向探討也是重要的。
一、搖滾樂與新紀元音樂
在接下來的講座中,他重點講到,文化是承載神學的,所以要探討聖樂,首先要了解現世文化的趨勢。他列舉了兩個例子:起源於撒旦教的搖滾樂和容易將人引向「修煉自身成為小上帝」之路的新紀元音樂。朱牧師用這兩個例子提醒大家,我們周圍的文化是在悄然變化的,會影響教會,我們若無敏銳的心發現這些文化變化,有可能會跟隨這些文化的潮流走,卻沒有分辨。這樣,就會出現危險,甚至到了使信徒顛覆基督信仰的地步。
二、聖樂的範圍
朱牧師所重點講解的第二部分是教會聖樂的分類。 「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西3:16)他借用保羅的這句話,首先強調,讚美應該是被上帝的恩感動而唱的音樂,,而不是被旋律、樂器等感動。
而聖樂的範圍則包括詩篇、讚美詩、靈歌、頌讚曲、聖樂作品。朱貴金牧師介紹,當今的聖樂分三類:大型聖樂作品、中型聖樂作品和小型聖樂作品。在這一段講解中,來自中國山東沂南鄉土教會的朱牧師講解了中國自己特有的靈歌例如《九九寒天》《小五更》《泰澤之歌》等。他指出,這一類,只要是神學教義沒有問題,都是在聖樂的範圍。
接著,他指出,並不是所有的聖樂都可以用在崇拜當中,因為崇拜是要以神為本歌頌神。而當今一些音樂是比較注重自我感覺的,這種偏個人性的、注重屬靈感受的音樂,並不適合用在崇拜過程中,而可以應用在傳播福音的過程當中。他舉的其中一首歌便是《野地的花》。
三、當下中國教會聖樂存在的問題
最後,朱牧師談到中國教會聖樂當中存在的問題,其中的問題之一是教會存在的一種所謂「聖樂」——「嫁接」音樂,就是教會中有人把世俗的音樂加上信仰的歌詞,改造成聖樂。例如,有人將經典名曲《世上只有媽媽好》改編成《世上只有耶穌好》,甚至有人將《白毛女》著名選段改編成《馬裡亞尋主淚雙流》。對此,
朱貴金牧師持否定的態度,他指出這樣的所謂「聖樂」存在的問題之一是聯想問題,因為旋律本是為了原有的歌詞而寫,在聽的過程當中便會讓人有聯想,例如聽《馬裡亞尋主淚雙流》便會聯想到喜兒披頭散髮的悲苦樣子,如何能想像得到耶穌基督呢?
此外,「嫁接」音樂其實是暴露了教會無法引領文化潮流,反而隨波逐流的樣態,這也是許多高層人士、知識分子不願意接觸教會的原因。此外,這也是在用低俗音樂攪擾上帝的耳朵。
朱牧師對此指出,要先做傳統的兒子,後做傳統的「叛徒」。我們當今的聖樂,首先要老老實實跟著如同豐富的寶藏一樣的傳統聖樂學,然後再在當今的處境當中求變,但是不可讓步的是以神為本。
講座及朱貴金牧師簡介:
朱貴金牧師主講聖樂講座包括四場,在接下來的三個周二中,朱牧師將分享另外三個主題:《崇拜中音樂和神學的關係》《基督教的文化和藝術縱覽》以及《巴赫與韓德爾聖樂鑑賞》,均在上海國際禮拜堂大堂於每周二晚7:00舉行。
朱貴金牧師,1964年12月生於山東沂南,華東神學院神學本科畢業,師從沈瑞良老師學習聲樂,後在上海音樂學院進修三年,師從馬革順教授學習合唱指揮。
2005年獲新加坡三一神學院神學碩士學位(M. Th),主修音樂與崇拜,同年獲得英國聖三一大學聲樂演出文憑(VoicePerformance)。曾參與新加坡哈利路亞合唱團演出於濱海藝術中心,演出曲目包括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幻想交響曲》,門德爾頌的《聖保羅》、《以利亞》,以及現代基督教作曲家梅廣文博士作品等。
回國後,朱貴金牧師曾多次在基督教重要節日及音樂崇拜中擔任獨唱,以及受邀在中國各地教會講座授課百餘場次,講授《崇拜與禮儀》、《崇拜與聖樂》、訓練及指揮各教會詩班,教授聲樂課。2007年7月應德國路德會邀請代表中國基督教音樂家赴德國各地教會演出。2009年3月在上海國際禮拜堂舉辦名為「我要歌唱你的慈愛」的獨唱音樂會。現任華東神學院聖樂科教師,講授《教會音樂牧養》、《教會音樂行政》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