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者仁心談談醫生的冷漠

2020-12-24 80後兒時趣事

聽過一個故事,國外的,說一對夫婦,有固定的牙醫,幾十年一直由他醫治。有一次老太太不停抱怨說,自己想要換位大夫,老先生不解,老太太說,我每次去他都冷冰冰的,從未見他笑過,天知道他是不是不會笑的,過了不久,夫婦兩在超市巧遇牙醫,牙醫笑著和他們打招呼,老太太終於沒忍住,上前去問,為什麼在醫院是他從來不笑?醫生微笑著回答,因為在治療的過程中他要集中精力,別說和他談笑,就是別的問題他也不會思考,這樣才會避免失誤,老太太恍然。

圖片來源於網絡

是的,醫生的冷漠是在他工作的時候,工作之餘他也是鮮活的。最早看醫者仁心時,鍾立行有句話:「我不想和患者有太多的感情接觸」,看似冷冰冰的,其實很好理解,畢竟醫生也是人,可他也是天天與死亡過招的人,投入過多的感情,就不難影響他冷靜理智的工作,從而造成事故,最要命的是,事故很可能是彌補不了的,所以必須硬起心腸。有人說人生有三個字很重要:信,望,愛。

這三個字最能在醫院裡體現出來,冷美人說,當她知道自己長了腫瘤,她才深刻的知道,她多麼希望這個醫生能救她,幫助她,此刻,她的醫生就是她的上帝,醫患關係如此緊張的現在,與其說醫生收紅包,不如說是我們在縱容這種現象的發生,我想一個醫生,當他站在手術臺上,不會因為你沒給他紅包就放棄救治你的生命,醫生畢竟不是上帝,他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失去病人,也會很難過,為生命的消失,也恨自己無能,沒有能力拯救生命,可隨即卻必須忘記,這樣才能更好地繼續,為什麼說仁心,慈悲為懷,慈悲化解一切仇視,敵對,焦躁,不安。

一個好的醫生,不僅要解救病痛,還要進入病人的靈魂,做他們的精神支柱,可見這要擁有怎樣一顆大心臟,才能從容地應對,古人說:勇者不懼,智者不惑。只有仁者,無敵!

相關焦點

  • 胡中傑:堅守「仁醫、仁術、仁心」的從醫信念
    其間,胡中傑竭盡全力幫助患者解決實際困難,為經濟困難患者開放窗口,為沒有家屬的患者協調日常生活用品,堅持做一名「仁醫、仁術、仁心」的醫生。胡中傑在對病人進行檢查。受訪者供圖一直奮鬥在傳染病防治一線1990年,北京佑安醫院收治了首例華人愛滋病感染者。
  • 醫者仁心!紀錄片《中國醫生》致敬白衣戰士
    醫者仁心!這群人的名字就是「中國醫生」。正因為呼應了當下人們對醫生群體的關切,近日上線的紀錄片《中國醫生》獲得熱烈反響。《中國醫生》將鏡頭對準成都華西醫院、南京鼓樓醫院、西安交大一附院、浙江省人民醫院、合肥的中科大附一院、河南省人民醫院等6家大型三甲醫院,跟蹤拍攝了近30位醫護人員。
  • 留學生許可馨畢業後,適合當醫生嗎?從醫有2大原則
    從她的言行舉止來看,特別是根據她在公開的網絡平臺上所發表過的不當言論,教育君老師認為許可馨並不適合從醫,因此她的是非觀念和價值方面都存在問題,因此難以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從醫有2大原則並不是學習跟醫學專業相關的人才,畢業之後就能擁有從醫的資格,也並非人人都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想要在醫學領域有所發展,受到他人的認可,需要遵循下面這兩大原則。
  • 成都西南腦科醫院賴興國醫生:以實際行動詮釋醫者仁心_綜合_江西...
    他用最樸素的醫者情懷和精湛的醫療技術,為廣大帕金森、腦梗死、腦出血後遺症、腦萎縮疾病患者的健康積極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醫者仁心的高尚品德!好的醫者,是有溫度的醫生是一個神聖的職業,好的醫者是有溫度的,不僅僅是治病,還要「治」心。
  • 醫者仁心——記監獄醫生張建平
    醫者仁心——記監獄醫生張建平 2020-10-15 1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喬貴賓秉承「醫者仁心」 ,時代洪流中「醫學」的破局與新生
    無論變局如何魔幻,新生如何絢爛,溯古至今,貫穿始終亙古不變的是「醫者仁心」。這是醫學者的永恆話題,喬貴賓對鳳凰網財經說道。變局—從醫的波折之路與疫情的洶湧衝擊喬貴賓直言,他學醫是陰差陽錯的。從小熱愛寫畫藝術,他立志成為設計師或建築師,就連高考也報的是建築專業,從沒想過當醫生。
  • 醫者仁心,患者安心!王友帆醫生的暖心不僅僅只是「公雞下蛋圖」
    近日,他又會同骨科醫生鄭永育,再次對陳阿公的糖尿病足進行處理,防止情況進一步惡化。從醫20餘年 一直堅守一線王友帆今年46歲。1996年,他成了珠岙中心衛生院的一名內科醫生。那時,交通不是很方便,很多人選擇就近看病。每一天,他都要接觸形形色色的病人。
  • 紀錄片《中國醫生》:醫者仁心的情感書寫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導——紀錄片《中國醫生》——醫者仁心的情感書寫■尼瑪澤仁  張 林紀錄片《中國醫生》劇照紀錄片揭開了醫生脫下白衣大褂後鮮為人知的一面,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這部紀錄片站在理性、尊重的認知角度上,通過一個個具體感人的故事,對當前醫療體制下醫患之間的矛盾痛點答疑釋惑,為醫者仁心的詮釋寫下生動註腳。紀錄片中,河南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朱良付樸實的話語道出很多醫生遭遇到的現實矛盾,「天天就這樣作息不規律,工作量大,我就擔心有時候我會突然死掉。
  • 紀錄片《中國醫生》引關注:感受醫者仁心的溫度
    紀錄片《中國醫生》引關注:感受醫者仁心的溫度 時間:2020.04.13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張凡
  • 郭洪成默默耕耘基層20載:醫者仁心傳千裡 厚德載物鑄醫魂
    郭洪成,紅河州彌勒市效靈群朝診所(郭氏中西醫診療所)創辦人,畢業於昆明醫科大學,至今從醫20年,現為國家級主治醫師,同時兼任紅河州民族民間醫藥協會擔任副會長工作期間,始終不忘「醫者仁心」的使命,在實踐中繼續刻苦學習,參與了大量臨床病例的診療研究,積累了豐富經驗。2005年5月,郭洪成辭去彌勒市人民醫院職務,開設效靈群朝診所(郭氏中西醫診療所)。
  • 專訪長庚醫院鄭朝坂醫生:醫者仁心 做女性盆底健康守護者
    自從醫以來,他始終堅持專業與技術的不斷學習,創新著自己的醫療手段,只為把更好的救治帶給有需要的家庭,讓更多的女性遠離產後健康疾病的困擾。他就是福建省盆底功能障礙防治專委會常務委員、廈門長庚醫院盆底科主診醫師、韓國貝樂居集團中國區醫療負責人、古萊皓菲生殖整復中心首席專家——鄭朝坂。「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要拼實力」。這樣一句網絡流行語用來形容鄭朝坂醫生,再恰當不過了。
  • 【醫護風採】陝西銅川「好醫生」賈學中:醫者仁心 不忘初心
    今年57歲的賈學中,從醫三十年,一直堅守在基層衛生工作崗位上,為病人除疾祛病、排憂解難,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賴和讚譽,是王益村有名的「好醫生」。11月19日,在銅川市王益區王益街道王益村,記者見到賈學中時,他手裡提著藥箱正往貧困戶王愛麗家裡走。一路上,不停有村民向他打招呼,還有人開車經過時會減速停下來問候一聲。每次,賈學中都微笑著一一回應。
  • 醫者仁心 大愛無疆
    醫者仁心 大愛無疆 2020-08-19 0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牌」醫者田進文:妙手仁心 為病患謀福音
    從醫數十載,突發情況對他來說已是司空見慣。儘管如此,每一次他都會因病人不樂觀的狀況繃緊每一根弦。「王牌」醫者 妙手送福音田進文是位大名醫,認識的人都為他的精湛醫術豎大拇指。2015年11月,田進文響應號召,作為幫扶專家,從北京來到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2016年通過競聘,被聘任為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心內科主任。
  • 【黨史小故事】援藏醫生趙炬:魂歸雪域 醫者仁心
    【黨史小故事】援藏醫生趙炬:魂歸雪域 醫者仁心 2020-12-21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昆明白癜風專科名醫篇_鄭克宏_用堅守鑄就醫者仁心
    昆明白癜風專科名醫篇_鄭克宏_用堅守鑄就醫者仁心 時間:2020-11-18 10:15 昆明復美白癜風專科醫院 妙手仁心祛頑疾昆明白癜風醫院-鄭克宏他,用飽滿的熱情,守護每一位患者;他,以精湛的技術,免除患者痛苦;
  • 醫者仁心深耕危重新生兒科31年
    從醫31年,她在新生兒危重症的救治和兒科領域的科研都做出了亮眼的成績,帶領團隊挽救了寧夏及周邊地區無數危重新生兒,用精湛的醫療技術和柔軟的醫者仁心詮釋了「寧夏好人」的意義。 當醫生苦,當新生兒科的醫生更苦,剛出生的孩子往往臟器發育不成熟,病情變化快,再加上新生兒不會表達,救治的過程比較難,風險高,很多年輕醫生不敢去涉足這個領域。「出於一種本能吧,你看到那些弱小的孩子躺在保溫箱裡,戴著呼吸機管道,身上插著管子和靜脈留置針,遭受著巨大的痛苦,就忍不住心疼,無論得什麼病,孩子是無辜的。」
  • 非洲土地踐行醫者仁心使命
    他用自己精湛的醫術贏得國外醫生的認可,用高尚的醫德贏得了博國人民的尊敬,用不懈的堅守踐行著醫者的使命。  本報記者 蘇凱芳 通訊員 陳慧莉 (圖片由李謀儀提供)  主動援非 面對艱難從不悔  現年35歲的李謀儀是一名地道的泉州人,2007年從中國醫科大學取得神經外科碩士學位後,進入泉州市第一醫院工作。
  • 醫者仁心,最好的醫生是讓人踏實
    首先醫生針對傷口進行專業敷藥,包紮等特殊處理,別小看這個過程,學問可大,需要辨別傷口的壞損程度,傷口癒合部分哪些是真癒合,哪些是假癒合,這些說起來太專業了,我也不太會描述。另外,科室使用的藥膏、口服的中藥、膠囊都是醫院專門為這類病人研發的藥品,也都非常見效。除了這些治療方案外,科室還輔助脈衝,紅外線,壓力褲等治療手段,減輕病人痛苦。
  • 委員情懷|鄧亞新:鑄就醫者仁心,淬鍊履職擔當
    她創新探索,帶領團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她孜孜以求,努力鑽研疑難雜症的診療方案;她將滿腔的熱血奉獻給了熱愛的醫務事業,更將醫者的仁心與嚴謹融入到政協履職的過程中,結出智慧的「碩果」。她秉承醫者仁心宗旨,堅持換位思考,與病人真誠溝通。她認為要想成為病人信賴的醫生,每一次坐診、每一個治療、每一臺手術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醫生最大的成就,就是看著自己的病人痊癒出院」鄧亞新說「得到患者的理解、認可和尊重,要遠比榮譽和待遇更有意義」,在從醫生涯中,鄧亞新最牽掛的永遠都是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