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樂裝腔指南

2021-02-19 職場

在最好聽的時代,音樂是沒有名字的。所以對於真正的古典樂迷,談論音樂即是在談論音樂家。 作為一名口水流行歌的堅定鄙棄者,即便熟知上百位獨立音樂人的名字,每一年準時到各大音樂節的草地上搭帳篷過夜,還是無法徹底與那些充滿負能量的待業青年們拉開層次。如果不能常備一些古典樂章裝點自己的聽覺偏好,則很難在噪音世界中證明自己有一雙高雅的耳朵。


然而古典音樂浩如煙海,上下求索幾十年,也難免有完全陌生的篇章。想要迅速偽裝成一個無所不知的發燒友,得時刻牢記「兩個凡是」:凡是耳熟能詳的作品,要避諱其標題,只說其編號、調性和順序(比如「BWV.xxx」和「馬六」,不是寶馬和馬自達六,而是巴赫的作品和馬勒第六交響曲);凡是盡人皆知的音樂家,與其談論他們的作品不如談論他們的八卦。


從巴洛克時期說起,巴赫當然無法迴避。作品無需掌握得太多太深,但要了解他的一生大部分時間的身份是一位管弦樂演奏家,而非作曲家,儘管他寫出了上千首古典樂。除此之外,還應知道他本人性格孤僻,酷愛造人,共生有20個孩子。談起巴赫,要有一種對歷史人物的仰望之情,「這是何等忙碌的一生啊。」

同時代與巴赫齊名的還有亨德爾,他是位才華橫溢的交際花。他倆有個共同的偶像,叫維瓦爾第,這位義大利神父寫了500多首協奏曲,人們卻只記住了《四季》。為了彰顯你高貴的聽品,泰勒曼絕對值得鑽研,對這位直到20世紀中葉才名聲日盛的神秘人物,最好能夠出離憤怒地大加讚賞,「要知道他一生寫下的作品是巴赫的幾倍!可上帝卻剝奪了他應有的榮耀!」


對古典主義的三巨匠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要有一種老生常談的厭倦。這是出於防禦,因為面對一群在音樂學院裡沒日沒夜研究他們的大學生,你根本無從下手。如果非要聊,不妨從前一陣的青歌賽聊起,當時的評委徐沛東在點評時把勃拉姆斯說成了古典主義的代表人物,招來一片譁然,你以這個為引子,然後無奈地笑笑,既可全身而退,又說明了你一直對嚴肅音樂保持著適當的關注。


如果碰上好戰者跟你死磕貝多芬,應對時千萬要強調自己對貝多芬作品巡禮的順序,表明自己反覆聽其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第八首交響曲,就是為了熟悉老貝的音樂語言,在涉獵古典音樂10餘年後才下決心扣開第九交響曲(op.125)這扇大門,初聽之下內心波瀾壯闊,莊嚴卻又歡喜。


貝多芬的兩封遺書是不錯的談資,一封叫《海裡根施塔特遺囑》,寫給他的兩個兄弟,沒能寄出;還有一封叫《永恆的愛人》,是封情書,乾脆連收信人都沒寫,成了一個不可告破的迷。意欲成為貝多芬的終極研究員,兩封遺書務必倒背如流。


在三巨匠的光輝下,知道格魯克是歌劇的改革者,還有鮑凱裡尼的小步舞曲就足夠應付大多數場合了。


浪漫主義時期,音樂開始有了多樣性,因此那個時代百家爭鳴,由於更加重視感情的表達,也更討今天的年輕人歡心。蕭邦、勃拉姆斯、馬勒、老柴(柴科夫斯基)、李斯特、施特勞斯父子這些人的名字,在如今的古典樂迷裡,儼然比貝多芬更為偶像。為了與庸俗的文藝青年相區分,除了把這些人當作自己的親朋好友,還要熟識那些唱反調的大牌。


比如,見到有人用蕭邦標榜自己,你可以搬出對其不屑一顧的新俄羅斯樂派;聽見有人對勃拉姆斯五體投地,你則可以引用蕭伯納的原話,「勃拉姆斯不過是用幾個簡單的和弦喚起幼稚的春夢、並將其發展成為亨德爾的恰空舞曲式的極簡單旋律。」


至於老柴這種旋律優美而傷感的類型,最適合於入門聽眾,在評論他時,一定要貶多過褒。然而一味地貶低其地位又顯得過猶不及,喪心病狂,多積累一些這樣的調侃可以在危急時刻助你一臂之力,「老柴和勃拉姆斯都喜歡撕樂譜。勃拉姆斯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苛,稍有不滿就會毫不留情地撕掉,直到寫出自己滿意的作品。這一點與老柴完全不同,老柴常常撕掉了自己的樂譜,然後緊接著寫出來一部更差的。」


馬勒絕對是一塊高端樂迷的金字招牌。體會一下這句話,有助於理解馬勒是個什麼樣的人,「馬勒對死亡的正視的敏銳度是任何大音樂家所無法比擬的,他的每一閡交響曲,除了第一交響曲《巨人》外,其他的都是全神貫注地環繞著這個主題而寫。」馬勒的音樂永遠跟「精神分析學」、「死亡」這些玄而又玄的名詞連在一起,所以天生帶有一股濃鬱的裝腔氣質。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典樂界,有一個關於「九」的詛咒,貝多芬、舒伯特、德沃夏克,都是在完成《第九交響曲》之後離開人世,其後百年來也沒能有人打破這個怪圈。馬勒這種神叨叨的角色自然比較迷信,故而在寫完第八交響曲之後,特意不將《大地之歌》列入交響曲序號,不料在第九交響曲後,還是沒能躲過昏慘慘黃泉路近。


那個時代聚集了如此眾多的天才,因此流傳的八卦也豐富多彩。勃拉姆斯專注師娘(克拉拉)40年的老掉牙段子休得再提,就像沒有人想要再聽一遍「從前有座山」的故事;蕭邦和杜德望夫人的同居往事倒是可以深度挖掘一下,那個「黑寡婦」把我們的大音樂家當成了純粹的玩物,最終導致了蕭邦的英年早逝;老柴的性取向是很好的話題,說同性戀者居多,然而他又終身接受了一位叫「梅克夫人」的神秘女子資助,從而更加撲朔迷離,他的死因也一直眾說紛紜,符合現代人重口味考據的心理。

到了現代主義時期,音樂陡然變得怪異而難聽,大家都在求新求變,由於時間上間隔較近,還沒有真正流傳下來的作品。無需多聽,見到德彪西、蕭士塔高維奇、斯特拉文斯基、勳伯格、巴託克等人的名字,只消一句「現代主義的音樂性太差了,無法入耳」就可以完美打發。

需加注意的是,約翰·凱奇的《4分33秒》一定要上網搜一搜,他坐在鋼琴前,上演了一出默劇,堪稱音樂史上最具實驗精神的表演,志在裝腔的同學不容錯過。不必奇怪,無聲的音樂也可以談論,至少你還能和別人講個冷笑話,「你找得到《4分33秒》的MP3嗎?」。

巴赫

《布蘭登堡協奏曲》《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曲》等

貝多芬

c小調第五交響曲、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愛格蒙特序曲

勃拉姆斯

《a小調小提琴和大提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匈牙利舞曲集》

摘自《職場》

相關焦點

  • 古典樂裝腔指南之柏林愛樂八卦
    近百年來,柏林愛樂樂團一直是古典音樂最高演奏水平的代言人。他們有多牛,咱已無需贅述,什麼對古典音樂的獨到詮釋、精湛嫻熟的演繹技巧、精彩絕倫的音樂盛宴……如果你是樂迷,更不容錯過的是,這次還是樂團首席指揮西蒙·拉特以藝術總監的身份,率柏林愛樂最後一次訪華——因為明年,拉特將離開柏林愛樂,重回故鄉腐國,擔任倫敦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
  • 乘飛機裝腔指南
    乘飛機裝逼指南(預備篇)如何有範兒地搭飛機,是每個IBer的必修課。網上已有若干個版本的《坐飛機IB指南》在流傳,不客氣地說都弱爆了。作為一名有專業精神的IBer,掌握以下門道,可以幫助你快速晉級。考慮到大部分IBer都是吃公糧的小白領,和行政部MM搞好關係就成了IB的第一步。
  • 什麼是古典樂?為什麼你該聽古典樂
    毫無疑問,古典音樂是人類高逼格的傳承方式,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古典音樂?英文叫「Classical music」,我們中文翻譯為「古典音樂」,古典音樂是個龐大而魚龍混雜的體系,並沒有明確定義(這裡的「明確定義」指的是像數學那樣找不出例外的嚴格定義)。
  • 斑馬精釀聯合《沐浴之王》教你搓大澡喝小酒的「裝腔指南」!
    「一本正經」的教你搓大澡喝小酒的現世裝腔指南!此外,「兄弟澡堂」也算四捨五入也算是實現了姜小果(卜冠今 飾)在《二十不惑》中的半個「裝腔」夢想——搓大澡泡帥哥。《沐浴之王》除了上述陣容,資深戲骨洪劍濤、知名演員桑平、國民喜劇人朱時茂、「百億票房老太太」葦青、著名主持人沈南等也有參與在內。
  • 2018年嘻哈歌手排行榜——裝腔指南
    裝腔從來就是人類發展史上最被忽視的一個需求。它是一個面子工程,但也講究懂一些裡子,今天潮爺給大家講一下現在全球嘻哈歌手排名情況,名單比較主觀,但裝腔嘛,太客觀公認的排名顯示不出來你的逼格。看了這篇文章,以後跟別人聊嘻哈的時候,你就知道該聊些什麼了。
  • 扇子裝腔指南
    而且,現代扇子的功能要簡單太多:裝腔+扇風,就夠了。搭配的話……只要不打扮得太矯情,簡直就是夏日居家旅行賞心悅目必備良藥啊!怎麼配?首先,個人並不十分推薦中式團扇,因為很容易讓人與這兩年處於尷尬地位的漢服和旗袍,聯繫到一起。
  • 普羅旺斯裝腔指南 卡馬格的野性春天:火烈鳥、白馬和吉普賽人
    更多內容請點擊:義大利去拿波裡看日落吧,順便看看義大利的梵谷提拉米蘇真正的源頭,在Treviso這家餐廳美酒之旅:Prosecco最好的風景以色列以色列住棚節一日:從酒莊到哭牆我在以色列經歷的3次安檢捷克布拉格裝腔指南波蘭
  • 超欠揍的Photoshop 逼格指南!
    這是一份完全的PS裝腔指南,但請勿隨意使用,否則很有可能對第三人造成不可逆的心理傷害,也很有可能會不自發的吸引到拳頭、口水等奇怪物體,對此引發的一切後果本人概不負責
  • 用古典樂講鬼故事
    但是我更想這樣介紹他:他是一個「真的熱愛古典音樂,並且努力讓更多人知道他們也有可能喜歡古典音樂」的人。很快,「看理想」將推出焦元溥的音頻節目——《焦享樂:焦元溥古典音樂入門指南》。下面這篇文章,來自焦元溥的古典音樂專欄「古典樂考焦了」,文章不那麼容易讀,正如古典音樂也不是那麼容易欣賞,但是如果你讀進去,聽進去了,你會覺得很值。
  • 超欠揍的PHOTOSHOP 使用裝逼指南
    ©作者 | 他山之眼@他山之眼 :這是一份完全的PS裝腔指南,但請勿隨意使用
  • 做一個懂古典音樂的很酷的人
    做一個懂古典音樂的很酷的人 2020-07-08 10: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男士髮型裝腔指南
    文|Dedee圖|網絡又到了慣例不說車的周末裝腔指南時間,今兒說頭髮。如今的80和90後男士們,最頭疼的一件事兒,必須是還沒怎麼享受到生活,沒約到心儀女神呢,沒賺幾個億呢,頭……開始禿了。
  • 動畫片裡的古典音樂丨杜卡《小巫師》極簡欣賞指南
    在我們的《西方音樂400年》的課程中,藝術家為我們講解了好萊塢、迪士尼如何發揮古典音樂的巨大魔力,讓電影和動畫片熠熠生輝。作為綜合藝術的電影藝術,視覺彌補了古典音樂單純依靠聽覺的不足,全方面滿足了民眾對於藝術欣賞的娛樂化追求,這一方面普及了古典音樂,另一方面也難免造成古典音樂的衰落。
  • 不聽古典樂,我已經落伍了?
    因此,在胎教音樂中,古典樂也就圖一樂,真胎教還是得《男兒當自強》:年輕人和古典樂的距離沒有你想像得那麼遠,懂行的人都知道古典樂才是最酷的。            除了Nas,還有我們南京市民Kanye West,也是咱當代最愛整活古典樂的音樂人,他2016年在洛杉磯舉辦過一活動,爭取不埋沒一個古典樂人才。
  • 古典樂與電子樂的完美融合 | Symphony
    古典樂往往優美、典雅、肅穆,用一種理性的方式表達情感。電子樂則給人酷炫、強烈、勁爆的印象,用一种放縱的方式釋放自我。
  • 10首古典樂健身慢跑歌曲
    運動可以維持健康,聽古典樂也有促進身心健康的效果!國外不少研究顯示,聽古典樂能提升大腦活躍性、幫助治療失智症,甚至能減輕病痛感或焦慮感,英國知名廣播人,也是小提琴手的克萊門西·伯頓-希爾(Clemency Burton-Hill)就曾在網絡上表示,自己開始每天 抽出時間聽古典音樂之後,身體真的變比較輕鬆,情緒也更加穩定。難怪胎教音樂以古典音樂居多,醫院診所也能聽到古典樂或輕音樂當背景。
  • 「我在B站聽古典」|音樂會|俞潞|b站|寧波交響樂團|古典樂|貝多芬
    文 | 張木子編輯 | 董露茜排版 | 阿元設計 | 詩宇在B站看鬼畜、看紀錄片、看電競以及看綜藝之外,你試過在B站聽古典樂,比如貝多芬的交響曲嗎?2020年12月16日,是古典樂代表人物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為了紀念這一特殊的日子,B站於12月13日至17日,聯合指揮家俞潞與寧波交響樂團,通過一場為期五天的音樂會,完整演奏了貝多芬從第一到第九的所有交響曲,並對音樂會全程進行了獨家直播。「Bravo!」
  • 樂之本事:古典樂聆賞入門 | 優閱讀86
    :古典樂聆賞入門焦元溥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8月索書號:J605.1/224館藏地點:B座五層藝術文獻、計算機文獻這本書希望讓讀者了解古典音樂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也獲得欣賞音樂、品評思考的「能力與功夫」,是「音樂本事」也是「聆樂本事」,更希望讀者能夠從音樂中得到快樂
  • 有太多古典樂,應該從什麼曲目開始聆聽
    丨音樂學習筆記 一、在古典樂的世界裡,曲目太多了。在西洋樂史上流傳下來且至今都在演奏的曲目,被稱為古典樂。這些曲目之多是我們一生也聽不完的。 二、古典樂是沒被時代淘汰而留存下來的。作品的質量是有保障的,無論聽什麼都會是種享受。
  • 裝腔 | 如何在朋友圈正確賞櫻?
    任何不需要花太多錢的美景,都是他們裝腔自證的好機會。於是,作為全球三大櫻花城市的武漢,三月櫻花密集盛開,粉白如雪,當然不能錯過。此刻,急需來一場逼格足夠高,視覺足夠美的(免費)賞櫻。然後,要擺一隻原木色藤編野餐籃,一盒手握壽司飯糰(可以去便利店買,但一定得裝進日式古典便當盒或瓷盤,像親手製作,千萬不能露出廉價塑料盒的馬腳)一小碟刺身,三文魚北極貝之類的入門款就夠了,畢竟真拿藍鰭金槍魚擺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