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結果待定,《七君子》的歷史或將重演

2020-11-05 影藝獨舌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以下簡稱《七君子》)重現的是美國歷史上的一起真實案件。1968年全美民主黨代表大會舉辦一年後,七名被告人被控訴在反越戰的抗議活動中串謀掀起暴亂。

這部影片的最大看點是你來我往的法庭戲,艾倫·索金用他擅長的人物描寫手法,將對立雙方的人物刻畫得極為到位。

電影本應今年登錄院線,但受疫情影響最終上線流媒體平臺網飛。目前,影片在爛番茄上影片的新鮮度高達91%。

《七君子》擁有如此之高的討論度,關鍵在於案件緣起、政治內因與當下混亂的美國政治生態形成觀照,黑人人權與美國大選兩個關鍵問題既是歷史又是現在進行時。

七君子其人

時間調回到1968年,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在芝加哥舉行,他們要選出總統候選人。大會之外,來自美國各地的反戰人士聚集在了一起,大搞示威活動。

「我們要去芝加哥,帶著和平而去。但如果我們在那裡遭受暴力,我們回應暴力的方式會是……」影片借用一個疑問句開啟全篇。正如艾倫·索金在他導演處女作《茉莉牌局》中開門見山的提問,「在體育界發生什麼事情最糟?」公認的回答是「在奧運會得了第四名。」而對於這次的故事,答案並不確定。

雖被冠以「七君子」之名,實際上法庭審判涉及的是八個人,這便透露了事件的第一個焦點。

相差的這一人是黑豹黨主席鮑勃·西爾,這是一個黑人青年,他和他的組織主張以暴制暴。庭審中,鮑勃·西爾因發表觀點而被多次判決藐視法庭、遭受人身攻擊。

這不禁讓人想到今年上半年,美國黑人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扼死事件,不同時代卻有相似遭遇,這也是影片在美國本土獲得關注的原因。

影片中段,法庭迫於反對種族歧視的輿論壓力,才宣告西爾與本案完全無關,他這才離開了被告席。

剩下的七個人還分成兩派。「小雀斑」飾演的湯姆·海登和倫尼·戴維斯是美國反戰運動的代表人物,他們把追隨者帶到了芝加哥。艾比·霍夫曼和傑瑞·魯賓則是「異皮士」(Yippies)組織的代表。

三波人各有主張,但他們卻被指控煽動暴力而被共同起訴,這正是這一事件的弔詭之處。

即使是一同被控訴的海登和霍夫曼亦有摩擦。

在海登看來,「異皮士」的那套是過激的,最初他並不贊同,但不可否認霍夫曼是控制輿論和傳達信息的天才,這從之後七人庭審辯護的精彩過程可見一般。

霍夫曼從浪蕩不羈的形象,到逐漸為人接受用了一部電影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他可以大呼「拜託」,用鬆弛擊退法官的嚴肅刻板,輕而易舉調動旁聽觀眾的情緒。在同僚討論時,他亦可用「剪髮」調轉海登對眾人「不嚴肅」質疑的「炮火」。

一場聲勢浩大的行為藝術

「和平抗議演變成暴力衝突,誰該為此負責?」在不同立場的人眼中,答案各不相同。

就像對衝突爆發前的關鍵時刻——「人群裡有人喊……」的描述,臥底警察、「異皮士」代表艾比·霍夫曼和公訴人理察·舒爾茨都陳述了各自視角的觀察。

與自由而充滿張力的被告相比,由美國政府高級代表組成的指控方則顯得嚴肅刻板。比如,主審法官朱麗葉斯·霍夫曼帶著先入為主的偏見,不停打斷被控訴人的陳述。

如果全是如此「問詢—打斷」的套路,影片大體是索然無味的。但艾倫·索金能把容易枯燥的法庭戲寫得高潮迭起、反轉不斷。

檢察機構、律師和證人的幕後運作與衝突現場的閃回記憶交織,臺詞信息量極大。比如,由馬克·裡朗斯飾演的辯護律師是分量頗重的角色,他堅定地站在七君子一邊,與控訴方唇槍舌戰。

相對於法庭戲,一場庭外偶遇的交談更有意思。

「異皮士」們與公訴人理察·舒爾茨偶然相遇,前者斥責對方以臥底女警察騙取證據的方式不地道,「那就偷聽我們的手機,你別派女人來蠱惑我,卻讓她碾碎了我的靈魂」「我們知道您只是儘自己的職責……」

相較於朋友的激動,艾比·霍夫曼則看得明白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知道您只是儘自己的職責,而且您不認為我們是罪犯。」對此舒爾茨回應說「我不帶強烈情感也沒有偏見。」當再被追問「您認為我們該(為此事)負責?」他回答,「你們得到了你們想要的結果。」

事實上,被控訴的七個人確實偏離了自己反戰的初衷,以反戰為目的的活動最終演變成過激衝突。一年後這場曠日持久的法庭對決實際上演變成了一場表演,一場行為藝術秀。

即使後來證明這八人被控告可能只是因為新任總檢察長想藉助芝加哥衝突事件除掉激進人士,又或是只是想向前任司法部長施壓——時值總統換屆選舉之機,共和黨的尼克森剛剛取代了民主黨的詹森成為新一任總統……無論如何,這場審判從一開始就是不對等力量之間的博弈。

前總檢察長克拉出庭作證,證明了當天的暴動是警察先動了手,但因身份涉及機密,他的證詞不能被採納,也不能為陪審團所知。

即使克拉克不能挽救局面,但麥可·基頓飾演的這一角色戲劇張力十足。面對主流施加的壓力,他依然對上門尋求幫助的海登等人表示,「如果約翰·米切爾想把我撕成兩半,他完全有能力也不會猶豫,所以我要他們在這裡聽我說,『你們要我什麼時候出庭?』」克拉克的豪氣已經是案件輿情翻轉的風向標了。

理想派的書寫

《七君子》的華彩段落要數影片結尾海登高念在越戰中死去戰士姓名,片內與片外的觀眾激情都被點燃。

電影結尾需要華彩段落,畢竟七君子在第二年才被判無罪,可是對於史實本身而言,一場高潮戲並不能化解所有疑惑。被告七君子未能對暴亂錄音做出合理解釋,雖然影片最後有字幕交代後情,但前因的缺失會引發後續觀感的斷裂。

與《紙牌屋》「不憚以最壞的惡意去揣測美國政客」的陰謀論手法相比,艾倫·索金總是以理想主義的手法去書寫,這也難怪有網友表示希望可以活在他的劇本之中。

在國內,艾倫·索金最為人知的作品是《新聞編輯室》,在國外恐怕是《白宮風雲》。前者藉由現實中的重大新聞事件,穿插進形形色色人物的情感糾葛,在網際網路時代叩問嚴肅新聞的價值;後者則描寫認真工作的普通人,聚焦白宮政治圖景。

正如一位作者的評價,艾倫·索金具有強烈的精英意識和對民主理想的追尋。時值2020年美國大選之際,選舉結果或許還有待明確,但當下紛繁複雜的美國社會與其在上世紀60年代的社會狀況頗為相似。

彼時,美國的民權運動風起雲湧,如今大選前後的美國社會也面臨巨大的撕裂,無論哪方獲勝,都有另一半人強烈不滿。而《七君子》正是把尖銳矛頭對準美國的司法體系、總統選舉,它的複雜性還有待觀眾去發現。

【文/文朔朔】

相關焦點

  •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撞上美國大選
    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如圖),上周在流媒體平臺網飛上線後,憑藉特殊的政治背景和高水準的臺前幕後陣容,獲得高關注度和高口碑。片中臺詞映射出當下美國社會的諸多問題,在臨近總統大選前的敏感期顯得尤為醒目。
  • 史匹柏:《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在美國大選前上映真的很重要!
    從12年前,史匹柏想在布希試圖連任的大選前促成此片上映,到今年川普試圖連任的大選前由索金推出本片,無非是好萊塢自由派狙擊共和黨的又一次努力。只可惜,自由派總是太溫柔,用電影票來換選票這種事,歷史上也沒有過成功的案例。幾十萬人的死亡都換不回的選票,靠回顧歷史、講道理和賣慘能成嗎?離美國大選還有不到一周,我們拭目以待吧。
  • 史匹柏:《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在美國大選前上映真的很重要
    幾十萬人的死亡都換不回的選票,靠回顧歷史、講道理和賣慘能成嗎?離美國大選還有不到一周,我們拭目以待吧。 下文整合了艾倫·索金在多個美國媒體所做的訪談,包括《時尚》(Vogue)《君子》(Esquire)和《娛樂周刊》(EW)等,從中也可以看出《芝加哥七君子審判》過於先行的政治目的,和索金激進而又略顯天真的創作主張。
  • 史匹柏:《芝加哥七君子審判》能在美國大選前上映真的很重要!
    從12年前,史匹柏想在布希試圖連任的大選前促成此片上映,到今年川普試圖連任的大選前由索金推出本片,無非是好萊塢自由派狙擊共和黨的又一次努力。 只可惜,自由派總是太溫柔,用電影票來換選票這種事,歷史上也沒有過成功的案例。幾十萬人的死亡都換不回的選票,靠回顧歷史、講道理和賣慘能成嗎?離美國大選還有不到一周,我們拭目以待吧。
  • 借古諷今之作《芝加哥七君子審判》,還原了美國最可笑的一場審判
    映照當下,很多電影人都不由自主地聯想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轟轟烈烈的民權運動,並由此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但相似的事件卻一再重演。》(以下簡稱《七君子》)由美國歷史上發生的真實事件改編而來,講述了「芝加哥七君子」被控陰謀罪並遭到不公審判的驚悚故事。
  • 七君子審判:這部片炸了
    13年前,史匹柏找艾倫·索金(《白宮風雲》、《社交網絡》的編劇)預定了一個關於「芝加哥七君子」的劇本,史匹柏本打算自己執導,但其間遇到很多波折耽擱,最終史匹柏希望索金上陣,並且要求本片一定要在今年大選前上映
  •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這段歷史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麼?
    影片改編自真實事件,1969年七名民-權運動分子因在前一年芝加哥民主黨代表大會召開時舉行抗-議活動而被控陰謀罪,這也成為60年代民-權運動重要事件之一。這本來只是大選前一場反越戰的集-會,本來是和平的,但因為人群眾突然有人喊了一嗓子:「衝啊!」 結果導致了騷-亂,警方開始暴-打示-威者,而七個領袖也被抓。
  • 影片: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2020)
    /地區: 美國 / 英國 / 印度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20-09-25(英國) / 2020-10-16(美國)片長: 129分鐘又名: 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劇情簡介電影《芝加哥七君子審判》改編自真實事件,1968年的芝加哥,在美國民主黨全國國家代表大會舉辦會場外,集結了一群示威群眾,抗議政府持續投入越戰,並提出一系列的政治訴求,然而卻引爆意外的激烈警民衝突
  • 如果今年只能看一部美國大片,我會選這部《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似乎沒這麼簡單,一部重量級的大片壓軸,時宜的選在美國總統大選之前,它要在這攤混亂的政治裡,丟出一枚深水炸彈!這麼狠,不用說衝著奧斯卡去的,但相比於奧斯卡,《芝加哥七君子審判》這部作品還有更重要的意義。1968年,美國大舉徵兵,每月的徵兵需求從17000人增加到35000人,43000人,51000人……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被送上越南戰場。
  •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裡的1968年美國和今日美國像極了
    由艾倫·索金編劇、執導的電影《芝加哥七君子審判》(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是一堂關於1968年美國的歷史課,同時也是關於2020年美國的政治課。它聚焦民權,正因此,該片為了能夠在今年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前上映,捨棄院線,轉戰線上流媒體。用主創們的話來說——永遠不能將自由視為理所當然。
  • 美國式借古諷今:《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2020年這部《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終於問世。有意思的是這部電影在川普統治亂象的疫情年特別是特別是弗洛伊德事件發生後上映尤為應景。正如阿倫·索爾金自述,去年冬天拍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覺得它很有意義。現在看它更被需要了。《芝加哥七君子審判》是紀實法庭戲,美國歷史上發生過的有爭議案件很多,被搬上熒幕的也不少。
  • 2020美國大選結果幾點幾分出來 大選結束結果公布時間
    2020美國大選結果幾點幾分出來 大選結束結果公布時間  各州投票站將於美東時間晚6至凌晨1點依次關閉,對應北京時間11月4日上午7點到下午2點。  正常年份大選日當晚通常會出爐,但今年的特殊性在於郵寄全票激增和不輕易承認敗選。
  • 電影《芝加哥七君子審判》與美國政治陰影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電影,2020年10月16日在美國最大影視平臺Netflix上線以來,好評不斷,結合美國當下的政治環境,電影衝上熱搜。
  •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美國六十年代的越戰、嬉皮士與民權運動
    在離美國大選還有兩周的時間,奈飛上映了一部政治意圖頗為明顯的電影——《芝加哥七君子審判》。1968年夏天,芝加哥民主黨代表大會召開,七名民權分子組織抗議活動,被指控為陰謀罪。1969年,他們接受了長達半年的審判,成為美國歷史上重要的民權運動之一。
  • 美國大選北京時間幾點?2020年美國大選選舉日投票開始
    各州投票站將於美東時間晚6至凌晨1點依次關閉,對應北京時間11月4日上午7點到下午2點。  正常年份大選日當晚通常會出爐,但今年的特殊性在於郵寄全票激增和不輕易承認敗選。  由於結果出爐很早(投票站8~9點關閉),佛羅裡達走向將是最終結果以及結果何時出爐的一個關鍵風向標。
  • 美國的社會分裂和美國政治中的左與右 - 讀書散記28 從奧斯卡提名電影《芝加哥七君子審判》說起
    2021年2月26日 看了今年奧斯卡獎提名的電影《芝加哥七君子審判》中社會的分裂與暴亂,自然聯想起去年美國大選的激烈爭鬥以致今年年初一月六日衝擊國會山的騷亂
  • 備受爭議的歷史冤案,《芝加哥七君子審判》背後,告訴了我們什麼
    歷史,總是出奇地相似。當下,很多網友關注米國的大選。一方是「懂王」為代表的激進派,一方是「睡王」代表的保守派,隨著明天的結果拉開,時隔幾個月的爭議,終於有了結果。而這次的《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同樣如此。豆瓣口碑從開始的7.5,一路飆升到8.6。爛番茄的新鮮度91%。
  • 我們為了和平而來——《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發生的故事背景正是共和黨尼克森上臺事的事情。尼克森、懂王都是共和黨人,選在大選之前放出這部影片,今年9月25日上映,目的自然也是不言而喻。《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取材於美國著名的歷史事件。開篇短短幾分鐘,通過迅速凌厲的鏡頭切換,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
  • 年度衝奧巨作《芝加哥七君子審判》,歷史與當下究竟哪個更魔幻?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被外界譽為「有機會衝刺奧斯卡」的好片,極具潛力爭奪劇本獎項入圍。電影中的霍夫曼和魯賓,Netflix1968 年總統大選前夕,芝加哥正要舉行民主黨全代會選出下屆候選人,自然便成了反戰團體和各種族群示威的聚集地。霍夫曼覺得這次大會是宣傳異皮士最好的機會,便通過媒體宣布異皮士將前往芝加哥參加大會,並頒布了一系列極盡誇張之能事的行動綱領。
  • 美國大選結果揭曉時間 美國大選2020年什麼時候出結果
    美國當地時間11月3日為大選正式投票日,持續一天的時間,按照時區差異,美國各州投票站將於美東時間晚6點至凌晨1點依次關閉(北京時間4日上午7點到下午2點)。各州是邊投票邊計票,正常情況下大選日當晚通常就能出結果,但今年結果可能會推遲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