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我們對數字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喜愛和忌諱。比如,我們認為「4」是不吉利的,而「6」「8」「9」則分別代表順利、發財和長長久久,其中「8」可能是最受國人喜愛的數字了,不管是選車牌還是選電話號碼,總想要選帶數字「8」的,甚至就連取個菜名也離不開「8」。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道以「8」命名的菜餚,聊一聊它們的前世今生。
首先要說的是「八寶素菜」。「八寶素菜」是潮汕地區的一道傳統菜餚,主要是用蓮子、香菇、乾草菇、冬筍、髮菜、大白菜、腐竹和慄子等八種材料,加上高湯精心烹製而成的。
關於「八寶素菜」的起源,歷史上還流傳著不少有趣的傳說。其中有一個是說在清朝康熙年間,潮州府的開元寺舉辦了一次大型的素齋廚藝公開賽,很多寺廟的大廚都趕來參賽,其中有一個參賽項目就是每個人都做一道「八寶素菜」。
其中一位參賽廚師,也就是別峰寺的主廚是個很聰明的人,他知道做「八寶素菜」一定要素菜葷做才夠入味,但這次是要進寺廟進行比賽的,所有參賽者都不準攜帶雞呀肉呀蹄膀呀等等進寺廟。這可怎麼辦呢?想了很久後,這位廚師終於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在比賽的前一天,他先在家裡用老母雞和排骨熬了一大鍋濃湯,等湯熬好後,他把一條洗乾淨的毛巾扔進了湯裡一起煮,等毛巾充分吸收了湯汁後,取出晾乾。第二天,這位廚師把晾乾的毛巾搭在肩上,大模大樣地走進了寺廟。開始比賽時,他先把毛巾放進鍋裡煮了一會兒,讓毛巾中的肉汁肉味全部溶解到鍋中,然後把毛巾取出,放入香菇、鏈子、冬筍、白菜等原料小火慢燉。結果不出所料,雖然是全素菜做的,但有了肉湯的助攻,味道不再那麼寡淡,而且口感更加嫩滑,香味濃鬱,最後這位廚師憑藉自己做的「八寶素菜」順理成章地拿了第一名。
另一道很有名的八寶菜是「八寶豆腐」,關於這道菜的由來也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巧合的是這個故事也發生在清康熙年間。相傳當時康熙皇帝第一次下江南,借住在蘇州的江寧織造府。當時的江寧織造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為了伺候好康熙,曹寅家裡囤了很多山珍海味,但不管府內的廚師怎麼烹製,總不能讓皇帝吃得滿意。
無奈之下,曹寅只能重金聘請蘇州「得月樓」的大廚張東官來家裡康熙做菜。這位張大廚是蘇州有名的廚師,他深諳皇帝平時在宮裡吃多了山珍海味,而且舟車勞頓,沒胃口是正常的。張大廚想了一會兒後,覺得應該出奇招才行,他用嫩豆腐做主材料,再用海參、雞肉、蝦米、冬菇、核桃仁等等做輔料,然後加入高湯慢煮,出鍋後色香味俱全,而且營養豐富,口感極佳。
康熙品嘗後,非常滿意,由於此菜精選八種材料製成,所以皇帝金口一開,賜名「八寶豆腐」。回京後,康熙對這「八寶豆腐」念念不忘,於是就派人把張大廚接回宮進了御膳房工作,還賜了五品頂戴。據說後來康熙皇帝對這「八寶豆腐」是久吃不厭,他讓人把這道菜的用料和烹製方法寫成了御方,甚至還將此方當成最高獎賞賜給自己喜歡的大臣。
提起以八寶為名的菜餚,自然要提到「八寶粥」了。冰心祖籍福州,她在《臘八粥》裡這樣寫道:「從我能記事的日子起,我就記得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母親給我們煮臘八粥。這臘八粥是用糯米、紅糖和十八種乾果摻在一起煮成的。乾果裡有紅棗、桂圓、核桃、白果、杏仁、慄子、花生、葡萄乾等,小的有各種豆子和芝麻之類,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
話說再過三個星期就是臘八節了,過臘八節自然是要吃臘八粥了,你家的臘八粥準備好了嗎?
感謝閱讀,Bon Appetit!祝好胃口!
圖/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