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易讀錯的字
湯湯(shāng)戴嵩(sōng)謬矣(miù)善哉(zāi) 琴弦(xián)畫軸(zhóu)曝曬(pù)萊茵河(yīn)入場券(quàn) 純熟(chún)一縷(lǚ)恬靜(tián)馳騁(chěng) 尷尬(gān gà)鞝鞋底(shàng)戛然而止(jiá)
二、易寫錯的字
哉:左下角是「口」
曝:右下角是「氺」
矣:下面是「矢」,不要寫成「失」
三、重點詞語彙總
善哉 巍巍乎 絕弦 一軸 錦囊 曝書畫 謬矣 譜寫 萊茵河 盲姑娘 純熟 琴鍵 一縷 陶醉 幽靜 茅屋 清幽 景象 斷斷續續 馳騁 控制 繼承 尷尬 徹底 省略 虛擬 裝飾 宴席 高妙 約定俗成 戛然而止
三、多音字彙總
曝:①bào(曝光)②pù(曝曬)
軸:①zhóu(畫軸)②zhòu(壓軸)
湯:①tāng(喝湯)②shāng(湯湯)
處:①chǔ(處理)②chù(到處)
散:①sǎn(鬆散)②sàn(散步)
切:①qiè(一切)②qiē(切菜)
好:①hǎo(多好)②hào(好奇)
四、近義詞彙總
純熟—熟練 恬靜—安靜 陶醉—沉醉
馳騁—奔馳 控制—操控 突顯—凸顯
徹底—完全 尷尬—難堪 霎時間—一剎那
斷斷續續—時斷時續 波濤洶湧—驚濤駭浪
水天相接—水天一線 風雨不透—密不通風
約定俗成—相沿成習
五、反義詞彙總
鮮明—隱晦 虛擬—真實 緊張—鬆弛
顯現—隱蔽 繼承—遺棄 陌生—熟悉
幽靜—喧鬧 純熟—生疏 微弱—強烈
斷斷續續—接連不斷 不可開交—分崩離析
六、課文重點內容匯總
(一)第21課《文言文二則》重點內容匯總
1、詞語解釋:①伯牙鼓琴。鼓:彈。
②方鼓琴而志在太山。方:剛才。志:心志,情志。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說指東嶽泰山。
③巍巍乎若太山。巍巍:高大的樣子。若:像。
④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少選:形容極短的時間。
⑤湯湯乎若流水。湯湯:水流大而急的樣子。
⑥以為世無足復位鼓琴者。足:值得。復:再。
⑦蜀中有杜處士。處士:有德才而不願去做官的人。⑧所寶以百數。所寶:所珍藏的寶貝。
⑨拊掌大笑。拊掌:拍手。
⑩今乃掉尾而鬥。乃:卻。掉:擺動,搖。
處士笑而然之。然之:認為他說得對。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解讀:這句話的意思是剛才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了高山,鍾子期聽了說:「你彈得太好了,像大山一樣高峻。」不一會兒伯牙彈琴心裡想到了流水,鍾子期聽見了又說:「你彈得太好了,像流水一樣浩蕩。」讀了這個句子,我們對「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鍾子期欣賞水平同樣高超。鍾子期能聽懂伯牙的琴聲和心聲,從伯牙的音樂中不僅聽懂了音樂本身,也聽懂了他這個人,體現出了兩人的心意相通。
3、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解讀:這句話的意思是:鍾子期死了,伯牙把心愛的琴摔碎、把琴弦弄斷,終身不再彈琴,他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他為之彈琴的人了。這裡指伯牙把鍾子期當作他的知音。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鍾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朋友間的深情厚誼令人動容。
4、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解讀:這句話的意思是:有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拍手大笑著說:「這張畫畫的是鬥牛啊?鬥牛的力氣用在角上,尾巴抽縮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現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擺動著尾巴在鬥,錯了!」「拊掌大笑」說明牧童是一個天真無邪、無所顧忌的孩子。而且他在觀察後,敢於亮出自己的觀點,並闡述和合理的原因,體現了牧童善於觀察、敢於向權威挑戰的精神。
5、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解讀:這句話的意思是:杜處士笑笑,認為牧童說得對。古人有句話說:「耕種的事應該去問農民,織布的事應該去問織工。」這個道理是不會改變的呀!處士面對牧童的話「笑而然之」,由此可見杜處士是一個敢於應戰、樂於接受別人意見的人。下一句揭示了本文的道理:藝術創作離不開對生活的細心觀察,藝術家應該向富有時間經驗的勞動人民虛心學習。
6、《伯牙鼓琴》結尾處的「絕弦」意味著什麼?鍾子期死後,伯牙為什麼「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解析:「絕弦」意味著終身不再彈琴,向世人宣告徹底地放棄彈琴。鍾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黯然神傷。他又要回到過去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無人傾訴的痛苦和無邊的孤獨寂寞,所以,他毅然決然地以「破琴絕弦」這種極端的方式表達對鍾子期的思念。
7、《書戴嵩畫牛》中面對牧童的質疑,杜處士笑了,他的「笑」有什麼含義?解析:杜處士「笑而然之」,是在牧童指出《鬥牛圖》中的錯誤之後「笑」的,他的「笑」既有化解尷尬的意味,也包含了對牧童的讚許。
8、《伯牙鼓琴》講述了一個流傳千古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讚揚了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表達了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同時還向我們展現了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書戴嵩畫牛》講述了杜處士曬著名畫家戴嵩的畫時遭到牧童指出畫中錯誤的故事,暗含了實踐出真知和藝術源於生活的道理。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要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像,不迷信權威。
(二)第22課《月光曲》課文重點內容匯總
1、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解讀:聽貝多芬的音樂會是盲姑娘一直以來的願望,而盲姑娘把這夢寐以求的願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說明了她對哥哥的體諒和理解,她十分理解哥哥說的「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窮」這句話中包含的不安和痛楚之意,她為自己說的那句話感到不安和後悔。「隨便說說」是盲姑娘對哥哥的勸慰,讓我們感受到了盲姑娘的善解人意以及她為生活所迫,而強壓住內心對音樂熱愛的無奈與酸楚。
2、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湧過來……解讀:這是皮鞋匠聽著貝多芬的琴聲產生的聯想,我們根據他的聯想可以推斷出音樂的變化:清幽舒緩——明快悠揚——高昂激越。同時這段話也表現了貝多芬高超的技藝。
3、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破濤洶湧的大海。解讀:前面一句詩對盲姑娘的神態描寫。「恬靜」「睜得大大的眼睛」寫出了盲姑娘被音樂喚起了想像後,臉上表現出來的專注、平靜的神色。從側面烘託出貝多芬的音樂的魅力。「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是多麼寬闊自由的天地,又是多麼光明、美好的景象,這正是兄妹倆所嚮往的情景。貝多芬的琴聲帶給了兄妹倆無窮無盡的想像。
4、第8、9自然段中,哪些語句寫的是實實在在的事物?哪些寫的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兩者結合有什麼作用?解析:「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了琴鍵。」「皮鞋匠靜靜地聽著。」「皮鞋匠看看妹妹……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月光照進窗子的清幽景象和這對兄妹倆都是實實在在的事物,是實寫。「他好像面對著大海……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湧過來……」「她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是虛寫。兩者結合的作用:貝多芬此時彈奏的《月光曲》正是從實實在在的事物引起的音樂聯想:那微波粼粼的海面景象,仿佛是窮兄妹倆淳樸、美麗、善良、勤勞的美好情操;「海面上颳起了大風……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湧過來……」這波濤洶湧的海面,仿佛是貝多芬在替兄妹倆向不平等的社會提出的抗議,為兄妹倆鳴不平。
5、主題思想:本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為同情窮鞋匠兄妹倆而為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女對音樂的痴迷而即興創作《月光曲》的傳奇故事,表現了貝多芬卓越的音樂才華以及他對貧苦人民的同情、關愛。
(三)第23課《京劇趣談》課文重點內容匯總
1、詞語解釋:(1)無窮無盡:指沒有盡頭,沒有限度。
(2)約定俗成:指某種事物的名稱或社會習慣是由人們經過長期社會實踐而認定或形成的。
(3)風雨不透:風颳不進,雨水透不過。形容封閉或包圍得十分嚴密。
(4)不可開交:無法擺脫或結束(只做「得」後面的補語)。
(5)戛然而止:形容聲音因為被打斷而突然停止。
2、京劇繼承、發展了中國傳統戲曲的表現手法,終於戰勝了這種尷尬——用一根小小的馬鞭就徹底解決了,而且解決得無比漂亮。解讀:從「徹底」和「無比漂亮」這兩個詞語中,我們可以讀出:「馬鞭」的出現不僅完全解決了騎馬不能再舞臺上表現的尷尬,而且極具藝術的美感,這種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國的美學。
3、同時用一根虛擬的馬鞭,給演員以無窮無盡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揚,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還在家門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裡。解讀:這句話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把演員運用馬鞭時的表演自由形象地寫了出來。
4、馬鞭是實在的道具,是可感覺可使用的。京劇還有一些虛擬的道具,但一樣可感覺可使用。解讀:這句話從描寫馬鞭這個實在的道具過渡到描寫虛擬道具,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使文章結構更緊湊。
5、下孩子和外賓忍不住要問:「如果他們當中哪個先'醒』了,拿起兵器朝著對方一刺,對方不就『完』了嗎?」解讀:這段語言描寫,用小孩子和外賓的問話表現出了大多數觀眾的心聲,設置懸念,吸引讀者讀下去。
6、俗話說「一動不如一靜」,古詩也說「此時無聲勝有聲」,講的就是這種情況。解讀:運用「引用」的修辭手法,說明有時候沒有聲音比有聲音更有表現力,人們的情緒已經與京劇表演中傳達的情感相融相通,突出了京劇藝術的高妙之處。
7、主題思想:《京劇趣談》這篇課文從道具和亮相兩個方面講述了我國京劇獨有的藝術特色,讚揚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傳統和在繼承中不斷發展的創新精神。
六年級第七單元《語文園地》預習筆記匯總
六年級第七單元《口語交際—聊聊書法》預習筆記
六年級第23課《京劇趣談》預習筆記,品味國粹藝術的博大精深
六年級第22課《月光曲》預習筆記,藉助聯想和想像體會藝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