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意媽媽談教育
孩子是每個家庭中的希望,是整個家庭的核心,甚至父母寧可自己過得辛苦,也捨不得讓自己的孩子受一點委屈。
高中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階段,高考就在看似很遠,其實彈指一揮間就到了的地方,面對高考多少時間都顯得不充分。學生升到高中之後,正是十五六歲的年紀,心理年紀介於成熟和不成熟之間,是一個價值觀「混亂」的時期,這個時候的學生會開始注意自己的形象,開始逐漸有了一些虛榮心。
我家不遠的地方就有一所高中,經常會碰見學校放學,學生成群結隊地從學校中出來。明明大家統一穿的校服,但是普通的校服硬是被這些學生玩出了「花」。比如不好好穿衣服,一個褲腿挽到膝蓋,一條褲腿正常等等,雖然看著並不美觀,但是我想這也是高中時期才能去做的事情,自己高中的時候也跟著所謂的潮流做過不少「自認為很潮」的事情。
最近路過學校的時候,正好學生放學大家打打鬧鬧的從學校中出來,其中有個男生不小心把另外男生的鞋子踩了,被踩的學生一下就生氣了,踩人的男生趕忙說:「你把鞋給我,我找地給你洗了。」被踩的男生大聲說:「洗?你知不知道這是限量版?」他們的爭執很快就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鞋子看著樣貌平平,圍觀者中有個比較懂的人說,這雙鞋的牌子真的挺貴的。最後被踩的男生不依不饒,老師了解情況之後又領回學校中,我想估計得找家長了吧!
高中這種「攀比」之風盛行
上述的說的並不是一個個例,回家之後我了解到高中這種「攀比」之風颳得一點都不小,因為校服是固定的,所以學生們紛紛在鞋子上做起了文章,有的學生一雙鞋甚至趕普通人一身衣服了。前不久我一條新聞被盯上了熱搜,內容是男生不願意媽媽騎電動車送他上學,因為別人家都開車,他覺得媽媽的電動車丟人。
新聞中的男生穿著時髦,而他的媽媽穿著很普通,想著男生在班級中應該挺受歡迎吧,長得乾乾淨淨的。但是看著他在媽媽電動車後面不肯上車,歪著頭有噘嘴的,又覺得不知道是這個男生的錯還是媽媽教育出了問題。其實高中正處於自尊心非常強的年紀,甚至一些自尊心已經變成了虛榮心,對於他們的反應作為成年人的我們經常很難理解,畢竟我那個年代小學就獨立回家了,要是父母能來接都只會覺得羨慕而已。
我將這個新聞分享給我的老師朋友之後,她看完表示這才哪到哪,現在的高中生愛慕虛榮的太多了,用的文具必須是pilot以上的牌子,如果用國產的會被人同學看不起。因為高中都是統一的校服,所以這些學生的鞋子都很貴,基本上的沒有低於500一雙的鞋。其中千元以上的球鞋比比皆是。漸漸地,鞋子在高中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徵,鞋子越貴就證明這個人越「潮」。
在班級中穿不起名牌鞋,成績外貌都不出眾的學生,在班級中會受到歧視。所以越來越多的學生,為了融入集體回家都會吵著要名牌鞋,很多普通家庭為了滿足孩子,超額支出給學生買名牌鞋。對此老師無奈地表示:現在高中盛行「新攀比」,特別是班級中的男同學,管也管不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攀比的心理?
現在短視頻和偶像的興起,其中不乏各種「昂貴」的價值觀,除了正面的引導之外,他們的穿著打扮、興趣愛好等等,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雖然說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但是有幾個學生能真的把學習當第一任務呢?特別是成績不出眾的學生,自己並不想成為平平無奇的人,於是「另闢蹊徑」穿了名牌鞋,得到了關注後就形成了扭曲的三觀,時間長了,攀比之風逐漸就起來了。
如果改善這種攀比的心理?
首先我覺得家庭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讓學生明白自己的首要任務僅僅是學習,學習成績好穿什麼都是對的,學習成績不好才要靠物質填補。而且,只要在自己能力之內消費,雖然穿的不是名牌,但是這並不代表就比人低一等,人人都是平等的。除此之外,老師也要對學生有相關的引導,不要用衣服將學生分為等級,要用行為告訴學生,只有成績才是你們唯一需要攀比的東西,其他都是「浮雲」。
言歸正傳:
學生之間有或多或少的虛榮心很正常,有些莫名的虛榮心就連他自己都不明白,所以家長不要急著否定學生的需求,而是認真地了解為什麼他想要這個東西等等。如果家庭負擔得起,學生需求也合理,買就是了。如果學生要求不合理,那麼就跟他耐心地說明原因,讓他逐漸漸形成自己的價值觀等等。
以上就是本文全部內容!——你認識的高中生有這種攀比的現象嗎?#男生的攀比心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