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很紅,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事實。紅到什麼程度呢?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徽宗朝著名的宦官梁師成,自稱是蘇東坡的私生子(自言蘇軾出子——《宋史·宦者·梁師成傳》)。
按照字面意思來說,「出子」甚至比「私生子」更卑賤,出子指的是懷孕之後被驅逐的侍妾生下的兒子,連這種身份都要自認,可見當時的蘇東坡的形象有多麼的偉岸。
徽宗政和年間,因為黨爭的問題,本來朝廷要毀掉蘇東坡的文集,禁止天下誦讀蘇東坡的文章,多虧了梁師成,冒著惹毛徽宗的危險為這個無中生有的爹說情,才將蘇東坡的詩文保存了下來。
蘇東坡不僅僅是在宋代紅,直到後來的元明時期,蘇東坡依然很紅,比如我們熟知的、成書於元明時期的《水滸傳》。
在這部小說裡,蘇東坡雖然從未正式出場,但卻像一個隱形的大明星,時不時就出現一下,提醒各位讀者,施耐庵先生是蘇東坡的超級大粉絲。
蘇東坡在《水滸傳》裡第一次出現,是介紹高俅發跡史的時候,讓高俅憑空增加了一個「蘇東坡書童」的光鮮簡歷。雖然施耐庵一時手抖,把蘇東坡寫成了「小蘇學士」,但是根據《揮麈錄》的記載,這人的確應該是蘇東坡,而不是他的弟弟蘇轍。
特別值得提醒一句的是,《揮麈錄》中間這個字念「主」,意思是鹿尾做的拂塵,不是很多宋史作者所寫的《揮塵錄》。
除了這一段大家耳熟能詳的情節,蘇東坡在整部小說裡,像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樣,時不時就跳出來強調一下存在感。
第二次:武松在張都監家裡參加中秋家宴的時候,張都監安排心愛丫鬟玉蘭唱了一首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第三次:宋江在潯陽樓題反詩時,樓上的匾額「潯陽樓」三個字,就是蘇東坡手書。
第四次:吳用偽造蔡京家信的時候,提到「如今天下盛行四家字體」,第一個說的就是蘇東坡。
第五次:宋江到東京去見李師師的時候,李師師親自出來給財主們唱曲兒,唱的就是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第六次:宋江徵方臘的時候進攻杭州,為了介紹杭州城的布局,不但提到了「蘇公堤東坡古蹟」,還專門引用了蘇東坡的一首詩:「湖光瀲灩晴偏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也相宜。」(註:湖、偏、若、也四字,是作者記錯了,應為水、方、欲、總四字。)
如果我沒數漏的話,《水滸傳》裡活生生地讓蘇東坡出場了六次,每次都是正面形象。
蘇東坡逝世於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水滸傳的主要故事都發生在政和年間(1111—1118),按道理說,這樣一個人物完全沒必要在書中出現。
但是作者不顧北宋文壇群星閃耀的現狀,也不管蘇東坡在政和年間被封殺的事實,讓普通地方官員(張都監)在家宴裡欣賞蘇東坡的詞,讓徽宗的紅人李師師在天子腳下唱蘇東坡的詞,想方設法地介紹了三首蘇東坡的代表作,可以說是真愛了。
不但如此,作者還費盡心機介紹蘇東坡的書法、介紹蘇東坡在杭州的政績,恨不得把蘇東坡的優點全部都寫到自己的書中,粉絲心態顯露無遺。
就差寫一句「眾所周知,我的偶像是蘇東坡」了。
用今天的話來說,《水滸傳》算是狂蹭蘇東坡的流量了吧……