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度《尼帕病毒》身上,我們看到了人類的勇氣和溫情

2021-02-08 印度通

本文共計:2322字,10圖

閱讀預計:6分鐘

由徐崢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當中的男主角原型陸勇,近日發布了微博,稱:「雲南大學印度研究院柳老師初五跑到印度,終於發回3000個護目鏡,3000個N95(口罩)。坐著運貨三輪衝到機場,49箱直接發行李。」

此舉自然是贏得中國網友一片好評,稱他為真「藥神」。

目前,印度也已經出現新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印度醫療衛生部門和相關單位更是迅速做出反應。

 

在陸勇發布消息後的兩天時間內,印度外貿總局在官網發布公告,宣布在新型肺炎疫情期間,禁止印度進出口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醫護用品。

目前,疫情正處在關鍵時期,恐慌與不安的情緒傳播得比病毒本身更快。

除了做好日常的防護,待在家裡不出門,或許我們還可以看看鳳凰衛視的《非典十年祭》和電影《傳染病》,又或許我們還可以去了解《急診室的故事》,或許我們還能從印度的《尼帕病毒》當中得到一些啟示。

《尼帕病毒》海報

2018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的科澤科德和默勒布勒姆爆發了尼帕病毒疫情。

 

尼帕病毒感染,是一種人獸共患的疾病,自然宿主為果蝠,通過馬、豬等中間宿主感染人類,2018年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的優先疾病名單。

 

從野生動物到人,可能是餐桌上一盤未煮熟透的肉,也可能只是一個被咬過的水果,但這小概率的偶然事件,逐漸發酵成危及大眾的疫情,並不一定就是偶然。

印度尼帕病毒疫情已經確定病毒來源於果蝠

1998年,尼帕病毒首次在馬拉西亞被發現,此後在新加坡、菲律賓、孟加拉國、印度等國多次爆發,具有宿主範圍廣,致死率高等特點。更可怕的是,這種疾病沒有疫苗,也沒有相對應的治療方案。

 

據統計,1998年至1999年,新加坡共報導246例患者感染NiV,並出現嚴重的病毒性腦炎以及呼吸障礙等臨床症狀,其中98例死亡,死亡率約為40%。

 

而自2001年以來,孟加拉國幾乎每年都有感染NiV的病例報告,死亡率為60%~90%。

 

2001年,印度的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爆發,66例感染者當中45例死亡,死亡率為68.2%,其中包括部分醫護人員。

2007年,印度的納迪亞區(Nadia district)報導有5例感染,最終全部死亡。

 

2018年,在喀拉拉邦爆發的感染一共有18例被確診感染,17例患者死亡。

而電影《尼帕病毒》就是根據這一真實事件改編而成。電影劇情和現實情況高度吻合,甚至還有影評將其稱為莫萊塢(Mollywood)的《車諾比》。

《車諾比》劇照

疫情的爆發,從喀拉拉邦的科澤科德市(Kozhikoos)和佩蘭布拉鎮(Perambra Town)開始。

急診室裡的年輕醫生收治一位感染嚴重的護士,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嘔吐,血壓心率嚴重偏離正常水平,疑似登革熱,但檢測報告顯示是陰性。

 

當這位護士掙扎著斷斷續續地說,她照顧的患者中有一位症狀和她一模一樣,最後因救治無效死亡時,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傳染病陰霾,就此降臨。

 

霍德·曼尼帕爾病毒研究所(Hod ManipalInstitute Of Virology)裡的蘇瑞士·藍湛醫生馬上進行了病毒檢測。

各級專家緊急會議,通過各種情況分析,得出結論,這應該就是尼帕病毒感染。

 

馬尼帕爾病毒研究系(Department OfVirus Research Manipal)以及衛生與社會福利部(Health And SocialWelfare),還有衛生服務署(Health Services)都在第一時間採取措施,進行行動。

 

其中最值得稱讚的就是衛生服務部門和區管理處第一時間調查確診病例的行動軌跡,並且進行詳細的分類,任何與患者有過接觸的人都應該被隔離和觀察,儘快找出可能存在的疑似病例和可能的病毒第二傳播者和攜帶者。

 

他們開始尋找這四類人群:第一類人群是與患者有直接接觸的,第二類是那些曾經使用病人財物的人,第三類是那些與患者一起旅行的人,搭同一輛貨車、火車或任何交通工具,最後一類,曾與他們待在同一間房間的人。

 

病毒的蔓延,比實驗室裡演算出來的數字更快,從一變百,成千上萬,可能只是一周,或只是半個月。

疼痛和死亡的威脅並不遙遠,飆升的數字也不是遠方的警鐘,是身邊活生生的個體,是人。隔離,是必行的義務。

 

充滿末日氣息的寂靜無人的城市街道空鏡,穿插在緊張的救治、隔離行動當中。在家中的自我隔離的「平民英雄」,冷靜且嚴肅的神情更是讓人肅然起敬。

 

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用「英雄」二字來形容都顯得蒼白。密不透風的厚重防護服裡,是一張張鮮活的面容,他們在盡全力進行救治,也會在片隙閒暇間,用言語鼓勵患者。

 

傷痛不應該美化,也不應該過早地進行歌頌。

 

可見證著絕望和痛苦,處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遭遇著肉身和精神的雙重苦難,愈是如此,悲憫、同情、堅韌、友愛、慷慨等只會更顯光輝。

 

《尼帕病毒》裡提到,在疫情期間,一名醫生早上起來開門收報紙,一位陌生人將一捆N95口罩扔在門前,便匆匆離開,甚至連簡單的自我介紹都沒有。

防護用品極度缺乏,第二天便收到了空投的防護物質,幾乎都是當地企業捐贈,甚至用他們的私家飛機直接運送。

 

條件較差的公立醫院缺乏呼吸機,私立醫院立馬伸出援手,貢獻一批呼吸機。

 

物質運輸需要人員,在場的普通老百姓統統在紙條上寫下「yes」,自願參與這項危險的行動。

也不是不存在恐慌和不安。因為恐慌,因病而亡的屍體難以找到合適的火葬場。

 

因為不安和憤怒,民眾將情緒轉移到第一例患者身上。

 

但一座城市,一個地區,不會因病毒而覆滅,但可能會被恐慌和不安打敗。

 

或許一切正如加繆在《鼠疫》當中所言,「鼠疫桿菌永遠不死不滅,它能沉睡在家具和衣服中歷時幾十年。它能在房間、地窖、皮箱、手帕和廢紙堆中耐心地潛伏守候。也許,有朝一日,人們又遭厄運,或是再來上一次教訓,瘟神會再度發動它的鼠群,驅使他們選中某一座幸福的城市作為它們的葬身之地。」

 

我們無法預知危情何時降臨,唯有鼓起勇氣,明辨現實,面對災難。

在《尼帕病毒》的結尾,衛生部長宣布疫情解除的瞬間,仿佛春天再度降臨。

緩緩出現的片尾字幕,告訴我們,一名年僅19歲的尼帕病毒治癒患者,自此決定以後要成為護士。

這仿佛就像是一劑強心劑,危難時刻,人類的勇氣和溫情是延續不止的治癒良藥。


本文為印度通編輯部原創作品,任何自媒體及個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轉載(包括註明出處),免費平臺欲獲得轉載許可必須獲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臺授權。任何將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於商業推廣或者宣傳的行徑均為嚴重的侵權違法行為,均按侵權處理,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紀實電影《尼帕病毒》:我們正在經歷的,印度人已經拍出來了.
    人類擅長遺忘的,電影幫我們記住。這次病毒爆發,為電影創作提供了絕佳的題材,醫療,生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情感。當我們的電影人還困於開工難題時,印度已經拍出了和我們現實相似度99%的電影。《尼帕病毒》,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記錄了2018年6月南印爆發的尼帕病毒,醫護專家與之抗爭的過程。上映日期2019年6月。
  • 紀實電影《尼帕病毒》:我們正在經歷的,印度人已經拍出來了。
    作者:榴璉菌 2020.02.26 導語 人類擅長遺忘的,電影幫我們記住。 當我們的電影人還困於開工難題時, 印度已經拍出了和我們現實相似度99%的電影。
  • 應充分考慮尼帕病毒類潛在風險給森林康養及旅遊開發提出的警示
    雖然尼帕病毒只在亞洲導致過少數的已知疫情,但它可感染多種動物並在人群中造成嚴重疾病和死亡,使之成為一個令人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我們來看看尼帕病毒的一些事實:[3]人類中的尼帕病毒感染會導致一系列臨床表現,包括無症狀(亞臨床)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和致命性腦炎等。
  • 別天真了,新冠病毒才不想和你說「拜拜」
    以尼帕病毒為例,尼帕病毒最早在馬來西亞的一個村莊中被發現,它的殺傷力很強,1999年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共發現257個傳染病例,其中100人死亡,倖存者中超過一半人留下了嚴重的腦損傷後遺症。最初人們對尼帕病毒的來源一頭霧水,只知道最初患病的是一些來自馬來西亞南部一所大型養豬場的工人。
  • 新冠緣起自動物的病毒偷襲?病毒如何從動物傳播至人類,警惕「人畜...
    又過了一年,1999年,馬來西亞大學醫學院的科研人員最終分離並識別出了引發疾病的病毒,源自果蝠,並將該病毒命名為:尼帕病毒。轉眼23年過去了,如今對全球造成健康威脅的新冠病毒,與尼帕病毒也有一個共同點。這種源自動物、跨物種傳染給人類的傳染病稱為人畜共患病。早在人類最為古老的文化搖籃之一——公元前2000多年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遺留的碑文中,就有對人畜共患病的記載。
  • 伊波拉病毒發現者警告:比新冠更致命的病毒或侵襲人類
    據《印度時報》1月5日報導,41年前發現伊波拉病毒的科學家日前發出警告稱,比新冠更致命的病毒或隨時侵襲人類,其中包括神秘的"X疾病"。而此前,英媒還重提了歐洲"神婆"萬加的預言,"2021年將是人類遭遇疾病、戰爭等許多大災難的一年。三個巨人會聯合,一條巨龍會影響人類生活。困難的時刻會到來"。
  • 病毒是這樣從動物「跳」到人身上的
    譬如禽流感病毒一般可以通過家禽或者家畜等傳染給人類,SARS病毒通過果子狸傳染給人類,MERS病毒通過單峰駝傳染給人類,伊波拉病毒通過大猩猩或黑猩猩傳染給人類,尼帕病毒通過豬傳染給人類,亨德拉病毒通過馬傳染給人類,馬爾堡病毒通過非洲綠猴傳染給人類等。 病毒變異傳播。
  • 疫情下的印度電影界,現實比電影還精彩
    除此之外,他還要求印度人民在傍晚5點來到他們的陽臺和窗戶,鼓掌5分鐘,以感謝醫療專業人員和其他重要服務提供者的不懈努力,支持印度與新冠病毒作戰。雖然大多數人都將其作為表達感激的機會,但還是有很多居心叵測的人在散布謠言。比如在WhatsApp上就有「解讀」該活動時間選擇的謠言。
  • 戰疫列國志 | 印度:解封的疫情黑洞
    」在人類與新型冠狀病毒的遭遇戰中,這個最狡猾的敵人是一點點被認識清楚的。有說法稱,印度深處熱帶,傳染病盛行,已經習慣了瀰漫在空氣中的細菌和病毒,產生了抗體,足以抵禦在其他地區無往不勝的新型冠狀病毒。更有甚者認為,飲用恆河水、食用咖喱都讓印度人擁有了抵禦新型冠狀病毒的神奇能力。
  • 人類和病毒的戰爭
    但奇怪的是,這些病毒在動物的身上的時候並不會讓它們生病,但一旦傳播到人類身上就會引起嚴重致病症狀。比如前些年的SARS病毒,據說最早是從蝙蝠身上傳來的,但罪魁禍首蝙蝠都是好好的。這是為什麼呢?簡單來說,因為這些野生動物對這些病毒的免疫力要比人類強。而仔細分析,這種免疫力的差異,卻是人類幾百萬年進化史的結果。
  • 病毒獵手,發現魔鬼的人們
    21世紀初,她和同事捕獲932隻蝙蝠,抽血後放生,然後回到實驗室,檢測到了引起狂犬病的麗沙病毒;1998年,她轉向致命的尼帕病毒,她檢測了12種蝙蝠上千份唾液、尿液和血液標本,從群居的尖耳泰國狐蝠身上終於發現了尼帕病毒令人擔憂的感染特徵。
  • 這些影片早就告誡人類病毒殺手會捲土重來!
    在這個極具意義的世界環境日,保護自然環境,拯救人類自己已經刻不容緩!雖然新冠病毒令我們的生活陷入困境,但是人類與病毒的關係,從來不是簡單的你死我亡。我們生活的地球原本就是一顆名副其實的「病毒星球」。知名科普作家卡爾·奇默曾在其著作《病毒星球》裡指出,病毒才是地球真正的「原始」居民,並且無處不在。一升海水裡,起碼有1000億個病毒。
  • 蝙蝠體內為何會有這麼多病毒?
    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果子狸「真兇」的身份卻一直無法坐實,雖然從它們的體內分離出類似SARS病毒的相似病毒,但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這種病毒在果子狸身上不發病,甚至連人工感染都無法成功,更找不到果子狸傳染人的證據。 種種跡象表明,果子狸可能並非是病毒的真正源頭。
  • 在這些人身上,我看到了光明
    諾獎在我們普通人看來遙不可及,但其內容卻與我們息息相關。接下來,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經濟學獎和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都有怎樣的故事吧! 鄰居威爾遜前來敲門「送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哈維·阿爾特博士、麥可·霍頓博士和查爾斯·賴斯博士,以表彰他們對C肝病毒的重要發現。
  • 致敬白衣天使 6部醫療紀錄片帶你認識我們的健康守護者
    紀錄片將鏡頭對準全國各地六家大型三甲醫院,選取最具代表性的科室及醫護人員,聚焦普通人與醫院最常發生交集的場景,通過跟蹤拍攝一個個有溫情、有責任、有矛盾、也有希望的醫患故事,多視角呈現了醫生這一職業的不同面貌,解讀醫療系統在國民生命進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真實地展示中國醫生們救死扶傷道路上的悲歡離合。
  • 人類真不敢
    這些都可以稱得上是我們兒童時的回憶,雖然有些影片內容比較陰深恐怖,但是只要林正英一出場,便不會擔心了。他被一些影迷稱為最有安全感的男人。殭屍題材電影的劇情和設定都相差無幾,主要表現為由於某種原因,殭屍出現了,傷害了無辜老百姓。此時會有懂得茅山法術的捉鬼道士登場,用盡各種方法,盡力將所有的殭屍斬盡殺絕,免留後患。
  • 《水形物語》:突破世俗的勇氣,源於他們在魚人身上看到了自己
    當看到世界上酷似自己的生命時,我們都會忍不住會心生憐憫,倍感珍惜。就像《水形物語》中,啞女為了魚人,黑人和同性戀為了啞女,他們冒著極大的勇氣,與政府為敵、甘願犯罪,只是因為他們想要幫助那個如同自己一樣,孤立無援的生命,獲得與命運抗爭、與世俗挑戰的勝利。
  • 盤點印度對抗新冠神操作:聚眾喝牛尿,睡抗病毒床墊
    近日,印度人民黨的議員蘇曼-哈瑞普瑞亞表示,牛尿和牛糞可以用來對抗新冠病毒。一個印度教民族主義團體在印度首都德裡舉行了喝牛尿的活動,以推廣用牛尿來對付病毒。
  • 印度色彩節民眾焚燒15米高新冠病毒塑像:象徵戰勝病毒
    【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當地時間3月9日,在印度孟買的色彩節慶典上,民眾燃燒了一座高約15米的新冠病毒塑像,以象徵人類戰勝了病毒。 節日前,印度衛生部曾提醒人們「避免參加大型集會」,印度總理莫迪也帶頭宣布不參加今年的色彩節活動,但9日當天,慶典儀式還是在印度各地照常舉行。
  • 生命不息,病毒不止:看看「生態健康聯盟」這十多年都幹了什麼
    Wang解釋說,為了跳躍到人類,冠狀病毒必須能夠與其細胞受體結合,而這通常需要中間動物宿主。它可能是一隻貓、一匹駱駝、一隻穿山甲或另一種與人類關係密切的哺乳動物。冠狀病毒通常起源於蝙蝠,蝙蝠攜帶了大量能夠感染人類的病毒,如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伊波拉病毒和SARS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