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樓夢》裡,尤三姐是個非常獨特的人物。她容貌美麗,性格潑辣;但是只如曇花一般,僅僅綻放了一瞬間,便凋零了。她本是一個清清白白的女子,卻被人懷疑身有汙點,只好以死明志。嘆息之餘,不禁思考她的悲劇產生的原因,想來她的悲劇來源於她所處的環境。
尤老娘早年喪夫,為了生活只好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改嫁,這樣就到了尤家;尤家之前已有了一個女兒且年長,於是這兩個女兒就成了尤二姐、尤三姐。大姐尤氏有幸嫁進寧國府,給世襲三品爵的威烈將軍賈珍做續弦;這樣尤老娘就成了寧國府的座上賓,常常被尤氏接來遊玩、宴會或者居住。
書中第十一回「慶壽辰寧府排家宴」,那天是賈珍的父親賈敬的生日,邢夫人、王夫人和王熙鳳、寶玉到寧國府參加慶壽辰的家宴,「尤氏的母親已先在這裡呢」,看來尤老娘常來;既然尤老娘常來,尤二姐、尤三姐肯定也常來。
在常來的情況下,貴族之家的生活就真真切切地呈現在她們眼前:錦衣玉食、奴僕成群、禮尚往來……尤老娘和尤二姐徹底被貴族之家的奢華徵服了;尤老娘希望自己親生的兩個女兒也像她們的大姐一樣,做貴族之家的女主人,尤二姐也夢想著步大姐的後塵。
機會終於來了。那一年,賈敬忽然去世,停放鐵檻寺,「尤氏不能回家,便將他繼母接來在寧府看家。他這繼母只得將兩個未出嫁的小女帶來,一併起居才放心。」賈璉看好了尤二姐,他趁著幫賈珍辦喪事之機,出入寧國府,討得了尤老娘的喜歡,贏得了尤二姐的芳心,再挑動賈蓉幫著說合;一番操作之後,成功地將尤二姐娶作二房。
這樣,尤三姐就在不知不覺之中陷入到泥潭裡了——一個名聲不好的泥潭,一個家風不正的泥潭。
寧國府歷來名聲不好。那天老奴僕焦大喝醉了大罵:「……每日家偷狗戲雞,爬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我什麼不知道?」有道是「酒後吐真言」,看來寧國府真有這類的事情;可能以前有,也可能現在有,還可能以前、現在都有。然後,寧國府的少奶奶秦可卿就不明不白地病倒了;再然後,就忽然死掉了。
寧國府家風不正。這一點從賈蓉經常和兩個小姨打鬧、玩笑就能看出來。那天,賈蓉先回家料理停靈之事:
「他二姨娘三姨娘都和丫頭們作活計,見他來了,都道煩惱。賈蓉且嘻嘻望他二姨娘笑說:『二姨娘,你又來了,我們父親正想你呢。』尤二姐便紅了臉,罵道:『蓉小子,我過兩日不罵你幾句,你就過不得了。越發連個體統都沒了。越發連個體統都沒了。虧你還是大家公子哥兒,每日念書學禮的,越發連那小家子瓢坎的也跟不上。』說著順手拿起一個熨鬥來,摟頭就打,嚇的賈蓉抱著頭滾到懷裡告饒。尤三姐便上來撕嘴,又說:『等姐姐來家,咱們告訴他。』賈蓉便笑著跪在炕上求饒,他兩個又笑了。賈蓉又和二姨搶砂仁吃,尤二姐嚼了一嘴渣子,吐了他一臉。賈蓉用舌頭都舔著吃了。」
丫頭們一勸,賈蓉「便抱著丫頭們親嘴:『我的心肝,你說的是,咱們饞他兩個。』」。又有一天,賈蓉跟著賈璉回家取銀子:「卻說賈蓉見俞祿跟了賈璉去取銀子,自己無事,便仍回至裡面,和他兩個姨娘嘲戲一回,方起身。」
如果賈珍平時治家嚴謹,立身正派,賈蓉斷不敢這麼胡鬧;由此可見寧國府家風不正。
尤三姐陷在這個泥潭裡,根本無力自拔,最終只有走向毀滅。
寧國府這些不好的事情早就被傳了出去,盡人皆知,人們對寧國府的印象極壞;尤三姐作為寧國府的親戚、賈珍的小姨子,自然脫不了干係。一個人身處汙濁的環境,叫人怎麼相信她是清白的?
果然,本來已經定了的婚事,人家一聽她是賈珍的小姨子,立馬反悔了。
尤三姐5年前看上了柳湘蓮,立誓非他不嫁。正好,賈璉出差途中,碰見柳湘蓮和薛蟠回京,薛蟠說起要給柳湘蓮「尋一門好親事」;賈璉便向柳湘蓮提親,要把小姨子許給他。
柳湘蓮很痛快地應了親:「如今既是貴昆仲高誼,顧不得許多了,任憑裁奪,我無不從命。」然後將祖傳的鴛鴦劍交給賈璉作為定親的信物。尤三姐見劍後,「喜出望外,連忙收了,掛在自己繡房床上,每日望著劍,自笑終身有靠」。
可是當柳湘蓮從寶玉口中得知尤三姐是「珍大嫂子的繼母帶來的兩位小姨」,馬上就後悔了:「跌足道:『這事不好,斷乎做不得了。你們東府裡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乾淨,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乾淨。我不做這剩忘八。』」柳湘蓮認為:尤三姐是賈珍的小姨子,經常和寧國府的人在一起,肯定早就不清白了。
當柳湘蓮來討還鴛鴦劍表示悔婚的時候,尤三姐立刻就明白了:「便知他在賈府中得了消息,自然是嫌自己淫奔無恥之流,不屑為妻。」
她無法為自己辯解,只好以死明志:「一面淚如雨下,左手將劍並鞘送與湘蓮,右手回肘時只往項上一橫。可憐:揉碎桃花紅滿地,玉山傾倒再難扶。」
是啊,叫她怎麼跟柳湘蓮解釋,叫她怎麼為自己辯解?難道她對柳湘蓮說「我是清白的,我跟我姐夫沒什麼事」?那樣豈不是更說不清楚?她是清白的,誰信呢?她又怎麼證明呢?
她們娘仨的生活全靠賈珍夫婦接濟,她們又常到寧國府住著;身處泥淖之中,有誰會相信她能「出淤泥而不染」?況且尤三姐確實和賈珍有過交往——那天晚上喝酒,尤三姐把賈珍和賈璉狠狠戲耍了一回,以後賈珍再也不敢隨便來了;「有時尤三姐自己高了興悄命小廝來請,方敢去一會」。
她怎麼說得清?她真的說不清了。也許只有一死才能證明自己的清白,也許只有用鮮血來洗刷別人強加給自己的屈辱才能洗刷得掉。
尤三姐生生讓她所處的環境給害了。在那個環境裡,她所接觸的都不是什麼好人,而他們又都算計她;她頭腦清醒,卻無力擺脫,最後就被那個汙濁的環境給吞噬了。
尤三姐的悲劇屬於典型的「近墨者黑」。有句話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尤三姐因為近墨,就被黑了。
從尤三姐的悲劇,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成長、外在形象和結局,與他所處的環境有著多麼密切的關係。荀子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好的環境能夠成就一個人,而壞的環境則可以毀掉一個人。
我們都熟知「孟母三遷」的故事,其實孟母就是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我們老家有句話「跟著啥人學啥人,跟著師婆子學下神」,其實很多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不知不覺之中就受到了影響。
願世人都注意自己所處的環境,遠離不良的人,儘量和善良的人在一起,和好學的人在一起,和優秀的人在一起;而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包括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良好的做人的環境。
作者:邱春玲,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